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运用清热燥湿健脾方治疗 2 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的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3 10:59: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 )湿热困脾证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10月至2022 年10月白城中医院收治的初发T2DM湿热困脾证患者1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6例, 口服西药二甲双胍治疗)和研究组(66例,口服西药二甲双胍治疗+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汤剂治疗),1 个月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观察至治疗3 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及治疗前、治疗1、3 个月后BMI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常规组;与治疗前比,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清总胆固醇均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3 个月后两组患者BMI 指数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治疗初发T2DM湿热困脾证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糖和体质量,提高胰岛细胞保护和修复能力,综合调节机体代谢,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更高。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盐酸二甲双胍; 胰岛素抵抗; 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湿热困脾证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传统西药治疗多采用抗胰岛抵抗类药物或直接应用胰岛素进行干预,例如盐酸二甲双胍,其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备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虽然对血糖有所控制,但长期用药会给患者的肾脏带来沉重的负担,刺激肠胃黏膜、诱发乳酸中毒、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 [1]。中医药治疗具有安全、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对患者胃肠道刺激小,且对肝肾不良反应少。中医认为 T2DM属于消渴症范畴,“消渴”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患者会出现伤津、口渴、消谷善饥、尿频、食欲旺盛等一系列症候群,与糖尿病“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相符合 [2]。湿热困脾证见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治疗多以清热燥湿为主。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汤剂方中主要成分为茯苓、黄芩、黄连等,该方具有利水渗湿、安神宁心、清热解毒、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活性,可起到明显的控糖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二甲双胍联合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汤剂治疗初发 T2DM 湿热困脾证对患者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总胆固醇及 BMI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10月至 2022 年10月白城中医院收治的初发 T2DM湿热困脾证患者132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6 例)和研究组(66 例)。常 规组患者中男性 43 例,女性 23 例;年龄 30~66 岁,平均(41.25±3.55)岁;病程 2~8 年,平均(3.25±0.12)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 41 例,女性 25 例;年龄 31~67 岁,平均(42.55±5.55)岁;病程1.5~8.5年,平均(3.25±0.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3] 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③湿热困脾证,有肢体困重、出热不解、脘腹胀闷、口渴不多饮等症状;④脉濡数或滑数。排除标准:① 1 型糖尿 病;②合并高血压;③合并其他严重肝肾脏器疾病。本研究经白城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口服西药盐酸二甲双胍片 (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2020797,规 格:0.25g)进行治疗,0.5g/ 次,3 次 /d,温水吞服,连续 服用 3个月,给予常规的饮食控制,保证“三低饮食”低碳水、低脂肪、低油盐,用粗粮来替代精致碳水(大 米、白面),禁食糖分高的食物,如糕点、高糖水果、米 粥,保持运动,每日对空腹及餐后 2h 血糖进行监测。研 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治清热燥湿健脾 中药汤剂治疗,药方由茯苓 10g、黄芩10g、黄连15g、川芎10g、山楂10g、半夏 5g、干姜 5g、玄参 8g组 成,加水 500mL文火煎制 20min,过滤药渣,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用1次。1 个月为1 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血糖控制情况。治疗前和治疗 3 个月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和餐后 2h 血液 2mL,离心(离心转速为 30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处理10min 后保留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按照说明书检测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采用微柱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②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血清总胆固醇。采血及血清处理方法同①,治疗前和治疗 3 个月后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进行测定血清胆固醇。③ BMI。治疗前及治疗1、3 个月后评估患者 BMI 值。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BMI等计量资料经 S-W法检验符合正态 分布,以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

  2.2 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血清总胆固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 3 个月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 BMI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1、3 个月后两组患者 BMI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讨论

  T2DM 为常见慢性病,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的 2~4 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T2DM 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 [5]。因胰岛素分泌不足, 患者需长期注射胰岛素维持,会诱发水肿和部分脂肪萎缩 [6]。糖尿病病程迁延不愈,临床上暂无治愈 T2DM的方法,多用药物对血糖进行控制,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随着血糖水平升高出现“三多一少”症状,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最多的降糖药物,该药物不仅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还能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强化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肥胖患者减重,药物安全性较高;另外还可以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贮存,降低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不会引发 T2DM 患者低血糖,可长期服用[7]。中药组方时辨病辨证,严格按君臣佐使科学合理组方,安全可靠。口服药物均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经过肝脏解毒、分解而通过肾脏排泄,中药组方时充分考虑到避免用对肝肾损害的药物,另外中医外治疗法不通过肝肾代谢,所以肝肾不良反应少 [8]。

  湿热困脾是指湿热内蕴,脾失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和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本症多是由于外感湿热之邪,或本为脾气虚弱,湿邪中阻,湿郁化热,或嗜食肥甘厚腻,饮酒无度,酿成湿热,内蕴脾胃导致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脘腹胀闷、纳呆、恶心欲吐、口中黏腻、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或见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则以清热利湿为主。中医认为,初发 T2DM 湿热困脾证与脾有关,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的吸收输布须依附于脾气的转化,只有脾气健运,才能将食物变成气血精微布散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气血得到充分的利用。当人体先天不足,脾气素虚而运转之气弱,或劳累过度,脾气滞结,可致脾虚不运, 治疗重在消导,清理肠胃,健运脾气 [9]。清热燥湿健脾方中黄芩、黄连可清中焦湿热;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安神宁心的功效;山楂可理气消食,化痰消积;川芎可清热生津、行气活血;半夏可顺气化痰、消食化滞;玄参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散寒祛湿健脾之效。

  2 型糖尿病的发生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空腹血糖、血压和血清总胆固醇等指数的控制至关重要。其次,湿热困脾症是中医上的一种病症,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过量饮酒和甜食也会加重脂肪肝,影响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保证充足蛋白质的摄入、多食用含维生素、纤维素多的食物,少食用刺激性食物也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糖化血红蛋 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降低, 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提示中西医联合使用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内环境,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症状,对改善样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关键的作用,可以综合调节机体的代谢功能,促进胰岛细胞增生和分化的作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胰岛组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芩能改善微循环,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内环境,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症状,并减少心血管、肾脏等并发症的发生;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保护胰岛细胞免受损害,促进胰岛细胞增生和分化,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胰岛组织 [10-11]。

  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治疗1、3 个月后两组患者BMI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提示中西医联合使用可以综合调节机体的代谢功能,包括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可以减少脂肪在体内的积累,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利用,有助于控制体质量和改善血脂水平。清热燥湿健脾方中山药、白术等中药可以减少脂肪在体内的积累,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利用,有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血脂水平,同时,它们还可以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维持机体的氮平衡,常被用于健脾益气,促进消化吸收,调节代谢功能 [12-1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玄参对血氧有双向调节的作用;黄连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14]。

  综上,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治疗初发 T2DM 湿热困脾证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的同时减少胰岛素抵抗,与单纯西药相比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娟,杨丽平,潘静.清热利湿健脾降糖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18(1): 98-103.

  [2] 郭美玲, 赵美怡,高天舒. 2 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病因病机[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 34(5):141-143.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5-409.

  [4]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M].北京: 中华中医出版社, 2007:14-18.

  [5] 曹辉,郝齐志,余晓慧.银杏叶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0, 8(2):113-114.

  [6] ZHANGB,CHENY Y,WANGX,etal.Improvementininsulin sensitivityfollowingintensiveinsulintherapyandassociationofglucagon with long-term diabetes remission[J]. J IntMedRes,2016,44(6):1543-1550.

  [7] 张娟,杨丽平,潘静.清热利湿健脾降糖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18(1): 98-103.

  [8] HAO P, JIANG F,CHENG J,et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rcardiovasculai disease: Evidenc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J].JAmColl Cardiol, 2017, 69(24): 2952-2966.

  [9] 朱岚,魏燕,徐新鹏, 等.芪山无糖颗粒治疗湿热困脾证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 2019, 21(7): 908-910.

  [10] 宗阳,董宏利, 陈婷, 等.基于网络药理学黄芩-黄连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探讨[J].中草药, 2019, 50(4): 888-894.

  [11]江远玲,冯楠,邵欣宇等.黄芪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6(5):456-460, 463.

  [12] 郭灿, 曾莉. 山药炮制前后主要药理活性的对比研究[J].环球中医药, 2015, 8(10):1179-1181.

  [13] 张晓娟,左冬冬. 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18, 35(6):101-106.

  [14] 张召强,李明.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26): 49-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598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