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影响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4 15:26: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9 月于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行健康体检的 210 例绝经后女性的体检资料,根据体检者是否发生肌少症分组,其中肌少症 组 27 例,非肌少症组 183 例。收集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握力、 6 m 简易步速、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 ),血清钙(Ca )、磷 (P )、25- 羟维生素 D3 [25-(OH )D3] 及腰椎、髋部、股骨颈骨密度(BMD )等, 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筛选影响绝经 后女性肌少症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肌少症组患者 BMI、握力、 ASMI ,血清 Ca 、25-(OH )D3 水平及腰椎、髋部、股骨颈 BMD 均低于非肌少症组,步速小于非肌少症组(均 P<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BMI 、Ca 、25-(OH )D3 水平及腰椎、髋部、 股骨颈 BMD 降低均是影响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624 、2.214 、1.675 、3.133 、2.622 、3.615 )(均 P<0.05 )。结 论 BMI 、Ca 、25-(OH )D3 水平及腰椎、髋部、股骨颈 BMD 降低均是影响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于绝经后女性应 该定期体检检测上述指标,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防治肌少症的发生。

  肌少症是一种以广泛性、进行性骨骼肌量下降与功 能减退为特征的老年综合征,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肌肉 质量、力量及肌肉功能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其是典型 的肌少症症状,加之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分泌 量大大降低,容易导致脂肪增多,肌肉质量降低,因此绝 经后女性更易罹患肌少症 [1] 。肌少症可引发患者跌倒、骨 折、肢体功能减退、关节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病情加重 后可造成心、肺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需 明确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尽早 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目前,已有 不少学者认为,肌少症发病与遗传因素、营养状态、肌 细胞生长情况及激素水平变化等相关 [2-3] ;也有研究证 实,肌少症与人体内骨量下降相关 [4] 。基于此,本研究旨 在探讨影响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的相关因素,现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9 月 于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行健康体检的 210 例绝经后女性的 体检资料。纳入标准:①所有入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且 均正常绝经,绝经期均至少 1年;②接受骨密度( BMD ) 检查;③生活可自理;④其中肌少症组患者同时符合亚洲 肌少症工作组(AWGS)发布的肌少症的诊断标准 [5] ,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5.45 kg/m2 ,握力 <18 kg,步 速≤0.8 m/s。排除标准:①存在四肢功能障碍、生活无法 自理;②既往有骨折史或先天畸形史;③伴有神经- 肌肉 系统或骨关节疾病;④近期服用了可能影响本研究中检查 结果的药物;⑤伴有运动禁忌证,难以完成肌力、 6 m 步 速测试。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 究的临床实施。
\

  1.2研究方法 ①基线资料。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体检 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基础疾病、受教 育程度、绝经时间及生活习惯等。②握力。采用 AMAR 握力器(上海辉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TZCS-3 型) 进行评估,受试者取端坐位,上臂与胸平贴,双手用最大 力握住测试器,各握 3 次,取最大值并记录,单位为 kg 。 ③ 6 m 简易步速。使用 6 m 步行测试法进行评估,先在 平地上画一条直线,长度为 12 m,然后分别在起点、3 m、 9 m 及终点处作出标识。嘱患者从起点处开始行走,当 其到达 3 m 处时开始计时,直至 9 m 处停止计时,根据 时间和距离计算步速,同样测试 3 次,取最大值并记录, 单位为米 / 秒(m/s)。④ ASMI。使用双能 X 线骨密度 仪(北京威尔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XR-600 型)检 测两组女性四肢骨骼肌质量(ASM),计算 ASMI,ASMI (kg/m2 )=ASM/ 身高( m )2 。⑤血生化指标。体检时,采 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 3 mL,经离心(3 000 r/min,15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桂林优利特医 疗电子有限公司,型号:URIT-8020A)检测血清钙(Ca)、 磷(P)水平,另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 25- 羟维生 素 D3 [25-(OH )D3] 水平。⑥ BMD。采用双能 X 线骨密 度仪检测两组女性腰椎 L1~4 、髋部、股骨颈 BMD。

  1.3观察指标 ①单因素分析。收集两组研究对象基线 资料、握力、6 m 简易步速、ASMI、血生化指标及 BMD 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②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 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模型,筛选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均首先经 K-S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 分布,以 (x ±s) 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 示,用χ2 检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绝经后 女性肌少症形成的危险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肌少症组患者 BMI 低 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两组研究对象握力、步速及 ASMI比较 肌少症组 女性握力、ASMI 均低于非肌少症组,步速小于非肌少症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两组研究对象女性血清 Ca、P、25-( OH)D3水平比 较 肌少症组女性血清 Ca、25-(OH )D3 水平低于非肌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而两组女性血清 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2.4两组研究对象 BMD比较 肌少症组女性腰椎、髋 部、股骨颈 BMD 均明显低于非肌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P<0.05),见表 4.
\

  2.5影响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的多因素 Logistic回归 分析 以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BMI、Ca、25-(OH )D3 水平及腰 椎、髋部、股骨颈 BMD 降低均是影响绝经后女性肌少 症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24、2.214、1.675、3.133、 2.622、3.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见表 5.
\

  3 讨论

  骨骼肌肉系统在参与运动、维持体态与机体内环境平 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受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 调控。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功能逐渐衰弱,人体骨骼肌的 量逐渐减少、肌力逐渐下降,青年时期为最佳状态,40 岁 后开始不断衰退,步入老年期后则更为明显。雌激素有利 于促进钙的吸收、骨的合成, 维持体内骨代谢平衡, 但绝经 后女性受年龄、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影响,难以维持骨 代谢平衡状态, 出现骨合成量远不及钙吸收量的局面, 造成 BMD 降低和骨量减少,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 还会出现肌量 和肌力下降的问题, 最终发展成肌少症, 增加跌倒和骨折的 风险,影响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因此明确绝经后女性发 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

  年龄增长可引起骨量和肌肉量丢失,造成 ASMI 下 降,进而导致骨骼、肌肉活动强度不足,肌力下降,最终 导致握力下降、步速减缓 [6] 。因此,本研究结果显示,肌 少症组女性握力、步速及 ASMI 均明显低于非肌少症组, 证实与绝经后非肌少症女性相比,肌少症患者身体机能方 面出现了明显衰退。BMI 是机体体质量除以身高的平方, 若 BMI 降低, 则说明机体体质量小, 对应肌肉质量也小, 则机体肌肉力量与功能均会低于正常,更易患肌少症 [7] 。 本研究中, 肌少症组女性 BMI 低于非肌少症组, 且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BMI 降低是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肌 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也有研究报道, BMI 并非越高越 好, 其与肌少症的发生呈 U 型相关 [8] ,因此仍需进一步研 究证实。维生素 D 是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的脂溶性维生 素, 其可参与调节机体 Ca、P 代谢, 影响机体骨骼与肌肉 代谢, 因此, 如若机体 Ca、P 等微量元素缺乏, 则会导致 骨质疏松与肌少症的发生风险增大。另外, 王垚等 [9] 在临 床观察中发现, 重症肌少症患者血清中 Ca、P 水平低于肌 少症前期患者, 认为检测血清中 Ca、P 水平可用于临床中 重症肌少症的诊断,与本研究肌少症组患者Ca 水平降低及 Ca 水平降低是绝经后女性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的结论 类似, 但关于 P 水平与肌少症相关性的结论存在不同, 可 能与地域性、个体性样本差异有关,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 量偏小相关。绝经后女性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吸收增强, 这一阶段代谢特征为血清 25-(OH ) D3 与其他骨形成成 分水平降低,影响机体骨代谢,导致机体各部位 BMD 降 低, 因此更易发生肌少症。封建华等 [10] 在治疗维持性血液 透析合并肌少症患者时发现, 血清 25-(OH )D3 降低可作 为诊断肌少症的预测因子;何志翔等 [11] 在报道中指出, 与 单纯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比,合并肌少症患者各部位 BMD 及 25-(OH )D3 水平更低。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 结果相似, 肌少症组女性血清 25-(OH )D3 水平及腰椎、髋部、股骨颈 BMD 均低于非肌少症组, 且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25-(OH )D3 及腰椎、髋部、股骨颈 BMD 降低是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对于绝经后女性,需进行营养干 预、饮食结构调整,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以保证机体蛋白 质合成需求, 提高肌肉质量。同时, 可适度增加抵抗运动, 提高骨骼、肌肉活动强度,防止肌力继续下降。另外,还 可使用药物治疗, 如使用维生素 D 及钙剂提高血清中 Ca、 25-(OH )D3 水平, 有利于维持骨代谢平衡、增加骨骼密 度,降低发生肌少症的风险。同时,对于绝经后女性,应 定期监测 BMI、血清 Ca、25-(OH ) D3 水平,以尽早采 取干预措施降低肌少症发生风险。

  综上, BMI、血清 Ca、25-(OH )D3 水平及 BMD 与 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有助 于防治肌少症。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 如样本量偏小, 受地域因素影响等,因此,未来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证 实本结论。

  参考文献

  [1] 郭衍超 , 王霓雯 , 姚颖 . 老年肌少症的研究进展 [J]. 老年医学与 保健 , 2020. 26(1): 4-8.
  [2] 赵艳莉 , 岳冀蓉 . 营养代谢与肌少症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J]. 实用 老年医学 , 2019. 33(9): 854-857.
  [3] 王涛 , 岳冀蓉 , 侯利莎 , 等 . 激素在肌少症发病中的作用 [J].实用 老年医学 , 2019. 33(9): 844-848.
  [4] 缪克团 , 许兵 , 王萧枫 , 等 . 绝经后女性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 相关性研究 [J]. 中国医药导报 , 2020. 17(32): 104-107. 111.
  [5] CHEN LK, WOO J, ASSANTCHAI P, et al. 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2019 consensus update on sarcopen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JAm Med Dir Assoc, 2020. 21(3): 300-307.
  [6] 平金琼 . 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影响因素及蹲起练习干预效果研 究 [D].北京 : 首都体育学院 , 2021.
  [7] 王意飞 . 绝经后女性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D]. 长 沙 : 中南大学 , 2020.
  [8] 王楠 , 魏雅楠 , 刘杰 , 等 . 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影 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全科医学 , 2020. 23(5): 611-616.
  [9] 王垚 , 廖艳红 , 李理 , 等 . 老年肌少症患者血钙、血磷值变化的 临床观察 [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 2019. 21(2): 174-175.
  [10] 封建华 , 叶建明 , 郁丽霞 , 等 . 血清 25- 羟维生素 D3 对维持性 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预测价值 [J]. 临床误诊误治 , 2021. 34(11):83-87.
  [11] 何志翔 , 蔡小燕 , 林小军 , 等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肌少症患 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改变的临床研究 [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2. 28(3): 403-406. 4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53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