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应用鼻烟壶区桡动脉穿刺与桡动脉穿刺的不同效果,为更好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 患者穿刺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8 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 106 例需要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症患 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53 例。对照组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流动力学, 观察组患者行鼻烟 壶区桡动脉穿刺监测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患者动脉穿刺相关指标、疼痛情况和并发症,穿刺前后的腕关节功能及穿刺期间基础生命体 征。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 视觉模拟量表(VAS )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 穿刺耗时较 对照组短,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压迫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与穿刺前比,对照组患者穿刺后腕关节功能活动范围、功能状态、疼 痛、握力评分以及总评分总分显著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 P<0.05 );两组患者穿刺期间 基础生命体征水平及穿刺前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腕关节功能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结论 与传统桡动脉穿刺相 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应用鼻烟壶区桡动脉穿刺效果更佳,显著延长桡动脉穿刺针留置使用时间,缩短术后压迫止血时间,降低局部 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且对穿刺后的腕关节功能影响较小,穿刺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鼻烟壶区桡动脉穿刺,桡动脉穿刺,腕关节功能
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为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常需要 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常需要动 脉穿刺监测血流动力学。临床上常规使用桡动脉穿刺,虽 然能够监测血流动力学,但是桡动脉解剖结构相对复杂特 殊,易出现血管痉挛,损伤神经,导致动脉闭塞,影响监 测效果 [1] 。鼻烟壶区位于手背外侧部的浅凹处,鼻烟壶区 动脉搏动明显,且周围组织较少,神经分布少,同时不 影响双上肢约束带的使用和患者活动 [2] 。另外,有研究报 道,与传统桡动脉穿刺路径对比,经鼻烟壶区桡动脉穿刺 优势巨大,能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提供新的穿刺入 径 [3]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鼻烟 壶区桡动脉穿刺与桡动脉穿刺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8 月厦门市 第三医院收治的 106 例血流动力学监测患者,根据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3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 性 33 例,女性 20例;年龄 45~72 岁,平均(60.12±8.23) 岁;BMI 18~30 kg/m2 ,平均(24.33±5.10 )kg/m2 ;监测 血流动力学病型:大出血 29 例、复合伤 17 例、休克 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31 例,女性 22 例;年龄 43~71 岁,平均(59.20±8.27 )岁;BMI 18~30 kg/m2 ,平均 (24.38±5.14 )kg/m2 ;监测血流动力学病型:大出血 28 例、复合伤 18 例、休克 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 准: ①入住 ICU 时间≥2 d ;②因大出血或复合伤需进行 血流动力学监测;③入组前 3 个月内未参加其他临床试 验。排除标准:①有恶性肿瘤;②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 ③凝血功能异常。研究经厦门市第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批准实施,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穿刺与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 流动力学。患者呈仰卧位,将患者左上肢呈外伸外展于 托手架上的摆放姿势,并进行固定,选取右侧桡骨茎突 近 2.0~3.0 cm 动脉脉搏明显区域作为穿刺点并进行消毒, 再用 20G 桡动脉穿刺针 [ 康蒂思(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 司,型号:cordis] 进行穿刺。穿刺时穿刺者位于穿刺侧, 保证患者手臂平伸外展呈 20°~30° 角,保持手掌朝上,且 手指指向穿刺者的状态,将纱布放在患者的腕部下方,抬 高腕关节 5~8 cm,并保持腕关节呈轻度过伸状态,穿刺 时操作人员左手的无名指、食指和中指自穿刺部位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依次轻放在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区域,食指所 处部位就是穿刺靶点。完成上述操作后,用纱布垫片、弹 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患者行鼻烟壶区桡动脉穿刺监 测血流动力学。首先对患者的鼻烟壶区进行触摸,选择 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最明显处进行常规穿刺,如右侧穿 刺失败可以选择左侧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进行穿刺。解剖 学上鼻烟壶区主要指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拇长伸 肌腱、桡骨茎突形成的三角形的凹陷区,在此处可以触 摸到患者的远端桡动脉搏动。常规对患者的前臂手背和 手掌进行消毒,告知患者先将拇指握于掌心内,保持鼻 烟壶区平坦,以此便于护理人员触摸到桡动脉搏动情况, 利于穿刺。在患者的鼻烟壶区触摸到远端桡动脉搏动后, 通过 20G 桡动脉穿刺针进行远端桡动脉穿刺,最后用纱 布垫片、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两组患者均连接无创血液 动力学监测仪(深圳市麦德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 BioZ-2011-101)。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留置期 间护理人员使用安尔碘对患者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每 天更换敷贴并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皮肤红肿。
1.3观察指标 ①动脉穿刺相关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穿 刺次数、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并用视觉模拟 量表(VAS)疼痛评分 [4] 评估两组穿刺时的疼痛程度,总 分 10 分,评分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严重。②留置时间及 术后压迫止血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留置时间及术后压迫止 血时间。③腕关节功能。穿刺前、穿刺后 48 h 采用改良 Green 和 O’Brien 腕关节评分从活动范围(25 分)、功能 状态(25 分)、疼痛(25 分)和握力(25 分) 4 个方面评 估两组穿刺前后的腕关节功能,总分 100 分,评分越高腕 关节功能越佳 [5] 。④血流动力学。采用病人监护仪(深圳 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uMEC7)记录并 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期间基础生命体征(动静脉压、呼吸频 率、心率)。⑤并发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处局部 血肿、张力性水疱、关节僵硬、桡动脉痉挛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经 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动脉穿刺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 组患者的穿刺次数少,VAS 疼痛评分更低; 一次性穿刺 成功率更高,穿刺耗时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2.2两组患者留置时间及术后压迫止血时间比较 观察 组患者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更长,术后压迫止血时间较对照 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2.3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与穿刺前比,穿刺 后对照组患者活动范围、功能状态、疼痛、握力以及总评 分总分显著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均P<0.05),穿刺前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腕关节功能评 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2.4两组患者穿刺期间基础生命体征水平比较 两组患 者穿刺期间基础生命体征水平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均P>0.05),见表 4.
2.5两组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 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见表 5.
3 讨论
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是重症医学科病房工作内容 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临床上常穿刺桡动脉监测血流动力 学,但是常规桡动脉血管内径小,且周围神经组织丰富, 穿刺时易产生血管痉挛、堵塞,出现穿刺点红肿、疼痛, 同时穿刺部位特殊,影响腕部活动,降低穿刺效果 [6-7]。
鼻烟壶区是拇指充分外展和后伸时,形成一尖向拇指 的三角形凹陷区,有研究报道,鼻烟壶区穿刺具有舒适性 高、压迫止血时间短, 对桡动脉损伤小的优点 [8]。本次研究 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次数较对照组更少;VAS 疼痛评 分较对照组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穿刺耗时更短, 对照组穿刺后活动范围、功能状态、疼痛、握力评分及总 评分较穿刺前显著降低;并且穿刺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 更高,提示与桡动脉穿刺相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应用 鼻烟壶区桡动脉穿刺效果更佳,患者疼痛轻微,对腕关节 功能影响较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鼻烟壶区桡动脉是双 侧供血,动脉脉搏较常规桡动脉更明显,更易清晰显示血 管情况,医护人员更易触及,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 降低穿刺次数,缩短穿刺耗时;并且相比常规桡动脉,鼻 烟壶区桡动脉周围神经和组织分布较少,血管下为骨质, 穿刺时不易损伤神经和组织,降低穿刺疼痛;且鼻烟壶区 桡动脉穿刺点距离关节部位较远,且不需要双上肢约束带 和压迫腕部,对腕部活动影响较小,故鼻烟壶区桡动脉穿 刺后不影响腕关节功能 [9]。
另外,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留置时间较对照 组更长,术后压迫止血时间更短。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鼻 烟壶区桡动脉穿刺便于固定,有效延长留置时间;其周围 组织和神经分布较少,术后用纱布垫片、弹力绷带加压就能有效止血,缩短术后压迫止血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分析其 原因可能是,鼻烟壶区桡动脉穿刺不需要双上肢约束带和 压迫患者腕部,不影响患者手腕活动,避免穿刺点渗血、 关节僵硬;而且鼻烟壶区是拇指长伸和短伸肌束缚形成的 中空空间,血管位置较浅,底面有平台压迫,有效降低血 管闭塞、痉挛和张力性水疱的发生 [10]。另外, 两组患者穿 刺期间基础生命体征水平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 明鼻烟壶区桡动脉穿刺与常规桡动脉均安全有效,但是本 次研究选取病例数较少,需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的可靠性。
综上,与传统桡动脉穿刺相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 应用鼻烟壶区桡动脉穿刺效果更佳,显著延长桡动脉穿刺 针留置使用时间,缩短术后压迫止血时间,降低局部穿刺 点并发症发生率,且对穿刺后的腕关节功能影响较小,穿 刺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志毅 , 于湘友 , 李颖 . 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治疗 : 大循 环微循环结合方案初探 [J]. 中华内科杂志 , 2021. 60(6): 511-515.
[2] 王欢欢 , 刘丹 , 郭继东 , 等 .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在冠状 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J]. 中国循环杂志 , 2021. 36(12): 1168-1172.
[3] 梁宇鹏 , 刘培中 , 张和针 , 等 . 经鼻烟壶区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安全性观察及体会 [J]. 广东医学 , 2022.43(6): 777-780.
[4] 郑艳 , 付沫 , 李玉萧 , 等 . MEWS 结合 VAS 评分提高急性疼痛 留观病人危重症早期识别率的效果观察 [J]. 护理研究 , 2017.31(21): 2597-2600.
[5] 周玉兰 , 袁德超 , 李英 , 等 . 高频超声引导下桡骨远端稳定性 骨折的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外固定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22.26(15): 2377-2381.
[6] 田颖 , 丁阳 , 许锐 . 桡动脉穿刺技术优化的研究进展 [J]. 中西医 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23. 21(6): 1079-1083.
[7] 谢徐萍 , 岳佳 , 王端 , 等 .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机械压迫止血方案的优化 [J]. 重庆医学 , 2023. 52(5): 795-797.
[8] 张施明 .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研 究进展 [J]. 山东医药 , 2020. 60(11): 98-101.
[9] 邱炜炜 . 经鼻烟壶区桡动脉穿刺与常规桡动脉穿刺对比研究 [J]. 系统医学 , 2022. 7(21): 18-22.
[10] 曹俊雄 , 陈翔 , 吴丹宁 , 等 . 冠状动脉造影经鼻烟壶区动脉和经 桡动脉穿刺途径的对比研究 [J]. 心电与循环 , 2019. 38(3): 197-1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