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亚低温联合苯巴比妥在新生儿窒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01 15:43: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苯巴比妥对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气指标和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 2019  年 9 月至 2023 年 6 月接诊的新生儿窒息患儿 16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81 例)和观察组( 81 例)。对照组患儿采用   苯巴比妥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其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   两组均于治疗 3 d 后评估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儿治疗3 d 后临床疗效、临床指  标, 治疗前与治疗 3 d 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  Ⅱ)  与心肌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 3 d  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  治疗 3 d 后两组患儿APACHE  Ⅱ  评分、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心肌肌钙蛋白 T( cTnT )、脑钠肽( BNP )水平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水平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治疗 3 d 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   在苯巴比妥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  可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临床指标,  调节其血气指标,   同时可  缓解心肌损伤,促进心肌功能恢复。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亚低温 ;  苯巴比妥 ;  血气指标 ;  心肌功能

       新生儿窒息是因为缺氧而引起的胎儿出生时的呼吸循 环障碍,其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并导致 多个器官被损害。轻度窒息的新生儿经积极抢救多能恢复 正常;重度窒息可导致死亡,即使能挽救生命,但也常伴 有智力低下、运动失调、脑性瘫痪等后遗症,故临床针对 新生儿窒息需要及早诊断并进行干预治疗。苯巴比妥是临 床中常用于镇静抗惊厥、抗癫痫的有效药物之一,通过降 低脑组织耗氧量,调节脑组织代谢率,从而减少脑水肿的 发生,缓解脑损伤,但若单独使用该药物效果不佳,且受 药物剂量的影响,若剂量过大很可能对患儿造成毒性伤害, 若剂量过小又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因此需要联合其他治疗 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1] 。亚低温治疗主要通过物 理降温显著调节窒息患儿脑血流量,有助于维持血脑屏障 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减轻患儿脑水肿发展的程度, 减少脑组织内酸性代谢产物的产生 [2] 。基于此,本研究旨  在探讨亚低温联合苯巴比妥在治疗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效 果,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 2019 年 9 月至 2023 年 6 月接诊的新生儿窒息患儿 162 例,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1 例)和观察组(81 例)。对照组中男患儿 40 例,女患儿 41例;孕周 38~40周,平均(39.42±0.58 )周;新生儿体质量 3~4 kg,平  均(3.43±0.43 )kg。观察组中男患儿 42 例,女患儿 39  例;孕周 39~40 周,平均(39.50±0.50)周,新生儿体质 量 3~4 kg,平均(3.50±0.50 )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 ①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专家共识》 [3]  中的诊断标准; ②足月儿;③出生 1 min 内新生儿 Apgar 评分 [4] < 3 分。 排除标准:①合并病毒及细菌感染性疾病;②地中海贫血 症、脑膜炎;③恶性肿瘤;④先天性心脏病、先天遗传代 谢性疾病。本研究经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医学伦 理委员会批准,患儿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窒息复苏治疗,新生儿 出生时如有窒息,首先要保证呼吸道通畅,然后进行吸痰 及口鼻分泌物,需气管插管,将羊水、胎粪吸出体外,如 无效则需呼吸囊加压给氧或机械通气。复苏完成后,将患 儿置于暖箱中,使患儿肛温保持在 36.5~37 ℃。对照组患 儿在此基础上采用苯巴比妥注射液(广东台城制药股份有 限公司,国药准字 H44022671,规格: 1 mL ∶0.1 g)静脉 推注治疗,初始剂量为 20 mg/kg 体质量,12 h 后,维持剂 量 5 mg/(kg ·d ),2 次 /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 合亚低温治疗,采用医用控温仪系统(Cincinnati Sub-Zero Products. Inc,型号:233),将患儿裸放在可变温的低温 垫上,设置初始温度 10 ℃,并向低温垫灌入可变温循环液,每隔 10 min 测量 1 次患儿肛温,调节低温垫温度, 在 1 h 内将患儿肛温调节至 33~35 ℃,维持 3 d,治疗结 束后进行辐射复温,并每天间隔 12 h 对患儿进行肛温的 检测,确保肛温每小时升高的温度低于 0.5 ℃。两组均于 治疗 3 d 后评估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效果:显效为治疗 3  d 后患儿皮 肤青紫、呼吸减慢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可规律呼吸, 心肌酶水平恢复正常,心率 >110 次 /min;有效为治疗  3 d 后患儿临床症状、呼吸情况、心肌酶水平有明显改 善, 心率范围 100~110 次 /min;无效为患儿治疗后仍不 能建立规律呼吸,心率 <100 次 /min [3] ,总有效率 = 显 效率 + 有效率。②相关临床指标:统计两组患儿临床 症状消失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住院时间。③急性生 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 [5] :采 用 APACHE  Ⅱ评分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 3 d 后 的生理健康情况,总分为 71 分,由急性生理评分总分  60 分、年龄评分总分为 6 分、慢性健康评分总分为 5 分  3 部分构成,患儿总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④血气 指标:采集患儿治疗前、治疗 3 d 后动脉血 2 mL,采用 血气分析仪 [ 雷度米特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型 号:ABL90 FLEX] 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 )、动脉二氧 化碳分压(PaC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 )。⑤心肌 酶指标。采集患儿治疗前、治疗 3 d 后静脉血 5 mL,在 离心机(离心半径: 8 cm ,离心时间: 10 min,离心转 速: 3 000 r/min)进行离心后提取待检血清,采用全自 动生化分析仪 [ 雅培医疗器械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型号:ARCHITECT C16000] 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 CK-MB)、心肌肌钙蛋白 T( cTnT),采用酶联免疫吸 附法检测血清脑钠肽(BNP)。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 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 t 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行配对t 检验。以P<0.05 表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治疗 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儿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 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缩 短;与治疗前比,治疗 3 d 后两组患儿 APACHE  Ⅱ评分 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 3 d 后 两组患儿 PaCO2  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aO2、 SpO2  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均P<0.05),见表 3。

\
 
       2.4    两组患儿血清 CK-MB、cTnT、BNP 水平比较  与治 疗前比,治疗 3 d 后两组患儿血清 CK-MB、cTnT、BNP 水 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主要是由于缺氧导致患儿呼吸困难或无法 呼吸,伴有紫绀、心律缓慢、神经反射不良或无反射等症 状,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而在新生儿出生后要 立即进行初步复苏,给予新生儿保暖、摆正体位以及必要的 气道清理。在初步复苏之后, 可以进行正压通气, 甚至要做 气管插管或者心肺复苏。苯巴比妥具有镇静、催眠、抗惊 厥的作用, 能够抑制性神经递质 γ- 氨基丁酸, 降低谷氨酸 兴奋性,促进氯离子通道开放,并对神经元放电以及神经 传导具有一定抑制效果。研究表明,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 窒息可降低患儿脑细胞耗氧量以及脑组织基础代谢率,清 除氧自由基,维持脑细胞和脑内微环境的稳定,但部分患 儿单独采用苯巴比妥疗效欠佳,治疗后会发生呼吸抑制, 出现呼吸困难,因此,需与其他方法进行联合治疗 [6]。

       亚低温可降低脑组织氧耗量,保护血脑屏障,抑制兴 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和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神经元细胞的凋 亡,从而保护脑细胞。目前研究表明, 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伤残率及病死率;同时亚低温 可降低气道峰压和呼吸道阻力,改善肺通气功能,减缓机 体代谢,减轻肺损伤, 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缩短呼吸恢复时 间,从而提高动脉血气指标 PaO2 、SpO2 水平,降低 PaCO2 水平 [7]。此外, 亚低温还能抑制乙酰胆碱、儿茶酚胺及兴奋 性氨基酸等内源性毒性物质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减少脑 细胞结构蛋白破坏, 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 减少神经 毒性, 缓解脑水肿, 从而改善患儿健康状况 [8]。本研究中,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及 PaO2 、SpO2 水平均高于 对照组,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 于对照组,APACHE Ⅱ评分及 PaCO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提示亚低温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窒息患儿,可提高临 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状况,调节血气指标。

       新生儿窒息和缺氧后,心肌损伤程度加重,当心肌受 损或缺氧时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细胞膜结构被 破坏,细胞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酶就会大量被释放造成 血清心肌酶指标血清 CK-MB、cTnT、BNP 水平的异常升 高 [9] 。在苯巴比妥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一方面可以 减少患儿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另一方面可通过减少炎症因子、超氧自由基的释放,缓解窒息对 患儿心肌细胞的损伤,促进心肌细胞恢复,从而降低心肌 酶细胞的表达, 对心肌功能起到改善作用 [10]。本研究结果 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 CK-MB、cTnT、BNP 水平均 低于对照组,提示亚低温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窒息, 可显著改善心肌损伤,促进病情恢复。

       综上,亚低温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窒息患儿,可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指标,调节血气指标,同时 可促进心肌功能恢复。但本研究未对患儿心肺功能、炎症 因子等进行纳入分析,因此后续有待扩展研究的内容,以 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世兰 ,  肖厚兰 , 杜佩珍 , 等 . 苯巴比妥在足月新生儿窒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 2017, 28(11): 2018-2019.

       [2]    穆艳顺 , 刘伟娟 , 高嘉陵 , 等 . 亚低温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新 生儿窒息脑损伤的临床研究及对血 GFAP 的影响 [J]. 中国医药 导报 , 2021, 18(6): 119-122.

       [3]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 . 新生儿窒息诊断的 专家共识 [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2016, 19(1): 3-6.

       [4]    陈红武 , 黄铮 , 姚英民 . 新生儿Apgar 评分与窒息关系的探讨 [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 2002, 10(5): 97.

       [5]    张红霞 , 陈敦金 , 刘慧姝 .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及其在产科的应用 [J]. 医学综述 , 2008, 14(8): 1196-1199.

       [6]    赵静 . 苯巴比妥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疗效分 析 [J]. 山西医药杂志 , 2022, 51(16): 1815-1818.

       [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 (2022)[J]. 中华儿科 杂志 , 2022, 60(10): 983-989.

       [8]    高书娇 . 亚低温联合苯巴比妥对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气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022, 35(12): 2090-2092.

       [9]    李金妞 , 贾华华 , 张攀 , 等 .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肌钙蛋白Ⅰ、血 浆脑钠肽、心脏 Tei 指数变化及评估心肌损伤价值 [J]. 中国计划 生育学杂志 , 2022, 30(6): 1379-1382.

       [10]  金芳 . 亚低温辅助苯巴比妥对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 工酶和肌钙蛋白的影响 [J]. 中国妇幼保健 , 2021, 36(4): 831-8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41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