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实施同期放化疗过程中, 予以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 )技术对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 取江阴市人民医院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100 例早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 组(50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调强放疗(R-IMRT )技术, 观察组患者实施 SIB-IMRT 技术, 两组患者放疗期间均口服卡培他滨片, 治疗周期为 6 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前及治疗 6 周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 治疗前及治疗后 3 、6 个月的卡式功能状态 量表(KPS )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 )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 治疗 6 周后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 )、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VEG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3 、6 个月两组患 者 KPS 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患者 KPS 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 )。结论 直肠癌术前实施同期化放疗中应用 SIB-IMRT 技术,能 够提高肿瘤控制率,减轻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功能状况。
直肠癌是临床上胃肠科、肿瘤科临床诊治过程中的 常见疾病之一,多指患者乙状结直肠交界位置与齿状线发 生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首要方式 为手术治疗。但由于患者病灶处多位于骨盆较深位置,导 致手术切除难度增大,无法完全将病灶进行切除,增加疾 病复发率,由此,在临床上通常建议在术前进行同期放 化疗,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 生存质量 [1]。目前,常规调强放疗(R-IMRT)技术在临 床上已广泛应用,抗肿瘤效果显著,但因其无法在覆盖 靶区剂量的同时保护相邻器官,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影 响患者预后。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同步加量调强放疗 (SIB-IMRT)技术是三维放疗,选择性更强,可单独进行 肿瘤靶区照射,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强度更小,使肿瘤 的照射更加准确,对周围组织保护更好 [2] 。本研究旨在探 讨临床实施同期放化疗过程中,予以 SIB-IMRT 技术对直 肠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100 例早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对 照组患者中男性 24 例,女性 26例;体质量 60~92 kg,平 均(76.52±2.69 )kg;病程 2.5~7 年,平均(4.57±0.65 ) 年;年龄 49~78 岁,平均(65.98±3.4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23 例,女性 27 例;体质量 61~93 kg,平均 (77.12±3.29 )kg;病程 3~8 年,平均(4.67±0.98 )年; 年龄 48~78 岁,平均(65.78±3.53)岁,两组患者一般 资料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 年 版)》[3] 中直肠癌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具备病理学数据以 及影像学资料;③伴有便秘、便血、腹部疼痛表现。排除 标准:①精神类疾病症状;②已参与同类型研究;③合并 其他恶性肿瘤。本研究经江阴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测, 明确靶向区域位置,并结合患者病症情况拟定治疗计 划。首先,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检查等手段 明确诊断为直肠癌,评估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和放疗适 应性。对患者进行盆腔区域的 CT 扫描,以确定器官、 肿瘤的位置、范围。然后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将扫描结果 转换为三维图像模型。根据国际放疗计划指南、临床实 践,确定需要接受放疗的靶区(肿瘤组织区域)、危险区 (可能存在微小病变或淋巴结转移的区域)。根据患者的 解剖结构、肿瘤位置,使用放射治疗规划系统进行三维 适形放疗计划设计。两组患者均进行五野调强照射,并 逆向设计,五野共面照射,每个子页面积 >10 cm2 ,调 数 >10.对照组患者予以 R-IMRT 技术,参数为:肿瘤 靶区(PGTV )45 Gy/1.8 Gy/25 次,计划靶区(PTV)为45 Gy/1.8 Gy/25 次,5 次/ 周,持续治疗 6 周。观察组患者予 以 SIB-IMRT 技术,参数为 PGTV 50 Gy/2.0 Gy/25 次,PTV 为 45 Gy/1.8 Gy/25 次,5 次 / 周,持续治疗 6 周。参照剂 量体积直方图 [4] 对危险靶区进行判断并给予剂量限制。 危及靶区限制剂量:膀胱 V40<50%,股骨头 V40<5%, V30<40%、V15<120 cm3、V45<78 cm3、V50<17 cm3 。在放疗 过程中定期进行治疗监测、评估,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治 疗方案。两组患者放疗期间均采用相同药物化疗治疗,口服 卡培他滨片(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203570.规格:0.5 g/ 片), 单日剂量为 1 600 mg/m2 , 餐后 30 min 以水吞服, 2 次 /d,早晚各 1 次。放化疗结束 后到手术间歇期为 6~8 周,期间不接受其他肿瘤治疗措施。 治疗结束后随访 6 个月,期间嘱咐患者到院复查详细了解 患者病症恢复情况。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放化疗治疗后 4 周,定 期检查疾病治疗效果,参考《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 标准》 [5] 进行治疗总体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 目 标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肿瘤标志物正常、部分 缓解(PR):目标病灶减少至少 30%,且无新病灶出 现,肿瘤标志物正常;病情稳定( SD):目标病灶增大 不超过 20%,或缩小不超过 30%,且无新病灶出现,肿 瘤标志物正常;疾病恶化( PD):目标病灶增大至少 20%,或出现新病灶,或肿瘤标志物升高,疾病控制率 (DCR )=[(CR+PR+SD)例数 / 总例数 ]× 100%。②血清癌 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 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 6 周后 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肘部静脉血 4 mL,进行离心(转速 3 000 r/min,时间 10 min),取得血清。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 CEA 水平与 血清 VEGF、NSE 水平。③卡氏功能量表(KPS)评分 [6]。 使用 KPS 评分分别评估治疗后 3、6 个月患者生活能力和 功能状况(活动能力、自理能力、疼痛程度、社交功能), 评分范围 0~100 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能力和功能状 况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经 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用 (x ±s) 表示,两组 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时间点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 析,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 DCR 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两组患者血清 CEA、VEGF、NSE水平比较 与治疗 前比,治疗 6 周后两组患者血清 CEA、VEGF、NSE 水平均 降低,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2.
2.3两组患者 KPS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3、 6 个月两组患者 KPS 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患者 KPS 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 表 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作息、饮食等结构的改善, 导致直肠癌发生率逐渐增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 胁 [7] 。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仍以手术治疗方式为主,但患者病灶位置因受到处于盆腔深处的限制,导致手术无 法完全剥离病灶组织,影响治疗效果,提高疾病复发率。
SIB-IMRT 技术可依靠三维放疗,采用不同剂量对 PGTV、PTV 进行照射, 不需要增加剂量, 就能使肿瘤密集 区根治,临床靶区小剂量照射就已足够,这种技术可以单 独进行肿瘤靶区照射,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强度更小, 使肿瘤的照射更加准确。目前,SIB-IMRT 技术在临床得 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其能够结合患者机体素质、病 症情况等因素,调整放射剂量,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 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8]。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 DCR 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患者 KPS 评分较对照组 KPS 评分 更高,提示直肠癌术前实施同期化放疗应用 SIB-IMRT 技 术,能够提高肿瘤控制率,改善生活能力和功能状况。分 析其原因, 可能是因为 SIB-IMRT 技术放疗靶点作用较强, 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有效地抑制了肿瘤病灶生长,因 此治疗结果更为优异,安全性也更高 [9]。
本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患者治疗6 周后CEA、VEGF、 NSE 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提示直肠癌术前实施同期化 放疗应用 SIB-IMRT 技术,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轻 肿瘤负荷。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SIB-IMRT 技术能在 治疗期间实时监测肿瘤的位置、大小,根据肿瘤变化实时 调整照射剂量,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 的损伤;该技术能更好地限制肿瘤生长,降低肿瘤复发、 转移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SIB-IMRT 技术可减少放疗 过程中不良反应,如皮肤、消化道反应等,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与疾病治疗效率 [10]。由此, 相比于 R-IMRT 技术, SIB-IMRT 技术允许对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个性化的剂量 调整,可以在同一疗程中对肿瘤病灶部位给予更高的剂量, 以提高治疗效果 [11]。
SIB-IMRT 技术可以在同一个治疗过程中同时对肿瘤 进行治疗,整个治疗中只需进行一次计划不需要分为多个 阶段的计划,有助于缩短整个治疗的时间,减轻患者的负 担,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SIB-IMRT 技术可 以更精确地调整放射照射范围,使得剂量可以更有效的局 部化,减少正常组织受到的辐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的风险 [12] 。加之 SIB-IMRT 技术结合了先进的图像引导技 术, 如 CT 扫描、 MRI 等,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实时监测、调整放疗计划,提高放射照射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减少误 差和偏差。
综上,直肠癌术前实施同期化放疗应用 SIB-IMRT 技 术,能够增加肿瘤控制率,减轻肿瘤负荷,改善生活能力 和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术 , 王小豪 , 肖巍魏 , 等 . 高剂量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直肠癌的 临床分析 [J]. 实用肿瘤杂志 , 2018. 33(2): 102-107.
[2] 翟志伟 , 张坤宁 , 王琛 , 等 .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 疗与全程新辅助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J]. 中华胃肠外 科杂志 , 2020. 23(3): 274-280.
[3]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 中国结直 肠癌诊疗规范 (2017 年版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2018. 21(1):92-106.
[4] 杨义锋 , 王巍伟 , 李萍 , 等 . 前列腺癌碳离子治疗直肠剂量体积 直方图预测模型 [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2021. 30(10): 1041-1046.
[5] 张萍, 艾斌 . 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J]. 国际肿瘤学杂志,2016. 43(11): 848-851.
[6] 徐坤 . 4C 延续性护理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 造口患者术后Herth 及KPS 评分的影响 [J].青海医药杂志 , 2021.51(7): 34-36.
[7] 崔磊 , 徐晓南 , 曾星 , 等 .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技术在直肠癌术前 同期放化疗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药科学, 2021. 11(10): 187-190.194.
[8] 常娜 , 钱立庭 , 赵于飞 , 等 . 放疗技术在直肠癌术前治疗中的应 用与研究进展 [J]. 中国肿瘤 , 2019. 28(11): 861-868.
[9] 翟丽君 .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 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 2021. 38(1): 85.
[10] 罗建奇 , 黄雪芝 , 陈素琼 .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 局部晚期直肠癌临床观察 [J]. 宁夏医学杂志 , 2018. 40(1): 40-42
[11] 程婵 , 金珊 , 彭雯 , 等 .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与术后放化疗对比 研究 [J]. 重庆医学 , 2018. 47(16): 2173-2176. 2180.
[12] 曾铭玥 , 冯林春 , 贾宝庆 , 等 .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 前同期加量调强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观察 [J]. 解放军医学院学 报 , 2020. 41(10): 953-958. 9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