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的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2 15:35: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支原体肺炎为常见疾病,采用血清学抗体检测为实践中常用的检测技术。随着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的不断发展,其 也成为医疗技术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技术较多,分为传统检测技术和新型检测技术,各项检测技术其操作 复杂程度和反应原理不同,在临床中有着不同的诊断价值。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中的标志物种类、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相同,不 同病程、不同性别、不同疾病下血清学抗体检测技术的阳性检出率不同,为了降低血清学抗体检测的误差需要多个措施进行佐证。现就 肺炎支原体的血清学抗体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血清学抗体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

       肺炎支原体是一类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其感染会 导致肺炎和其他上呼吸道炎症,具有人群性和季节流行 性 [1] 。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监测中,血清学抗体检 测是一种常用方法,且具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因此被广 泛使用。本文主要探讨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的研究 进展,现综述如下。

       1  抗原的发现与使用

       为了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准确率,近年来不断 有新的肺炎支原体抗原被发现,除了传统的血清学抗体检 测方法外, 一些特异性的肺炎支原体抗原, 如 P1 蛋白、蛋 白 I、蛋白 J 等,已被用于开发免疫测定法。

       1.1    P1 蛋白抗原的发现  P1 蛋白是肺炎支原体的主要抗 原之一,具有高免疫原性。通过对 P1 蛋白的研究发现, 其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持续存在,可作为诊断肺炎支原体 感染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2] 。利用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可 以检测出对 P1 蛋白的抗体水平变化,从而确定肺炎支原 体感染的状态。

       1.2    蛋白 I 和蛋白 J 抗原的应用  除了 P1 蛋白,蛋白 I 和蛋白 J 也是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抗原。基于 此,研究人员开发了蛋白 I 和蛋白 J 的免疫测定法,如酶 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荧光分析法 [3] 。酶联免疫吸附法和 免疫荧光分析法均使用免疫标记的方法来检测蛋白 I 和蛋 白 J 的抗体水平,为临床提供了辅助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 的新途径。

       1.3    多抗原检测方法的应用  多抗原检测是目前多个医 院检验科采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临床上,采用两种方法对 P1 蛋白、蛋 白 I 和蛋白 J 等多个抗原及相应的抗体进行检测,可以同 时明确出多个抗体的水平变化,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诊断 结果 [4]。

       1.4    对肺炎支原体抗原的新鉴定和应用  一些研究还致 力于鉴定其他新的肺炎支原体抗原并探索其在血清学抗 体检测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渐提 升,相应的医疗设备应用到科室中,对于肺炎支原体抗原 的鉴定也有较大的进步。研究人员发现肺炎支原体的其 他特异性蛋白,如 P30、P116 和 P200 等,也可能成为新 的血清学抗体检测抗原 [5] 。另外,随着肺炎支原体抗原的 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使得肺炎支原体抗原的新鉴定技术 越来越先进。而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对这些抗原进行评 估和验证,以进一步完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检测 方法。

\
 
       2  抗体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

       2.1    传统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 

       传统的肺炎支原体抗体 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方法和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方 法主要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 抗体,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颗粒凝集法、凝 集试验等 [6] 。从文献数量中可以看出,对于肺炎支原体抗 体检测方法的研究较多,尤其是针对酶联免疫吸附法、间 接免疫荧光法、胶体金法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法虽然 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需要专 业技术人员操作等缺点。分离培养法虽然可以直观地检 测到肺炎支原体,但培养周期长,且需要特殊的培养基和实验室条件,因此应用受限。颗粒凝集法和凝集试验 在实际应用中也比较广泛,尤其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地区 这两种方法的应用更为广泛。颗粒凝集法是一种快速检 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肺炎支原体与氧 颗粒结合为致敏颗粒,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反应,观察 是否出现凝集现象来判断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 [7] 。颗 粒凝集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等优点,但灵敏 度相对较低。凝集试验是一种传统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 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将肺炎支原体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的抗 体反应,观察是否出现凝集现象来判断是否存在肺炎支 原体感染。凝集试验操作简单、快速,但存在一定的人 为误差,且无法区分是自然感染还是接种疫苗后的免疫 反应 [8]。

       2.2    新技术的诊断价值

       2.2.1  蛋白芯片和流式细胞术的诊断价值  近年来,随 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新一代高通量技术,如蛋白芯片 技术和流式细胞术。蛋白芯片技术的研究起步于 2011  年,有学者将蛋白芯片技术和胶体金法应用于肺炎支原 体抗体检测中,并对两者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研究表 明,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胶体金 法 [9] 。相比之下,目前关于流式细胞术技术的研究不够系  统,更多的研究是将流式细胞术应用于肺炎支原体患者 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 [10] ,而将其应用于肺炎支  原体抗体检测中的研究较少,后续可以进一步研究。综 上,无论是蛋白芯片技术还是流式细胞术都使对肺炎支 原体抗体进行全面和快速的检测成为可能。肺炎支原体 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对于疾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非常 重要,然而,单独的一次血清学检测存在漏诊的风险。 因此,如何改进检测方法并提高准确度是有必要进一步 探究。

       2.2.2  免疫印迹技术的诊断价值  免疫印迹技术是一种结 合了蛋白质印迹和免疫测定的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样品中 特异性抗原的存在。该方法通过将抗原特异性抗体转印至 膜上,然后对膜进行显色处理,从而检测到特异性抗原的 存在。近年来,研究人员将免疫印迹技术应用于肺炎支原 体抗体的检测,并开发出了快速、灵敏的试剂盒,为临床 诊断提供了便利 [11]。

       2.2.3  基于纳米材料的方法的诊断价值  纳米材料具有独 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大的体表面积,为生物分子的固定和 检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性, 开发出了多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检测方法,如纳米孔测序技 术、纳米线阵列等 [12] 。基于纳米材料的检测方法具有高 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等优点,为临床实践肺炎支原体 抗体的检测中提供了新的思路。

       2.2.4  微流控技术的诊断价值  微流控技术是一种将化学 分析过程集成在微米级别的芯片上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实 现样品前处理、反应和检测的一体化操作,具有快速、高 效、自动化等优点。近年来,研究人员将微流控技术应用 于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并开发出了相应的试剂盒和仪 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 [13]。

       2.2.5  智能诊断系统的诊断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 习技术的发展,智能诊断系统开始在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 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诊断系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 析处理,提高抗体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这些系统可以通 过对不同特征的分析和处理,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诊 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2.2.6  生物传感器的诊断价值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生 物分子识别与信号转换器结合的装置,可实现待测物的 快速、灵敏、准确地检测 [14] 。近年来,研究人员将生物 传感器应用于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如纳米材料传感 器、光学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 高、特异性好等优点,为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提供了新 的选择。

       3  血清标志物的研究
 
       研究人员不仅追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抗体水平变化, 还加大了对其他血清标志物的研究,如炎症因子 [ 如白 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8(IL-8)、白细胞介 素 -10(IL-10 )] 和升高的急性期反应蛋白 [ 如 C-反应蛋 白(CRP)],而这些标志物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提供 更准确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评估结果。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 体检测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血清标志 物是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的关键指标,血清标 志物的类型、灵敏度、特异性、动态变化等均对临床诊断 有着重要研究价值。

       目前,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主要检测的是 IgG   和 IgM 两种抗体。其中, 肺炎支原体 IgM 抗体(MP-IgM) 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一般在感染后  1 周左右即可检测到,在 3~4 周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  低 [15]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MP-IgM 的检测结果可以反  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情况。因此,MP-IgM 的动态变  化可以反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程和治疗效果。然而,  MP-IgM 在感染早期可能存在假阴性的问题,这可能会影  响重症和(或)难治病例的早期干预。另外一种标志物  是肺炎支原体 IgG 抗体(MP-IgG),这种抗体在感染后  4~8 周达到高峰,并且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16] 。MP-IgG 的  动态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免疫反应情况,并且对于再感染  的监测有一定的意义。此外, MP-IgM 和 MP-IgG 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降低漏诊的风险。非特异性早期 IgM 与红细胞 I 抗原反应可产生冷凝集现象,但冷凝集试 验的诊断价值尚不明确。

       4  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差异性分析

       疾病的病程、年龄和其他因素可能会对血清学抗体 检测的阳性率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对于一些急性感染疾 病,如流感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血清学抗体检测通常 在感染后几天至几周内会出现阳性反应。而对于慢性感染 疾病, 如乙型肝炎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阳性 反应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血清学检测的 阳性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检测方法、检测时间、 个体免疫反应等。因此,对于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 者,应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进行综合判断。同时,由于不同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可 能存在差异,因此血清学检测的阳性率也可能存在一定的 差异。

       4.1    不同年龄下血清学抗体检测阳性率分析  临床上,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而老年人由于免疫 系统的退化,对肺炎支原体的抵抗力较弱,因此感染率相 对较高;此外,儿童也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易感人群,特 别是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由于人员密集、空气流 通不畅,更容易导致肺炎支原体的传播 [17] 。在血清学抗 体检测方面,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阳性率也会有所不同。通 常急性期 IgG 抗体阳性率较低,而恢复期 IgG 抗体阳性 率较高。同时,血清学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是常用的 诊断方法,包括检测 IgM 和 IgG 两种抗体。通过检测可 以了解患者是否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 患者血清学抗体的检测,可以更好地了解肺炎支原体的感 染规律和流行病学特征。

       4.2    不同性别下血清学抗体检测阳性率分析  在肺炎支 原体感染中,男性和女性的阳性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研究显示,女性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免 疫系统的应答和生物学差异有关 [18] 。女性的免疫系统对 感染的反应可能更为强烈,这可能导致女性产生更多的支 原体特异性抗体。此外,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影响 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血清学检测的阳性率。需要注 意的是,这种差异可能会因个体差异、感染程度和检测方 法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性别的患者,应根 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4.3    不同病程下血清学抗体检测阳性率分析  在感染初 期,由于免疫系统的应答,血清中会产生大量的支原体 IgM 抗体,这些抗体会在体内持续存在一段时间 [19] 。因 此,在感染后的 2 周内,血清学检测的阳性率会相对较高。随着感染的进展,免疫系统对支原体的应答可能会发 生变化,导致血清中支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滴度逐渐降低。 因此,在感染后的 2 周至 1 个月内,血清学检测的阳性率 可能会有所下降。然而,即使在感染后期,血清学检测的 阳性率仍维持在一定水平。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可能会产生 长期的记忆免疫反应,使得血清中仍然可以检测到支原体 的特异性抗体。

       4.4    不同疾病下血清学抗体检测阳性率分析  首先,肺 炎支原体感染本身就会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包括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这些抗体在血清中的含量会随 着感染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20] 。因此,血清学抗体检测可 以作为一种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方法。然而,需要注意 的是,血清学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并不能准确诊断。在感染 初期,免疫系统可能还没有产生足够的特异性抗体,导致 血清学检测的阳性率较低。此外,不同个体对感染的反应 也可能不同,有些患者可能产生较少的特异性抗体,也导 致阳性率下降 [21] 。另外,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血清学抗 体检测的阳性反应。例如,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肝硬化、雷诺病等病症也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抗体 的产生,从而影响血清学检测的准确性 [22] 。因此,在进 行血清学检测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其他可能的 因素。

       4.5    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的局限性  临床上,虽 然使用血清学抗体检测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诊断 价值,但是其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肺炎 支原体感染的初期,患者体内还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此 时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而且不 同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试剂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同 样会对阳性率产生影响 [23] 。此外,血清学抗体检测的特 异性也较差,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这是因为肺炎支原 体与其他微生物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血清学抗体检测基于 免疫反应,可能会对其他微生物产生交叉反应,导致出现 假阳性结果。因此,在进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抗体 检测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以 及流行病学资料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得出更 加准确和可靠的诊断结果 [24] 。同时,也需要不断优化和 改进血清学抗体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提高其特异性和准 确性。

\
 
       5  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的保障措施

       ①选择可靠的试剂和品牌,选择质量好的品牌和厂 家,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②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上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 操作失误导致的结果不准确。③保证标本质量,采集患者的血清标本时,要保证采集的标本质量,避免污染和溶血 等现象。④合理安排检测时间,在采集标本后,要尽快 进行检测,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血清标本变质。⑤结合 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血清学检测结果阳性并 不能准确判定患者感染了肺炎支原体,需要结合患者的 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⑥注意 试剂的储存和使用,试剂应该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储 存和使用,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⑦定期进行室内 质量控制和室间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6  小结与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渐发展,在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 检测抗原的发现与使用方面,多个蛋白被当作抗原进行分 析,如 P1 蛋白、蛋白 I、蛋白 J 等,研究人员不断努力探索 新的抗原将其应用于免疫测定中,以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 染的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这些研究进展为肺炎支原体感 染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血清学检测技术包括多个类型,例如传统的检测技术、新 型的检测技术等,不同的检测技术在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 体的阳性检出率中有着不同的诊断价值,而且关于血清学 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技术在不断的发掘中,技术越来越 精准。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标志物也在不断的研 究过程中,各项标志物有着不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 在不同病程、不同性别、不同疾病下各项血清学检测技术 有着不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为了保障血清学检测技 术的顺利实施需要做好相关的保障措施,实现疾病的早发 现早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舒全英 , 程兵 , 李丽珍 . 孝南区 4 490 例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 检测结果分析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 2021, 13(6): 88-91.

       [2]    杜树恒 . P 1 黏附蛋白在肺炎支原体致病过程中的新机制研 究 [D]. 西安 : 西北大学 , 2023.

       [3]    张雪 . 肺炎支原体肺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J]. 国际儿科学杂 志 , 2023, 50(6): 383-387.

       [4]    葛梦蕾 , 宋秦伟 , 马丽娟 . 两种 IgM 抗体检测方法诊断儿童肺炎 支原体感染的比较研究 [J]. 北京医学 , 2023, 45(01): 52-55.

       [5]    王丽琼 , 薛冠华 , 李少丽 , 等 . 肺炎支原体主要黏附蛋白的研究 进展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14, 14(19): 3757-3760.

       [6]    陈倩 , 王会中 , 郭燕菊 , 等 . 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 展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14, 14(16): 3181-3183, 3187.

       [7]   林忠顺 , 胡绍正 , 邓镜业 , 等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应用胶体 金法和被动颗粒凝集法的价值比较 [J].数理医药学杂志 , 2022,35(7): 1094-1096.

       [8]    游永强 , 傅健钊 , 刘勇波 , 等 .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被动凝集法对儿 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比较 [J]. 医学检验与临床 , 2018,29(5): 18-20.

       [9]    武翠娥 . 蛋白芯片检测肺炎支原体与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 方法的比较 [J].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 13(26): 187.

       [10]  靳一姬 , 尤绍函 . 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患者外 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J]. 黑龙江医药科学 , 2019, 42(4):36-37, 35.

       [11]  尹洪云 , 曹兰芳 , 王利民 , 等 . 免疫印迹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 染特异性抗体 IgE[J]. 江苏医药 , 2004, 30(3): 193-195, 160.

       [12]  谢媛 , 刘畅 , 徐新兰 , 等 . 基于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多聚纳米抗体 的血清中可溶性 PD-L1 蛋白检测方法 [J].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 志 , 2022, 45(3): 213-219.

       [13]  夏韬然 , 邹伟 , 刘晶 .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肺部炎性疾病研究和诊 断中的进展 [J]. 生物工程学报 , 2021, 37(11): 3905-3914.

       [14]  李娟娟. G- 四联体/ 氧化石墨烯检测微平台的构筑及其在肺炎支 原体分子诊断中的研究 [D].海口 : 海南医学院 , 2019.

       [15]  张泳仪 , 莫伟平 . MP-IgM、MP-IgG 抗体以及 MP-DNA 联合 检测诊断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22,20(17): 85-87.

       [16]  张静 , 张冠 , 李倩 , 等 . 血清补体与 IgA、IgM、IgG 联合检测在 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J]. 河北医药 , 2019, 41(19):2990-2992, 2996.

       [17]  廖尚秋 , 谭惠 , 张雪梅 , 等 . 海南省 2012—2020 年小儿肺炎支原 体感染多中心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中国热带医学 , 2023, 23(5): 511-515, 533.

       [18]  张大炜 , 李鑫 , 孙贵凤 . 2021 年成都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 学分析 [J]. 临床荟萃 , 2023, 38(3): 237-240.

       [19]  辛勇 , 郑艳冰 . 不同病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补体、炎性因 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药品评价 , 2020, 17(6): 16-17, 25.

       [20]  吉祥灵, 雷智贤, 吴守业, 等. 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Th9 细 胞免疫及 TLR4 改变的临床价值 [J]. 热带医学杂志 , 2021, 21(8): 1021-1024, 1034.

       [21] 李维涛 .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儿科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临床诊 断价值 [J]. 延安大学学报 ( 医学科学版 ), 2023, 21(2): 79-82.

       [22]  顾婷婷 , 尚莉丽 . 基于血清抗体检测分析 2017~2019 年合肥地区 支气管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单中心流行病学特征 [J].新 乡医学院学报 , 2021, 38(9): 839-841.

       [23]  谢文俊 . 肺炎支原体抗体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J]. 中 国医药科学 , 2019, 9(11): 90-92.

       [24]  白晓晨 . 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现状与研究进展 [J]. 国际儿 科学杂志 , 2017, 44(3): 147-1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34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