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 StanfordA 型主动脉夹层(ATAAD )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并积极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 以降低患 者死亡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25 例 ATAAD 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术后 30 d 的 死亡率;另收集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筛选 ATAAD 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125 例 ATAAD 患者中, 术后 30 d 共有 13 例死亡, 死亡率为 10.40%(13/125);单因素分析显示, 死亡组中年龄 >60 岁、术前肾 功能不全、术前心功能不全患者占比均高于存活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均长于存活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前心功能不全、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长均为 ATAAD 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00 、 5.867 、5.386 、7.135 、6.541.均 P<0.05 )。结论 ATAAD 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 如年龄 >60 岁、术前肾功能不全、 术前心功能不全、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长等。因此,临床需对上述高危人群给予重点关注,并积极地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患 者死亡风险。
【
关键词】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死亡,危险因素
急性 StanfordA 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ATAAD)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主要 由主动脉中层的夹层血肿诱发。ATAAD 患者常表现出突 发剧烈刀割样、撕裂样疼痛,可累及心脏、消化道等多个 组织器官。针对 ATAAD 患者,现阶段临床常选择手术进 行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主动脉破裂与心脏压 塞等情况发生,同时可以矫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改善血 流动力学,继而控制患者病情。然而,经临床实践研究发 现,部分患者即使经过规范的手术治疗,术后仍然会死 亡 [1]。现阶段,临床并未完全了解 ATAAD 患者术后死亡 的危险因素,故积极地了解 ATAAD 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 因素,并对此施以针对性的措施,对于降低死亡率意义重 大。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收治的 125 例 ATAAD 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其术后死 亡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少患者死亡 风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 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25 例 ATAAD 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4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②主动脉疾病诊断及治疗指南(部分)》[2] 中 ATAAD 的诊断标准; ③具备手术指征,均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④患 者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②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③伴有血液系统疾病;④合并传染 性疾病;⑤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⑥合并凝血功能异常; ⑦伴有恶性肿瘤;⑧存在药物依赖。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 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手术步骤: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于腋动 脉或股动脉建立体外循环;术中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术中 象鼻支架置入;置换主动脉弓及其部分支血管;恢复循环 后置换升主动脉 [3] 。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 (>60 岁、≤60 岁)、性别(男、女)、吸烟史(有、无)、 饮酒史(有、无)、高血压史(有、无)、糖尿病史(有、 无)、胸腔积液(有、无)、心包积液(有、无)、术前肾 功能不全(有、无)、术前心功能不全(有、无)、术前神 经症状(有、无)、低血压(有、无)、手术时间、体外循 环时间。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 ATAAD 患者术后 30 d 死亡情况。 ②对所有 ATAAD 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③将单 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 ATAAD 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经 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 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 验;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 ATAAD 患者 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ATAAD患者术后 30d死亡情况 125 例 ATAAD 患 者,术后 30 d 共有 13 例死亡,死亡率为 10.40%( 13/125)。 根据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13 例)、存活组 ( 112 例)。
2.2影响 ATAAD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单因素分析 死 亡组中年龄 >60 岁、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前心功能不全 患者占比均高于存活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均长于 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2.3影响 ATAAD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多因素 Logistic回 归分析 以 ATAAD 患者术后早期是否死亡为因变量,以 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纳入多 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术前肾 功能不全、术前心功能不全、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 长均为 ATAAD 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OR=4.800、5.867、5.386、7.135、6.541.均 P<0.05),见表 2、表 3.
3 讨论
ATAAD 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起病急、 病情进展迅速等特征,极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故需采 取积极的治疗手段。手术为目前临床治疗ATAAD 的重要方 式,但因主动脉尤其是主动脉弓部周围复杂的解剖关系, 手术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的患者,往往需要采取深低温停循环手段,对于脑、心肌保护等要 求较高, 故此类患者术后仍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 [4]。因此, 积极地探明 ATAAD 患者术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施以 个体化的应对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125 例 ATAAD 患者,术后 30 d 共 有 13 例死亡, 死亡率为 10.40%,说明 ATAAD 患者在术后 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对此临床需给予高度重视。另外,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术前肾 功能不全、术前心功能不全、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 长均为 ATAAD 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原因如下:①年龄 >60 岁。老年患者的自身各项器官功能 处于衰退状态,当夹层剥脱造成肾动脉受累时,将会导致 肾素分泌持续上升,继而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死亡风险。 同时,老年患者呼吸、循环等功能较年轻人明显减弱,故 其术后并发症亦较多, 由此将进一步地增加死亡风险 [5-6] 。 ②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前肾功能不全表明夹层已累及肾动 脉并出现两侧肾动脉灌注不良,由此将会对患者的血流动 力学稳定性与水电解质代谢、酸碱平衡造成影响,加之手术 创伤因素的影响,术后肾功能容易进一步损伤,由此增加 死亡风险 [7-8]。③术前心功能不全。术前心功能不全或冠状 动脉受累出现心绞痛表现,加之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容易 对病情造成误诊, 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影响预后 [9-10]。 ④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长。长时间的手术与体外循 环时间,会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炎症因子过量释放,从而 增加患者术后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风险,造成死 亡 [11-12]。因此,对于上述高危因素,可采取如下的应对措 施:①对于高龄患者入院后,积极地完善各项常规检查, 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严格控制血压。②嘱咐患者合 理膳食,鼓励其戒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③患者入院后 立即检查有无肾功能与心功能不全、神经症状等情况,如 有上述情况,则予以患者积极的对症治疗,以降低术后死 亡风险。④合理控制手术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如提高麻 醉医师与体外循环医师的配合度,使用先进的外科治疗手 段,以降低术后死亡率。
综上,ATAAD 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 性, 如年龄 >60 岁、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前心功能不全、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长等。因此,临床需对上述高 危人群给予重点关注,并积极地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 患者死亡风险。
参考文献
[1] 孙芳 , 宋晓春 , 陈永铭 , 等 . 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 期死亡因素分析 [J]. 中国心血管杂志 , 2020. 25(2): 156-159.
[2] 王端 , 张扬春 , 王引利 . 2014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 : 主动脉疾病 诊断及治疗指南 ( 部分 )[J]. 心血管病学进展 , 2014. 35(5): 617-621.
[3] 张剑彬 , 刘治元 , 欧斌 , 等 .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 Stanford A 型主 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中国心血管杂志 , 2019.24(4): 339-342.
[4] 李晓南 , 乔环宇 , 杨波 , 等 . 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前 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心肺血管病杂志 , 2020. 39(10): 1225-1229.
[5] 李艳丽 , 高晴云 , 冯俊波 , 等 .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死亡 风险因素分析 [J]. 中华全科医学 , 2022. 20(1): 18-21. 103.
[6] 楚军民 , 卫金花 , 常谦 , 等 .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死亡和 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2017.24(3): 211-216.
[7] 李田江 , 王莽原 , 霍强 . 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 院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1. 28(12): 1447-1454.
[8] 邢畅畅 , 王毅 . Stand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 分析 [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 2023. 50(1): 52-56.
[9] 李小军 , 刘戈 , 孟金金 , 等 .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死 亡因素分析 [J]. 蚌埠医学院学报 , 2021. 46(10): 1372-1375.
[10] 左文霞 , 胡艺兰 , 宋来春 , 等 . 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术后早期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预后 的影响 [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 2023. 21(2): 182-187.
[11] 杨志刚 , 罗进光 . 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死亡 危险因素及 nomogram 模型构建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 13(7): 799-802.
[12] 潘兴纳 , 蒲磊 , 梁荣鑫 , 等 . 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死 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22. 16(22): 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