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肠胃功能及恢复情况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06 11:30: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究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对其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及营养、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 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 60 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 例, 接受腹腔 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和观察组(30 例,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联合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 。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为期 6 个月的 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 术前、术后 3 d 营养指标与炎症因子, 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 观察组术后首次 排气、术后补液、首次下床及住院时间均更短;与术前比,术后 3 d 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 )、白蛋白( ALB )、前白蛋白( PA )水 平均降低, 但观察组更高;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 )及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 -6(IL-6 )水平均升高, 但观 察组更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均 P<0.05 )。 结论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能促 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营养状况影响较小,可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更高,但在吻合口瘘高危因素发生风险较小 的患者中并不需要进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加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营养指标,炎症因子

  直肠癌是指发生在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 间的恶性肿瘤,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是临床治疗直 肠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能够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 前提下进行超低位保肛治疗,有利于提升保肛率,提高术 后生活质量,但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 [1] 。因此,直肠 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有效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 预后意义重大。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可通过造瘘来改善 吻合口周围及吻合口内粪便堆积情况,从而使吻合口内的 压力降低,抑制细菌的增殖,进而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 生 [2]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使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治疗,对其肠胃功能及恢复情况 的影响,现将详细数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 治术治疗的患者 60 例分为对照组(30 例)与观察组(30 例)。对照组患者中临床分型:肿块型 9 例,浸润型 11 例,溃疡性 10 例;年龄 40~70 岁,平均(57.42±6.09 ) 岁;男性 18 例,女性 12 例;分化程度:低分化 14例,中高分化 16 例。观察组患者中临床分型:肿块型 8 例,浸润型 9 例,溃疡性 13 例;年龄 41~71 岁,平均 ( 57.45±6.12 )岁;男性 19 例,女性 11 例;分化程度: 低分化 13 例,中高分化 1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诊断标准:与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3] 中直肠癌的诊断 标准相符。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中的判定标 准,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②符合本研究中的手术指征; ③肿瘤未向远处转移。排除标准:①入院前 3 个月内进行 糖皮质激素治疗;②既往有慢性腹泻、炎症肠病、肠道易 激综合征等病史;③伴因肿瘤引起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 症。本研究已经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 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 并严格按照《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指南(2018 版)》[4] 操作。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 术治疗,术前 3 d 口服甲硝唑片(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国药准字 H53020436.规格: 0.2 g/ 片),0.2 g/ 次, 3 次 /d,持续用药 3 d;术前进行常规肠道准备,术前 1 d 18:00 后,给予患者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江西恒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20031.规格:A 包:氯化 钾 0.74 g,碳酸氢钠 1.68 g;B 包:氯化钠 1.46 g,硫酸钠 5.68 g;C 包:聚乙二醇 4000 60 g),将 4 袋复方聚乙二醇 电解质散溶于 4 L 温水中,每间隔 10 min,口服 240 mL; 在手术当天早晨实施灌肠清洁 1 次。患者术中取改良截 石位,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建立负压为 14 mmHg ( 1 mmHg=0.133 kPa)的二氧化碳(CO2 )气腹,经五孔 法行手术,术中使用钳口手术闭合器(柯惠有限责任公 司,型号:LF1723)将肿瘤下缘 3~5 cm 肠管切除,对肠 系膜下血管附近的淋巴结进行充分清扫;使用一次性管 形吻合器(河南沃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YWH-29) (29~31 mm )实施消化道重建,通过肛门口行结肠直肠 (肛管)端吻合, 常规留置引流管。观察组联合末端回 肠造瘘,术后在患者腹壁造穴,缝合造瘘处肠管浆膜面 与腹壁前后鞘,使用一次性管形吻合器(26~29 mm )与 腹壁造口皮肤形成吻合。术中常规留置 1 根一次性使用 引流管 [ 苏州市鑫达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型号: 5.3 mm (F16 )] 通过骶前间隙,并通过肛门将 1 根引流管留置。 术后均对两组进行为期 6 个月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 排气、术后补液、首次下床、住院时间。②营养指标。术 前及术后 3 d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 5 mL,在 2 500 r/min 转速下离心 15 min,取血清,血清总蛋白(TP)、白蛋 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采用双缩脲终点法检测。 ③炎症指标水平。采血、检测方法同②,其中 2 mL,通过 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广州博大博聚科技有限公司,型号: JSY-SC-031N)对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进行检测;采血、 血清制备方法同②,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使用酶 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 使用胶体金法检测,检测试剂盒均来自北京盒子生工科技有限公司。④并发症。记录术后 6 个月内发生的并发症, 如: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经 K-S 法检验证实计量资料(围术期、营养、炎症因子 等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以 [ 例 (%)] 表示,采用χ2 检 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 排气、术后补液、首次下床、住院时间,观察组更短,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

 
  2.2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相比术前,术后 3 d 两组患 者 3 项营养指标水平降低,但观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相比术前,术后 3 d 两 组患者 3 项炎症指标水平升高,但观察组低,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 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4.


\

 
  3 讨论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作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中的一种术式,具有安全性高、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且 能进行超低位保肛,但该术后易引起吻合口瘘,造成患者 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增加围术期感染风险 [5]。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对患者创伤小,通过粪便转流的 方式,降低肠腔内压力,同时可抑制有害菌群,并降低排 便时粪便对吻合口的挤压,避免吻合口撕裂情况的发生,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于回肠系膜置入套管可保 护局部肌肤不受有害物质侵蚀,保障肠屏障完整性,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 [6] 。由于手术创伤刺激机体分泌儿茶酚胺, 会导致肠蠕动、肠壁张力减弱,从而影响到肠道的消化和 吸收功能,对肠胃功能和营养功能产生不利影响。预防性 回肠末端造瘘术后,患者体内的废弃物得到了短暂流转, 进食时间提前,在有充足营养保证的情况下,减少了术后 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使其尽早下床活动, 从而缩短术后补液时间和住院时间 [7-8]。本研究中, 与对照 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更优,并发症总发生率更 低,营养指标更高,表明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有利于促进肠胃功能快速恢复,对营 养状况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更高。

  腹腔镜手术不可避免对患者机体产生创伤,可使患者 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发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变化,加快代谢, 促使内环境变化,产生炎症反应,引起 WBC、hs-CRP、 IL-6 水平升高。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能有效避免粪便污染 吻合口,且能显著预防内毒素及肠道细菌的转移,在一定 程度上避免肠道发生应激反应,降低周围组织发生感染的 风险,进而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且回肠血供丰富,抗感染 能力较强,可降低周围组织感染率 [9]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术后 3 d 观察组患者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 明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 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发生应激反应,进而减轻炎症反应, 利于病情恢复。但目前,临床对于是否对直肠癌根治术后 患者进行预防性造瘘手术,仍存在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 为,术后给予常规预防性造瘘手术有过度治疗的可能,且 缺乏严格的评价标准;此外,其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 此,临床应将其用于具有吻合口瘘高危因素的患者 [10-11]。

  综上,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能促进肠胃功能恢复,改善手术指标,对营养状 况影响小,还可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更高,但在吻合口 瘘高危因素发生风险较小的患者中并不需要进行预防性回 肠末端造瘘,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加用预 防性回肠末端造瘘。

  参考文献

  [1] 陈伟杰 , 林国乐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诊治现状及展 望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2021. 24(6): 493-497.

  [2] 师文聪 , 王楠 , 尹智渊 , 等 . 预防性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 前切除术后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18.27(4): 420-42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 中华医学 会肿瘤学分会 .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2017 年版)[J]. 中华外科 杂志 , 2018. 56(4): 241-258.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 , 中华医学会外 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 外科医师委员会 , 等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指南 (2018 版 )[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2018. 17(9): 877-885.

  [5] 邹科见 , 胡艳 , 蔡国豪 , 等 . 改良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 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J]. 中国医师杂志 , 2018. 20(2): 275-276.

  [6] 胥彬 , 刘贤 , 康瑾 , 等 .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 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J]. 实用癌症杂志 ,2020. 35(10): 1718-1722.

  [7] 许磊 , 罗苏青 , 徐德华 .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在超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 2019. 26(12):1486-1488.

  [8] 朱学章 .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 Dixon 术中 的应用分析 [D].济南 : 山东大学 , 2021.

  [9] 李永坤 , 张文娟 . 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 2016. 19(2): 130-131.

  [10] 柏巍松 , 赵立志 , 申力 , 等 .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在腹腔镜直肠 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J].癌症进展 , 2019. 17(15): 1832-1834. 1855.

  [11] 李云涛 . 改良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 的应用 [J]. 河南医学研究 , 2020. 29(20): 3698-37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28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