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温针灸联合消瘤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04 13:44: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消瘤汤对子宫肌瘤患者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 至 2022 年 5 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108 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予以消瘤汤温服)和联 合组(温服消瘤汤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 ,各 54 例,两组患者均治疗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 子宫、子宫肌瘤体积及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性激素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且联合组更小;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8 (IL-8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 、糖类抗原 125(CA125 )、促卵泡生长激素(FSH )、雌二醇(E2 )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更低 (均 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温针灸联合消瘤汤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提高 临床治疗效果,加快临床症状消退,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性激素水平,下调肿瘤标志物表达,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子宫肌瘤,温针灸,消瘤汤,中医症状评分,性激素,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

  子宫肌瘤是临床妇科中较为常见的良性生殖器肿瘤, 该病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由于子宫肌瘤直径大小、肌瘤 病灶数量、发病位置等情况不同,其具体症状表现也各不 相同,大部分以月经周期紊乱、经期时间延长、腹部坠胀 不适等症状为主,严重者甚至不孕、流产,给患者身心健 康造成严重危害。子宫肌瘤属中医“石瘕”范畴,是由于 正气不足,以至于外邪乘虚而入所致,固此中医治疗原则 主张活血、益气、散结、祛瘀。消瘤汤能够补气化瘀,在 肺肿瘤、乳腺肿瘤、消化道肿瘤等疾病中应用广泛 [1] 。温 针灸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外治技术,通过刺激患者特定 穴位,再利用温热的效应进一步刺激穴位,能够行气活血、 温经通脉 [2] 。将消瘤汤与温针灸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 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温针灸联合消瘤汤对子宫肌 瘤患者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现报 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108 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 料,根据不同治疗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 54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32~55 岁,平均(42.35±8.82 ) 岁;BMI 20~24 kg/m2 ,平均(22.58±1.37 )kg/m2 ;病 程 5~33 个月,平均(18.25±2.11 )个月;肌瘤直径1~4 cm ,平均(2.77±0.55 )cm ;肌瘤数量 1~6 个,平 均(3.66±1.07 )个;其中多发 16 例,单发 38 例。联 合组患者年龄 31~53 岁,平均(42.21±8.96 )岁;BMI 20~25 kg/m2 ,平均(22.62±1.41 )kg/m2 ;病程 4~32 个 月,平均(18.22±2.06 )个月;肌瘤直径 2~4 cm ,平均 (2.76±0.41 )cm ;肌瘤数量 1~5 个,平均(3.62±1.05 ) 个;其中多发 15 例,单发 3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妇科学》 [3] 中“石瘕”的标准,结合超声检查 结果确诊为子宫肌瘤;腹部触及包块,且胀痛不适;经血 量增多;患者面色晦暗,舌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 细弦;近 12 周未接受过激素治疗;无感染性疾病;无过 敏史。排除标准:子宫肌瘤直径≥ 5 cm ;内分泌系统疾 病;胃肠道疾病;脑部器质性疾病;心、肺疾病;肝、肾 损害;妊娠期或处于哺乳期;恶性肿瘤;子宫畸形;贫 血。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温服消瘤汤,药方组成:红 花、桃仁、益母草、三棱各 10 g,半枝莲、党参、黄精 各 15 g;另外,随证加减:痰热瘀阻者可加虎杖 10 g、黄 连 5 g;气血瘀滞者可加茯苓、柴胡各 10 g ;肾虚血瘀 者可加赤芍 10 g、当归 5 g;痰湿瘀结者可加黄芪 15 g、 白术 10 g。将上述药材用清水煎煮至 400 mL ,2 次 /d , 200 mL/ 次,每日早、晚温服。联合组患者温服消瘤汤同时联合温针灸治疗,即:常规消毒穴位,包括痞根穴、气 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水道穴、照海穴。患者先取俯 卧位,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针刺痞根穴,进针后 斜向脊柱方向约 45° 刺入 1~1.5 寸(1 寸 =3.33 cm )。针 刺得气后,留置针刺针,于针柄上放置长度为 2 cm左右 艾柱,点燃并灸 5~7 柱。燃烧所有艾柱后拔针,时间为 20~30 min。然后患者再取仰卧位,对气海穴、关元穴、 中极穴、水道穴进行针刺,深度为 1 寸。同时直刺照海穴 0.5 寸,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针刺得气后,同样进行上 述温针灸操作。隔天针灸 1 次。两组患者均于治疗 3 个月 后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中医妇科学》 [3] ,其 中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胸闷不适、腹痛、腹胀等症状消 退,肌瘤消失或缩小 50% 以上为显效;月经周期趋于正 常,相关症状有明显缓解,肌瘤缩小 20%~50% 为有效; 月经周期未恢复正常,相关症状表现无任何变化,肌瘤缩 小 <20% 为无效。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②中医症 状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紊乱、腹部包块、胸闷不 适、腹部胀痛等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轻到重计 0~3 分,其中 0 分无症状; 1 分症状略轻,不影响日常生活, 可忍受; 2 分症状略重,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3 分 症状严重且无法忍受,不利于日常生活 [4] 。③子宫、子宫 肌瘤体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深圳迈瑞生物医疗 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DC-35Pro),对患者治疗前后 子宫、子宫肌瘤体积进行检查测量,测定子宫肌瘤与子 宫的三维径线,按 4/3×π×a×b ×c 计算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 体积( a、b、c 分别表示三维切面上的半径值)。④炎症因 子、糖类抗原 125(CA125)、性激素水平。于治疗前后 清晨抽取患者 5 mL 空腹肘部静脉血液作为检验样本,持 续 10 min 离心(3 500 r/min)处理,获得血清,然后通过 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 子 - α(TNF-α )、糖类抗原 125(CA125)、促卵泡生长激 素(FSH)、雌二醇(E2 )水平。⑤不良反应。统计患者治 疗期间恶心、干呕、高热、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 立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以P<0.05 表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联合组患者治 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患者月经紊乱、腹部包块、胸闷不适、腹部胀痛等中 医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两组患者子宫、子宫肌瘤体积比较 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且联 合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
 
  2.4两组患者炎症因子与 CA125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 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IL-8、TNF-α、CA125 水平均降 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

 
  2.5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 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FSH、E2 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5.

\
 
       2.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患 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 6。

\

  3 讨论

  在育龄期女性群体中,子宫肌瘤普遍常见,与雌激素 失衡、肌层细胞异常改变、干细胞功能失调、生长因子、遗 传易感性有关, 可导致患者腹部疼痛不适、月经紊乱。如果 控制不及时, 有可能会导致女性不孕、继发性贫血, 甚至癌 变,严重威胁着女性身体健康。作为激素依赖性肿瘤, 子宫 肌瘤消亡、增殖与雌激素密切相关, 故而临床西医多采用激 素疗法, 虽然可以快速控制症状, 抑制病灶生长, 但不良反 应较多,且易复发。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病机在于气滞、湿阻、血瘀、痰 凝等,为本虚标实之证,多由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情志 受损所致, 常与“崩漏”同存, 患者血瘀于胞内, 气血运行 受阻, 郁结于小腹内发病 [5]。消瘤汤之中的红花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党参补益气血、养血生津;益母草调理脉络、 活血解毒;桃仁润肠通便、活血化瘀;半枝莲活血化瘀、 利尿消肿、凉血解毒;三棱理气止痛、和胃;黄精补脾益 气、益肺益精;柴胡补阳、疏肝;茯苓健脾补脾、利水渗 湿;白术补气健脾、调理脾胃;黄连泻火解热;黄芪利水消肿、益气固表;虎杖止痛定痛、除瘀、利湿;当归调经 止痛、补血活血;赤芍散瘀止痛、凉血解毒,诸药合用, 全方共奏散结止痛、除癓散瘀、活血益气之功效 [6] 。温针 灸是一种特色的中医外治技术,其中刺激关元穴可通淋、 补益元气;刺激气海穴可固精、补益脾气;刺激中极穴可 补阳、温肾、调经止痛;刺激水道穴可除胀止痛、利尿通 淋、利水消肿;刺激照海穴可滋阴养肾、调经利水、养阴 安神;刺激痞根穴可理气止痛、软坚散结、健脾益胃、行 气活血,刺激上述穴位,从而达到活络止痛、活血化瘀目 的 [7] 。温针灸与消瘤汤联合应用,内服消瘤汤,外用温针 灸,可激发经脉气血,调节经络之气。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各项 中医症状评分显著降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显著缩 小;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提示温针灸联合消瘤汤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提高临 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多聚糖蛋白 CA125 在子宫内膜中广泛分布,当子宫 肌瘤病变时其表达含量升高。IL-8 为促炎因子,可参与炎 症病变和各类感染性疾病中, 能够与 TNF-α 协同加重炎症 反应, IL-8、TNF-α 表达水平与子宫肌瘤严重程度呈正相 关。此外,子宫肌瘤发生与患者体内性激素含量异常也有 关, 当子宫肌瘤病变时, 患者体内血清 FSH、E2 等性激素 指标水平会明显高于正常肌层组织 [8]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 现,红花、益母草、三棱能够兴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改 善微循环;半枝莲能够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诱导肿瘤细胞 凋亡;黄精有抗氧化作用,减少氧自由基生成,保护细胞 免受损伤,发挥抗炎作用;柴胡调节免疫,具有抗损伤作 用;白术具有抗肿瘤活性,可改善子宫平滑肌,下调患者 体内性激素水平;黄连抗菌抗炎,可抑制肿瘤细胞呼吸, 干扰肿瘤细胞代谢;黄芪、虎杖、赤芍抗肿瘤、抗病毒; 当归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 [9] 。而温针灸结合了艾灸与针 刺的治疗优势,能起到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缓急止痛的 作用,使针灸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温针灸与消瘤汤联 合应用能够激发正气,增强人体抵抗能力,促使肌瘤病灶 萎缩、消退, 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10]。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 IL-8、TNF-α、CA125、FSH、E2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温针灸联合消瘤汤治疗子宫肌 瘤患者,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肿瘤标志物表达,调节性 激素水平。

  综上,温针灸联合消瘤汤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提高 临床治疗效果,加快临床症状消退,缩小子宫肌瘤体积, 减轻炎症反应, 改善性激素水平, 下调肿瘤标志物的表达, 且药物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佳佳 .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化瘀消瘤汤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 察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22. 20(9): 111-113.

  [2] 刘婷婷 , 杨凯伟 , 晁毓桥 , 等 . 针灸治疗子宫肌瘤临床选穴组方规律研究 [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2. 39(7): 1597-1603.

  [3] 张玉珍 . 中医妇科学 [M].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7: 234.

  [4] 范津生 . 子宫肌瘤疗效及中医症候积分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研 究 [J]. 重庆医学 , 2021. 50(1): 270-273.

  [5] 王熙月 , 伍涛 .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当代医 药 , 2023. 30(9): 34-39.

  [6] 文会 .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化瘀消瘤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观察 [J]. 首都食品与医药 , 2020. 27(20): 194.

  [7] 刘文红 , 张彬彬 , 蒋戈利 , 等 . 针刺补泻配合温针灸治疗子宫肌 瘤 50 例临床分析 [J]. 中国疗养医学 , 2015. 24(3): 275-276.

  [8] 郭平 , 张琼 , 张丽莉 . 育龄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炎症因子和激 素水平与纤维化的关联 [J]. 中国性科学 , 2020. 29(2): 71-75.

  [9] 李桂梅 , 平伟 , 高静 . 温针灸联合贺氏火针及消瘤汤治疗子宫肌 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实用医药 , 2023. 18(13): 142-146.

  [10] 刘敏 . 温针灸联合贺氏火针及消瘤汤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 2021. 37(1): 1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26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