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内镜下联动成像技术(LCI )在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为临床治疗与诊断该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于钟山县人民医院接受内镜检查 4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 A 组(普 通白光内镜检查模式)与 B 组(LCI 检查),每组 200 例。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模式在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应用价 值。结果 A 组病理检测确诊阳性患者 114 例, 阴性 86 例, 普通白光内镜检查显示, 阳性患者 131 例, 其中真阳性 91 例, 阳性检出率为 65.50%(131/200); B 组病理检测确诊阳性患者 126 例, 阴性 74 例, LCI 后检测, 检出阳性患者 133 例, 其中真阳性 118 例, 阳性检出 率为 66.50%(133/200); 与 A 组比, B 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更高(均 P<0.05 )。结论 LCI 在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准确率 较高,综合诊断价值更高,可用于临床肠上皮化生诊断中。
【关键词】肠上皮化生,内镜下联动成像技术,白光,诊断
肠上皮化生属于常见胃黏膜病变,是指由于长期慢性 炎症损伤导致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代替, 是胃黏膜常见的病变,可分为小肠型化生和结肠型化生。 肠上皮化生常见于慢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由慢 性胃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胃黏膜持续损伤加深的表 现,临床病程较长,反复出现胃脘部饱胀不适,因此,早 期诊断、鉴别对于治疗慢性胃炎具有重要意义 [1] 。目前临 床在对患者实施内镜检查中,加强对肠上皮化生的鉴别与 诊断,有助于为临床胃癌防治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病理 检测结果是临床公认肠上皮化生诊断的金标准,但临床诊 断的创伤较大,为此寻求更加便捷、有效的检查方式是现 阶段重点关注内容。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肠上皮化生诊断 的首选方式,但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的灵敏度较低,临床在 对疑似病变患者的诊断中,难以确定肠上皮化生的程度与 范围,容易造成漏诊与误诊 [2] 。近年来,随着新型内镜技 术的推广使用,临床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明显提升。内镜 下联动成像技术(LCI)整合了窄带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 临床诊断中能够清晰观察黏膜表面结构及微血管形态,对 于诊断平坦型病变具有极大潜力 [3]。目前临床中关于 LCI 在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越来越多,证实 LCI 在肠上皮化生中的较高应用价值,但关于 LCI 与普通 白光内镜检查对肠上皮化生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较少。为 此,本研究以 400 例行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临 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 LCI 在肠上皮化生诊断中 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疾病治疗与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 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 于钟山县人民医院接受内镜检查 4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 A 组(普通白光内镜检查模式) 与 B 组(LCI 检查),每组 200 例。A 组中男、女性患者 分别为 107、93 例;年龄 30~71 岁,平均(51.57±6.02 ) 岁;BMI 19.15~26.81 kg/m2 ,平均(23.94±1.32 )kg/m2 。 B 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 104、96 例;年龄 33~75 岁, 平均(52.62±5.72 )岁;BMI 18.39~26.91 kg/m2 ,平均 (24.04±1.01 )kg/m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 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 入标准: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胀痛、反酸等胃 炎症状;临床资料完整无丢失;符合研究检查方式适应 证。排除标准:进展期胃癌或近 3 个月接受胃部手术治 疗;出血性疾病或溃疡;近期接受相关药物治疗;严重 心脑血管疾病或器官功能不全;中途转院或退出。研究 已经钟山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准号: 202012521 )。
1.2检查方法 检查仪器选择新一代富士内窥镜系统 (富士康高新科技企业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型号: ELUXEO7000)进行内镜检测。
1.2.1 白光检测 A 组患者采用白光内镜检测,方式如 下:基于患者常规内镜操作,使用白光内镜观察患者胃部 病变:如胃窦及胃体小弯、大弯、前壁、后壁,白光内镜 下,肠上皮化生表现为淡黄色结节型、弥散型及瓷白色小 结节型,根据检测的结果,取 1 块活检组织进行检查,并将收集检测标本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白光检测阳性 标准:内镜下见粗糙、绒毛状外观或簇状、岛屿状、白色 薄层黏膜沉积物、瓷白色小结节 [4] 。白光模式下,肠上皮 化生表现为黏膜略发白或发黄,表面可呈细颗粒状或凹凸 不平。
1.2.2 LCI 检测 B 组患者采用 LCI 检测方式,方式如 下:完成常规操作后,在 LCI 模式下观察患者胃黏膜萎缩 图像,在萎缩黏膜背景下判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位置及 范围。LCI 模式下,肠上皮化生黏膜呈现特殊的淡紫色,又 称为薰衣草紫,与红色调非肠上皮化生黏膜色彩明显不同。 在 LCI 模式下对病灶位置取 1 块活检组织进行送检,并将 检测结果同病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LCI 检测阳性标 准:黏膜表面可呈细颗粒状或凹凸不平,呈淡紫色 [5]。
1.2.3 病理检测 临床在对 A 组与 B 组患者诊断的过程 中,对疑似有肠上皮化生黏膜进行组织活检检查,使用 中性 10% 福尔马林对活检标本进行固定,基于标本常规 脱水及石蜡包埋,同时使用苏木素 - 伊红进行染色。病 理诊断阳性标准: 发现与肠黏膜相似的杯状细胞 / 潘氏 细胞 [6]。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 A 组肠上皮化生阳性检出率,同 时与病理检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②比较 B 组肠上皮化 生阳性检出率,同时与病理检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③以 病理检出结果为金标准,对 A 组与 B 组诊断效能进行比 较分析,其中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灵 敏度 = 真阳性例数 /(真阳性 + 假阴性)例数 × 100.00%, 特异度 = 真阴性例数 /(假阳性 + 真阴性)例数 × 100.00%, 准确率 =(真阳性 + 真阴性)例数 / 总例数 × 100.00%。 ④典型病例分析:典型病例白光与 LCI 检测图像征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A、B 组肠上皮化生阳性检出率及诊断效能为计数资料, 以 [ 例 (%)] 表示,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A组患者阳性检出结果比较 A 组病理检测确诊阳 性患者 114 例,阴性 86 例,白光检测显示阳性患者 131 例,其中真阳性 91 例,阳性检出率为 65.50%( 131/200 ), 见表 1.
2.2 B组患者阳性检出结果比较 B 组病理检测确诊阳 性患者 126 例,阴性 74 例, LCI 后检测,检出阳性患 者 133 例,其中真阳性 118 例,阳性检出率为 66.50% ( 133/200),见表 2.
2.3A组与 B组诊断效能比较 与 A 组比,B 组诊断灵敏 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白光与 LCI图像征象分析 白光检测患者吴某某, 44 岁,男性。白光检查报告提示:内镜下可见白色薄层 黏膜沉积物,黏膜略发白和粗糙,可呈颗粒状或凹凸不 平,见图 1.白光诊断结论:疑似肠上皮化生。LCI 检测 患者张某某, 43 岁,男性。LCI 检查报告:呈现结节样、 颗粒样的发白病灶,同时呈现特殊的淡紫色, LCI 诊断结 论:肠上皮化生,见图 2.
3 讨论
肠上皮化生常见类型包括完全型化生与不完全型化 生,完全型肠化生中, 肠上皮含有杯状细胞、吸收上皮细胞 及潘氏细胞,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后吸收上皮细胞刷 状缘阳性。不完全型肠化生可根据黏液组化反应分为胃型与 结肠型化生,其中胃型化生柱状上皮细胞分泌中性黏蛋白, 结肠型柱状上皮细胞分泌酸性黏蛋白。研究表明, 肠上皮化 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7-8] ,加强对肠上皮化生早期的鉴别与 诊断, 提升临床胃镜诊断阳性检出率, 是临床防治胃癌疾病 的关键。临床诊断中, 探究不同诊断方式在肠上皮化生中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传统白光内镜是既往临床用于肠上皮化生常见检查方 式,临床诊断中肠上皮化生在白光内镜下表现为粗糙、绒毛 状外观,或者簇状、岛屿状、白色薄层黏膜沉积物,黏膜 略发白和粗糙, 可呈颗粒状或凹凸不平 [9-10]。在窄带成像内 镜(NBI)下, 可以表现为亮蓝冠征或白色不透明物质。但 白光内镜在对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较低, 普通白光内镜下这种轻微的色差往往会被忽略掉,从而造 成漏诊。同时临床白光内镜在对疑似病变患者的诊断中, 难以确定肠上皮化生的程度与范围 [11] 。LCI 是一种新型图 像增强内镜技术, 目前已在临床上逐步应用。LCI 通过增加 激光光源中的“滤光板”选择出特定短波长窄带光,与白 光观察用激光同时平衡进行照射,一次性获得黏膜表层血 管、表层构造的信息及通常的白光观察所获得的信息 [12] 。 LCI 模式在对肠上皮化生诊断中,对色彩进行再度配置, 有助于临床诊断中更好地识别获得图像黏膜色彩周围的微 小色差,提高了对食管、胃肠道细微病变的识别性 [13] 。此 外,有研究证实, LCI 可通过增加内镜下病变黏膜和正常黏 膜的对比度来提高对消化道黏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14]。
本研究结果发现,A 组白光阳性检出率为 65.50%; B 组 LCI 阳性检出率为 66.50%,提示白光与 LCI 检测阳性 检出率均较高,能较好地满足临床阳性检出要求,但 LCI 诊断敏感度更高,与刘婵等 [15] 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究其 原因, LCI 模式下,肠上皮化生黏膜呈现特殊的淡紫色, 又称为薰衣草紫,与红色调非肠上皮化生黏膜色彩明显不 同。LCI 模式对色彩进行再度配置, 加入红色强调信号后, 使得黏膜颜色对比度增强,能够更好地识别黏膜颜色的微 小色差,进一步提高了消化道病变的检出率,因此临床在 对肠上皮化生患者诊断中,LCI 诊断的敏感度高,不易出 现误诊及漏诊的情况 [16]。同时研究结果显示, 与 A 组比, B 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更高,提示采用 LCI 断肠 上皮化生的诊断效能更高, 这主要与 LCI 检查中特定短波 长窄带光与白光相结合照射在黏膜表面,在保证视野光亮 度的同时凸显黏膜表层血管、表层构造的信息,通过 LCI 检查,肠上皮化生表现为结节样、颗粒样的发白病灶,同 时患者胃黏膜为紫色色调,两者形式鲜明对比,因此易被 意识识别,能降低误诊与漏诊 [17-18]。
综上, LCI 在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准确率高,综合诊 断价值更高,可用于临床肠上皮化生诊断中,为临床疾病 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指导。
参考文献
[1] 杨宪武 , 杨宏伟 , 李红玉 , 等 . 窄带成像和美兰染色在肠上皮化 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河北医药 , 2018. 40(5): 728-731.·
[2] 乔冬云 , 李凌楠 , 张昔伟 , 等 . 内窥镜检查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山东医药 , 2018. 58(47): 92-95.
[3] 高原 , 罗长琴 , 张建涛 , 等 . 联动成像模式下氤氲紫改变诊断胃 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应用研究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2020.37(4): 282-284.
[4] 顾庆 , 王云峰 , 赵坚敏 . 内镜下联动成像技术联合醋酸染色对胃 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观察 [J]. 临床内科杂志 , 2018. 35(3): 186-188.
[5] 程慧 , 卯许有 , 孙金山 . 联动成像技术在下消化道病变内镜诊断 中的研究进展 [J]. 胃肠病学 , 2021. 26(7): 433-437.
[6] 赖辉 , 余焰 , 钟福杭 . 蓝激光放大胃镜对胃黏膜萎缩及肠上皮化 生的诊断价值 [J]. 医学信息 , 2020. 33(15): 167-169.
[7] 李慧 , 令狐恩强 , 李隆松 , 等 . 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相关危险 因素的临床研究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2021. 38(5): 368-372.
[8] 刘振鹏 , 梁秀兰 , 贾安平 , 等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肠上皮 化生中的应用 [J]. 山西医药杂志 ( 下半月刊 ), 2013. 42(3): 250-252.
[9] 王文平 , 沈秀云 , 王芳军 , 等 . 探究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 [J]. 系统医学 , 2022.7(8): 96-99.
[10] 滕腊梅 , 章庆伟 , 张昕恬 , 等 . 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 成像技术对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J]. 胃肠病学 ,2019. 24(7): 389-394.
[11] 高美丽 , 陈吉 , 崔宏 . 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胃 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价值 [J]. 国际消化病杂志 , 2016. 36(4): 254-255.
[12] 洪寅生 , 罗夏朋 , 伦伟健 , 等 . FICE 染色、联动成像技术及蓝激 光放大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 [J]. 陕西医学 杂志 , 2020. 49(9): 1188-1190.
[13] 唐雯晰 , 温聪聪 , 贾梦雨 , 等 . 联动成像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研 究进展 [J]. 同济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2021. 42(3): 421-425.
[14] 项庆栋 . 联动成像技术 (LCI) 与白光成像技术 (WLI) 对胃黏膜疾病诊断敏感性的对比研究 [D].大连 : 大连医科大学 , 2020.
[15] 刘婵 , 马东升 , 于林芳 , 等 . 胃镜下 LCI 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 价值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18. 12(14): 53-54.
[16] 王世杰 . 醋酸染色结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胃黏膜肠上皮化 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J]. 河北医药 , 2019. 41(18): 2830-2832.2836.
[17] 张惠林 , 苏娟 . 醋酸染色内镜下增强白化征及延迟褪色现象诊 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癌变的有效性 [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 29(9): 1073-1076.
[18] 徐倩菲 , 徐宏伟 , 戴彦苗 , 等 . 联动成像技术联合蓝激光放大内 镜对胃黏膜肠化生的诊断价值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8. 26(7): 609-612.价值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