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5 15:24: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高度怀疑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君行病理学检查、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检查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符合率、特异性、敏感性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检查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敏感性强,能够清除显示胃黏膜结构,操作简单,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内镜下醋酸染色;nBi;诊断价值;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本文引用格式:朱捷,李松.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240+289.

0引言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后期伴随症状,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是癌变的发展过程。重视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危害,尽早明确诊断对降低胃癌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胃镜检查联合组织活检是临床诊断胃部病变的常用方法,但是由于病灶分散,普通胃镜的放大倍数不高导致不能全面准确的反应病灶情况,早期检出率低。内镜下醋酸染色通过白化效应能清楚显示小凹形态,指导活组织检查[1]。NBI是内镜技术的新成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毛细血管,提高了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能清楚显示病灶,提高诊断准确率,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诊断依据。本文就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检查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高度怀疑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进行观察,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8-74岁,平均(56.5±7.7)岁。患者有腹痛、上腹不适、腹胀等症状,获得医学伦理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胃癌、慢性肝炎、近半月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抑制胃酸药、非甾体消炎药物患者。

1.2方法。病理学检查:取可疑病区组织2-3块,用甲醛溶液浸泡。石蜡包埋,HE染色后切片,观察病理分析。参考SAKAKI关于胃小凹形态的分型标准:圆点状为A型,线状为B型,稀疏粗大线条为C型,斑块状为D型,绒毛状为E型。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检查:采用Olympus公司提供的具有NBI功能的GIF-HQ290型电子胃镜系统进行检查,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进行检查,检查前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叮嘱患者服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普通白光内镜观察可疑病区,用清水反复冲洗,截图后改为NBI模式观察、截图。将喷洒管沿活组织检查孔插入,将20 mL醋酸溶液(白醋+蒸馏水)对病变黏膜进行均匀喷洒,仔细观察并截图。对内镜下显示有白斑区域进行活组织检查,无白斑的区域对可疑病区进行活组织检查,由临床经验丰富的病理学专家阅片。与病理学检查对比,观察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检查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诊断符合率。

1.3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经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病理学检查100例高度怀疑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中确诊86例,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检查确诊100例,诊断符合率为86.0%(86/100)。

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诊断胃黏膜肠化生的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3结论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五年内生存率低,具有高发病率、早期低检出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主要与家族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吸烟、地域环境、癌前病变等因素有关[2]。我国是胃癌大国,近年来发病人数持续上升,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不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多数患者就诊时经到中晚期,预后较差。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转变成含有杯状细胞或帕内特细胞或的肠黏膜上皮组织,是临床公认的癌前病变。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后,随着病情加重就会出现肠化生,引起胃黏膜异型增生,最终形成胃炎[3]。据临床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早期确诊后行手术治疗后五年生存率超过90%。所以,早期明确诊断对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寻找操作简单、诊断灵敏性强的诊断方式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具有多灶性、分散性的特点,临床主要采用内镜联合组织活检进行诊断,普通内镜的放大倍速局限,病变在内镜下缺乏特征性,导致检出率较低,容易漏诊。传统电子内镜白光为宽带光谱,其中的红绿蓝光容易被黏膜内血液吸收,影响图像的清晰度[4]。NBI技术是内镜技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通过滤光器过滤内镜光源发出的宽带光谱,限定波长,通过观察窄带光谱进行消化道疾病诊断。窄带光谱能增强黏膜上皮与血管的对比度、清晰度,从而提高胃黏膜图像清晰度。NBI可以清楚显示并观察胃黏膜便于内镜医生区分胃肠道上皮,提高诊断准确率。醋酸染色将醋酸溶液喷洒至病区,腺体黏膜会发白、增厚,小凹的清晰度明显提高,从而使胃黏膜成像更清晰化、立体化,对微小的胃黏膜结构也能清楚显示。醋酸溶液由蒸馏水、白醋制成,材料简单,价格低廉,易于配制,且不会引起组织癌变,安全性高,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醋酸染色联合NBI检查弥补常规内镜检查的不足,不仅可以清楚显示微小病灶,还能暴露隐匿病灶,便于采集靶区活组织标本,提高诊断准确率[5]。本文通过观察发现,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诊断胃黏膜肠化生的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100.0%,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检查确诊100例,诊断符合率为86.0%,说明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检查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符合率高,是癌前病变的一种理想诊断方式。

综上所述,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NBI检查操作简单,诊断时间短,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符合率、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差异较小。内镜下窄带光谱能清楚显示胃黏膜微小病灶及隐匿病灶,醋酸染色能够准确采集靶区活组织标本,联合诊断能够提高对肠化生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永华.内镜下醋酸染色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5,27(3):171-172.
[2]高美丽,陈吉,崔宏,等.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价值[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6,36(4):254-255.
[3]周彩芳,刘铁梅,梁暖,等.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作用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5,49(1):60-62.
[4]沙杰,朱炳良,徐丽芳,等.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随访监测中的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6):654-656.
[5]杨宪武,杨宏伟,李红玉,等.NBI、亚甲蓝染色联合EUS及EMR在胃部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及胃部隆起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3):3687-36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1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