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29 13:43: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 )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 )对老年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和 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 120 例老年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 根据 不同手术方法分成 ESD 组( 60 例)、 EMR 组( 60 例) ,术后均定期随访 6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 3 d 胃肠激素 水平, 术前与术后 6 个月生活质量评分, 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 EMR 组比, ESD 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 住院时间更短, 术 中出血量更少;与术前比, 术后 3 d 两组患者血清生长抑素( SS )、胃动素( MTL )、血管活性肠肽( VIP )水平均下降, 胃蛋白酶原Ⅰ ( PG Ⅰ)水平均升高, 且 ESD 组血清 SS、PG Ⅰ水平均高于 EMR 组;与术前比, 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ndex)、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均升高(均 P<0.05 );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 6 个月 QL-Index 、 QLQC-30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与 EMR 相比,通过 ESD 治疗老年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手术时间 虽然较长, 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同时对患者胃肠功能的损伤较小。而 ESD 、EMR 均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具 有良好的安全性,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胃肠功能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类肿瘤,临床早期症状 不明显,多以局部腹部疼痛、乏力等为主,但随着病情发 展,癌变会变大,故需早期及时治疗。对于老年结直肠早 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通常会采用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其 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在结直肠癌中应用广泛。EMR 可有效切除早期癌变组织, 但该术式对黏膜损伤性较大,且无法切除面积较大的癌变 组织,其治疗存在局限性 [1]。ESD 与 EMR 基本原理相同, 主要通过黏膜注射分离黏膜层与黏膜下层,之后再切除癌 变黏膜组织,其能够有效降低对黏膜组织的损伤 [2] 。但目 前临床对于两种手术治疗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 此,本研究旨在探讨 ESD、EMR 对老年结直肠早期癌及 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张家 港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 120 例老年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 病变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成 ESD 组(60 例)、EMR组(60 例)。ESD 组患者中男性 39 例,女性 21例;年龄 60~84 岁,平均(68.94±3.30 )岁;病程 4~10 个月, 平 均(6.14±0.38)个月。EMR 组患者中男性 32 例,女性 28 例;年龄 61~80 岁,平均(68.52±3.49 )岁;病程 5~12 个月, 平均(6.17±0.4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3] 中的诊 断标准:患者大便次数增多,出现便血、肛门坠胀感,经 结肠镜检查可见结直肠平坦病变或广基隆起;②符合内镜 手术相关指征;③首次确诊;结肠镜下显示结直肠出现平 坦病变。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衰竭;②伴随血液系统疾 病;③出现癌细胞转移。本研究经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 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术前 6 h 给 予患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 司,国药准字 H20030828.规格: 137.15 g/ 袋)。EMR 组 患者行 EMR 治疗:在内镜前端加入透明帽,采用窄带成 像、内镜超声、放大内镜系统确定癌灶位置及范围并经电凝标记病变范围,在病变基部边缘黏膜下病灶部位注 入 1 mL 肾上腺素(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 H23023237.规格: 1 mL ∶ 10 mg),保证病灶基部充分 隆起,应用高频圈套器切除较小病灶,使用透明帽切除较 大病灶。ESD 组患者行 ESD 治疗:前期操作同 EMR 组, 在标记点外侧黏膜下注入混合液,混合液配置:靛胭脂 注射液(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50021944. 规格: 10 mL ∶40 mg )5 mL、玻璃酸钠注射液(山东 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60136.规 格: 2 mL ∶20 mg )5 mL、肾上腺素 1 mL,将上述药物 溶于 100 mL 0.9% 的氯化钠溶液中。当黏膜与黏膜下层 出现隆起后,采用 Hook 刀将黏膜下层切开,将癌灶黏膜 及基底充分剥离,剥离过程中间断注射上述药物。两组 患者均将切除的组织、剥离的组织送至检验科进行病理 学观察是否出现转移或淋巴细胞浸润,对出血点进行电 凝止血,采用钛夹夹闭穿孔,全面检查创面,抽离仪器 时将胃肠道残留气体及粪水清除,术后禁食、禁水 6 d, 并对患者进行补液、抗感染等处理。均于术后定期随访 6 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 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②胃肠激素水平。采集两 组患者术前、术后 3 d 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 5 mL,以 转速 3 000 r/min 离心 15 min,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 分析法检测血清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血 管活性肠肽(VIP)、胃蛋白酶原Ⅰ(PG Ⅰ)水平。③生 活质量。分别于术前、术后 6 个月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 指数量表(QL-Index )[4]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QLQC-30 )[5] 评估,其中 QL-Index 共包括 5 个维度,每 项评分 0~2 分,总分 10 分。QLQC-30 评分满分 100 分,评分分值越高则代表生活质量越高。④并发症。记录穿 孔、迟发性出血、腹胀腹痛、切口感染等发生情况并计算 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 表示,组 内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χ2 检验。以P<0.05 表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与 EMR 组比,ESD 组患者 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

 
  2.2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3 d 两 组患者血清 SS、MTL、VIP 水平下降,血清 PG Ⅰ水平升 高,且 ESD 组患者血清 SS、PGⅠ水平高于 EMR 组,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 3 d 两组 MTL、VIP 水 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6 个 月两组患者 QL-Index、QLQC-30 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均P>0.05),见表 3.


\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与 EMR 组比, ESD 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

 
  3 讨论

  老年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 为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病灶能有效预防癌细胞转移,抑制 癌症的发展。目前 EMR、ESD 是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案。

  EMR 是在圈套器息肉切除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使用 圈套器电切除病灶,确保病灶范围和深度,提高病灶完全 切除率, 但对于大面积病灶, EMR 的切除效果不理想, 且 远期的复发率、病灶残留率相对较高 [6] 。ESD 是 EMR 的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 械进行病灶剥离,一次性清除病变黏膜,使用范围较广, 有效预防病灶残留;同时,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 ESD 对机 体影响更小,更利于老年患者的功能恢复,可进一步提升 术后生活质量,但该手术的操作难度和技术要求较高,操 作步骤相对繁琐,因此手术时间会延长 [7] 。胃肠道生理结 构复杂,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肌层断裂进而引发 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而经分析发现 EMR 并发症总发生率 略高于 ESD,可能是因为老年患者胃肠黏膜退行性老化, 使用钛夹夹闭穿孔可能造成出血、穿孔 [8] 。本研究结果显 示, 与 EMR 组比, ESD 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但住院时 间更短, 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组患者 QL-Index、QLQC-30 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 与 EMR 相比, ESD 手术时间虽然较长,但可缩短患者住 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SS 可以调节胃张力及小肠转运功能,PG Ⅰ可准确反 映胃壁细胞数量和胃酸分泌的关系,胃黏膜萎缩及胃酸分 泌减少可导致PG Ⅰ水平降低, 影响胃黏膜功能。而结直肠 组织发生病理性癌变后会造成MTL 异常升高,对胃排空呈 现抑制作用。VIP 对结直肠癌的生长分化有一定调控作用, EMR、ESD 治疗均会对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胃 肠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9] 。结直肠癌患者通过 EMR 与 ESD 治疗均可有效剔除癌组织, 抑制 MTL、VIP 的分泌, 同时 降低 SS 的表达,缓解 SS 对 PG Ⅰ的抑制作用。而 EMR切除病变组织的基础上还会损伤正常黏膜组织,对胃肠组 织牵拉力度更大,对胃肠刺激更强,一定程度上反向刺激 MTL、VIP、SS 的分泌。 ESD 通过精准定位并定向剥离癌 灶,避免正常胃肠组织的损伤,减少对机体创伤,有效降 低对 SS、MTL、VIP、PG Ⅰ的反向刺激, 减轻对胃肠功能 损伤 [10]。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术前比, 术后 3 d ESD 组患 者胃肠功能指标变化幅度较小,提示与 EMR 相比, ESD 治疗老年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 减轻对胃肠功能的损伤。

  综上,与 EMR 相比, ESD 治疗老年结直肠早期癌及 癌前病变患者,手术时间虽然较长,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 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对患者胃肠功能的损伤较小。 而 ESD、EMR 均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均具有良好的 安全性,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择优选择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伍秋宁 , 孙家琛 , 卢祎 , 等 . 结肠镜EMR 和ESD 在早期结直肠癌 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J].结直肠肛门外科 , 2021. 27(6): 536-541.

  [2] 魏振军 , 汤姗 , 谢惠 , 等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用于老年结直肠早 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价值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2022. 39(5):405-4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 中华医学 会肿瘤学分会 .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2017 年版)[J]. 中华外科 杂志 , 2018. 56(4): 241-258.

  [4] 庞秋萍 , 姬艳博 , 许翠萍 . 基于聚类分析的癌症病人症状群及其 与生活质量、炎症因子的关系 [J]. 护理研究 , 2019. 33(24): 4205-4210.

  [5] 万崇华 , 杨铮 , 全鹏 , 等 .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 QLICP (V1.0) 及其与欧洲 QLQ 和美国 FACT 量表的比较 [J]. 国际肿瘤 学杂志 , 2019. 46(9): 513-518.

  [6] 王华欣 , 张桂琴 , 胡秀玲 . EMR 与 ESD 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及 早期癌的疗效比较 [J]. 当代医学 , 2021. 27(20): 102-104.

  [7] 秦佳敏 , 蒋奕 , 杨亚玲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结直肠早癌及癌前 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J].武汉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2022. 43(4):639-644.

  [8] 倪阵 , 陈虹彬 , 刘炼炼 , 等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 除术治疗 153 例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疗效对比 [J]. 中华 消化杂志 , 2016. 36(2): 122-124.

  [9] 龙飞燕 , 魏惠 , 马慧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胃肠功 能、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J]. 癌症进展 , 2022. 20(20): 2087-2090.

  [10] 宋超 , 张永欢 , 黄莉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 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影响 [J]. 广西医学 , 2020. 42(22): 2943-29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22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