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观察龙虎交战针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3 年 6 月该院收治的 86 例 PHN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3 例。两组入院后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 研究组实施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炎性指标 [ 白细胞介素 -6(IL-6)、 白细胞介素 -8(IL-8)、C 反应蛋白(CRP)] 水平、神经递质 [ 神经激肽 -1(NK-1)、5- 羟色胺(5-HT)、P 物质(SP)] 水平, 以及 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67%(42/43), 高于对照组的 79.07%(34/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治疗 后, 研究组 IL-6、IL-8、CRP、NK-1、5-HT、S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r>0.05)。 结论: 龙虎交战针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 PHN 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炎性指标和神经递质水平,效果优 于常规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
【关键词】 龙虎交战;针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炎症反应;神经递质;不良反应
Effects of dragon-tiger fight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dragon-tiger fight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86 patients with PHN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June 2023.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43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fter admission. On this basi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acupuncture,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ragon-tiger fighting acupunctu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indexes [interleukin-6 (IL-6), interleukin-8 (IL-8), C-reactive protein (CRP)], the neurotransmitters [neurokinin-1 (NK-1), 5-hydroxytryptamine (5-HT), substance P (SP)] level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7.67% (42/43), which was higher than 79.07% (34/43)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IL-6, IL-8, CRP, NK-1, 5-HT and SP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0.05)。 Conclusions: Dragon-tiger fight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HN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and reduce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and neurotransmitter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routin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Keywords】Dragon-tiger fighting; Acupuncture;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flammatory response; Neurotransmitter; Adverse reaction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由水痘 - 带 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累及周围神经所导致的神经病理 性疼痛综合征,局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刺痛、跳 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2]。西医多使用止痛剂、 抗病毒药物、周围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但效果有 限。中医学将 PHN 归属于“蛇丹愈后痛” “蛇丹 痛”等范畴, 该病虚实夹杂, 气滞血瘀, 经络阻滞,不通则痛,应以通络止痛、理气活血为治则。针刺疗法具有扶正祛邪、调节阴阳、疏经通络的作用 [3],其中龙虎交战针法是一种以捻转补法和捻转泻法相结合的治疗疼痛症的经典针法 [4-5]。本文观察龙虎交战针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 PHN 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3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86 例 PHN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西医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相关诊断标准[6];疱疹皮损愈合, 结痂脱落;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气滞血瘀证 诊断标准[7];皮疹消失后局部皮肤疼痛时间>1个月;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4 分。排除标 准: 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极度体虚、病弱;合 并严重皮肤病或局部针刺部位皮肤破溃;妊娠或哺 乳期;其他原因所致疼痛;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 并血液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合并肝、肾功能不 全;意识不清或精神异常。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内容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批准(批准文号:2019116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3 例。对照组:男 24 例, 女 19 例;年龄 39——77 岁, 平均(58.54±7.86) 岁;病程 2——7 个月, 平均(4.34±1.28) 个月;胸 腹部 10 例,头颈部 16 例,四肢 9 例,其他部 位 8 例。研究组:男 26 例,女 17 例;年龄 37—— 79 岁, 平 均(58.57±7.88)岁;病程 2——8 个 月, 平均(4.42±1.25) 个月;胸腹部 11 例,头颈部 15 例,四肢 10 例,其他部位 7 例。两组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 服普瑞巴林胶囊(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国药 准 字 H20233922, 75 mg), 75 mg/ 次,2 次 /d; 口服阿昔洛韦片(福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 H34020417, 0.1 g),0.8 g/ 次,5 次 /d; 口 服 甲钴胺片(杭州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0921, 0.5 mg),0.5 mg/ 次,3 次 /d; 口 服 维生素 B1 片(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 药准字 H23023212,10 mg),10 mg/ 次,3 次 /d。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选取 阿是穴、中渚穴、太冲穴、支沟穴、阳陵泉穴、夹 脊穴、太阳穴、章门穴。常规消毒上述穴位,用 28 号毫针直刺 2——3 mm, 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针法, 60 次 /min,留针 30 min,隔 10——15 min 后再行 1 次 平补平泻针法。1 次 /d,7 d 为 1 个疗程,1 个疗程 结束后休息 2 d 再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 3 个疗程。
研究组实施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取穴同对照 组, 常规消毒上述穴位, 用 28 号毫针直刺 2——3 mm, 得气后,操作者右手持针,拇指适当用力向前捻转 9 次为行龙,同时与食指一起夹住针柄,以拇指向 前、食指向后的手法进行大幅度捻转,直至不能捻 动,然后重按轻提 9 次。随后操作者拇指适当用力 向后捻转 6 次为行虎,与食指一起夹住针柄,以食 指向前、拇指向后的手法进行大幅度捻转,直至不能捻动,然后轻按重提 6 次。隔 10——15 min 后再行
1 次龙虎交战针法。1 次 /d,7 d 为 1 个疗程,1 个疗程结束后休息 2 d 再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 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愈: V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90% 或疼痛完全消失; 显效:V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70%——89%, 疼痛感 减轻;有效:V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50%——69%, 疼痛感稍重,但可耐受;无效:VAS 评分较治疗前 降低 <50%, 疼痛感重且不能耐受。总有效率 =(治 愈 +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 比 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采集患者空腹肘静 脉血 3 mL,以 3000 r/min,离心半径 15 cm, 离心 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 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8(IL-8)、C 反 应蛋白(CRP)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 经递质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神经激肽 -1 (NK-1)、5- 羟色胺(5-HT)、P 物质(SP)水平。 (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 79.07%(34/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IL-6、IL-8、CRP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IL-6、IL-8、CR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NK-1、5-HT、SP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NK-1、5-HT、 S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 16.28%(7/4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 率为 23.26%(10/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PHN 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受疼痛折磨,身心负担较重 [8-9]。西医多采取药物治疗以减轻临 床症状,但部分患者疼痛感仍较重。
《证治准绳》将 PHN 称为“缠腰火丹”,由 于肝火亢盛,致使肾阴不足,心火内生,滞于带脉 所致。因此,中医学认为 PHN 与气滞血瘀、火毒 阻滞脉络有关 [10]。
龙虎交战针法源自《金针赋》, 龙(左转针) 虎(右转针)交战,左撚九,右撚六,为镇痛之针 法 [1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通过“龙虎交战”反复捻转,能 够持久调节气血运行,有效疏通壅滞的脉络,从而起 到止痛效果;龙虎交战针法补泻兼施,标本兼治,能 够有效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疼痛症状缓解 [12]。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 IL-6、 IL-8、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龙虎交 战针法中左捻进可补气助阳、补益心肾;右捻退可 化瘀解毒、扶正祛邪 [13]。且针刺疗法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阻滞痛觉信号传导,减轻脊髓细胞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抑制炎性因子分泌,从而降低炎性指标水平 [14]。
已知神经递质与痛觉神经传导相关,NK-1、5-HT、SP 水平升高可引起痛觉过敏,加重疼痛症状 [1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研究组NK-1、5-HT、S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相较平补平泻针法,龙虎交战针法是一种强刺激针刺手法,通过一左一右、一正一反反复捻转,可有效疏通经络中瘀滞的气血,减少神经递质释放,阻断痛觉神经传导 [16]。本研究结果又显示,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龙虎交战针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PHN 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炎性指标和神经递质水平,效果优于常规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思远,李璟蓉,李群,等 . 199 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危 险因素分析 [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3,39(1): 18-21.
[2] 张瑜。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机制及治疗现状[J].贵州医药, 2019,43(3): 378-379.
[3] 黄蓉,董志威,颜纯钏 .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 系统评价与 meta 分析 [J]. 中国医药科学,2022,12(24): 32-36.
[4] 薛小卫,刘倩,柳桐,等 . 少阳经特定穴“龙虎交战”针法 治疗偏头痛的远期疗效及对血清 ET-1 表达的影响 [J]. 时珍国 医国药, 2021,32(12): 2941-2943.
[5] 任景,李涛,李博 . 龙虎交战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瘀阻 型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 IL-6、IL-1β、TNF-α 水平 影响 [J]. 四川中医, 2021,39(7): 179-181.
[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3): 161-167.
[7] 邓玲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124.
[8] 胡成想,林宝城,李知行,等 . 单一针刺疗法治疗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的系统评价及 Meta 分析 [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11): 2709-2717.
[9] 谢素春,国海超,毛玉璇,等 . 针刺 + 刺络拔罐联合威伐 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J]. 河北中医,2022,44(11): 1874-1878.
[10] 董文博,贾红玲,张永臣 . 龙虎交战镇痛针法研究进展 [J]. 亚太传统医药,2023,19(2): 246-250.
[11] 刘涛,刘秋平,张雪竹,等 .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研究进展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43(1): 87-90.
[12] 李难,祝金豹,孙培养,等 . 龙虎交战针刺手法研究进展概 述 [J]. 中医药学报, 2020,48(2): 72-75.
[13] 李玉秋,王琛,韦兰,等 . 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和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后遗神经痛 的相关性分析 [J]. 河北医药, 2020,42(6): 805-809.
[14] 吴伟斌,范群,张帆,等 .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J]. 河北中医, 2020,42(6): 932-935. [15] 李玉秋,徐文英,潘南楠,等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医药, 2019,14(9): 1406-1410.
[16] 陆惠芳,马睿杰,韩德雄,等 . 郄穴行龙虎交战配合电针治 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J]. 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 41-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本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