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乌兰察布地区3 530例高危人群食管癌(EC)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为EC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乌兰察布地区的3 530例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内镜下碘染色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比较2020—2022年乌兰察布地区3 530例研究对象的内镜筛查结果、阳性检出率与早诊率,2020—2022年3 530例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筛查对象内镜筛查结果。结果3 530例目标人群中正常3 395例(96.18%)、食管炎74例(2.1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1.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3例(0.08%)、浸润癌14例(0.40%),2020—2022年正常、食管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浸润癌筛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3 530例筛查对象中,2020—2022年阳性检出率先升高后降低,早诊率逐渐降低,但2020年、2021年、2022年阳性检出率、早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男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浸润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均<0.05),男性和女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60岁~70岁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高于40~60岁(<0.05),而3组年龄段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浸润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内镜筛查能在乌兰察布地区EC高危人群中检查出一定数量的EC及癌前病变患者,对男性群体和老年群体检出率较高,应当给予该人群重视,以提升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但该地区整体EC的发病率并不高。
【关键词】食管癌,乌兰察布地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情况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及治疗能使患者5年内生存率超过90%,而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此时患者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和扩散,治疗效果甚微,5年生存率较低[1]。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降低EC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能对食管黏膜细微结构进行观察,并进行病理学诊断,鉴别慢性炎症性病变与早期食管肿瘤,是诊断EC的金标准,被广泛应用于早期EC及病变的筛查中[2]。早诊早治EC工作在我国其他地区的EC筛查实践中已经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3-4],但关于乌兰察布地区EC发病情况的分析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乌兰察布地区EC筛查情况,以便为病因学研究及早诊早治工作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基于自然人群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乌兰察布地区的3 530例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筛查流程遵循《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5]中的相关标准。高危人群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中食管癌高危人群的诊断标准,且年龄40~70岁;有食管癌家族史、有慢性食管炎病史、有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喜食过烫食物)等人群;自愿参加调查并接受胃镜检查。排除标准:有胃镜检查禁忌;既往有消化道肿瘤手术史;患有精神疾病。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实施。
1.2筛查方法①筛查对象填写基本信息调查表,同时进行一些临床问诊和体检;②所有筛查对象均进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和碘染色检查及指示性活检,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在检查前进行8 h禁食禁水,实施麻醉,检查工具为电子胃肠镜系统[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型号:CV-290],具体包括:首先通过白光内镜对患者病灶进行定位,同时记录病灶的基本信息(形态、大小、位置等),随后转换窄带成像(NBI)模式对病灶进行观察,记录病灶周围血管结构,之后对病症进行分型。NBI-ME模式检查结束后,退镜至贲门位置,将喷洒管(OLympus)由活检孔道插入,在内镜直视下从下到上将1%卢戈氏碘液[16 mL生理盐水+4 mL卢戈氏碘液(5%)]均匀喷洒食管,喷洒量为15~20 mL,喷洒至距离门齿20 cm,进镜至胃底,吸净食管腔内的残留液体和黏液,退镜同时对黏膜染色情况进行仔细观察,观察时间以>1 min为佳,同时,将发现的病变情况进行详细记录,随后进行拍照并开展指示性活检。在检测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并将胃底残留液体吸尽。正常黏膜着色后呈深褐色,而病变黏膜则呈不染色或浅染色,在不染色或浅染色区内取活检2~4块,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记录结果。其中食管炎判断标准为黏膜表面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判断标准为黏膜结构改变轻微,腺上皮细胞出现轻中度异性,细胞核变长,但仍有极性,位于腺上皮基底部,可见核分裂;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判断标准为黏膜腺体结构异型性明显,细胞由柱状变为立方形,细胞核增大、核浆比增高、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浸润癌判断标准为癌细胞突破上皮细胞的基底膜结构[6]。
1.3观察指标①记录2020—2022年3 530例乌兰察布地区筛查对象的内镜筛查结果。②记录2020—2022年3 530例乌兰察布地区筛查对象阳性检出率与早诊率。阳性检出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浸润癌]例数/实际筛查例数×100%;早诊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例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浸润癌]例数×100%。③记录2020—2022年3 530例乌兰察布地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筛查对象内镜筛查结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χ2趋势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020—2022年3 530例乌兰察布地区筛查对象的内镜筛查结果共对3 530例目标人群进行内镜筛查,其中正常3 395例(96.18%)、食管炎74例(2.1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1.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3例(0.08%)、浸润癌14例(0.40%),2020—2022年正常、食管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浸润癌筛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2.2 2020—2022年3 530例乌兰察布地区筛查对象阳性检出率与早诊率3 530例筛查对象中,2020—2022年阳性检出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早诊率逐渐降低,但2020年、2021年、2022年阳性检出率、早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2.3 2020—2022年3 530例乌兰察布地区不同性别筛查对象内镜筛查结果男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浸润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男性和女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2.4 2020—2022年3 530例乌兰察布地区不同年龄段筛查对象内镜筛查结果>60岁~70岁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显著高于40~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3组年龄段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浸润癌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4。
3讨论
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早诊早治EC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阻止早期EC向中晚期EC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检查以食管黏膜染色及指示性活检病理组织学确诊,诊断简便、经济、实用,被广泛应用于基层临床对消化道疾病的检查中[7]。EC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但关于乌兰察布地区的发病情况还没有详尽的研究报道。
本研究中,2020—2022年正常、食管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浸润癌筛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20—2022年阳性检出率先升高后降低,早诊率逐渐降低,但2020年、2021年、2022年阳性检出率、早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太行山地区、淮安市等地区[8-9],乌兰察布地区检出率并不高,表明EC发病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乌兰察布地区不是EC的高发地区,但也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并进行早期筛查与干预。
本研究还显示,男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浸润癌检出率均高于女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高于女性,>60岁~70岁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高于40~60岁,表明男性患EC风险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也随之升高。究其原因在于,乌兰察布地区属于内蒙古重度贫困地区,且地广人稀,男性劳动力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相比于女性来说,男性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重度饮酒、吸烟)往往更多,且蔬菜、水果等健康饮食则吃的更少,故男性EC癌前病变检出率高于女性[10]。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机体各项身体机能、免疫反应及抵抗力均逐渐降低,因此更容易发生各种恶性肿瘤,乌兰察布地区社会支持网络局限及老年人健康素养低,大部分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延迟就医或不就医等现象,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直至癌变。因此,对于男性群体和老年群体应多加关注,平时也应注重饮食习惯,多摄取水果蔬菜,免摄取油腻难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综上,内镜筛查能在乌兰察布地区EC高危人群中检查出一定数量的EC及癌前病变患者,对男性群体和老年群体检出率较高,应当给予该人群重视,以提升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但该地区整体EC的发病率并不高。本研究选取的年份较少,乌兰察布地区的早诊早治筛查将持续发展与深入,未来可对EC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识别高危个体,以探索精准筛查的可行性,提高整体筛查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等.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新乡)[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9,36(11):793-801.
[2]闪明海,顾晓静,王芳,等.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9,41(3):286-289.
[3]张楠,马恒敏,孙雅文,等.山东省2013—2016年农村居民食管癌社会性筛查结果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5):287-290.
[4]高冬青,史思达,杨佳,等.食管癌高发区山东省肥城市2006年至2016年食管癌前病变转归情况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20,47(22):1159-1163.
[5]董志伟,乔友林.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5-85.
[6]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CD].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9,9(4):158-192.
[7]王茂生,刘晓波,郜元军.碘染色、窄带成像及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鳞癌及其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评估价值[J].临床消化病杂志,2022,34(5):321-324.
[8]杨建洲,贾建桃,纪爱芳,等.太行山食管癌高发区农村高危人群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4):738-741.
[9]孙晴,潘恩春,孙中明,等.2009—2017年淮安市食管癌高发地区内镜筛查结果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4):251-255.
[10]刘慧敏,乔丽颖,钱永刚,等.内蒙古2016年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现状及2012—2016年趋势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21,35(4):351-3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