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聚桂醇硬化剂联合 1 064 nm Nd:YAG 激光对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患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 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入院治疗的 82 例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 对象,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 41 例。对照组患儿采用 1 064 nm Nd:YAG 激光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 用聚桂醇硬化剂治疗,根据患儿瘤体面积与肿胀情况进行治疗,直至皮损完全消退为止,两组均于治疗后定期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 儿治疗后 6 个月的临床效果,治疗前与治疗后 6 个月患儿血管瘤病损区域处静脉血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管瘤病损区域处静脉血血流峰值显著降低,观察组显 著低于对照组,血管瘤病损区域处静脉血阻力系数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聚桂醇硬化剂联合 1 064 nm Nd:YAG 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血管 瘤病损区域处静脉血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1064nmNd:YAG激光,聚桂醇硬化剂,血流动力学
混合型血管瘤是指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类型的血管 瘤,是一种良性血管瘤,婴幼儿为主要发病群体。在对婴 幼儿混合型血管瘤进行治疗时,可应用的方法种类较多, 如激光照射治疗、硬化剂注射等,其中激光照射为目前治 疗血管瘤的主要方式,通过调节不同波长脉宽、能量,依 靠特定的波长光束对皮肤深层组织产生作用,促使异常毛 细血管闭合,加快皮下胶原蛋白再生速度,取得较好的治 疗效果;同时其穿透深度可达 8 mm 左右,因而能对较深 部位的血管瘤发挥治疗作用,但其对组织的热损伤是非选 择性的,在凝固瘤体血管的同时,多余的能量也会损伤周 围正常的组织,术后容易留下瘢痕 [1] 。聚桂醇硬化剂作为 泡沫硬化剂,可对血管内膜起到破坏作用,在血管及其周 围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依靠机体产生的吸收作用, 形成纤维条索,使血管管腔被封闭,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的治疗中已取得确切效果,且安全性高 [2-3] 。鉴于此,本研 究旨在探讨聚桂醇硬化剂联合 1 064 nm Nd:YAG 激光治疗 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2021 年 9 月 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入院治疗的 82 例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41 例。对照组 中男患儿 24 例,女患儿 17 例;年龄 3~15 个月,平均 (9.65±2.85 )个月;病程 1~8 个月,平均(3.28±1.28 ) 个月。观察组中男患儿 22 例,女患儿 19 例;年龄 3~16 个月,平均(9.80±3.19 )个月;病程 1~8 个月,平 均(3.35±1.30)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 . 05 ),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 合《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指南(2019 版)》[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血管瘤厚度 <3 mm ;血管瘤处在乳 突状真皮层、网状真皮层。排除标准:既往接受冷冻、激 光等治疗;对酒精或聚桂醇过敏;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 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此研究,患儿法定监护人均签署 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 1 064 nm Nd:YAG 激光治疗, 采用脉冲 Nd:YAG 激光治疗机(武汉亚格光电技术股份有 限公司,型号:YMT-500- Ⅰ),照射时将模式设置为单脉 冲,脉宽为 3~13 mm,光斑直径为 6 mm,能量密度控制 为 90~180 J/cm2 。在开展照射治疗时,避免光斑出现重叠 的情况,直至皮损部位的颜色变为黑色或白色。治疗后用 毛巾湿敷 30 min,后续在皮损部位薄抹红霉素软膏(天津 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2020640.规格: 1% ),减轻皮肤疼痛感。每间隔 1 个月对患儿进行 1 次激光治 疗,直至皮损完全消退为止。
观察组患儿联合使用聚桂醇注射液(陕西天宇制药有 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080445.规格: 10 mL ∶ 100 mg ) 治疗,将聚桂醇注射液和空气按照 1 ∶ 3 的比例放入三通 管,在开展反复的推注操作后,使聚桂醇注射液和空气能 够完全混合,转变为泡沫状硬化剂。在对泡沫状硬化剂进 行应用前,对用药部位的皮肤实施常规消毒处理,在瘤体 周围 0.5 cm 的位置,将血流阻断,同时在正常皮肤的位 置,进行穿刺,针头刺入到瘤体内后,回抽显示有血性液 体后,可将硬化剂缓慢注入,聚桂醇注射液的用量主要依 据患儿的瘤体表面积而定,通常情况下,每 1 cm2 瘤体表 面积应用的聚桂醇注射液用量为 0.5~0.6 mL。依据患儿的 瘤体具体情况,开展多方向和多位置注射,以瘤体颜色发 白为度, 继续对局部进行压力施加, 时间为 2~3 min,将药 物的作用时间延长,对瘤体形状、大小、颜色的改变进行 观察,做好记录工作,依据患儿的瘤体情况,确定治疗次 数,两次注射时间间隔 1~4 周,在完成聚桂醇硬化剂治疗 后,再为患儿实施激光照射治疗,且两种治疗开展的时间 需间隔 1 个月,直至皮损完全消退为止。治疗后均定期随 访 6 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后 6 个月依据《血管 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指南(2019 版)》[4] 对疗效进 行评估,其中治疗后 6 个月患儿的血管瘤面积较治疗前缩 小 >75%,则为治愈; 50%< 治疗后 6 个月患儿的血管瘤 面积较治疗前缩小≤75% ,则为显效; 25% ≤治疗后 6 个 月患儿的血管瘤面积较治疗前缩小≤50% ,则为有效;治 疗后 6 个月患儿的血管瘤面积较治疗前缩小 <25%,则为 无效 [4] 。总有效率 = 治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②血流 动力学指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深圳迈瑞生物医 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DC-35Pro)检测两组患儿治 疗前与治疗后 6 个月血管瘤病损区域处静脉血血流峰值、 阻力系数。③不良反应。观察患儿治疗期间发生皮肤红 肿、水疱、色素沉着、瘢痕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经 K-S 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采用t 检验。 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两组患儿血管瘤病损区域处静脉血血流动力学指标 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6 个月两组患儿血管瘤病损区域处静脉血血流峰值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管瘤病损区域处静脉血阻力系数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2.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不良反 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典型病例治疗前后病变情况观察 对照组患儿,女, 9 个月,由于脑部血管瘤入院,病程 2 个月,治疗前混合 型血管瘤 B 超显示:大小 21 mm×13 mm×10 mm ,血流 信号丰富,颜色明显,见图 1-A。1 064 nm Nd:YAG 激光 照射治疗后 6 个月,患儿的混合型血管瘤 B 超显示:大 小 21 mm×13 mm×6 mm ,血流信号减弱;但体积未明显 缩小,颜色减轻,见图 1-B。观察组患儿,男,9 个月,由 于左腿膝盖部位血管瘤入院,病程 5 个月,混合型血管瘤 大小 28 mm×26 mm×12 mm ,血流信号丰富,颜色明显, 见图 2-A。聚桂醇联合 1 064 nm Nd:YAG 激光照射治疗后 6 个月, 血管瘤大小 29 mm×25 mm×11 mm,未见明显血 流信号;临床上血管瘤颜色消失,且体积较治疗前缩小明 显,残留部分脂肪组织,见图 2-B。
3 讨论
随着血管瘤的发展,侵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形成隆 起的包块,形态不规则,且侵犯范围比较大时,血管瘤周 围组织器官都会被这种不断扩展的血管组织所覆盖,造成周围器官的功能障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激光治疗血 管瘤的靶色基为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 吸收光能产生热量,热量传导至周围的血管壁,造成血 管损伤从而达到破坏消除血管病变的治疗目的。在使用 1 064 nm Nd:YAG 激光治疗时,其形成的光热及化学反 应,可促进皮肤胶原、弹力纤维的重新排列及再生,降低 皮肤的粗糙度,使皮肤变得更为光滑细腻,提高患处的 美观度 [5] 。但单独为患儿实施激光治疗,处于深部的血管 瘤会出现明显的增生情况。有研究报道显示,激光治疗可 使浅表部位的血管瘤皮损予以消退,但深部皮损仍会出现 增生的情况,局部注射聚桂醇,可使深部皮损得到有效 治疗 [6]。
聚桂醇硬化剂作用机制主要为对血管瘤的血管内皮细 胞产生破坏,在血管内形成血栓,将病变血管予以阻塞。 在将聚桂醇硬化剂注到静脉血管旁后,会对静脉血管形成 压迫的作用,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在化学作用 的影响下,可在静脉血管和周围黏膜组织上,形成无菌性 炎症反应,使结缔组织增生和纤维化速度加快,促使静脉 血管被堵塞, 达到硬化的效果 [7]。此外, 聚桂醇硬化剂属于 醚类药物,可发挥麻醉的效果,在进行局部用药时,不会 给患儿造成明显的疼痛和不适感 [8]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 察组患儿血管瘤病损区域处静脉血血流峰值显著低于对照 组,血管瘤病损区域处静脉血阻力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明在 1 064 nm Nd:YAG 激光的基础上,加用聚桂醇硬化 剂,可使患儿血管瘤病损区域处静脉血血流动力学指标得 以改善。
此外,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 于对照组,表明在 1 064 nm Nd:YAG 激光的基础上,加用 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1 064 nm Nd:YAG 激光对于应用于浅部病变的血管瘤 效果确切,但对于病变部位较深的血管瘤,照射有效作用 深度可能无法抵达病变位置,从而使深度血管瘤无法得到 有效抑制;聚桂醇硬化剂的应用可通过深部注射,堵塞病 变血管,使处于深部的血管瘤病变组织活性丧失,但其对 于浅部病变的治疗效果则并不理想;将 1 064 nm Nd:YAG 激光与聚桂醇硬化剂联合应用可弥补相互存在的不足, 使浅部和深度的血管瘤均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取得更好的 治疗效果 [9-10] 。同时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 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对婴幼儿混合型血管 瘤进行治疗时,将 1 064 nm Nd:YAG 激光与聚桂醇硬化 剂联合应用,并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 良好。
综上, 1 064 nm Nd:YAG 激光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治疗 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血管瘤病损 区域处静脉血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 发生,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红, 李媚, 王利娜, 等 . 口服普萘洛尔联合Nd:YAG 激光治疗婴 幼儿血管瘤的美容效果分析 [J]. 中国美容医学 , 2021. 30(10): 89-92.
[2] 封志强 , 付燕 , 徐伟立 . 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 1 064 nm Nd:YAG 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J]. 临床研 究 , 2020. 28(6): 35-36.
[3] 熊闯 . 聚桂醇微创泡沫硬化技术在小儿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治疗 中的应用 [D].重庆 : 重庆医科大学 , 2016.
[4]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学组 . 血管瘤和脉 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2019 版 )[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 志 , 2019. 15(5): 277-317.
[5] 罗文霞 . 长脉冲 1 064 nm Nd:YAG 激光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 60 例疗效研究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 2016. 16(4): 12-14.
[6] 蒋丽君 , 严文杰 , 黄熙 , 等 . 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 1 064 nm Nd:YAG 激光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观察 [J]. 华夏医学 , 2016.29(5): 95-97.
[7] 孙杰 , 黄海峰 , 胡君 , 等 . 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 1 064 nm Nd:YAG 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疗效观察 [J]. 中国美容医 学 , 2015. 24(2): 40-42.
[8] 周怡彤 . 聚桂醇注射联合激光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 瘤的临床研究 [D].桂林 : 桂林医学院 , 2018.
[9] 钟欣 , 郑罡 , 丁敏 , 等 . 聚桂醇联合 Nd:YAG 激光治疗婴幼儿混 合型血管瘤疗效评价 [J]. 中国美容医学 , 2019. 28(1): 55-57.
[10] 李雪阳 , 沈才齐 , 郝英姿 , 等 . 聚桂醇联合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 瘤疗效观察 [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7. 37(9): 592-5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