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05 10:46: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以期为临床采取相应措施改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1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1年,依据患者术后1年复发情况,将21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分别为21、18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疾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复发组比,复发组有支气管哮喘史的患者占比及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支气管哮喘史及血清IL-5、ECP、IL-17水平升高均为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OR=1.217、2.824、2.228、3.108,均<;0.05)。结论有支气管哮喘史及血清IL-5、ECP、IL-17水平升高均为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具体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术后复发,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炎症因子,危险因素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主要症状有持续性鼻塞、鼻息肉体积增大、鼻腔分泌物增多等,患者表现为流脓涕或黏脓涕,并且鼻塞严重者说话有闭塞性鼻音,睡眠时会有打鼾情况,若鼻息肉阻塞咽鼓管咽口可能会引起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内镜检查及治疗逐渐进入医学领域,因此内镜鼻窦手术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鼻内镜手术可以通过为鼻腔黏膜创建一个良好的生理环境,从而加快上皮细胞的修复,但由于手术对机体的创伤较大,术后愈合时间较长,且其无法根治疾病,故易引起疾病复发[1]。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复发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健康,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2],因此分析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可以为临床采取相应措施改善预后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基于此开展本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1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1年,据患者术后1年复发情况,将21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分别为21、189例。纳入标准:符合《过敏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15》[3]中关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标准者;复发组术后1年复查时内镜显示存在鼻黏膜病变(鼻息肉、炎性水肿,脓性分泌物蓄积等);均接受内镜下鼻窦手术治疗者;近1个月未行激素或抗生素治疗者等。排除标准: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既往有鼻内镜手术史;单侧病变或后鼻孔息肉等。研究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研究方法患者行手术之前应进行鼻窦冠状位CT和鼻内镜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同时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喷鼻和抗炎治疗,具体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摘除患者鼻腔内鼻息肉,切除钩突,暴露筛泡,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放组筛窦、额窦和蝶窦,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清除窦口及窦腔内的病变组织,术中患者如果合并鼻中隔偏曲,中鼻甲重度息肉样变影响鼻窦引流,则矫正偏曲的鼻中隔,部分切除中鼻甲。手术过程坚持功能性手术的原则,取出不可逆病变的同时,尽可能避免损伤正常及可逆性的窦腔黏膜。术后鼻腔填塞物去除之后,使用温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冲洗,使用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24周。

  1.3观察指标①单因素分析。统计两组患者性别(男、女),年龄,病程,是否有变应性鼻炎史、支气管哮喘史、吸烟史、酗酒史,体质量,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盛世东唐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DT-320)检测患者血清IL-5、ECP、IL-17、IL-1β水平。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性别及是否有变应性鼻炎史、支气管哮喘史、吸烟史、酗酒史)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年龄、病程、体质量及血清IL-5、ECP、IL-17、IL-1β水平)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与未复发组比,复发组支气管哮喘史患者占比及血清IL-5、ECP、IL-17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2.2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支气管哮喘史及血清IL-5、ECP、IL-17水平升高均为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1.217、2.824、2.228、3.108,均<;0.05),见表2。

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3讨论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临床认为其主要的致病原因在于细菌感染、多因素导致的非感染性黏膜炎症及纤毛系统功能异常等,细菌在慢性鼻窦炎伴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中呼吸道变态反应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是一种鼻窦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为鼻内镜手术,其涉及多个层面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高;且若术中清除不彻底,术后患者仍存在复发风险[4],而疾病复发不仅影响患者病情转归,也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探讨影响术后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依据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情况,以降低复发率。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支气管哮喘史及血清IL-5、ECP、IL-17水平升高均为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均为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其鼻窦黏膜与支气管黏膜具有相同的炎症灶聚集,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上、下呼吸道相通,单纯手术治疗在清除鼻黏膜病灶后,下部炎症反应会影响到鼻腔,诱导复发[6]。故针对具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需加强平喘或抗炎治疗,适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注意保护鼻腔黏膜,保持居住及工作环境的湿度及清洁,避免粉尘引起鼻窦过敏,以降低疾病复发率。

  手术可以改善鼻黏膜内部形态及功能,有助于清除患者鼻腔及鼻窦中的病灶组织,但术后的愈合程度与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程度相关[7]。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通过浸润上皮细胞诱导炎症介质的释放,因此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加可以加重机体的炎症损伤,增加治疗难度,提高术后复发率[8-9]。ECP是嗜酸性细胞活化后分泌的一种炎症介质,是反映气管炎症活动的指标之一,其在鼻腔黏膜上皮细胞中过度表达会加重鼻腔黏膜的炎症,促进鼻息肉的发展,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引起术后疾病复发[9]。IL-5可增强趋化因子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动功能和迁移能力,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是常见的T淋巴细胞亚群因子。同时研究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强IL-5的活性,加剧患者炎症反应,且活化的粒细胞会释放更多的促炎因子,使炎症反应加重,导致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11]。IL-17在宿主感染和组织修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异常高表达对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疾病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可以介导趋化因子刺激鼻腔黏膜,促使鼻息肉的增生发展,易引起疾病复发[12]。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可以坚持使用鼻腔冲洗、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通过治疗有效抑制鼻黏膜组织中炎症因子的浸润程度,进而可以预防并减轻鼻腔水肿的症状,有助于促进鼻黏膜的术后恢复,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糖皮质激素均具有一定的抗炎、免疫抑制及抗休克的作用,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对免疫细胞和因子的合成及分化进行抑制,可稳定黏膜上皮屏障和血管内皮屏障,刺激受体的敏感性,进而减轻水肿和渗出,达到治疗慢性鼻炎的目的[13-14]。此外,喷雾式糖皮质激素不仅方便患者使用,还可以防止药物由于滴鼻误入咽部而产生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故患者术后也可以适当使用。除糖皮质激素外,临床可以使用温盐水对鼻腔进行清洗,不仅可以润滑鼻腔,减轻鼻腔由于炎症造成的充血情况,还可以稀化黏液,促进鼻纤毛功能的恢复,降低疾病复发率[15]。

  综上,有支气管哮喘史及血清IL-5、ECP、IL-17水平高均为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可依据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预后情况,减少疾病术后复发风险的发生,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疾病,预防其术后复发提供更有力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吴湘明,冯勇军,曾春荣,等.老年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1,28(1):38-40,44.

  [2]杨花荣,陈影影,高英,等.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复发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23,52(2):184-187.

  [3]中国过敏性鼻炎研究协作组.过敏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15[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8):379-404.

  [4]冯娟,王燕,阳玉萍,等.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41(6):670-673.

  [5]王志恺,王玮,高小平,等.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障碍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40(5):572-574.

  [6]罗茜,黄定强.免疫炎性标志物水平预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3):106-109.

  [7]郑铭,王敏,李颖,等.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免疫炎性标志物表达及其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54(3):174-180.

  [8]陶丹丹,董红军,褚云锋,等.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嗅觉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20,34(6):16-20.

  [9]张志存,李佩忠,唐海燕,等.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外周血和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相关性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33(1):14-16,22.

  [10]吴鸿泉,刘展,覃宇铭.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模型构建[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21,27(5):559-564.

  [11]赵宁,王亚莉,祁顺来.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炎症细胞及因子表达与术后复发的关系[J].中国医刊,2021,56(2):173-177.

  [12]刘冬君,孔路遥,黎永军,等.鼻内镜中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6):1061-1064.

  [13]朱谦,马婕,石崧.鼻内镜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浸润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远期疗效及鼻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3,47(2):213-214.

  [14]王荣兵.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疗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175-176.

  [15]MILARAJ,MORELLA,BALLESTER B,et al.MUC4 impairs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corticosteroid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7,139(3):855-8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03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