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分析在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应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的临床现实意义。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收治的 20 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根据不同雾化吸入方式进行分组。试验组(n =10)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n =10)应用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将 2 组的控制成效、FEV1、FEFR、FEV1 改善率、FEFR 改善率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 试验组的控制效果明显较对照组好(P< 0.05);2 组在治疗前的 FEV1、FEFR 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经治疗后,试验组的 FEV1、FEFR、FEV1 改善率、FEFR 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可改善肺功能,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更具有代表性,控制成效可观,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医学借鉴性高。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氧驱动雾化吸入;压缩泵雾化吸入
本文引用格式:王丽雪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45-46.
0引言
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中是一种普遍多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在急性发作时极易引发呼吸功能障碍、肺功能失调 [1]。若未能接受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当可引起呼吸衰竭,对患者的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早期预防与治疗对控制病情发展就显得颇为重要。在目前临床中的雾化治疗方式较多,常用雾化吸入 β2 受体激动剂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 调节肺功能以及低血氧状态的目的[2]。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 分析我院收治的 20 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应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的临床现实意义,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选于 2016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20 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根据不同雾化吸入方式进行分组。试验组(n =10)中,有男 6 例,女 4 例;年龄 50-60 岁, 平均(53.19±1.07) 岁;病程 2-14 年,平均(5.16±1.10)年。对照组(n =10)中,有男 7 例,女 3 例;年龄 50-60 岁,平均(53.28±1.14)岁;病程 2-15 年,平均(5.19±1.13)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胸闷、喘息反复、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2 组的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计算, 结果得出 P > 0.05,可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加入该研究中。
1.2治疗方法。2 组患者均给予吸氧、多索茶碱、甲强龙等基础治疗;均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水溶液 1 mL 混入到生理盐水 3 mL 中进行雾化吸入。试验组(n =10)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即采用由宁波市海曙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QYW- Ⅱ型药物雾化器;对照组(n =10)应用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即采用由台湾雅博公司产生的 APEX Mini-Neb 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3]。
1.3观察指标。评价并同步记录,① 2 组的控制成效;控制:临床症状均已减退,FEV1 增加超过 35%,昼夜波动率<20%;显效:临床症状均已得到明显好转,FEV1 增加25%-35%,昼夜波动率 >20%;有效:临床症状逐渐改善,FEV1 增加 15%-24%;无效:临床症状及 FEV1 均无改善迹象 [4]。②肺功能指标参数,包括 FEV1、FEFR、FEV1 改善率、FEFR 改善率。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 SPSS 21.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表达,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达,采用 χ 2 检验。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组的控制成效情况。试验组的总有效(100.00%), 对照组的总有效(90.00%),组间对比,试验组的控制成效 明显较对照组好,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详见表 1。
2.22 组的肺功能指标参数情况。2 组在治疗前的 FEV1、FEFR 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经治疗后,试验组的 FEV1、FEFR、FEV1 改善率、FEFR 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详见表 2。
3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一种呼吸科异质性疾病,主要是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疾病特征,多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T 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参与所致 [5]。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 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体质均为诱发因素。尤其是在急性发作期可引起咳嗽、喘息、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常见病症, 部分患者表现为凌晨、夜间发作加重。有研究者指出,与气道高反应性、遗传因素或者是呼吸道感染存在紧密关联 [6]。由于不同患者的病情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部分患者在几小时内或是数天内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也有的部分患者在短短几分钟内生命垂危。一旦病情控制不佳可引起急性发作, 临床中应当加强重视,并积极制定安全可行的预防、治疗方案。在目前临床中,常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采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将液体冲击成微小颗粒,并使其在气流中保持悬浮,湿化后直接喷入人体呼吸道内,于患处发挥消炎、解痉、化痰的作用 [7]。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与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均具有操作简单、舒适性高等优势。
本研究表明,试验组的控制效果明显较对照组好,提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可增强临床控制成效,究其原因就在于氧气作为一种驱动力,其所产生的气雾量以及雾化颗粒的大小能够促使在人体肺组织内雾化颗粒的沉降,加快了其进入下呼吸道时间,具有起效快、作用强的优点。此外,还可吸入较多氧气,能够轻松将药物溶液吸入肺泡内,从而使气促、喘息、咳嗽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对调节肺功能,改善呼吸肌供氧情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 组在治疗前的 FEV1、FEFR 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经治疗后,试验组的 FEV1、FEFR、FEV1 改善率、FEFR 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可改善肺组织呼吸功能, 可有效避免引起不可逆性气道阻塞,有利于改善预后。袁威 [8] 在研究中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与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治疗 118 例中度、重度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结果得出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总有效为79.66%,压缩泵雾化吸入的总有效为67.80%;组间对比,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总有效显著高于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提示氧驱动雾化疗法同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比较,其更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呼吸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这与本次研究结论基本相似。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可改善肺功能,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更加具有代表性,控制成效可观,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减少复发,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医学借鉴性高。
参考文献:
[1]张巧凤.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分析[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2(11):33-34.
[2]彭林强 , 马春利 , 薛满, 等. 不同剂量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及心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3):175-177.
[3]于国强 , 李明飞 , 石绍顺. 益肺宣降汤结合雾化吸入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9):941-943.
[4]羊礼荣 , 顾倩, 杨晓光 , 等. 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J]. 中国药房,2016,27(23):3252-3254.
[5]胡可佳 , 张琢 , 伍岳,等.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J]. 陕西医学杂志,2017,46(4):523-524.
[6]那静, 刘鹏, 夏阳. 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对比研究 [J]. 中国医药导刊,2016,18(7):682-683.
[7]杨芬. 泛福舒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T 淋巴细胞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14(11):1570-1572.
[8]袁威.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对比[J]. 河南医学研究,2015,24(7):115.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04/2018120403385796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