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对产妇疼痛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武汉仁爱医院接收的 100 例产妇,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 50 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自然分娩, 研究组产妇采用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总产 程时间、胎儿娩出时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 )评分、产后 2 h 出血量,规律宫缩时、胎儿娩出时及胎儿娩出后 24 、48 h 血清白细胞介 素 -6(IL-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水平,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研究组产妇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胎儿娩出时 VAS 评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产妇产后 2 h 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规律宫缩时比, 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 24 、48 h 两组产妇血清 IL-6 、TNF-α 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 且胎儿娩出时 ~ 胎儿娩出后 48 h 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 ); 两 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应用无痛分娩技术辅助分娩可减轻产妇 疼痛,缩短产程,并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且中转剖宫产率较低,对母婴结局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无痛分娩技术; 产科; 镇痛; 肿瘤坏死因子-α ; 白细胞介素-6
正常自然分娩期间,受产妇自身、胎儿、产道、产 力等因素影响,产妇常伴剧烈疼痛感,且疼痛程度随着产 程进展逐渐增强,不仅影响产妇生理状态,还会影响其心 理状态,不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甚至威胁母婴安全。部 分产妇由于畏惧疼痛选择剖宫产,但剖宫产分娩可能对 新生儿呼吸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且不利于产妇产后 恢复 [1] 。为了提高产妇阴道自然分娩率,如何缓解产妇分 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带来的系列并发症成 为了临床产科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无痛分娩技术逐渐应 用于临床,以减轻产妇痛苦为原则辅助分娩,尽可能减少 分娩疼痛对产妇造成的不良影响,缩短产程,改善母婴结 局 [2] 。为分析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本 研究选取 100 例产妇分别采用常规分娩和无痛分娩进行对 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武汉仁 爱医院接收的 100 例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和研究组,各 50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 22~37 岁,平均 (27.91±3.31 )岁;孕周 37~43 周,平均(39.02±1.38 ) 周。研究组产妇年龄 22~36 岁,平均(27.89±3.28)岁; 孕周 37~42 周,平均(39.01±1.36)周。两组产妇一般资 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可比。纳入 标准:符合《正常分娩指南》 [3]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具 备阴道分娩指征者;非瘢痕子宫者;初产妇;单胎、头位分娩者;宫缩规律者等。排除标准:有麻醉禁忌证者; 肝、肾、心脏病变者;胎心异常者;有妊娠合并症者;巨 大儿者等。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详细审核本研究并批准 开展,产妇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分娩:分娩期间, 产妇未应用镇痛药物,由医务人员安抚、鼓励产妇,并普 及分娩知识,必要时允许家属进入陪伴分娩,若出现危 及母婴生命健康情况,尽早转为会阴侧切或剖宫产辅助 分娩。研究组产妇采用无痛分娩技术辅助分娩:①产前 无痛分娩策略,产前指导产妇开展宫缩锻炼,同时培训 分娩知识、哺乳知识,评估产妇心理波动情况,放松产 妇身心,疏导产妇紧张情绪,并引导产妇形成积极心理 暗示。②产中无痛分娩策略,分娩期间无痛分娩主要包 括非药物镇痛、药物镇痛等,其中非药物镇痛方案如下: a. 舒适分娩干预,产妇能够自由活动时,辅助产妇选择自 身舒适体位开展坐、卧、行走运动,由医务人员辅助调整 胎儿位置,保障产妇子宫口扩张时感到舒适。b. 物理止痛 干预,医务人员利用各专业手法按摩产妇肌肉,减轻局 部紧张度,同时指导产妇松弛全身肌肉,进而减轻产妇疼 痛感、紧张感。c. 微电流麻醉干预,于产妇脊椎两侧持续 释放微电流,使产妇机体内生成脑啡肽、强啡肽、内啡 肽,进而提升镇痛效果。此外,微电流刺激还可麻痹神 经,减轻产妇痛感。d. 呼吸镇痛干预,指导产妇开展呼吸 训练,尽可能通过呼吸频率变化调节宫缩频率。e. 播放舒 缓音乐,基于产妇情况调节镇痛方案,尽可能转移产妇注意力、舒缓产妇痛感。除上述非药物镇痛方案外,还要开 展药物镇痛,方案如下:观察产妇宫口开至 3 cm 以上后, 于 L3~4 开展硬膜外外腔穿刺,待完成穿刺后固定,调控 固定长度在 3~5 cm,若未见回血或发现脊液回流,输注 0.001 mg/kg 体质量注射用盐酸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 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197,规格: 1 mg/ 支), 输注后观察产妇反应,无异常继续推注 100 mg 盐酸罗 哌卡因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0137,规格: 10 mL ∶ 100 mg),仍无异常,继续推 注 10 mL 2% 的罗哌卡因注射液,随后利用电子输液泵持 续泵注给药,药液配比为 100 mg 罗哌卡因 +0.1 mg 瑞芬 太尼 +50 mL 生理盐水,泵注速度为 5~7 mL/h。直至产妇 宫口完全打开,缩减罗哌卡因用药,并注意监测产妇、胎 儿血压、脉搏、心跳等变化。对于难以接受椎管镇痛者, 可转为静脉注射。③产后无痛干预,产妇接受物理镇痛, 如涂抹镇痛膏或开展冷、热疗等,若产妇皮肤无过敏,可 给予经皮药贴镇痛,还可采取电疗方式舒缓疼痛。对于 分娩后剧烈疼痛者,需告知主治医师,评估是否服用止痛 药或再次应用电子输液泵。待产妇疼痛感减轻,安排产 妇与新生儿接触,并指导产妇正确母乳培养,转移产妇注 意力。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并进行比较,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4] 评估产妇胎儿娩出时疼 痛情况,分值为 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利用 称重法记录两组产妇产后 2 h 出血量并比较。②比较两组 产妇炎症因子指标,采集产妇规律宫缩时、胎儿娩出时、 胎儿娩出后 24 h、胎儿娩出后 48 h 静脉血 2 mL,离心 (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 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 水平。③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包括剖宫产、产后出 血、新生儿窒息(以新生儿 Apgar 评分 [5] 评估新生儿窒 息情况,满分 10 分,8~10 分为正常,<8 分者评为窒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均经 K-S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 以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 检验,多时间点间比较采 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行
χ2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疼痛评分及产后 2 h 出血量 比较 研究组产妇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胎儿娩出 时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两组产妇产后 2 h 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疼痛评分及产后 2 h 出血量比较 (x ±s)
组别 |
例数 |
总产程时间
(h) |
胎儿娩出时 VAS 产后 2 h 出血量 |
评分 ( 分 ) |
(mL) |
对照组 |
50 |
12.24±1.24 |
7.28±1.01 |
186.35±16.73 |
研究组 |
50 |
10.08±0.99 |
4.61±0.49 |
181.36±11.25 |
t 值 |
|
9.626 |
16.818 |
1.750 |
P 值 |
|
<0.05 |
<0.05 |
>0.05 |
注: 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2.2 两组产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规律宫缩时比,胎 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 24 h、胎儿娩出后 48 h 两组产 妇血清 IL-6、TNF- α 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且胎儿娩出 时~ 胎儿娩出后 48 h 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2.3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两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 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表 2 两组产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pg/mL,x ±s )
组别 |
例数 |
|
IL-6
胎儿娩出时 胎儿娩出后 24 h 胎儿娩出后 48 h |
|
TNF-α |
规律宫缩时 |
规律宫缩时 |
胎儿娩出时 胎儿娩出后 24 h 胎儿娩出后 48 h |
对照组 |
50 |
76.76±20.11 |
112.41±10.39* 91.36±10.19*# 80.79±10.17# Δ |
71.53±10.38 |
200.15±14.19* 165.48±13.17*# 121.36±12.77*# Δ |
研究组 |
50 |
75.73±20.12 |
91.71±10.34* 80.78±10.18# 70.53±10.11# Δ |
70.97±11.37 |
182.43±13.28* 119.36±12.19*# 97.97±11.63*# Δ |
t 值 |
|
0.256 |
9.985 5.194 5.059 |
0.257 |
6.447 18.173 9.576 |
P 值 |
|
>0.05 |
<0.05 <0.05 <0.05 |
>0.05 |
<0.05 <0.05 <0.05 |
注:与规律宫缩时比, *
P<0.05;与胎儿娩出时比, #
P<0.05;与胎儿娩出后 24 h 比, Δ
P<0.05。IL-6:白细胞介素 -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表 3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 例 (%)]
组别 |
例数 |
剖宫产 |
产后出血 |
新生儿窒息 |
对照组 |
50 |
6(12.00) |
3(6.00) |
1(2.00) |
研究组 |
50 |
1(2.00) |
1(2.00) |
0(0.00) |
χ2 值 |
|
2.458 |
1.042 |
1.010 |
P 值 |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分娩痛可致产妇出现惊惧、恐慌情绪,因此产妇用力 混乱,过早脱力,可延长产程,增加产中出血量,并可能影响胎儿健康,甚至需中转剖宫产分娩。因此采用合适的 方式来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对于提高自然分娩的 成功率具有关键意义。近年来,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无痛分娩技术逐渐成熟,已广泛用于产科辅助分娩中,其 镇痛效果也得到了多数产妇和临床医护人员的认可。
由于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心理社会因素 能够直接影响疼痛的感觉效应,若产妇将注意力集中在疼 痛部位, 会感到疼痛愈加强烈, 进而使产妇恐慌, 增加分娩 痛苦和难度。无痛分娩中通过产前评估产妇心理情况,疏 导产妇紧张情绪,以及产中舒适的分娩干预、物理止疼、 呼吸镇痛等方式转移产妇注意力,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 从而缓解产妇疼痛感 [6]。除非药物镇痛方案外,还要开展 药物镇痛,椎管内分娩镇痛在众多分娩镇痛方案中效果最 佳,由经验丰富麻醉医师在腰椎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 后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并准备细导管置入硬膜 外腔,将导管一端与电子镇痛泵相连,基于产妇疼痛度自 控给药,持续至分娩结束,该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 强特征,不会限制产妇运动,且无痛分娩期间,产妇意识 清醒,可参与分娩全程 [7] 。本研究中,研究组产妇总产程 时间短于对照组, 胎儿娩出时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 产妇产后 2 h 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无痛 分娩技术辅助分娩,可减轻疼痛,缩短产程,且不增加产 后出血量。
由于分娩过程中子宫的机械收缩,宫颈的扩张导致 局部损伤,从而释放大量炎症因子,且分娩时的心理、疼 痛等应激反应能够导致促炎因子的分泌明显增加。IL-6 在 分娩过程中机体受到损伤或感染时会大量释放,并提高神 经敏感性,从而增加疼痛感,常被作为疼痛敏感标志物; TNF-α 能够通过刺激机体肥大细胞与酸性粒细胞产生大量 炎症因子, 进而加重产妇炎症反应, 抑制 TNF-α 水平能够 减轻内啡肽所致疼痛,故其可能与镇痛作用有关 [8] 。无痛 分娩技术辅助分娩,可缩短产妇宫口打开时间,有利于摆 正胎位,利用镇痛药能够减轻疼痛,使产妇更好地配合分 娩;此外,无痛分娩产妇产程更短,可减轻脏器受损度、 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分娩疼痛,而疼痛可参与炎症因子 释放过程,疼痛感越轻,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越低 [9] 。 本研究中, 胎儿娩出时 ~ 胎儿娩出后 48 h 研究组产妇血清 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无痛分娩技术辅助 分娩,可减轻疼痛,并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另外,本研究中,研究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 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提示无痛分娩技术辅助分娩, 产妇中转剖宫产率 较低,且母婴结局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无 痛分娩期间选取椎管内阻滞麻醉,医务人员将导管置入产妇腰部硬膜外腔,持续泵入镇痛药物,且无痛分娩麻醉药 浓度较低,进入母体血液或进入胎盘麻醉剂量较小,安全 性更高,不会影响母婴健康;同时产前通过指导产妇宫缩 锻炼、培训分娩知识,提高产妇对分娩的认知,并引导产 妇形成积极心理暗示,避免产妇分娩过程中由于情绪不稳 定而增加分娩难度,提高其安全性 [10]。
总结分析,无痛分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①方便:无 痛分娩技术麻醉药浓度低,不会对产妇运动功能产生影响, 因此医师允许情况下, 产妇可适当活动, 且持续泵入给药, 可结合产妇疼痛情况调节给药措施,安全高效。②药效持 久:持续给药 10 min,即可舒缓宫缩引发强烈镇痛,此时 疼痛感类似月经来潮时轻微腹痛,持续泵入给药,可持续 镇痛至分娩结束。③适应证广泛:无痛分娩适用于多数产 妇,若合并药物过敏、凝血障碍、腰部外伤等病变,要咨 询医师是否能够开展无痛分娩。④无需进入手术室:无痛 分娩是由妇产科医师与麻醉医师联合完成的,在产房中操 作即可,无需进入手术室。
综上,无痛分娩技术辅助分娩,可减轻疼痛,缩短产 程,并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且中转剖宫产率较低,对 母婴结局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可在产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彩峰 .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研究 [J]. 中国药物与临 床 , 2018, 18(1): 33-34.
[2] 刘丽娜 .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J]. 中国实 用医药 , 2021, 16(22): 55-57.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 正常分娩指南 [J]. 中华妇产科杂志 , 2020, 55(6): 361-370.
[4] 孙兵 , 车晓明 .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2012, 28(6): 645.
[5] 马娟 , 周俊 , 田贵聪 , 等 . 不同麻醉方式无痛分娩对产妇泌乳功 能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的影响 [J]. 海南医学 , 2016, 27(15): 2546-
2548.
[6] 刘永红 . 产科无痛分娩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J]. 中国妇幼健康研 究 , 2017, 28(1): 167-168.
[7] 邢顺莲 , 吕伟冬 , 王艳芳 , 等 . 产房开放联合无痛分娩在产科的 应用及对分娩过程的影响 [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 2019, 20(1):
75-76.
[8] 张丽 .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分析 [J/CD]. 实用妇科内 分泌杂志 ( 电子版 ), 2019, 6(7): 20.
[9] 张文玲 , 刘艳 . 自控镇痛无痛分娩在产科的应用体会 [J]. 宁夏医 学杂志 , 2022, 44(12): 1150-1152.
[10] 顾光花 , 徐金贵 , 吴水妹 . 无痛分娩方式的实施对降低剖宫产率
的临床作用及影响探究 [J]. 中国性科学 , 2015, 24(6): 83-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9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