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便秘主要指排便次数减少,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等症状,便秘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因素、肠道 病变等因素有关。便秘也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尤其老年手术患者长期卧床后便秘风险更高。便秘患者用力排便过程中,会造成冠状 动脉和脑血流的改变,脑血流速度下降后易导致昏厥,尤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症状,危及 生命安全。传统中医将便秘归于“大便难”“便闭”等范畴,一直以来中医药在便秘治疗中体现出了独有的优势,依托于整体观和辨证 论治两大理论基础上对便秘开展治疗获得了良好效果。便秘在中医临床辨证方面有多种分型,其中气虚型较为常见。基于此,现就传统 中医对气虚型便秘病因病机的认知、辨证论治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气虚型,便秘,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便秘主要表现为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大便秘结不 通,排便周期延长。老年患者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壮 年,由于年龄的增大,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胃肠功能减 弱,肠管张力下降,食物长时间聚集于肠内,从而引发便 秘。同时老年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以及因病 卧床或坐轮椅,均增加了便秘发生风险 [1] ;此外,炎症性 肠病、疝等肠道病变会引起功能性出口梗阻,导致排便障 碍。目前西医在针对便秘患者的治疗上,主要有一般治疗 及药物治疗两种手段,其中一般治疗涵盖了心理干预、调 整饮食结构等方法,而药物治疗包括泻剂、促进胃肠动 力药物及盐水灌肠等方法 [2] 。促进胃肠动力类药物及泻剂 虽然能够快速发挥药效,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较多的不良 反应,可导致患者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 导致结肠黑变病。另外,长期服用以上药物可形成一定 的依赖性, 一旦停药将容易造成病情反复发作。盐水灌 肠往往只可以短暂减轻疾病症状,并无法从根本上治疗 便秘 [3]。
我国传统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便对便秘有着深刻 的认知。在《内经》中记载道:“大肠者……变化出焉; 小肠者……化物出焉。”从中可以看到,古人认为大便的 形成与排出机体外的过程主要借助的是肠道吸收与肠道运 输功能,而大肠这一人体重要器官在便秘的形成过程中起 到了关键作用,同时机体内胃、脾、肺、肝等脏腑在大便 生产与传导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旦此类脏 腑功能紊乱,将会导致便秘的发生[4]。许多老年患者因为体虚衰弱,脏腑无法正常生成气血,气机运输失调,肠道运 输动力不足,无力行舟,进而造成大便艰涩、难以排出。 老年便秘患者免疫力低下,在中医学中便属于“气虚”范 畴,而气虚型便秘又占据便秘患者的绝大多数。中医将气 虚型便秘定义为大便干或不干,存在大便感觉但仍然无法 顺利排出,用力排便过程中可伴随短气、出汗、大便后乏 力,精神疲惫,面色苍白,肢体倦怠,言语减少,舌淡苔 白,脉弱 [5] 。从现阶段临床治疗气虚型便秘的研究结果可 以看出,尽管西医可达到相应效果,但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也不可忽视。中医学借助自身独有的辨证体系,在整体观 念的指引下实施辨证治疗,一方面符合西医学“生物- 心 理- 社会”这一理念,同时又体现出了中医独有的优势。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于气虚型便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进 行综述。
1 传统中医对便秘的认识
1.1病名 从我国现有中医药古籍文献可以看出,早期 便秘通常属于一种症状,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最终便秘 成为一种独立病名的存在。早在《黄帝内经》中,传统中 医便对便秘有了一定的认知,其中说道:“大便难,后不 利,不得前后……大便不利”,同时在其他章节中还对便 秘有以下叙述:“胃胀者……大便难。”后来,在《黄帝内 经》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伤寒病杂论》进一步对便秘进 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所提及的关于便秘的病名较多,例 如“大便难”“大便硬”“阳结”“阴结”等。而在《金匮要略》中将便秘称为“脾约”,这时对便秘的描述已经较 为具体,并且还进一步分析了便秘的病因和病机。在《丹 溪心法》中将便秘命名为“燥结”,对便秘有以下描述: “燥结血少不能润泽……亦有肠胃受风,涸燥秘涩,此证 以风蓄而得之”,认为燥结的发生和血少有关,由于风邪 侵入肠道,伤阴生燥,造成大便干结,从而大便无法正常 排出。我国宋代医家朱胧在对前人关于便秘理论研究成果 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在所著的《活人书》中把便秘命名为 “大便秘”。后来,众多医家也将便秘统称为“秘”。在隋 唐时期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所提到“秘涩”,也就是所 说的便秘,这也是便秘首次作为一种具体的疾病而得到记 载。随后众多中医名家不断对便秘症状及治疗经验进行 总结,进入到明清时期,沈芊绿第一次将出现大便不易解 出、大便干燥等症状的疾病命名为便秘。其认为由于人们 饮食不健康不规律,日常摄入过多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 食物,或者由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造成邪火聚集于体 内,机体津液被消耗,长此以往便导致大便干结,大便难 以正常解出。可以看到,沈芊绿对便秘的形成过程作出了 比较全面的阐述。随后,众多医家也将便秘这一病名沿用 至今 [6]。
1.2古代医家对便秘的病因病机分析 古代医家针对便 秘的病因病机从不同的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论述,比如在 《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对便秘形成的一些原因进行了相应 描述。在《素问 ·厥论》中写道:“太阴之厥,则腹满胀, 后不利”。可以看到的是古代医家便认识到,由于机体受 到寒湿之邪侵入,便导致了大便干结、难以解出的问题。 同时在《素问 ·灵兰秘典论》中记载道:“大肠者,传道之 官,变化出焉”,也指出了大便主要借助大肠进行传输, 一旦大肠传输功能障碍,便容易造成便秘。在《素问 ·举 痛论》中记载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热焦渴,则 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认为便秘的出现与肠道 湿热具有密切的联系 [7] 。汉代医家张仲景也将便秘叫做 “脾约”“阳结”“阴结”,指出大便干结无法解出,是因为 机体受到寒热之邪侵入、气机淤阻所致。宋代张锐在所著 的《鸡峰普济方》中记载道:“肺经受风,肺与大肠相表 里,风可传与大肠,使大肠风盛而津液燥少……”,其认 为人体肠道脏腑受到风邪侵入,是导致便秘发生的重要 原因 [8]。
1.3现代医家对便秘的病因病机分析 在对前人关于便 秘病因病机理解认知的基础之上,现代医家对便秘作出 了更为全面系统的总结。有研究指出,脾胃可以起到升 清降浊等作用,通过对脾胃进行调理可以达到治疗便秘 的目的 [9] ,这也是中医治疗便秘的核心思想。脾胃属于 人体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是否正常和体内气机升降是否存在异常有着紧密联系 [10] 。所以中医药治疗便秘时,应 该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确保体内脏腑功能保持正常状 态,从而改善便秘症状。同时有学者发现,在长时间患 有便秘的患者中,大多数为气阴两虚型。由于气不摄血, 血液在体内凝滞,血液流通不畅,形成瘀血。加上肝气 瘀滞,情志不畅,便秘日久,造成血瘀,因此在此类便 秘患者中大多数为血瘀,对此类患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 为治疗原则 [11] 。此外,肺脾气虚可造成患者体内气机 升降紊乱,脾胃无法正常气化,肺气无法正常下达,气 机阻滞,湿热瘀结,大便传输不畅从而导致大便秘结。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以养肺、健脾、益气作为主要 原则。
2 中医对气虚型便秘的辨证论治
传统中医认为,对气虚型便秘的治疗应以补肺益脾 为主要原则,结合临床症状辅以行气、滋阴、温肾、补血 等,关于气虚型便秘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主要概括为以下 几点。
2.1益气健脾法 何羽等 [12] 学者认为,老年便秘的发 生和“里虚”有关, 由于“虚”的存在而导致大便秘结, 同时“虚”又主要表现为中焦及脾胃虚弱,因为脾胃虚 弱,造成气机升降紊乱,肠腑不能进行正常运动,体内 大便传导、运行受阻,大便秘结,最终造成便秘,因此 提出以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便秘,药方中包含茯苓、党参 各 15 g、白术 25 g、甘草 3 g。郭振科等 [13] 学者在长期对 便秘患者的治疗中发现,大多数患者伴随舌质淡红,舌 苔薄白,脉细弱等症状,因此借鉴《脾胃论》中补中益 气汤来对便秘进行治疗,可以发挥益气健脾功效,方中 黄芪、山药、白术作为君药;生地、玄参、芍药作为臣 药;并配合桃仁、枳实可以起到活血润肠、通肠腑之器的 作用。
2.2益气温肾法 杨长君 [14] 学者指出,肾是人体的先天 之本,其中蕴含了真阴与真阳,对大便、小便产生着重 要的影响,大便的传导与排泄均离不开阳气的推动作用; 同时大肠阳气主要来源肾阳,当肾阳足够,肠腑气机通 畅,传导有力,大便能够正常排泄, 一旦肾阳不足,肠道 气机阻滞,体内糟粕传导缓慢,导致大便燥结,最终引起 便秘的发生。因此该文献提出将温肾润脾汤应用在便秘 患者的治疗中,方中包含生白术、黄芪各 30 g,党参、茯 神、佛手各 15 g,当归 10 g,肉苁蓉、枸杞 20 g,升麻 6 g,可起到补肾健脾,润肠通便之功效。刘素英 [15] 学者 指出,气血亏虚与便秘的发生密切相关,大肠是便秘的主 要病变位置,同时也和脾肾有着紧密联系。脾肾是气血深 化的主要场所,由于脾虚将导致血液减少,中气不足,糟粕传导无力;同时肾主大便及小便, 一旦肾阳虚弱,阴 寒凝滞,则糟粕传送不利,排便受阻;另外一旦阴精缺 乏,将造成大便燥结,肠道失去良好润滑,导致大便不 易排出。因此该文献提出以益气扶脾补肾汤治疗便秘,药 方中包括肉苁蓉 30 g,生黄芪 20 g,淮山药、首乌、白 术、紫菀各 15 g,火麻仁、当归、生地、党参各 10 g, 郁李仁 12 g,全方合用可起到滋阴养血、益气补脾的 作用。
2.3益气滋阴法 宾东华等 [16] 学者认为,便秘的发生通 常是因为肺脾气虚及阴精亏虚而造成的,肺与大肠互为 表里,脾是气血生化的重要来源,肺气虚则会造成大肠 无法正常推动,脾气虚则导致运化乏力,精液不足大肠无 法得到良好润养,引起大便干结,最终造成便秘。因此该 文献提出以益气滋阴汤治疗便秘,方中包含肉苁蓉、太子 参、白术各 30 g,首乌、白芍、火麻仁各 20 g,黄芪、玄 参、杏仁各 15 g,槟榔 10 g、甘草 6 g,能推动肠中糟粕 下行,便结易解。袁晶等 [17] 学者指出,便秘患者大多数 合并心脏及肺部疾患,胃肠功能出现明显衰退,由于日常 饮食不规律不健康,造成胃肠热气聚集,肠道燥热,缺少 足够津液,无法润滑大肠,同时因为气虚导致大肠传导乏 力,大便秘结,继而引起便秘。因此该文献提出以益气滋 阴清热法来治疗便秘,方中包括麦冬、石斛、沙参、玉竹 各 15 g,龟板、鳖甲各 20 g,天门冬 12 g,能够有效缓解 便秘患者相关症状。祁正亮 [18] 学者认为,老年功能性便 秘患者主要是因为年龄较大,机体脏腑机能不断减弱,脾 肾气血不足和气虚造成肠道传导无力;血虚导致大肠失 荣;肾虚导致开合紊乱,加上年老缺少足够身体运动,肠 腔对水分重复吸收,肠道蠕动功能衰退,最终造成便秘的 出现。因此该文献提出以益气滋阴来治疗便秘,将益气养 阴方应用在便秘治疗中,方中包含黄芪、肉苁蓉各 20 g, 枳实 12 g,生白术、黄精、玉竹各 15 g,熟地、生地各 10 g,对便秘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肠道润滑,促 进大便排出。
2.4益气养血法 骆红等 [19] 学者认为,便秘的发生主要 和体内精血津液亏虚有关,肠道失去充分的润滑,从而导 致便秘,因此在治疗上以补肾益气,滋补肝血为主要原 则,将四物汤加味运用在便秘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王晓雕 [20] 学者指出,老年性便秘与气血津液虚损有着紧 密联系,同时因为老年便秘患者身体衰弱,缺少足够的气 血,气虚导致大肠传导失常,血虚导致精液减少,大肠未 得到润滑,从而引起便秘;此外,紊乱在便秘的发生中有 着重要作用。因此该文献提出以益气养血法来治疗便秘, 方中包含黄芪 30 g,肉苁蓉、生地、木香、党参、当归、 熟地、白术各 15 g,大黄 9 g,甘草 6 g,可有效调节脾肾功能、缓解便秘症状。
2.5益气化瘀法 魏旭凤等 [21] 学者指出,气血津液衰 竭,脏腑功能持续衰退,气虚神衰,是大多数老年群体脏 腑功能的主要特点,对于老年便秘患者而言,由于高龄导 致身体机能衰退,脾肺气虚,长时间患病深入脉络,气虚 血瘀,大肠难以正常传达糟粕,从而造成便秘的发生。同 时部分患者长时间接受西医泄剂治疗来通导大便,造成脏 腑亏虚症状进一步加重,气机紊乱,大肠传导缓慢,因此 该文献将自拟方应用在便秘患者的治疗中,方中包括生 白术 40 g,生黄芪、肉苁蓉、炒麦芽各 30 g,枳实、桃仁 各 15 g,当归 20 g、,生甘草 6 g,发现其治疗有效率达到 98.7%。
3 中医外治法在便秘的应用
3.1针灸疗法 传统中医运用针灸治疗便秘的历史较为 悠久,针灸能够有效缓解便秘患者大便不尽感及大便难以 解出等症状,并且针灸操作对患者的损伤较小,不会增加 患者身心痛苦,操作简便,经济性好。针灸疗法在选取患 者躯体相应穴位后进行刺激后,能够进一步提高胃肠道传 导作用,加快大便排出,使便秘症状得到缓解。目前针灸 在便秘患者的治疗中选取穴位主要包括足三里、大肠俞、 天枢、耳大肠等穴位。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针刺足三里 可加快肠道动力的恢复速度,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 上巨虚可以促进疏通大肠腑气,促使粪便排出,有利于受 损肠道的运动功能恢复;天枢处于人体中点,被认为有调 节气机升降的作用,常被用于调理胃肠功能,辅助排出糟 粕诸穴合用,调理脾胃气机,促进脾胃中焦升降有序,改 善便秘症状 [22]。
3.2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是传统中医治疗便秘的一种 常用外治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治疗成本低等 优势,患者普遍接受度高。选取相应耳穴,选用王不 留行籽消毒后贴于耳朵相应穴位,能够长时间刺激肠 道,借助相应神经传导,不断增强肠道运输功能,促进 腺体释放肠液,推动肠道排气,从而减轻排便难的症 状,起到调理脏腑的作用。王丽慧 [23] 的研究提出,对 长期便秘患者采取耳穴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 1 个月 后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生活 质量。
3.3推拿疗法 近些年,推拿疗法逐渐在便秘患者的治 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体现出显著的效果。相关研究指 出,通过对便秘患者进行推拿,有助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肠 肽、胆囊收缩素及血管活性肠肽等脑肠肽成分水平的显著 下降,继而对便秘症状达到缓解目的 [24] 。邹碧霓等 [25] 学 者将推拿手法运用在便秘患者治疗中,选取穴位包括合谷、商阳、手三里等穴位,并采取点、按、揉等一系列推 拿手法,治疗 3 周后接受推拿手法治疗的便秘患者临床 症状显著缓解。倪海平 [26] 对便秘患者进行辨证取穴开展 推拿治疗,选取穴位包括天枢、水道、支沟、丰隆、归来 等,同时对于辨证为偏热盛患者增加合谷、内庭等穴位, 对于辨证为偏气滞患者增加中脘、太冲等穴位。结果显 示,经推拿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 93.0%,提示推拿对缓解 便秘症状有着显著作用。
4 小结与展望
传统中医对便秘认知较早,便秘患者其证候特点有所 差异,但大肠传导功能紊乱是便秘的主要病机,而气虚便 是导致大肠传导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气虚,可 造成气化功能衰弱、阳气受损、血行不畅、阴血津液亏虚 等。目前临床中医在对便秘患者的治疗中,以益气为主要 原则,同时根据辨证论治,配合行气、滋阴、温肾、养血 等方法。通过益气健脾法、益气温肾法、益气滋阴法、益 气养血法、益气化瘀法等治疗方法,并配合针灸、推拿、 耳穴疗法等外治方法,达到润肠通便的功效。中医在便秘 的治疗中,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少,操作简便,治疗成本 低,在便秘治疗中体现出良好的疗效与优势,值得临床推 广应用。未来,随着临床中医对便秘发病机理认知的逐渐 加深,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的不断完 善,将会有更多中医疗法应用于便秘的治疗中,发挥中医 药治疗价值,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陈慧 , 李春平 , 何炎琴 , 等 . 穴位按摩联合生物反馈对气虚排 便推进力不足型便秘患者的影响 [J]. 护理学报 , 2020. 27(21):73-76.
[2] 蒋荣伟 . 背俞穴埋线法联合益气活血润肠法治疗脾气虚型结肠 慢传输型便秘疗效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 , 2018. 27(28): 3138-3141.
[3] 林秀云 , 陈小龙 , 曾黎明 , 等 . 滑肠通便片联合健胃益肠宁治 疗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研究 [J]. 新中医 , 2017. 49(7): 64-66.
[4] 李丽 , 罗玲花 , 钟丽 , 等 . 黄芪四君子汤联合乳果糖、聚乙二醇 4000 散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 [J]. 现代医院 , 2021. 21(2):319-322.
[5] 蔡增进 , 杨毅 , 毛得宏 . 以气虚为主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 疗进展 [J]. 陕西中医 , 2013. 34(9): 1268-1269.
[6] 姚一博 , 李峰 . 益气开秘方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脾气虚弱型便秘的 临床观察 [J]. 世界中医药 , 2012. 7(5): 382-384.
[7] 金红艳 . 鼓气通魄汤配合脐贴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气虚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 [J]. 吉林中医药 , 2017. 37(6): 564-567.
[8] 季顺祥 , 黄惠风 . 雷火灸结合王氏保赤丸治疗老年人脾肺气虚型 慢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 2018. 18(1): 141-142.
[9] 张声生 , 沈洪 , 张露 , 等 . 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2017)[J]. 中医杂志 , 2017. 58(15): 1345-1350.
[10] 周晋 , 张锋 , 张芯 , 等 . 蜜煎导栓干预气虚津亏型慢性功能性 便秘疗效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7. 26(25): 2751-2753.
[11] 王传海 , 惠伟 , 王彩蕾 . 黄芪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功能便秘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 2016. 30(10): 32-33.64.
[12] 何羽 , 安啸海 , 汤灵娇 . 加减黄芪汤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肿 瘤化疗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1. 29(7): 497-501.
[13] 郭振科 , 李志坚 , 刘宇虎 . 益气健脾通便方治疗肺脾气虚型慢传 输型便秘效果及对胃饥饿素、肿瘤坏死因子 -α 变化的研究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22. 40(5): 119-122.
[14] 杨长君 . 温肾运脾汤配合按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观察 [J].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1. 8(59): 79-80.
[15] 刘素英 . 益气扶脾补肾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临床观察 [J]. 中国 民康医学 , 2012. 24(12): 1462. 1489.
[16] 宾东华 , 王爱华 . 益气滋阴汤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观 察 [J]. 中医药导报 , 2011. 17(2): 31-33.
[17] 袁晶 , 张蜀平 , 李宜 . 自拟清热益气养阴汤剂治疗老年性功能性 便秘疗效观察 [J]. 西南军医 , 2012. 14(1): 54-55.
[18] 祁正亮 . 益气养阴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 72 例 [J]. 湖北中医杂 志 , 2009. 31(7): 42.
[19] 骆红 , 魏学军 . 四物汤加味治疗老年性便秘47 例 [J].浙江中医杂 志 , 2007. 42(3): 157.
[20] 王晓雕 . 益气养血法治疗老年性便秘 34 例 [J]. 云南中医中药杂 志 , 2012. 33(6): 39.
[21] 魏旭凤 , 贵照旺 , 刘海银 . 益气化瘀法治疗老年性便秘 76 例 [J]. 中药民间疗法 , 2012. 20(5): 21.
[22] 章明 . 针刺联合麻仁软胶囊治疗中风后便秘临床观察 [J].实用中 医药杂志 , 2023. 39(3): 461-463.
[23] 王丽慧 .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 用效果 [J]. 慢性病学杂志 , 2022. 23(10): 1560-1562. 1565.
[24] 卜云 , 张远玲 , 江颖子 . 神阙穴隔姜灸联合子午流注推拿对中风 后便秘患者的影响 [J]. 中医药导报 , 2021. 27(8): 105-108.
[25] 邹碧霓 , 袁爱茵 , 金慧敏 , 等 . 循经推拿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临 床观察 [J]. 老年医学与保健 , 2022. 28(6): 1342-1345.
[26] 倪海平 . 穴位按摩缓解老年人便秘的效果观察 [J]. 中医临床研 究 , 2011. 3(21): 101-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