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该院收 治的 114 例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7) 和观察组( n=57)。对照组采取视觉反馈训练,观察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比较两组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 评分、平衡功能 [Berg 平 衡量表(BBS)] 评分、步频、步速、跨步长、满意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评分。结果: 训练后,两组上、 下肢 FMA 和 BBS 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步频、步速、跨步长均大于训 练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满意度为 96.49%(55/57), 高于对照组的 80.70%(46/57),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 ADL 评分均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动想象疗 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应用于卒中偏瘫患者可提高 FMA 评分、BBS 评分、步频、步速、跨步长和满意度,降低 ADL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视 觉反馈训练。
Application effects of motor imagery therapy combined with visual feedback training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ZHU Jiafu, XIE Panpan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of Dongfang People’s Hospital of Luoyang City, Luoyang 471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motor imagery therapy combined with visual feedback training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ethods: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14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May 2021 to May 2022.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7) and observation group (n=57)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draw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visual feedback train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motor imagery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limb motor function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FMA)] and balance function [Berg balance scale (BBS)], the step frequency, the step speed, the step length, the satisfaction rate, and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bility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Results:After the training, the FMA and BBS scores of upper and lower limb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aining,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aining, the levels of step frequency, step speed and step lengt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aining,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49% (55/57), which was higher than 80.70% (46/57)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after the training, the AD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aining,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Motor imagery therapy combined with visual feedback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FMA scores, the BBS scores, the step frequency, the step speed, the step length and the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ADL scores in the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visual feedback training.
【Keywords】 Stroke; Hemiplegia; Visual feedback training; Motor imagery therapy; Motor function; Balance function;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 点,多数患者存在偏瘫后遗症,表现为一侧肢体肌 力减退、运动障碍,增加压疮、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降低患者生命质量 [1-2] 。已知卒中 后及早采取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率、病死率 [3]。 视觉反馈训练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疗法, 通过使大脑产生可塑性变化及功能重组,以促进运 动功能恢复。运动想象疗法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 进行反复运动想象,结合运动记忆激活大脑中某一 活动的特定区域,以达到增强运动功能的目的 [4]。
本文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在卒中偏 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 本院收治的 114 例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中卒中偏瘫诊断标准 [5] ,结合临床表现、颅脑 CT、 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确诊;病情稳定;神志清楚,依 从性良好。排除标准:老年痴呆;先天肢体功能 障碍;合并认知障碍、心理疾病;合并重要脏器 功能不全;严重营养不良;占位性病变。患者及 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 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 DF2021050336) 。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和观察组各 57 例。对照组男 30 例,女 27 例;年 龄 38~79岁,平均(52.47±5.21)岁;病程20~78 d, 平均(41.41±3.35)d; 偏瘫部位: 左侧 31 例, 右 侧 26 例;基础疾病:高血压 21 例,糖尿病 19 例, 高脂血症 12例,其他5例。观察组男32例,女25例; 年龄39~77岁,平均(53.21±6.09)岁;病程23~75 d, 平均(42.11±4.09)d; 偏瘫部位: 左侧 33 例, 右 侧 24 例;基础疾病:高血压 20 例,糖尿病 17 例, 高脂血症 13 例,其他 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护 理,评估患者病情,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变化,主 动与患者交谈,强调早期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的重要 性,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向患者简要介绍疾 病及偏瘫相关知识,保持语言通俗易懂,语气温和; 介绍跌倒、坠床等的危险,增加病房巡视次数,采取 双侧床挡保护,并将呼叫器放置于患者触手可及的位 置;保持室内光线柔和、空气良好、地面干净干燥; 观察患者床褥是否干燥、整洁,定期为其擦背,局部 按摩背部、骶尾部,必要时使用气垫床、减压垫;协 助患者洗漱,使用生理盐水浸泡的棉球清洁口腔。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视觉反馈训练。准备 视觉反馈训练专用镜盒,配备椅子、桌子等,调整 镜子角度, 让患者从镜面看到自己健侧肢体的活动, 同时尽可能活动患侧肢体(患侧肢体不在镜面内), 将镜像中健侧肢体想象为患肢,经镜像反馈信息使 之认为可自行控制双手, 训练患肢进行腕关节屈伸、 拇指外展、前臂旋前及旋后等动作,逐渐过渡至打 字、抓取不同大小物体(黄豆、鸡蛋、皮球)、翻 书、取放生活物品(饭盒、筷子、手机) ,同时借助 Pro-kin254 平衡训练仪完成坐位、站位训练, 30 min/ 次,1 次 /d,6 次 /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想象疗法。选 择温馨舒适、安静的暗化房间, 观看动作锻炼视频, 共 5 个动作,每个视频播放 5 s,确保患者掌握后, 指导其取平卧位,微闭双眼,佩戴耳机听自己喜欢 的曲目,随着音乐节律调整呼吸,进入放松状态, 引导患者调整呼吸,放松 1 min,在脑海中想象自 己用患侧完成视频中的动作,每个动作想象 2 次, 5 s/次,中间休息2 min,20 min/次,1次/d,6次/周, 结合患者病情适当调整训练时间。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训练前后肢体运 动功能评分。于训练前、训练 6 个月后采用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上肢总分 66 分, 下肢总分 34 分, 得分越高, 运动功能越好。 (2)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平衡功能评分。于训练前、 训练 6 个月后采用 Berg 平衡量表(BBS)评估,包 括 14 个条目, 每个条目 0~4 分, 总分 0~56 分, 得 分越高,平衡功能越好。(3)比较两组训练前后 步频、步速、跨步长。于训练前、训练 6 个月后采 用 Qualisys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测量。(4)比较两 组满意度。训练 6 个月后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 表》进行调查, 总分0~100分,得分≥ 80分为满意, 得分 60~79 分为较满意,得分 <60 分为不满意。满 意度 =(满意 + 较满意)例数/ 总例数 ×100%。(5) 比较两组训练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于训练 前、训练 6 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评估,包括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 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两个分量表,ADL 共 14 项, 其中 IADL 共 8 项, PSMS 共 6 项, 总分 <16 分,为完全正常,生活不依赖他人;总分≥ 16 分, 为有功能障碍,生活需要依赖他人。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训练 前,两组上、下肢 FMA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 训练后, 两组上、下肢 FMA 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训练前后平衡功能评分比较 训练前, 两组 BB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 BBS 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训练前后步频、步速、跨步长比较 训 练前,两组步频、步速、跨步长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P>0.05); 训练后, 两组步频、步速、 跨步长均大于训练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 96.49% (55/57), 高于对照组的 80.70%(46/57),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2.5 两组训练前后 日 常生 活 活 动 能力评分 比较 训练前,两组 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 训练后, 两组 ADL 评分均低于 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5.
3 讨论
偏瘫是卒中患者的常见表现之一,影响肢体运 动、平衡功能,降低生命质量,加重家庭、社会经 济负担 [6]。视觉反馈训练可通过专用镜盒充分发挥 视觉代偿作用,通过将本体感觉器收集到的信息传 至大脑皮质,以调节骨骼肌运动,改善平衡功能, 提高患侧肢体负重能力 [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观察组上、下肢 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分析原因为运动想象疗法可引导患者在想象过程中 产生运动意念,增强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潜伏通 路、休眠突触的活化, 改善缺血半暗带的血流灌注, 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逐渐形成正常的运动反 射弧,促进肌肉收缩、肢体运动的恢复 [9-10]。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训练后,观察组 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步频、步速、跨步长均大于对照 组。分析原因为运动想象疗法可重建受损运动传导 通路,增强患者产生运动意念时相应部位的脑电活动, 从而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平衡功能 [11]。本研究结果 还显示,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ADL 评分低于 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运动想象疗法可使患者在想象中 完成肢体锻炼,持续刺激中枢突触的重建,从而促进 肌肉收缩及肢体运动;联合训练具有趣味性,可提 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进而提高康复效果 [12]。
综上所述,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 应用于卒中偏瘫患者可提高 FMA 评分、BBS 评分、 步频、步速、跨步长和满意度,降低 ADL 评分, 效果优于单纯视觉反馈训练。
参考文献
[1] 侯刘林,李贺,宗珂 .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偏 瘫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J]. 包头医学,2022.46(2):54-55.
[2] 刘家健,夏鑫,饶江,等 . MOTOmed 下肢智能运动训练联合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躯干 屈伸肌群肌力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2. 22(9) :1677-1680.
[3] 蒋楠楠 . 早期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 响 [J]. 交通医学,2022.36(2):182-184.
[4] 吴明建,冯炳尧 . PNF 技术配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 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J]. 智慧健康, 2022. 8(10) : 56-59.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 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脑卒中早 期康复治疗指南 [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6):405-412.
[6] 寇洁,高飞,常淑莹,等 . 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 者康复训练中的效果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2.25 (1):103-106.
[7] 路莹,李华俊 . 重复局部肌肉振动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手指活动度的影响 [J]. 保健医学 研究与实践,2021.18(3):90-94.
[8] 耿博,冯翰超,张健,等 . 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 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研究 [J]. 康复学报,2020.30 (4):270-274.
[9] 车兴旺,程晋成,蒋东生,等 . 运动想象训练联合经颅直流 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J]. 海军医学杂志, 2017.38(4):303-306.
[10] 李蕊,魏鲁刚,张萍,等 . 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运动想象 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作用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40(2):260-263.
[11] 骆丽,黄宋余,邹晶晶,等 .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 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按摩与康复 医学,2022.13(9):14-17.
[12] 付晨,李薇,刘晓萱 .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在脑 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 2022. 36(1): 143-1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