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探讨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 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139 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 1 年,据随访期间临床 结局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 117 例,生存者)与预后不良组( 22 例,死亡者) ,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宫颈腺 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 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行 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单 因素 COX 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中肿瘤分期Ⅲ ~ 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患者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 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Ⅲ ~ 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均为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 素(均 P<0.05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Ⅲ ~ 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患者 1 年生存率均分别较肿 瘤分期Ⅰ ~ Ⅱ期、有辅助治疗、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无脉管癌栓患者更低(均 P<0.05 )。结论 肿瘤分期Ⅲ ~ Ⅳ期、无辅助治疗、 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均为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提前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 改善患者 预后。
【关键词】宫颈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影响因素
宫颈癌为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据病理类型可将宫颈癌分为鳞癌、腺癌等,其 中宫颈腺癌占据宫颈癌的 10%~15% [1] ;宫颈腺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分娩次数、性行为及病毒感染等皆可引发,且发病日益年轻化。 宫颈腺癌患者患病初期无明显症状,病理组织学改变较为 轻微,故多数患者经临床确诊时已处在疾病的中晚期,此 时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预后较差 [2] 。宫颈腺癌的治疗方 法包括手术、放疗及化疗,其中手术是最常用的方法,通 常会进行全子宫切除和双侧卵巢切除,放疗和化疗也可以 单独使用或与手术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随着医学 技术的更新和医师对宫颈腺癌发生机制的深入了解,宫颈 腺癌的治疗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但患者预后依然较 差,且目前对于宫颈腺癌患者没有明确的预后因子。为有 效提高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生存率,现回顾性分析 139 例 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 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研究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 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139 例宫颈腺癌患者的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年龄 29~76 岁, 平均(48.38±10.38) 岁;BMI 18.4~27.1 kg/m2 ,平均(24.75±0.63 )kg/m2 ;病程 4~17 个月,平均(11.64±1.57)个月;妇科检查所见宫颈 外观: 68 例宫颈增大,54 例宫颈表面光滑,17 例宫颈呈溃 疡状改变;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97.84%( 136/139)的患者 病变处可见异型性不显著的宫颈腺体增多,广泛宫颈肌壁 深部浸润,腺体表现为大小不一,形态多样,腺体排列方 向紊乱,细胞核处在上皮基底部;处在宫颈深部的腺体邻 近或浸润厚壁血管、神经束,其浸润深度抵达宫颈间质 层。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新编实用妇科学》[3] 中 关于宫颈腺癌的诊断标准,且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腺 癌,或经阴道镜检查显示宫颈病变有高度分化的腺体,正 常纤毛结构周围有散在或密集而突起的柱状性绒毛及蜂窝 状图像;有典型的阴道出血或阴道排液症状者;临床资料 齐全者等。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精神疾 病者;伴有活动性出血或免疫系统疾病;伴有肝、肾等脏 器功能不全者等。本研究已经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 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分组方法 对所有患者随访 1 年,据随访期间临床 结局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17 例,生存者)与预后不良 组(22 例,死亡者)。
1.3研究方法 ①搜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 素与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48 岁、< 48 岁)、肿瘤分期(Ⅰ ~ Ⅱ期,Ⅲ ~ Ⅳ期)[4]、 辅助治疗(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磁共振检查 显示,短径 >1 cm 的淋巴结可认定为转移,表现为 T2WI 和 DWI 序列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减低,转移 部位:腹主动脉旁、盆腔) [5] 、分化程度(低分化、中高 分化)[6]、脉管癌栓(有、无)(核磁共振或者 CT 等影像 学检查可以见到血管或淋巴管出现充盈缺损即为有脉管癌 栓)、肿瘤直径(≥4 cm、<4 cm )等。②以 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 并行 Log-rank 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 特征宫颈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单因素分析行 χ2 检验,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 以 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行 Log-rank 检验进行 生存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 COX分析 单因素 COX 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中肿瘤分期Ⅲ ~ Ⅳ期、无辅 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患者占比均 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2.2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 COX分析 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Ⅲ ~ Ⅳ期、无辅助治疗、 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均为宫颈腺癌患者预 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 2.
2.3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生存分析 139 例患者中肿瘤分 期Ⅲ ~ Ⅳ期患者 1 年生存率为 23.08%,低于Ⅰ ~ Ⅱ期患者 的 90.48%( χ2=55.654.P<0.05),见图 1-A;无辅助治疗患 者 1 年生存率为 77.91%,低于有辅助治疗患者的 94.34% ( χ2=6.434.P<0.05),见图 1-B;有淋巴结转移患者 1 年 生存率为 56.00%,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 90.35% ( χ2=19.329.P<0.05),见图 1-C;低分化患者 1 年生存 率为 70.37%,低于中高分化患者的 92.94%( χ2=12.668. P<0 . 05 ),见图 1 -D;有脉管癌栓患者 1 年生存率为 45.83%,低于无脉管癌栓患者的 92.17% ( χ2=37.156 , P<0.05),见图 1-E。
3 讨论
宫颈腺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或 大量稀薄黏液性白带, 因肿瘤为内生性, 故妇科检查或阴 道镜检对早期患者不易发现。宫颈腺癌的细胞学阳性率 低,甚至宫颈活检亦难以准确鉴别, 如未能够于早期及时诊断,将导致治疗延误,甚至预后不良。
本研究中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 肿瘤分期Ⅲ ~ Ⅳ 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有脉管癌 栓均是影响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原因 可能是由于,肿瘤分期高、出现淋巴结转移则说明肿瘤已 处于晚期阶段,治疗较为棘手,其治疗方案复杂且难以取 得理想疗效,预后较差 [7] ;此外,淋巴管为癌细胞转移的 主要途径之一,当宫颈腺癌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时可能 存在潜在的淋巴脉管浸润,增加了脉管癌栓的发生风险, 若发生脉管癌栓则说明肿瘤细胞随血液附着在血管壁上, 因此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大大提升,严重影响其预后 [8] 。 张威等 [9] 研究发现,分化程度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因素,本研究结果与之基本相符,肿瘤分化程度低,与该 部位的正常细胞的结构、形态、大小的差异较大,故其恶 性程度较高,治疗不易,预后较差。因此本研究中肿瘤分期Ⅲ~ 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及有脉管癌栓患者的 1 年生存率均分别低于肿瘤分期Ⅰ~ Ⅱ期、无淋巴结转移、 中高分化及无脉管癌栓患者。目前,宫颈腺癌的治疗提倡 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虽然手术治疗是按照宫颈癌 临床分期所制定的,但由于腺体细胞癌变可能更容易发生 血行转移,手术虽然去除原发病变组织,但依然会有潜在 转移风险,若未予以辅助治疗,肿瘤极易复发,从而影响 患者预后, 因此无辅助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差 [10]。且本研究 显示, 无辅助治疗患者 1 年生存率为 77.91%,低于有辅助 治疗患者的 94.34%,提示采取适宜的辅助治疗对于改善宫 颈腺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建议大力推广开展宫颈癌普查工作,重视有高危 妇女的筛查,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同时针对宫颈腺癌患 者可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术后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措施, 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以此提高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生 存率,延长其生存期。
综上,肿瘤分期Ⅲ ~ 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 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均为影响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 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需对上述高危人群患者予以 重视,积极施以个体化治疗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 身心健康,改善其预后。但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较为复杂,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因此有关 宫颈腺癌患者的相关预后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开展深入 研究。
参考文献
[1] 程易凡 , 谢幸 . 宫颈腺癌的筛查 [J]. 实用妇产科杂志 , 2016.32(8): 563-565.
[2] MENGY F, CHUT, LIN ST,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 with different histological type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GynecolOncol, 2021. 163(3): 545-551.
[3] 苏应宽 , 徐增祥 , 江森 . 新编实用妇科学 [M].济南 : 山东科学技 术出版社 , 2005: 132-133.
[4] 林仲秋 . FIGO/IGCS 妇科恶性肿瘤分期及临床实践指南之三 : 宫 颈癌 [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 2008. 35(3): 226-228.
[5] 宋彬 , 罗娅红 , 彭卫军 , 等 . 宫颈癌磁共振检查及诊断规范专家 共识 [J]. 肿瘤影像学 , 2017. 26(4): 250-254.
[6] 杨蔚 , 强金伟 , 田海萍 , 等 . 标准化 ADC 评估宫颈癌的组织学 类型及分化程度 [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 2017. 23(6): 521-525.
[7] 涂海燕 , 章玲玲 , 李凌 , 等 . 95 例局部晚期宫颈腺鳞癌患者的生 存及预后分析 [J]. 实用癌症杂志 , 2022. 37(9): 1522-1525.
[8] 周滢 , 姜继勇 . 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临床病理因素及 预后的关系 [J]. 实用妇产科杂志 , 2018. 34(3): 203-207.
[9] 张威, 刘丽雅, 冯文龙, 等. ⅢC1 期宫颈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2022. 57(6): 826-829.
[10] 叶侠 , 朱必清 , 黄健 , 等 . 132 例中晚期宫颈腺癌治疗后生存分 析 [J]. 临床肿瘤学杂志 , 2022. 27(2): 138-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