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3: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其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患者均接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LVESD、LVEDD)较治疗前均缩短,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sICAM-1、IL-6、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减轻患者心肌损伤,降低炎症反应,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缬沙坦;心肌损伤;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会引起肺循环、体循环淤血等情况,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的一种,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但心衰导致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需寻找进一步降低死亡率的治疗方法[1]。沙库巴曲缬沙坦由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脑啡肽酶抑制剂组成,能够对脑啡肽酶的分泌产生抑制作用,并可对AngⅡ的降解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使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逆转,对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的远期预后进行改善;同时能够增加血液循环中利钠肽的水平,从而有效对抗交感神经、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产生的有害作用[2-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采用本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患者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标志分子水平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6、24例;年龄46~75岁,平均(57.43±7.14)岁;病程1~7年,平均(5.31±0.62)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4]Ⅱ、Ⅲ、Ⅳ级患者分别为14、19、17例。观察组(50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23例;年龄47~76岁,平均(57.64±6.35)岁;病程1~8年,平均(5.47±0.31)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患者分别为15、22、13例。对比组间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5]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者;NYHA心功能分级处于Ⅱ~Ⅳ级;未合并血液疾病者等。排除标准:对本研究使用药物(缬沙坦胶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过敏者;恶性肿瘤者;先天性心脏病者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同时对照组患者口服缬沙坦胶囊[天大药业(珠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77,规格:80 mg/粒]治疗,剂量为80 mg/次,1次/d,依照患者实际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每日不超过160 mg。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注册证号J20190002,规格:100 mg/片)治疗,剂量为100 mg/次,2次/d,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每日不超过200 mg。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①患者双肺湿啰音、双下肢水肿等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为显效;患者双肺湿啰音、双下肢水肿等临床症状好转,心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好转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加重,心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有下降为恶化[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定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LVESD、LVEDD)水平。③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AngⅡ水平。④血清制备方法同③,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⑤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头晕、咳嗽、低血压、高血钾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经K-S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86.00%vs 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较治疗前均缩短,LVEF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LVESD、LVEDD短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NT-proBNP、cTnT、Ang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

  2.4两组患者血清sICAM-1、IL-6、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

  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有1例咳嗽、1例低血压、3例头晕、1例高血钾症;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头晕。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12.00%(6/50)vs 2.00%(1/50)],观察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8,P<0.05)。

  3讨论

  缬沙坦属于AngⅡ受体拮抗药,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缓解患者病情,常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但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预后欠佳[6]。沙库巴曲缬沙坦由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脑啡肽抑制剂沙库巴曲按1∶1的比例复合而成,沙库巴曲和缬沙坦能在患者体内同步发挥药效,以实现降低血压、扩张血管、促进尿钠排泄等目的,其中沙库巴曲能对脑啡肽酶进行抑制,促进血管扩张和利尿排钠,可提升利钠肽、缓激肽及其他内源性血管活性肽的水平,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超负荷状态得以缓解,改善患者预后,提升临床疗效;缬沙坦通过拮抗AngⅡ受体,减少AngⅡ依赖性醛固酮的释放,还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继而抑制血管收缩,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阻抑心肌细胞纤维化等,改善患者心功能[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心功能指标LVEF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患者LVESD、LVEDD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表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使心功能得以改善。

  血清AngⅡ、NT-proBNP、cTnT均可反映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NT-proBNP可促进排钠、利尿,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并且可拮抗RAAS的缩血管作用,与心力衰竭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AngⅡ具有较强的收缩血管作用,其能够促进醛固酮的生成,两者在合成和分泌阶段具有协同作用,AngⅡ水平降低能够使心室负荷减轻,血管对交感神经的反应性也随之降低,从而促进血管扩张,使心功能得以改善[8]。心肌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后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与坏死,sICAM-1属于炎症反应标志物的一种,在心肌细胞的炎症反应和坏死的过程中均有参与,其水平升高,能够引起心肌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血清IL-6、hs-CRP均是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相关指标,hs-CRP常作为心力衰竭诊治、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机体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且其水平与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6能够独立地对心脏功能起到调节作用,抑制心脏乳突肌的收缩,其水平升高可介导并参与心肌细胞相关的炎症损伤,加重心力衰竭程度[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IL-6、hs-CRP水平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表示将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能够减轻患者心肌损伤,降低炎症反应。原因在于,缬沙坦通过诱导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抑制ICAM-1等细胞因子参与心肌细胞凋亡过程,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保护心肌损伤;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抑制脑啡肽酶分泌,促使机体血液循环中利钠肽水平的升高,缓解心肌损伤,还具有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双重抑制的优势,拮抗促炎症因子的释放,使心肌细胞受到的炎症损伤减轻,对病情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10]。

  综上,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减轻患者心肌损伤,降低炎症反应,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卿山林,骆强,任波,等.高剂量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肾功能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2):247-250.

  [2]陈芳,吴迪.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清水平干预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6):2164-2166.

  [3]鲁俊,袁小龙.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及其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9(4):344-347.

  [4]许鹏,陈敏.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标志物四项、PCT、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21,32(19):2488-2491.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

  [6]范婷婷,何非,王晓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9,40(6):618-621.

  [7]张璐,常彩莲,王武,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高原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心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2):2350-2353,2367.

  [8]刘艳梅,李红旗,庞可心.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NT-proBNP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4):44-47.

  [9]李彦芬,陈春红,王占起,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衰患者血浆NE、AngⅡ、ALD和血清sCD40L、sICAM-1、sFas、sFasL、以及cTnI、MMP-9水平的影响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6):665-668,672.

  [10]郭丽芬,胡晓军,程丽丹,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炎性因子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6):2806-28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46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