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1 年 10 月该 院收治的 84 例 DPN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础上采取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 [ 空腹血糖(FBG) 、餐后 2 h 血糖(2hPG)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水平、足部 神经传导功能指标 [ 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水平和临床症状 [ 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量表(TCSS)] 评分。 结果: 护理后,两组 FBG、2hPG、HbA1c 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 MCV、 SCV 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神经反射、神经症状、感觉功能等 TCSS 评分均低于 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可降低 DNP 患者血糖指标水 平和 TCSS 评分,提高足部神经传导功能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LI Yuzhu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of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Nanyang 473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84 patients with DPN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uly 2019 to October 2021.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2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blood glucose indexes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P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the foot nerve conduction function index levels [peroneal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CV),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CV)],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 score [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cale (TCS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the levels of FBG, 2hPG and HbA1c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MCV and SCV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TCSS scores of nerve reflex, neurological symptoms and sensory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can reduce the blood glucose index levels and the TCSS scores of the DNP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levels of foot nerve conduction function index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nursing.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Blood glucose; Nerve conduction function; Clinical symptom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 发症,可引起肢端温度异常、疼痛、双下肢功能减 弱等,如不及时治疗还会诱发足部溃疡,甚至导致 截肢 [1-2] 。西医治疗 DPN 多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仅能延缓病情进展,现代康复理念主张慢性病患者 遵循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锻炼原则, 以强身健体,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 。常规护理方式较为单一,缺 乏特色性和针对性, 难以满足患者多样化护理需求, 护理效果一般。中医特色护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展 开护理操作,具有见效快、针对性强、操作简单等 优势。本文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在 DPN 患者中的应 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1 年 10 月 本院收治的 84 例 DPN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 标准: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 南(2016 年版) 》中相关诊断标准 [4] ;经肌电图提 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体感诱发电位提示周围神经 病变;合并不同程度下肢刺痛、肢端麻木等症状。 排除标准:合并乳酸与酮酸中毒;恶性高血压;伴 有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 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 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 观察组各 42 例。观察组:男23 例, 女 19 例; 年 龄 58~74 岁, 平 均(65.97±2.55)岁;糖尿病病 程 2~11 年, 平 均(6.83±1.13)年;体质量指数 (BMI)20~28 kg/m2. 平 均(24.07±1.01)kg/m2. 对照组:男 22 例, 女 20 例; 年 龄 57~75 岁, 平 均(66.11±2.47) 岁; 糖尿病病程 3~12 年, 平均 (7.02±1.15) 年; BMI 21~27 kg/m2. 平均(24.22 ± 1.10)kg/m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发放 DNP 健康 知识手册, 讲解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 配合温水足浴, 期间强化沟通, 做好辅助心理疏导, 强调负面情绪对疾病恢复的不良影响;日常饮食中, 多摄入鸡肉、鱼、富含维生素 B 的食物;指导患者 进行适当康复训练,包括慢跑、骑自行车、做操等中 小强度有氧运动,嘱咐患者合理运动,根据自身情况 决定运动时长与频率,期间如有不适立即停止。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特色护理。 (1)组建中医特色护理小组。由 1 名护士长、3 名责任护士组成护理小组,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进行 培训后由责任护士协助患者练习 3 周,之后由患者 自行训练,责任护士督促患者执行。(2)坐式八 段锦,包括集神静坐叩齿响、慢转脖颈摇天柱、嚼 舌漱津分三咽、闭气搓手摩肾堂、单关辘三十六、 盘腿托天顶上举、倾身缓扳双足伸共 8 个招式, 30 min/ 次,5 次 / 周。(3) 足部按摩。指导家属 对患者进行足部按摩,足浴后涂抹润滑油,轻柔揉 搓足背,直至足部发热,循经从足部的足趾内侧至 小腿缓慢推按,感觉有条索样物或硬块时,加大推 按力度;食指或拇指指腹循经点按足部垂体、胰、 肾上腺等反应区,每个位置刮压 2 min,以皮肤发 热微红为宜,20 min,1 次 /d, 持续 4 周。(4) 循经拍打。每日 7:00—9:00.拍打足阳明胃经下肢循 经部位,手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沿其足阳明 胃经于双下肢循行区域拍打, 并着重拍打足三里, 保持力度适中,以患者耐受为宜,双侧交替进行, 5~10 min/ 次,1 次 /d,每周不少于 5 d。(5)饮食 调护。予以气虚血瘀者扁豆、黄豆、香菇、鸡肉等 食物,予以气血亏损者鸭肉、荸荠、猪肉等营养丰 富、易消化食物,予以阳虚血瘀者韭菜、牛肉等温 补食品。两组均持续护理至出院, 并随访观察 4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 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 血糖(2hPG)、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2)比较两组护理前 后足部神经传导功能指标水平。采用肌电图检测腓 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感觉神经传导速 度(SCV)。(3)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临床症状评 分。采用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量表(TCSS) 评估 [5] ,包括反射评分(8 分) 、神经症状评分(6 分)、感觉功能评分(5 分), 共 19 分, 评分越低, 表示临床症状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 两组 FBG、2hPG、HbA1c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0.05); 护 理 后, 两 组 FBG、2hPG、 HbA1c 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足部神经传导功能指标水平比 较 护理前,两组 MCV、SCV 水平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两组 MCV、SCV 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神经反射、神经症状、感觉功能等 TCSS 评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两 组神经反射、神经症状、感觉功能等 TCSS 评分均 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0.05)。见表 3.
3 讨论
DPN 的发生与营养神经匮乏、代谢紊乱、血管 损伤、长期高血糖等有关,其护理目标以改善周围神经血流供应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为主 [6] 。中医学 将 DPN 归属于“痿证”“痹证”等范畴,中医特 色护理应以活血化瘀为原则,辅以温经散寒、活血 通络 [7-8]。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 FBG、2hPG、 HbA1c 水平,以及神经反射、神经症状、感觉功能 等 TC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CV、SCV 水平高于 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中医特色护理以通经活络、 活血化瘀为原则,通过膳食调整、按摩等特色护理 技术,有效活血行气,减轻血瘀之证,加快病情恢 复。足部按摩循经推拿足部与疾病有关的穴位,足 部垂体反应区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增高皮肤温度等 功效,按摩足部胰穴位反应区具有降胃气、改善糖 尿病状况的作用,按摩足部肾上腺反应区具有活血 祛风、补肾添精的作用, 可健脾益肾、补气养血、 疏通经络,利于改善血液黏稠情况,减轻足部末端 缺血缺氧,从而改善足部感觉功能 [9] 。循经拍打足 阳明胃经下肢循经部位,能够激发经络之气,发挥 濡养筋骨肌肉的作用;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常用于 下肢痿痹之证,着重拍打足三里穴位,能够促进经 络疏通,起到濡养筋骨肌肉的作用。辰时是足阳明胃经气血最为旺盛的时刻,此时施加拍打,能够增 强活血行气的作用,更好地改善下肢痿痹症状 [10]。 坐式八段锦可达到以气练意、内畅气机、外调经络、 安神志、强筋骨的作用,并可协调身体各部位的平 衡,起到有氧运动的效果,降低血糖水平 [11-12]。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护 理可降低 DNP 患者血糖指标水平和 TCSS 评分, 提 高足部神经传导功能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常 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胡艳粉,赵晓婷,李领侠,等 . 中医延续性护理方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心理痛 苦的影响 [J]. 四川中医,2021.39(1):202-205.
[2] 赵莹雪,刘志勇,董宁,等 . 当归四逆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及对神经电生理水平的影响研究 [J]. 中华中医 药学刊,2019.37(11):2748-2750.
[3] 胡慧英,张征宇 . 运动干预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5):769-772.
[4]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 年版)[J] . 中医杂志,2017.58(7): 625- 630.
[5] 陈明月,蔡慧敏,陈江云,等 . 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4):427-431.
[6] 刘婉琳,蒋运兰,李颖馨,等 . 优玛蜡疗机蜡饼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运用研究 [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8. 33(3):308-311.
[7] 齐慧娟,汪玖瑛,冯继明,等 . 消痹方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J]. 中医药 导报,2019.25(24):48-50.
[8] 刘玉玲 . 足部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4):2453-2454.
[9] 黎佩蓉,林月华,王国臣 . 中药沐足汤剂温度,浸泡时间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J]. 中成药, 2020.42(12):3361-3363.
[10] 李桃,张春玲,邸铁涛,等 . 循经拍打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J]. 护士进修杂志, 2020. 35 (3):282-285.
[11] 宋婷婷,马慧珍 . 子午流注循经拍打配合坐式八段锦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J]. 护理研究, 2020. 34 (19):3509-3512.
[12] 马玉芳,吴淑馨, 温雅璐,等 . 八段锦干预 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30(29): 3266-32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