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在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07 13:34: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在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该院收治的 130 例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6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 研究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互动达标康复护理, 比较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 [ 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 [ 自 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 [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负性情绪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 结果: 研究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 GSES、ESCA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 1、3 个月后,两组 ADL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 ;两组 SDS、SA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护理 基础上采用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可提高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GSES、ESCA 和 ADL 评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其效果优 于单纯常规康复护理。
  Application effects of interactive standar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convalescent period

  LOU Ya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of Xiamen Guomao Taihe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Xiamen 361000 Fujian,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interactive standar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convalescent period.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3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the convalescent period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9 to March 2021.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6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hile the study group used the interactive standar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liance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 score of self-efficacy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the score of self-care ability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 the score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 and the score of negative emotion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omplianc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nursing, the GSES scores and the ESCA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1 and 3 months of nursing, the AD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SDS scores and the S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he interactive standar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ompliance, the GSES scores, the ESCA scores and the ADL scores of th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the convalescent period, and reduce the negative emotional scor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Keywords】 Interactive standar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schemic stroke; Convalescence; Self-efficacy; Self-care ability; Negative emotion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 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所致,致残率高 达 70%~80%,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1-2]。常规康复护 理缺乏整体性,且护患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康复效果不佳 [3-4]。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在护理人员和患 者的共同努力下,为达到预定健康目标采取一系列 相应康复护理措施,可最终实现最佳健康目标 [5-6]。 本文观察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在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 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130 例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 性研究。纳入标准:经 CT诊断确诊为缺血性卒中 [7]; 发病 2周至 6 个月。排除标准:严重意识障碍;存 在心理或精神疾病;伴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合并 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对 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 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19-X048- 01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65例。研究组:男33例,女 32例;年龄55~75岁, 平均( 63.42 ±4.26) 岁。对照组: 男 34 例, 女 31 例; 年龄 54~76 岁, 平均(63.05 ±4.13) 岁。两组 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 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包括基本 的用药指导、健康宣讲、康复引导等工作内容,出 院后听从医嘱用药,坚持日常肢体锻炼。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互动达标康复护理。 (1)成立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小组,包括康复治疗 师、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各 1 名,对其护理知识、 综合素质、互动能力进行培训,测试合格后进入研 究小组,每月培训 1 次。(2)全面评估患者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一对一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掌握 患者的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疾病知识、康复常识、 心理状态、自我期待等方面情况。(3)科学制订 康复护理方案。小组成员开会讨论,制订互动达标 康复护理方案,根据影响康复锻炼的主要因素,拟 定目标清单,在这一过程中邀请患者加入,充分尊 重其意愿、能力、要求。(4)实施互动达标康复 护理。 ①健康教育:通过专家讲座、宣传册、视频 播放、微信群、公众号等线上线下渠道,传递疾病 相关知识。②生理康复:肢体锻炼。在生命体征平 稳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动作训练,包括活 动关节、变换体位、桥式运动;对于完全瘫痪患者, 每日给予 1 次被动关节锻炼,2 次肢体按摩。③生 活能力锻炼。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指导家属帮 助患者完成穿脱衣服、个人卫生、餐具使用、大小 便管理等日常活动, 随着患者自理能力的逐步提升, 减少家属对患者的帮助。④语言康复训练:按照循 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音节到单词,再到短语,给 予患者足够的耐心, 对于完全失去语言能力的患者, 可多采用辅助手段进行表达, 比如图形卡片、手势、 触摸等方式。⑤记忆锻炼: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及相关理论成果, 增强患者的记忆力, 1 次/d。⑥心理护理。明确患者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制订个体 化健康教育计划,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营造 轻松愉悦的氛围,比如播放舒缓音乐、增加游戏训 练方式等。两组均连续护理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 1 )比较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 通过自制的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的主动 性和配合性,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参与锻炼、保持 沟通、配合效果 4 个维度,共 20 项, 每项 1~4 分, 总分 20~80 分,分值越高,表明依从性越好,>65 分为优, 50~65分为良, 30~50分为可, <30分为差。

  ( 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护理能 力评分。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自我 效能感,总分 10~40 分,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我 效能感越强。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 评 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 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 4 个维度,共43 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别用 0~4 分表示,总分为 0~172 分, 评分越高, 表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总分 100 分,评 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4)比较两组护理前 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 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价焦虑与抑郁情况,标 准分均为 100 分,SAS 临界值为 50 分,SDS 临界 值为 53 分,评分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康复锻炼 依从性优良率为 92.31%, 高于对照组的 61.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和自我护理能 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GSES 评分、ESCA 评 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 GSES 评分、ESCA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 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见表 2.
\

  2.3 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护 理前,两组 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护理 1、3 个月后, 两组 ADL 评分均 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2.4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 SDS 评分、S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 护理后,两组 SDS 评分、SAS 评分 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 4.
\

  3 讨论

  缺血性卒中可导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 歪斜、言语不清等并发症,在恢复期对患者进行积 极的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8-9]。互 动达标康复护理更注重患者的参与,能够从患者的角 度出发,制订最合适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共同努 力,改变了传统护理中患者的被动地位,每个过程 都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护理, 提高了护理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互动达标康复护理中 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疾病知识、康复 常识、心理状态、自我期待等方面情况,科学制订 康复护理方案,结合患者的不同特点开展合理的护 理措施, 可显著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12]。本研究结果 同时显示, 研究组 GSES、ESCA、 ADL 评分均高于 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互动达标康复护理中护理人 员与患者家属相互协作,辅以系统健康教育,可提 高自我效能 [13]。且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 使患 者自我潜能得到激发,进而自觉执行自我的照顾活 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 [14-15]。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 SDS、SAS 评分均低于 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互动达标康复护理中明确患 者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根据患者认知程度、文化 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点,制订个体化健康教育 计划,可针对性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 [16]。
\

  综上所述,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可提高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GSES、ESCA 和 ADL 评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曹义,彭全成,李萍,等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 ( 3 ):92-94.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急诊医学质控中心,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诊治专家共识 [J]. 中国急救医学,2018.38 ( 4 ): 281-287.
  [3] 孙慧,许坚 .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 [J]. 贵州医药,2021.45 ( 2 ): 330-331.
  [4]唐珊,李俐,郝彬,等 .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护理研究,2020.34( 6 ): 1074-1077.
  [5] 梁俊茹,周姗红,蔺亚莉 . 基于达标互动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康复病人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2018.32 ( 20 ):3318-3320
  [6]廖梓伊 . 互动达标理论用于急性脑卒中护理中对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探讨 [J]. 吉林医学,2021.42 ( 3 ):755-756.
  [7]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51 ( 9 ): 666-682.
  [8]刘广会 .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卫生工 程学, 2018.17 ( 2 ): 260-262.
  [9]唐旭丽,曾庆,黄玉娴,等 . 基于 King 互动达标理论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6 ( 8 ): 199-202.
  [10]娄敏,黄娟,岳高杰 . 互动达标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J]. 护理研究, 2014 ( 29 ): 3602-3603.
  [11] 黄宝靓,刘淼 . 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J]. 中医药导报, 2014.20 ( 14 ): 103-104.
  [12]张婷婷 . 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18( 8 ):1236-1238.
  [13]李岩瑜 . 互动达标理论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对其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 ( 25 ):228-229.
  [14]刘倩 . 达标互动理论视阈下的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康复患者的影响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39 ( 3 ): 480-483.
  [15]王芯华,董韫,赵丽娟 . 互动达标理论用于急性脑卒中护理中对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 [J]. 医药前沿,2017.7 ( 35 ): 274.
  [16]胡月 . 互动达标理论对急性脑卒中病人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 38 ): 11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26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