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分析 162 例儿童预防接种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 12 月在该中心接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 162 例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年龄、性别、季节、接种后发生时间及疫苗种类等资料。结果: 162 例发生不 良反应儿童中, 一般反应 140 例, 占 86.42%(140/162); 异常反应 19 例, 占 11.73%(19/162); 偶合反应 3 例, 占 1.85%(3/162) 。年龄、 性别分布中, 男 85 例, 女 77 例, 男女比为 1.1 ∶ 1; ≤ 1 岁儿童占比最高, 为 72.84%。时间分布方面, 8 月份占比最高, 为 20.37%, 其次 为 7 月份和 9 月份,均为 13.58%。接种至发生时间≤ 1 d 占比最高,为 87.65%。主要疫苗种类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占 34.57%。 结论: 162 例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儿童男女比为 1.1 ∶ 1.且一般反应、≤ 1 岁、发生在 7~9 月份、接种至发生时间≤ 1 d、吸附无细胞百 白破联合疫苗占比较高。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162 children with prophylactic vaccination
LUO Jiao
(Mingh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the 7th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adverse reactions in 162 children with prophylactic vaccination.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62 children with adverse reactions to vaccination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21. The typ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ge, sex, season, time after vaccination and vaccine typ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162 children with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vaccination, 140 cases had general reactions, accounting for 86.42% (140/162); 19 cases (11.73%) had abnormal reactions; and there were 3 cases of coupling reaction, accounting for 1.85% (3/162). Among the 162 children with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vaccination, 85 were male and 77 were female, with a sex ratio of 1.1 to 1; the proportion of children aged ≤ 1 year is the highest, accounting for 72.84%. Among the 162 children with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vaccination, the cases occurred on August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accounting for 20.37%, followed by July and September, both accounting for 13.58%. Among the 162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vaccination, the time from vaccination to occurrence of ≤ 1 day was the most, accounting for 87.65%. Further, among the 162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vaccination, the main type of vaccine was the 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adsorbed, accounting for 34.57%. Conclusions: The sex ratio of the 162 children with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vaccination is 1. 1:1. and the proportions of general reactions, children ≤ 1 year old, occurrence in July to September, and occurrence ≤ 1 day after vaccination, and 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adsorbed are relatively high.
【Keywords】 Prophylactic vaccination; Children; Vaccine type; Adverse reaction; Age; Gender; Time
预防接种通过将人工培育、处理的病毒、细菌等接种在人体内,使接种对象产生抗体,获得特异 性免疫, 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1-2] 。接种疫苗获得巨大效益的同时, 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其不仅限制疫苗的预防作用, 也影响儿童身体健康 [3]。本文分析 162 例 儿童预防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1 - 12 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明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疫苗发生接种不良反应的 162 例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纳入标准:年龄≤ 12 岁。其中男 85 例,女 77 例;月龄 1~144 个月, 平均(103.80±25.68) 个月。研 究对象家长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使用全国统一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实施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由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向受 接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由县级、市级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逐级对录入系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审核。根据《预防接种异 常反应鉴定办法》[4] 和《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 应监测方案》要求 [5] ,各级疾控中心负责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162 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及 时报告(48 h)161 例, 占 99.38%(161/162); 应 调查 22 例,均及时调查(48 h) ,调查表及时报 告率为 18 例,占 81.82%(18/22)。
1.3 观察指标 (1)分析 162 例儿童预防接种发 生不良反应的类型。不良反应类型:一般反应为由 疫苗本身引起,临床表现不同,主要包含高热、头 痛、呕吐、腹泻、注射部位发炎和红肿等,严重时 需入院治疗;异常反应以持续性头晕、感染、红肿 等为主要表现,多因接种位置不正确、接种程序差 错、剂量不准确等因素引起;偶合反应与疫苗本身 无明显关系,一般接种前有发病迹象,主要表现为 感冒、肺炎等,部分疾病可能因接种疫苗而加重。
(2)分析 162 例儿童预防接种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性别、季节、接种后发生时间和疫苗种类。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类型 162 例预防接种发生不良反应 儿童中, 一般反应 140 例, 占 86.42%(140/162); 异常反应 19 例, 占 11.73%(19/162) ; 偶合反应 3 例, 占 1.85%(3/162)。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占 78.95%(15/19)。见表 1.
2.2 年龄、性别分布 162 例预防接种发生不良反 应儿童中, 男 85 例, 女 77 例,男女比为 1.1 ∶ 1; ≤ 1 岁儿童占比最高,为 72.84%。见表 2.
2.3 季节分布 162 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在 8 月份占比最高,为 20.37%,其次为 7 月份和 9 月 份,均为 13.58%。预防接种发生不良反应占比自 1 月开始逐渐升高,至 8 月后逐渐降低。见表 3.
2.4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儿童中,接种至发生时 间≤ 1 d 占比最高,为 87.65%。见表 4
2.5 疫苗种类 引发不良反应的疫苗中占比最高 的是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占 34.57%,占 比最低为甲肝灭活疫苗,占 0.62%。见表 5.
3 讨论
儿童机体各器官及组织尚未发育成熟,自身免 疫力低,故予以适龄儿童疫苗接种对保障其健康安 全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外源性生物制剂,疫苗上市 前需经过严格的三期临床试验和出厂前试验,进入 体内相对安全,但仍可导致不良反应,有损机体组 织器官,甚至引起死亡 [6]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 有利于了解已知不良反应的异常增加、发现罕见的 或新的异常反应,可评估疫苗安全性,同时利于提 高免疫服务质量 [7]。
本研究结果显示, 162 例预防接种发生不良反 应儿童中, 一般反应 140 例, 占 86.42%(140/162); 异常反应 19 例, 占 11.73%(19/162);偶合反应 3 例, 占1.85%(3/162)。提示疫苗预防接种总体相对安全。 研究指出,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高可能与儿童短期 内接种疫苗剂次多,其自身免疫力较低有关 [8]。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 162 例预防接种发生不良 反应儿童中, 男 85 例, 女 77 例, 男女比为 1.1 ∶ 1;≤ 1 岁儿童占比最高,为 72.84% ;在接种后 1 d 内发生 不良反应占比最高,为 87.65%。分析原因为婴幼儿 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易引发不良反应,应将≤ 1 岁 儿童作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重点监测人群,特别 是接种后 1 d 内。陈燕华 [9] 指出,≤ 6 岁儿童进行 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较多,不仅为疫苗 保管或生产的原因, 同时还有医护人员专业技术、 接种时间及儿童自身原因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预防接种发生不良反应在 8 月份占比最高,为 20.37%,其次为 7 月份和 9 月 份,均为 13.58%;预防接种发生不良反应占比自 1 月份开始逐渐升高,至 8 月份后逐渐降低。分析原 因为 7~9 月份天气炎热,接种部位暴露,加之接种 部位如果出现红肿、瘙痒,儿童容易抓挠,可增加 不良反应发生率 [10]。
本研究结果又显示,引发不良反应的疫苗 中占比最高的是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占 34.57%。分析原因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是 由白喉类毒素原液、百日咳疫苗原液和破伤风毒素 类原液加佐剂制作而成的联合疫苗, 可用于破伤风、 白喉、百日咳三种疾病预防,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可能与疫苗中类毒素原液、铝盐佐剂等引起的免疫 应答反应较其他疫苗更强烈有关 [11]。含有佐剂疫苗 易出现局部炎症反应,组织学检查显示可存在局部抗原物质沉积物,其中含铝成分的佐剂疫苗,因吸 附颗粒较大,易引起硬结、红斑,增加接种后不良 反应发生率 [12]。建议临床加强预防接种人员理论学 习、实践能力;并增强疫苗监管力度,尤其是冷链 管理,接种前做好询问工作,对于有禁忌证者暂缓 接种;接种时做好“三查七对”工作,严禁使用批 号不清、冻结、过期、破损疫苗。疫苗接种后叮嘱 儿童及其家长在观察室内休息 30 min 以上, 待各 项指标稳定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再离去,接种后 1 d 内不可洗澡, 7 d 内不可剧烈活动,保持接种部位 干净整洁。
综上所述, 162 例接种发生不良反应儿童男女 比为 1.1 ∶ 1.且一般反应、≤ 1 岁、发生在 7~9 月份、接种至发生时间≤ 1 d、吸附无细胞百白破 联合疫苗占比较高。
参考文献
[1] 何智君,杨艳芳 . 2015-2018 年简阳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2019.46(20):3808-3811.
[2] 姜威 . 2016-2018 年辽源市 0~6 岁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9.47(4):60-64.
[3] 徐鹭,钱玥华,梁亚琼 . 南京市儿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充保险投保率及其影响因素 [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0. 26(3):336-338.
[4] 卫生部 .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8.64(11):1-4.
[5] 卫生部 .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1):72-81.
[6] 王凤双,肖雷,汤后林,等 . 多学科专家论证基础疾病儿童预防接种模式和建议 [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20.26(1):116-127.
[7] 金娜, 张晓曙, 焦永卓, 等 . 甘肃省 2019-2020 年 40-74 岁成人和 0-14 岁儿童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 测 [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21.27(4):429-432.
[8] 王海丽, 马应秀, 宋燕, 等 . 西宁市 2010—2019 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J]. 医学动物防制,2021.37(10):922-926.
[9] 陈燕华 . 0~6 岁儿童预防接种后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 [J]. 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14(10):329.
[10] 朱红飞 . 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及护理研究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4):1.
[11] 许玉洋,杜渐,孙向珏,等 . 杭州市含无细胞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成分联合疫苗上市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主动监测 [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9.25(6):700-704.
[12] 史鲁斌,姬艳芳,杨建辉,等 . 2011-2016 年河南省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J]. 实用预防医学, 2018.25(2):180-1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2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