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对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炎症因子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环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与观察组(40例,MIPO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24 h、48 h、7 d、30 d疼痛情况,术前与术后7 d炎症因子、骨代谢指标水平变化,术前与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以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48 h、7 d、30 d两组患者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骨保护素(OPG)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简明量表(SF-36)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MIPO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其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和炎症损伤,调节骨代谢,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四肢骨折;骨代谢;生活质量
四肢骨折是临床骨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自主活动受限、肢体肿胀,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于手术中在骨折处作一10~15 cm长度的切口,可使医师直视患者骨折情况,具有复位准确、术野清晰等优势,但相关研究表明,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量与创伤较大,易产生伤口脓肿、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骨科治疗中,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是一种新型钢板固定技术,可通过间接复位,将钢板通过肌肉下隧道插入,对骨折处进行桥接固定,该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强化固定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且手术创伤小[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MIPO对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炎症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环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肱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分别为13、17、10例;年龄26~67岁,平均(43.25±1.2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肱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分别为14、17、9例;年龄25~66岁,平均(43.25±1.9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入院前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法治疗者;均为新鲜骨折者;无手术相关禁忌证者等。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情况者;合并精神异常和交流功能障碍,不能有效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者;存在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等。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选择骨折部位进行切口,切口长度10~15 cm并剥离软组织,充分暴露骨折端,清理骨折部位的骨碎块,根据患者X线透视结果,选择合适接骨板,实施复位操作。测量矫正患肢长度与成角,观察患肢旋转畸形情况,待复位满意后,于远端置入解剖钢板,拧入螺钉,利用固定器固定,置入引流管,缝合剥离软组织,外包扎固定,并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MIPO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通过骨科牵引床进行牵引间接复位,选择骨折病灶部位,不同骨折类型的患者选取不同的切口和入路方式,其中肱骨骨折患者经三角肌入路作4 cm的小斜形切口;胫腓骨骨折患者经胫骨外髁入路作一5 cm的斜形切口;股骨骨折患者经股骨远端入路作一4 cm切口,选择合适的切口后将锁定加压钢板穿过骨折部分,向骨干远端潜行插入3个螺孔,并取普通加压螺钉固定远近端,待骨干与钢板贴合后依次安装锁定螺钉,确保远端有3、4枚螺钉,最后将普通螺钉更换为锁定螺钉,骨折正、侧位对位对线满意后,不置管引流,行皮内缝合,负压包扎,并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48 h、7 d、30 d疼痛情况,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分[5]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总分为0~45分,疼痛程度与分数成正比关系。③炎症因子。采集患者术前、术后7d空腹状态下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分离血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④血清骨保护素(OPG)、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血液采集、血清制备及检测方法均同③。⑤采用生活质量简明量表(SF-36)[6]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包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角色、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每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感染、伤口脓肿、关节僵硬及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并发症发生率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骨代谢指标、SF-36评分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比较,两两比较行SNK-q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比较与术前比,术后24 h、48 h、7 d、30 d两组患者SF-MPQ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炎症因子与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β-CTX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OPG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SF-36评分各项指标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3例、伤口脓肿2例、关节僵硬3例、静脉栓塞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50%(9/40);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和伤口脓肿各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
3讨论
骨折是指人体受到外力的影响,使骨骼遭受破坏。四肢骨折主要是由于直接和间接外力因素所引起,患者在出现四肢骨折之后自主生活能力下降,需要尽快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骨折恢复,但是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不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需剥离软组织,切口较大,会影响患者肢体血液供应情况,从而延长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且术后易发生伤口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患者心理负担[7]。
MIPO是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的新型技术,该技术通过在骨膜和深层筋膜间建立小隧道,有效避免手术对患者骨膜造成的破坏,减少手术出血量和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且MIPO借助软组织与骨膜的张力进行复位,有利于维持骨折生物环境,降低手术对患者患肢血供的影响,以缩短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从而减轻疼痛[8-9]。在手术中,使用钢板桥接在骨折两端,可以有效减轻锁定螺钉对骨骼组织造成的压迫,有利于保护骨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10-11]。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48 h、7 d、30 d观察组患者SF-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MIPO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疼痛,且术后安全性较高。
CRP、TNF-α是常见的手术应激炎症因子,在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入侵操作等炎症刺激时,其水平会逐渐上升,导致四肢骨折患者炎症反应加重。OPG是骨代谢指标,主要负责调控骨细胞,其水平升高可增加骨量,抑制骨吸收,促进骨折愈合;β-CTX由成熟Ⅰ型胶原部分降解产生,当四肢骨折患者骨质破坏时,会使破骨细胞活跃,导致β-CTX水平升高,患者骨代谢失调。MIPO对四肢骨折患者的创伤较小,可减少周围软组织剥离,减轻机体损伤,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在操作时待骨折牵引复位后置入接骨板,可间接复位,减少破骨细胞的形成,以促进骨吸收和骨形成,加快骨折愈合[12]。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NF-α、β-CTX均低于对照组,血清OPG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MIPO治疗四肢骨折,可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调节骨代谢,有助于骨折修复。
综上,采用MIPO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其效果显著,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和炎症反应,调节骨代谢水平,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立林.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药前沿,2020,10(35):119-121.
[2]谭广兴.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2):65-67.
[3]庄鹤,田晓东.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5):111-112.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5.
[5]陆晶晶,吴永丰.TAPP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疗效及术后疼痛SF-MPQ评分变化[J].现代医学,2019,47(2):117-122.
[6]张双伟,王朝君,徐凤周,等.加速康复外科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术后认知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1,43(10):1470-1474.
[7]赵礼干.自体骨碎屑回植辅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4):4006-4007.
[8]郭蓬川.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4):67-68.
[9]刘光宗,赵伟峰.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9):1465-1466.
[10]段冰川.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7):3261-3262.
[11]李建锐,艾合买提·托合提.刘芳,等.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优势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2020,36(1):11-15.
[12]罗斌,沈鹏,李炜,等.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4):3020-30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