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再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以降低术后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通山县人民医院于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2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随访12个月,将发生再骨折的患者纳入A组(31例),未发生再骨折的患者纳入B组(251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女性、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术后未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B组,年龄显著大于B组,骨密度、椎体高度恢复率均显著低于B组,强化椎体数目显著多于B组,骨折压缩率显著高于B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术后未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年龄大、骨密度低、强化椎体数目多均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63、4.047、5.223、2.195、2.396,均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术后未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年龄大、骨密度低、强化椎体数目多,临床可予以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其再骨折的风险。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再骨折,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体中,也是骨质疏松人群容易出现的骨折类型之一,常表现为腰背疼痛,严重者还会导致局部凸畸形,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大部分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可通过药物、理疗等保守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但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骨折愈合效果不理想,因此需通过手术进行治疗[1]。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常被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该术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患者椎体高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老年人骨量流失较大,且多数伴有基础疾病,导致部分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会出现术后再骨折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因此,有效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尤为重要[2]。有临床研究发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性别、年龄及骨密度等与术后再骨折密切相关[3],但目前关于其影响因素尚未彻底明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通山县人民医院于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2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随访12个月,将发生再骨折的患者纳入A组(31例),未发生再骨折的患者纳入B组(251例)。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松症》[4]中关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者,A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再次发生腰背部疼痛,且相应节段叩击有疼痛,核磁共振检查出现手术节段上、下位椎体高信号[5],年龄>60岁者,临床资料完整者等。排除标准:伴有手术禁忌证者,凝血功能异常或有严重出血倾向者,免疫系统障碍者,精神系统疾病者等。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1.2研究方法①单因素分析。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根据院内电子病历系统及门诊系统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有无外伤史、是否伴有高血压、是否伴有糖尿病、是否伴有冠心病、骨密度[采用X射线骨密度仪(莱福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LM-MAX)进行检测]、是否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术前椎体骨折数目、术后是否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注入量、强化椎体数目(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个数)、骨折压缩率[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原椎体前缘高度(上、下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100%]、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原椎体前缘高度×100%]等一般资料。②多因素分析。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经K-S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行t检验,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单因素分析A组女性、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术后未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B组,年龄显著大于B组,骨密度、椎体高度恢复率均显著低于B组,强化椎体数目显著多于B组,骨折压缩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术后未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年龄大、骨密度低、强化椎体数目多均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3.463、4.047、5.223、2.195、2.396,均P<0.05),见表2。
3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指患有骨质疏松人群容易出现的一种骨折现象,由于椎体骨组织内的钙流失,导致骨头强度和密度下降,既往常用佩戴支具支撑、制动、药物镇痛等保守治疗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但保守治疗的治疗时间较长,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起到强化椎体的效果,帮助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疼痛,但由于患者骨质疏松症状持续存在,部分患者术后会发生再骨折,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6]。因此,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降低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术后未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年龄大、骨密度低、强化椎体数目多均是术后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炎、抗过敏药物,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成骨细胞的产生受到抑制,进一步加快骨凋亡的速度,且钙磷的沉积受到影响,使患者骨质疏松症进一步进展,进而增加了术后再骨折的风险[7-8]。对于此类患者应积极对患者原发疾病进行治疗,缩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间,另外单一的服用钙剂及维生素D药物进行治疗,不能达到治疗效果,更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联合用药,制定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嘱患者长期、坚持服药,同时建议患者多外出晒太阳,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术后进行规范化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并注重背部肌肉的锻炼,能够通过指导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有规律的锻炼,进而减缓骨质疏松的进展,因此,术后未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背部肌肉及身体功能未得到有效锻炼,使患者术后再骨折的风险增加[9]。因此,临床医师要将术后训练作用与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规范化训练,家属可给予患者必要的鼓励,以降低患者术后再骨折风险率。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着年龄增大,钙摄入减少,而钙的排出逐渐增加,导致患者血钙含量降低,进一步使体内甲状腺旁激素升高,使骨骼中的钙离子含量减少,造成骨量流失,进而增加术后再骨折的风险[10-11]。因此,可鼓励年龄较大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并坚持进行跑步、太极等锻炼,进而预防骨质疏松,进一步降低术后再骨折的发生风险。
骨密度低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组织结构较差,能够承受的应力小,且椎体塌陷程度较为严重,导致注入骨水泥后弥散效果差,当骨水泥固化后,其强度比患者椎体原有的骨组织大,患者活动时会导致承受的应力在椎体内不能有效的分散,引发周围节段应力发生变化,进而增加了术后再骨折的发生风险[12]。因此,针对骨密度低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指导其摄入高钙食物、多晒太阳,同时禁饮碳酸饮料,并行适当的运动。
强化椎体数目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流失量具有密切关系,患者强化椎体数目越多,则骨组织结构退化越严重,用骨水泥治疗的骨折椎体数目越多,进一步影响患者脊柱、周围节段承载力转移及力学平衡,导致患者术中椎体强化引发脊柱生物力学改变较为严重,进而导致术后再骨折的风险增加[13-14]。因此,应尽可能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充分弥散,使椎体更加牢固,并告知强化椎体数目多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的风险,给予术后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降低邻近椎体再骨折率,采取长期随访,及时预防和发现术后发生再骨折。
综上,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术后未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年龄大、骨密度低、强化椎体数目多等,临床可给予存在以上情况的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及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但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可能导致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因此,临床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多中心研究,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度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季宝兵,龚景海,张亮,等.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J].广西医学,2019,41(23):3002-3004,3008.
[2]蒋辉辉,刘旭,刘巍.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桃红接骨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21,42(4):545-547.
[3]杨益,赵海,王隆辉,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新发椎体骨折风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18):3568-3572.
[4]李春霖,裴育,田慧,等.骨质疏松症[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51.
[5]彭冉东,邓强,李中锋,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近期手术椎体再骨折原因探讨[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9):781-785.
[6]粟迎春.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273-275.
[7]MAZZANTINI M,FIGLIOMENI A,BOTTAI V,et al.High rate of vertebral refracture after vertebroplasty in patients taking glucocorticoids:a prospective two-year study[J].Clin Exp Rheumatol,2020,38(4):649-653.
[8]曹冬子,许正伟,王存良,等.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018,34(1):41-44.
[9]刘博,谷元,王鹏,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5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10):1469-1473.
[10]张子龙,井齐明,乔瑞,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1,35(1):20-25.
[11]ZHU S Q,SU Q J,ZHANG Y S,et al.Risk factors of cemented vertebral refracture after 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Neuroradiology,2020,62(11):1353-1360.
[12]毕松超,陈涛,杨建东,等.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骨科,2017,8(6):423-427.
[13]杨波,王庆雷,马建华,等.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其术后继发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1,42(2):293-298.
[14]刘琨,陈静,张鑫雨,等.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9):3712-3715,37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