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影响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2 13:17: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影响。方法对我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调查发现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手术人数为共计96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侧髋部再骨折进行分组,其中未发生侧髋部再骨折患者为56例,设为对照组,再次发生侧髋部骨折患者为40例,设为观察组,对患者发生危险因素的影响进行观察,确定出现危险因素的原因,进而制定适宜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骨质疏松T值、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FIM功能独立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未进行科学康复训练、未遵医嘱治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生骨折的概率较高,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容易发生再次骨折的情况,因为需要对引起在骨折的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合理对危险进行规避,进而制定适宜的预防措施,有效避免发生再次骨折的概率,降低对患者的损害,全面提升治疗的质量。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侧髋部再骨折;危险因素;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石立刚,王宇峰,韦兴.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142,145.

0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一些老年性的疾病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骨折属于其中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的钙质流失严重,骨折发生后治疗难度较大,恢复效果不理想,在发生髋部骨折后,手术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于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结合原因制定适宜的预防措施,降低再次出现骨折的概率,将治疗与预防进行结合,全面提升治疗的质量[1-2]。本文通过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影响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调查发现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手术人数为共计96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侧髋部再骨折进行分组,其中未发生侧髋部再骨折患者为56例,设为对照组,再次发生侧髋部骨折患者为4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0:26,年龄最小62岁,最大88岁,平均(75.00±1.8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16,年龄最小61岁,最大89岁,平均(75.00±1.93)岁。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之后实施,患者同意并签署了同意书,患者均具有完善的病例以及影像学资料,属于初次骨折,而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均出现了再次骨折的情况,排除进行非手术治疗患者、病理性骨折患者、未签署实验同意书患者。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在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对其年龄、性别、患侧、骨折部位、手术的方式等进行充分的分析,对于术中的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记录,对于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充分的分析,包括术后恢复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3-4]。

在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进行充分了解后,则对出院后的各项指标进行追踪调查,包括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以及FIM功能独立性评定等,对于患者出院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5-6]。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中危险因素对比:通过患者中骨质疏松、髋关节Harris评分与FIM功能独立性评分较低患者占据比例进行数据分析。②两组合并疾病危险因素分析:通过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占据比例进行对比。③两组治疗后危险因素对比:通过未进行科学康复训练、治疗依从较低比例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表示,P检验,P<0.05。

2结果

2.1两组治疗中危险因素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骨质疏松T值、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FIM功能独立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再次骨折的发生率较高,P<0.05,详见表1。


\


2.2两组合并疾病危险因素对比

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
 

2.3两组治疗后危险因素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未进行科学康复训练、未遵医嘱治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


3讨论

老年髋骨再次骨折的发生与患者自身体质问题以及外部因素之间均存在密切的联系,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较高,骨质逐渐失去原有硬度,受到外力冲击后更加容易出现骨折的问题,在初次骨折的区域,本身骨组织受到损伤,再受到外力的冲击,加上自身的骨质较为疏松,更加容易出现再次骨折的问题,而且患者在恢复中对其髋关节Harris指标等进行分析,分数较低则说明自身的恢复情况不理想,在治疗后也容易出现再次骨折的问题[7];合并疾病患者也会出现再次骨折的情况,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因为自身的病情可能出现四肢不协调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容易出现跌倒等问题,并且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更加影响骨组织的恢复;科学的锻炼和治疗对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适宜的锻炼可以预防肌肉萎缩的情况,通过服用骨质疏松类的药物可以降低骨质的流失,进而增加机体的协调性,减少跌倒的可能,但是再次骨折患者对于康复训练以及药物治疗的依从率较低,影响后期的治疗[8]。

因此,观察组患者中骨质疏松T值、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FIM功能独立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未进行科学康复训练、未遵医嘱治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生骨折的概率较高,P<0.05。综上,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容易发生再次骨折的情况,因为需要对引起在骨折的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合理对危险进行规避,进而制定适宜的预防措施,有效避免发生再次骨折的概率,降低对患者的损害,全面提升治疗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晓天,潘福根,付文芹,等.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02):149-154.
[2]罗家魁.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06):148-150.
[3]高尚聚,田志,曹旭阳,等.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PFNA术后再次骨折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2):148-149.
[4]饶洛逵,陆熙宴.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7):19-21.
[5]石庆皓.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11):138-139.
[6]刘雅克,王洪,朱鸣镝,等.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再骨折的随访研究[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7,3(04):205-209.
[7]戴静,尚芬兰,葛晓琴,等.二次髋部骨折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23(05):676-682.
[8]胡三莲,何丹,钱会娟,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J].上海护理,2017,17(03):92-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0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