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3D与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效果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DTC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DT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3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术后7 d两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浆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7 d TSH、T3、T4、FT4水平及术后6个月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3D与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DTC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和安全性均相当,但3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能够提供更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治疗更为精准、微创,故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炎性损伤轻微的优势。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3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癌是最为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常见病理类型为滤泡状癌和乳头状癌[1]。多数DTC恶性程度低,经过积极治疗能够获得长期生存,目前DTC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改善及医生操作水平的提高,腔镜甲状腺癌手术的开展不断增多。既往临床上主要采用2D腔镜技术,可通过腔镜系统进行多角度观察,进而为术者提供清晰的平面二维图像,已被用于外科、妇产科等不同手术中。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2D系统显像缺乏景深感和空间定位,会使医生产生视觉误差,导致手术操作者的精确度不够[2]。近年来3D腔镜系统在临床应用增多,3D腔镜系统分辨率高、舒适性好,能够还原真实视觉中的手术视野,解剖层次分毫毕现,能够为医生提供最精确的空间定位、方向感,有利于医生更为准确、高效地完成手术。3D腔镜技术用于操作空间狭窄的甲状腺手术中,有利于对解剖部位较深的喉返神经进行寻找和辨识,减少组织解剖、分离、抓取等操作,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3D与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DTC的治疗效果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DTC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2例;年龄25~76岁,平均(49.12±5.15)岁;结节直径0.5~4.9 cm,平均(2.73±0.44)cm。观察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0例;年龄22~75岁,平均(48.96±5.20)岁;结节直径0.5~4.8 cm,平均(2.76±0.43)cm。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4]中的诊断标准者;经病理检查证实者;符合3D与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指征者;术前检查未发现邻近组织侵犯及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者等。排除标准:合并肝、肾不全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者;有颈部手术史者等。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两组患者术前进行各项检查,了解患者的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及心、肺、肝、肾功能等,采用彩超、CT分别对患者颈区淋巴结肿大、转移情况及肿瘤大小、位置、淋巴结等情况进行观察。
观察组患者采用3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术中使用3D胸腹腔内窥镜(KARL STORZ SE&Co.KG,型号:
主机系统storz image 1 s,3D硬镜模块TC302)高清腔镜系统,患者取平卧位,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于患者一侧乳晕旁作10 mm弧形切口,使用注射器将膨胀液注入颈部,经套管针,穿刺至颈部与胸壁的交界部位,置入腔镜镜头,并充入CO2气体,建立手术操作空间,维持压力为6 mmHg(1 mmHg=0.133 kPa),将皮瓣游离并建立手术空间,切开颈白线后暴露甲状腺腺体,于甲状腺真假包膜间对甲状腺组织进行解剖,沿气管切开峡部,并游离甲状腺上、下极,将下极血管切断,向内牵拉腺体,并将上极血管离断,在下极部位显露喉返神经,保护喉返神经,切除含有肿瘤的甲状腺腺体,并送检,待病理结果证实为DTC后,显露喉返神经,将甲状腺外侧韧带切断,完整切除肿瘤侧残余甲状腺组织及对侧甲状腺组织,对同侧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清扫,冲洗创面,确认无出血后,负压引流并缝合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使用2D胸腹腔内窥镜(KARL STORZ SE&Co.KG,型号:主机系统storz image 1 s,2D硬镜模块TC300),腔镜甲状腺全切术具体操作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外科医生完成手术。对76例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
1.3观察指标①围术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②甲状腺激素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7 d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水平。③炎症因子。取术前、术后1 d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一部分血样经离心后取血清,离心方法同②,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另一部分血样经抗凝离心后取血浆,离心方法同②,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白细胞计数(WBC)水平。④并发症。术后6个月,统计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声音嘶哑、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围术期指标、甲状腺激素、炎症因子水平为计量资料,经K-S检验与方差齐性检验证实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指标水平比较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的TSH水平均显著升高,T3、T4、FT3及FT4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术后7 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浆WBC及血清炎症因子(IL-6、CRP及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声音嘶哑、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4。
3讨论
甲状腺癌属于甲状腺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症状为甲状腺增大或结节,其中以DTC为主。外科手术是治疗DTC的首选方法,既往开放性手术会在患者颈部留下明显的瘢痕,对颈部美观影响较大,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是将手术切口从颈部转移到胸部、乳晕及腋窝等部位,美容效果好,易于被患者接受;与开放性手术相比,腔镜甲状腺全切术中能够利用腔镜的放大作用,术中术野暴露更为充分、清晰,能够在达到根治疾病的前提下,兼顾美容效果[5]。目前腔镜系统有2D与3D两种,2D腔镜手术缺乏对主体、层次及深度的感知,可能会导致视野错觉;同时2D腔镜手术无法提供立体视野,会影响术中操作准确性[6]。
3D腔镜手术中能够提供3~4倍放大术野的效果,可为医生提供准确三维空间定位及深度指示,还原真实场景,有利于显露甲状腺周围空间立体结构,精准把握切缘与距离,进而准确分离、切断细小血管,减少术中出血量[7]。另外,3D腔镜手术中能够更为清晰显露甲状腺与周围组织间隙,有利于解剖分离,且3D镜头添加特殊材料,具有防雾功能,能够增强操作连贯度,缩短手术耗时。本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3D与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DTC时治疗效果相当,但与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相比,3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DTC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耗时短,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甲状腺属于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在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甲状腺能够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将甲状腺全部切除后由于缺失甲状腺体组织,各项甲状腺激素水平会显著降低[8]。TSH可促进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可起到反馈调节作用,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进行抑制,一旦甲状腺激素降低,会影响负反馈调节作用,导致TSH水平升高[9]。CRP在机体受到损伤后会将补体系统激活,起到免疫调节作用;WBC在机体组织受损后,会出现反应性升高;CRP、IL-6、WBC等因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急性期的炎症反应程度[10]。3D腔镜手术操作精准,可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因此机体的炎症反应较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两组患者的TSH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
T3、T4、FT3及FT4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1 d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6及血浆WB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3D与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DTC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及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相当。与2D腔镜手术相比,3D腔镜手术中能够还原解剖的立体结构,有利于准确、快速找到解剖层次,精准操作,降低了操作风险,尤其是在显露喉返神经、保护甲状旁腺等操作时,3D辅助的立体视觉能够更易辨别组织间的层次关系,减轻手术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仅发生1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未发生低钙血症、声音嘶哑、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上述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所致,因此仍需后续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综上,3D与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DTC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与安全性均相当,但3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能够提供更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治疗更为精准、微创,故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炎性损伤轻微的优势。但本研究不足之处为样本量较少,后续可扩大样本量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董芬,张彪,单广良.中国甲状腺癌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J].中国癌症杂志,2016,26(1):47-52.
[2]黎东伟,李君久,熊秋华,等.3D与2D腹腔镜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18(1):29-32.
[3]李文超,谢玲玲.经胸壁入路3D与2D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甲状腺癌的近期疗效及生存质量比较[J/CD].中华普外科手术学志(电子版),2019,13(3):301-303.
[4]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等.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3,33(2):96-115.
[5]王俊潇,刘鄂长,伍晓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全乳晕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比较[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1,26(8):612-617.
[6]刘勇.3D与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0):128-130.
[7]冯剑平,唐诗彬,叶剑,等.3D与2D腔镜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临床研究[J].肿瘤预防与治疗,2020,33(2):174-178.
[8]杨琦,范波,陆露.甲状腺癌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23):30-32.
[9]赵铁铮,赵铁映,魏燕,等.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硒酵母片的临床疗效及对甲状腺激素和自身抗体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50(3):301-304.
[10]邓涛,尹黎波,陈巍,等.3D腹腔镜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8):26-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0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