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管理模式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CSSD)锐器伤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该院行常规管理模式期间 CSSD 的 35 名工作人员为对照组,另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该院行 FMEA 管 理模式期间 CSSD 的 35 名工作人员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锐器伤各失效模式的事先风险指数(RPN)值、锐器伤发生率及工作人员满意度评 分。 结果: 观察组临床科室器械使用后预处理流程不清、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薄弱、未贴警示标识、缺乏保护装置、未执行医院有关制度、 病区与 CSSD 缺乏信任、知识技能培训不足、缺乏指引操作、现场缺少警示标识、监督力度不够、职业安全防护薄弱、器械使用后未及时 清洗等 RPN 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锐器伤发生率为 2.86%,低于对照组的 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观察组管理方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管理效果等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FMEA 管理模式应用于 CSSD 可提高工作人员满意度,以及降低 RPN 值水平和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常规管理模式。
Application effects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management mode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sharp instrument injuries in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WANG Jinqian, WEI Tingting
(No. 1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of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Nanyang 473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management mode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sharp instrument injuries in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 Methods: 35 staffs of CSSD during the routin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1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nd 35 staffs of CSSD during the FMEA management mode of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prior risk index (RPN) value of each failure mode of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the incidence of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and the staff satisfaction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PN values of unclear pretreatment process after the use of instruments of clinical departments, the weak awareness of occupational safety protection, the lack of warning signs, the lack of protection device, not implementing the relevant system of the hospital, the trust lacking between the ward and the CSSD, the insufficient knowledge and skill training, the lack of guidance operation, the lack of warning signs on the spot, no enough supervision, the weak occupational safety protection, and not being cleaned timely after use for the instrum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86%, which was lower than 22.8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staff satisfaction scores of management mode, safety management, work efficiency and management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FMEA management mode in the CSSD can improve the staff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the RPN level and the incidence of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the routine management mode.
【Keywords】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Management mode;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Satisfaction
消毒供应中心(CSSD) 主要负责医疗器械的 清洗、消毒、灭菌及供应工作,也是医院锐器伤高 危科室之一, 严重危害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和健康[1-2]。 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降低 CSSD 锐器 伤风险已成为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失效模式 与效应分析(FMEA) 管理模式通过组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全面化评估工作流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制订针对性、预防性的改进措施,以持续促进管理 质量的改进 [3-4]。本文观察 FMEA 管理模式在降低 CSSD 锐器伤风险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 本院行常规管理模式期间 CSSD 的 35 名工作人员 为对照组;另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本院 行 FMEA 管理模式期间 CSSD 的 35 名工作人员为 观察组。对照组:男 20 名,女 15 名;年龄 26~45 岁,平均(32.32±1.26) 岁; 专科 22 名, 本科及以上 13 名。 观察组: 男 18 名, 女 17 名; 年龄 26~45 岁, 平均(32.28±1.23) 岁; 专科 21 名, 本科及 以上 14 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依照 CSSD 工作流程对医疗器械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 毒等。
观察组采用 FMEA 管理模式。具体操作: (1) 成立 FMEA 管理团队。由 1 名 CSSD 工作负责人 和 5 名熟悉 CSSD 工作流程的工作人员组成管理小 组, 对其进行风险管理、FMEA 知识技能系统培训。 (2)分析失效模式。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和 查询以往相关文献证据,对 CSSD 回收、分类、清 洗、消毒等工作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列出每个步骤 的可能失效模式,并找出可能的潜在原因,计算事 先风险指数(RPN) 。RPN=S(严重程度) ×O(发 生频率) ×D(失效水平) ,总分 1~1000 分, 得 分高表示发生风险越高,依据 RPN 值制订针对性 改进措施。(3)使用后预处理。①失效模式:针 头、刀片、缝针等锐器未进行分类处理。a. 潜在 风险原因:临床科室器械使用后预处理流程不清 (RPN=157.66 分)。改进措施: 医院护理部与感 染管理科联合制订器械使用后预处理流程,要求各 临床科室人员在器械使用完后,立即将针头、刀片 等锐器清理,并分开处置,由护理部定时检查器械 处理情况,并纳入质控考核;b. 潜在风险原因:职 业安全防护意识薄弱(RPN=154.16分)。改进措施: 每周开展 1 次安全警示教育,加强对全员职业防护 相关知识、技能学习和培训;c. 潜在风险原因:未 贴警示标识(RPN=152.38 分)。改进措施: 在临 床科室器械预处理室张贴醒目的锐器伤警示标识; ②失效模式:对尖锐器械未采取保护措施。a. 潜在 风险原因: 缺乏保护装置(RPN=130.86 分)。改 进措施:为器械包配备尖锐器械固定夹、保护盒以 及保护套等保护装置,并由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 科以及 CSSD 督促临床各科室将锐器放置于密闭、 防刺容器中。(4)回收。①失效模式:在病区清 点器械。a. 潜在风险原因:未执行医院有关制度 (RPN=177.84 分)。改进措施: 护理部每月检查 器械清点情况,对于仍存在病区未清点器械现象的 科室,予以警示和教育;b. 潜在风险原因:病区与 CSSD 缺乏信任(RPN=176.86 分)。改进措施: 每月召开 1 次 CSSD 与临床各科室沟通协调会议,分 别评价双方工作情况,及时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之 处。(5) 分类。 ①失效模式:未借助适宜工具对 器械进行分类。a. 潜在风险原因:知识技能培训不 足(RPN=114.12 分)。改进措施: 每周开展 1 次 分类知识教育讲座,对工作人员进行器械分类知识 技能培训和考核;b. 潜在风险原因:缺乏指引操作 (RPN=106.83 分)。改进措施: 制作简单易懂的 器械分类操作指引,将其放置于器械分类台周围的 醒目位置,便于医护人员观看;c. 潜在风险原因: 现场缺少警示标识(RPN=125.11 分)。改进措施: 张贴详细的器械分类醒目警示标识于器械分类台 处。②失效模式:未分类。a. 潜在风险原因:监督 力度不够(RPN=111.03 分)。改进措施: 工作人 员间相互监督,由责任组长每日对器械分类情况进 行抽查,予以未分类者警示和教育;b. 潜在风险原 因: 职业安全防护薄弱(RPN=114.45 分)。改进 措施:每月开展 1 次业务学习,进行职业安全防护 教育和考核。(6)清洗。①失效模式。采用针头、 刀片等锐器刮除器械上的污渍。潜在风险原因:器 械使用后未及时清洗(RPN=120.75分)。改进措施: 要求 CSSD 工作人员在器械使用后立即进行清水冲 洗,医院护理部、感染管理科每月对措施落实情况 进行检查和评价,CSSD 工作人员每月交流、推广 器械清洗技巧及锐器伤防范要点等。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锐器伤各失效模式 的 RPN 值。(2) 比较两组锐器伤发生率。(3) 比较两组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采用管理满意度调 查表评价工作人员对管理方式的满意度,内容包括 管理方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管理效果 4 个方 面,每项 100 分,得分高表示患者对管理方式越满 意, 该调查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59. 重测 效度为 0.867.调查表发放 70 份,现场收回 70 份, 回收有效率 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锐器伤各失效模式的 RPN 值比较 观察 组临床科室器械使用后预处理流程不清、职业安全 防护意识薄弱、未贴警示标识、缺乏保护装置、未 执行医院有关制度、病区与 CSSD 缺乏信任、知识技能培训不足、缺乏指引操作、现场缺少警示标识、 监督力度不够、职业安全防护薄弱、器械使用后未 及时清洗等 RPN 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锐器伤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锐器伤发生 率为 2.86%(1/35),低于对照组的 17.14%(6/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管理 方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等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3.
3 讨论
CSSD 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各类医疗污物,在对 器械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的过程中均有可 能发生锐器伤,影响工作进行,损害工作人员身体 健康 [5-6]。因此,做好职业防护减少锐器伤发生尤 为重要。
FMEA 管理模式是一种具有系统性、前瞻性的分析方法,可在不良事件发生前,全面系统地找出 潜在的根本原因,并对流程进行改进,从而进行风 险预防的管理方法 [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临床科室器械使用后预处理流程不清、职业安全防 护意识薄弱、未贴警示标识、缺乏保护装置、未执 行医院有关制度、病区与 CSSD 缺乏信任、知识技 能培训不足、缺乏指引操作、现场缺少警示标识、 监督力度不够、职业安全防护薄弱、器械使用后 未及时清洗等 RPN 值和锐器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 组,管理方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等工作人员满 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FMEA 管理模 式是由 CSSD 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组成专业的管理团 队,通过量化指标 RPN 值,明确锐器伤风险防控 薄弱环节,医院护理部、感染管理科、CSSD 等联 合制订锐器防控措施,保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 [9-10]。首先, 加强对器械使用后预处理的管控, 通过张贴警示标识、开展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等一系 列措施,提升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使其在工作中更加注重自身防护, 并对尖锐器械采取保护措施,最大程度降低锐器伤发生风险,从而达到减少职业 暴露的目的 [11-12]。其次,强化器械回收管理,严格执行器械回收管理制度,并实行器械包基数单,发现器械回收异常立即处理,保证器械回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13-14]。同时加强器械分类知识技能培训、张贴醒目警示标识和加大监督力度等措施,将锐器伤风险降至最低,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提升工作人员满意度 。
综上所述,FMEA 管理模式应用于 CSSD 可提高工作人员满意度,以及降低 RPN 值水平和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常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珂,王伟,乔博,等 .2019 年某专科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基线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518-520.
[2]滕智英,刘芳,吕梦欣 . 信息化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现代医学,2021.49(11):1343-1345.
[3]赵霞,王力红,赵昕,等 . 消毒供应中心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实践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6):945-950.
[4]陆永秀,黄志强 . 消毒供应室应用 FMEA 和 HVA 预防医院感染的研究 [J].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3):371-373.
[5]高敏,冯金华,韩蔷,等 . 规培护士医疗锐器伤暴露特点及防护需求调查研究 [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1.16(3):385-389.
[6]范历,周慧芬 .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调查 [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2.48(3):243-245.
[7]韩松花,蒋丽迁,余旭良,等 . 供应室在消毒管理中施行全 程质控管理对医院感染防控的作用分析 [J]. 中华全科医学, 2020.18(11):1950-1952.
[8]付海鸿,喻晴,蒋丽娟,等 . 根因分析法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中的应用 [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6):569-572.
[9]张金凤,吴湘玉,刘玉洁,等 . 应用 FMEA 降低消毒供应中 心锐器伤风险 [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 (6): 42-45.
[10]陈萍,刘勇,王燕,等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在降低医务人员锐器处置环节职业暴露风险中应用 [J]. 职业卫生 与应急救援, 2020.38 (1): 11-14.
[11]林英,朱小琼,李惠玲 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3):383-387.
[12]陈萍,刘勇,王燕,等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在降黄永慧,姚溪,秦德华,等 . 医疗照护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眼科手术室锐器伤中的应用效果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17 (24): 105-107.
[13]赵祯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21(12):2165-2167.
[14]蒲连静,边秀艳 . 实施一体化护理管理对供应室医疗器械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国医院,2020.24(4):69-71.
[15]魏娟青,蒋美娜 . 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探讨 [J].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2):2125-21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0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