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 Bobath 疗法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该院收治的 98 例脑瘫患儿进 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Bobath 疗法,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 [ 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 、Peabody 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 ] 评分、平衡能力 [Berg 平衡量表 (BBS) ] 评分、智力指数 [ 发展商数(DQ) ] 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 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 平均峰流速 ] 水平。 结果:干预后,两组GMFM、PDMS-FM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B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言语能、应人能、应物能及动作能等 DQ 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 MCA、ACA、PCA 平均峰流速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Bobath 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应用于脑瘫患儿可提高 GMFM 评分、PDMS-FM 评分、BBS 评分、智力指数和血流动力 学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Application effects of Bobath therap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LIU Yunxia
(Department of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 of Pingdingsh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Pingdingshan 467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Bobath therap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98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20.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9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Bobath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tor function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the Peabody motor development scale-fine motor (PDMS-FM)] score, the balance ability [Berg balance scale (BBS)] score, the intelligence index [development quotient (DQ)], and the hemodynamic index levels [mean peak velocities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anterior artery (ACA) and posterior artery (PC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GMFM and PDMS-FM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BB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Q of speech ability, personalsocial ability, adaptive behavior and motor ability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average peak flow velocities of MCA, ACA and PCA in the two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Bobath therap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GMFM scores, the PDMS-FM scores, the BBS scores, the intelligence index and the hemodynamic index levels in the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Keywords】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Bobath therap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otor function; Balance ability; Intelligence
脑瘫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患儿表现为一系列异常运动状态,同时可伴有智力水平低下和平衡能力差 [1]。因此需要探索出一种有效疗法,对患儿的痉挛和运动功能进行改善,以提升患儿生命质量 [2]。常规康复训练是通过肢体功能训练而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但周期长、见效相对慢 [3]。Bobath 疗法是通过改善痉挛以恢复正常运动模式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观察 Bobath 疗法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98 例脑瘫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 标准: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4],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症 状在婴儿期出现;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有发 作频繁的癫痫;具有骨骼肌疾病或免疫性疾病;凝 血障碍;血管畸形或脑部肿瘤;对本研究耐受性或 配合度差;四肢均出现痉挛。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内容 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 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0405) 。按随机数字表法 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 例。对照组:男 25 例, 女 24 例; 年龄 1~5 岁, 平均(3.55±1.43) 岁; 体质 量12~20kg,平均(16.53±3.02)kg。观察组:男26例, 女 23 例; 年龄 2~6 岁, 平均(3.56±1.46) 岁, 体质 量 13~20 kg, 平均(16.85±2.92)kg。两组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1) 头部 控制训练:患儿取仰卧位,治疗师用手扶住患儿头 部,双肘固定患儿两边双肩,拉伸其颈部,帮助患 儿头部抬高并旋转;双手抓住患儿前臂, 患儿被拉- 坐、坐 - 起, 头保持在中间正中位置, 重复此步骤; 患儿取俯卧位,治疗师双手抓住患儿的肘关节,双 手手指张开,保持俯卧位抬头训练。(2)肢体运 动训练:在软床上通过玩具物品引导患儿向前爬行、 站立、行走,训练过程中及时矫正运动中肢体不协 调姿势;采用按摩﹑水疗等方法帮助患儿放松四肢 ﹑背部﹑腰部肌肉,缓解肌张力。(3)日常生活 能力训练:从手指、胳膊、肩膀、上肢等慢慢开始 训练,从日常生活入手,逐步拿取物品、起身、活 动等。(4)物理治疗:根据患儿情况开展神经电 刺激疗法,使用痉挛肌治疗仪、水疗法、红外线温 热疗法等。1 次 /d,45 min/ 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Bobath 疗法。 (1) 控制关键点。患儿保持俯卧位,双上肢向前伸展, 头脊柱呈直线,脊柱伸展。使患儿用肘关节支撑, 抬高头部,使脊柱充分伸展,然后用一侧肘支撑, 一侧上肢向上伸展,若患儿不能抬头,治疗师用一 手在固定患儿上臂的同时,中指支撑患儿下颌,使 其抬头,反复进行。在 Bobath 球上放置患儿腰骶 部,充分伸展四肢,让患儿保持一种双膝屈曲的姿 势,臀部坐在治疗师脚掌上,治疗师借助自身双膝 完成对患儿下肢的固定,双手扶住患儿腋下,在患 儿上半身呈现出直立位后对患儿躯干进行旋转。在 吊床上放置患儿,对患儿上肢肩关节进行外展和外 旋,之后对患儿肘关节进行轻柔拉伸,保持上肢伸 直, 且下压患儿的腕关节。之后将患儿保持俯卧位,向后伸展肩关节,若患儿手部痉挛严重,需对其实 施手指牵拉。若患儿双下肢痉挛严重,对患儿进行 屈膝屈髋, 握住患儿脚关节内收内旋患儿下肢。(2) 促进技术。①颈翻正反应的促通:从仰卧位患儿的 上方用双手将小儿头部慢慢扶起,感到颈部周围肌 群收缩性增强,之后一点点地减少支持。当收缩性 波及到肩胛带、腹部,感到小儿头部轻时,则可换 手。用一只手或只用指尖轻轻支持头部,另一手扶 着患儿颜面,慢慢地向左右方向回旋。②上肢保护 的伸展反应:俯卧位以上肢支持体重,从下方将患 儿抬起, 或向后方牵拉肩胛带, 慢慢地向侧方动摇, 以此来诱发伸展上肢,并以其手承载体重。(3) 反射性抑制。可进行头部的前屈、背屈、回旋等; 上肢和肩关节联合活动,开展内收前臂伴同肩关节 完全内旋、前臂外展、伸展肘关节和肩关节外旋、 肩关节外旋―抬举上肢。(4)感觉刺激。①视觉: 给患儿看彩色的卡片或动画, 训练患儿追视和色觉, 让患儿用手指做出指出、拿、捏等训练。②听觉和 语言:患儿若存在听力障碍,可根据情况选择验配 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后, 进行听觉和言语训练。 让患儿配合治疗师进行张嘴、发声训练。③触觉: 让患儿触摸不同质地的材料,刺激温觉、痛觉和触 觉。④负压:使用简单、安全的器材压在患儿的四 肢上、手指上,让患儿感受被压迫的感觉,并鼓励 患儿与这种压迫感进行对抗。45 min/ 次,1 次 /d。 两组均连续干预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 能评分。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和 Peabody 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 评估患儿 运动功能[5-6]。GMFM包括是否能够完成爬行、坐姿、 俯卧仰卧、走路跑步、直立等 88 项项目, 每项 0~3 分,0 分表示不能完成,3 分表示可以顺利完成, 分值越高表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越好。PDMS-FM 包括视觉运动整合能力及抓握能力, 总分0~196分, 评分越高精细运动功能发育越好。(2)比较两组 干预前后平衡能力评分。采用Berg平衡量表( BBS ) 评估患儿平衡能力 [7] ,总分 0~56 分,分数越高表 示平衡能力越好。(3)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智力水平。 采用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对患儿智力水平进行评 估, 主要包括言语能、应人能、应物能以及动作能, 从而得出 4 个方面的发展商数(DQ) [8] ,DQ 如低 于 65~75.则表明有严重的落后,再如婴幼儿阶段 应物能 DQ<85.表明机体存在损伤。(4)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采用超声诊断仪 (型号深圳市德立凯 EMS-9WA/9EA/9EB) 检测大 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 平均峰流速。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 GMFM、 PDMS-FM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 ;干预后, 两组 GMFM、 PDMS- FM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干预前后平衡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 BB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 BBS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 表 2.
2.3 两组干预前后智力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言语能、应人能、应物能以及动作能等 DQ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两组言 语能、应人能、应物能以及动作能等 DQ 均高于干 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见表 3.
2.4 两 组 干预前后 脑 血流 动 力 学指标水平 比 较 干预前,两组 MCA、ACA、PCA 平 均 峰 流 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 后, 两组 MCA、ACA、PCA 平均峰流速均高于干 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见表 4.
3 讨论
小儿脑瘫具有运动模式异常、坐立姿势维持时 间短等表现,患儿随年龄增长可出现沟通障碍、语 言表达能力差、认知物体慢等症状 [9]。治疗小儿 脑瘫以改善肌肉痉挛、肢体运动功能与智力状况 的康复训练为主,但针对性差,康复效果不佳 [10]。 Bobath 疗法是一种神经生理学疗法,主要是对机体 受损后的肢体运动障碍进行改善,通过抑制或诱导 的方式利用患儿正常自发性姿势反射对肢体的肌肉张力进行调节,通过正常动作模式的练习,帮助患 儿恢复平衡与运动功能 [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GMFM、PDMS-FM、 BB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Bobath 疗法 中的控制关键点能够对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肌张力进 行抑制,从而实现对正常的肌张力、平衡反应及姿 势反射的引出或促进。利用自身正常自发性姿势反 射、平衡与反射等特性,开展循序渐进的治疗,让 患儿体验正常姿势、运动感觉,改善异常运动控制 力,诱发正确动作,且通过诱导、促通、抑制等方 法消除异常姿势, 降低过高肌张力, 预防肌肉萎缩、 关节挛缩,最大限度改善患儿主动运动功能与平衡 能力 [12]。
智力水平是衡量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关键,脑 功能活动与其耗氧量呈正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脑 血流量以评估功能区代谢活动 [13]。本研究结果同时 显示,观察组言语能、应人能、应物能以及动作能 等 DQ, 以及 MCA、ACA、PCA 平均峰流速均高于 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Bobath疗法通过控制关键点、 促进技术和反射性抑制训练以刺激患儿大脑去皮质 相关的运动区,可抑制皮质脊髓束的兴奋性,有利 于部分脑神经功能的重建,增强脑神经中受损细胞 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提高患儿肢体的主动运动能 力和智力水平 [14]。此外, Bobath疗法通过抑制控制, 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对异常紧张性姿势采取反射 性抑制, 使患儿获得有主动、自动反应和动作技巧, 从而提升康复效果 [15]。
综上所述,Bobath 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应用 于脑瘫患儿可提高 GMFM 评分、PDMS-FM 评分、 BBS 评分、智力指数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其效 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江仕珍,范锦云 . 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分析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34 ( 12 ): 2154-2155.
[2] 周满相,张靖,黄任秀,等 . 振动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29 ( 6 ): 377-380.
[3] 王涛涛,杨忠秀,李新剑,等 . Bobath 干预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食的影响 [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26 ( 4 ):443-445.
[4]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 . 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 断条件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29 ( 5 ): 309.
[5] 熊华春,陈精慧,王军,等 .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J]. 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1.56 ( 3 ): 370-375.
[6] 王桂贤 . Peabody 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8 ( 23 ): 39-40.
[7] 王琼,潘星星 . 电针、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程度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19 ( 8 ): 1374-1377.
[8] 邱莲娜,黄阳,陈连珠,等 . 家庭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脑瘫患儿智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J]. 当代医学, 2021.27 ( 12 ): 183-184.
[9] 孙李莹 . 中医康复护理联合 Bobath 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J]. 慢性病学杂志, 2021.22 ( 5 ): 699-701.
[10] 关丽君 . 三级康复方案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及治疗成本的影响研究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9.11 ( 3 ):232-234.
[11] 孟静,徐怡 . 基于 Bobath 理念的综合康复治疗在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中的应用 [J]. 中国临床研究,2020. 33 ( 3 ): 387-390.
[12] 蔡志军,李巧秀,朱佳宁,等 . 益脑增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临床疗效及对精细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 响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25 ( 12 ): 28-31.
[13] 黄圣哲,谢伟,龚萍 . 健脑益智方联合靳三针对脑瘫患儿脑血流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J]. 广西医学,2018.40 ( 6 ): 641-644.
[14] 刘涓,谢瑞娟,石翠霞,等 . Bobath 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7 ( 4 ): 604-605.
[15] 张丹丹,仇爱珍 . 基于 Bobath 理念的照护模式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8 ( 20 ): 2261-22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9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