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针灸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6 14:37: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该院收治的 64 例外伤 性截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2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物理 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功能独立性 [ 功能独立性量表(FIM) ] 评分、脊髓损伤神经功能 [ 美 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 ] 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 改良 Barthel 指数(MBI) ] 评分。 结果: 治疗后,两组 FIM 评分、 MBI 评分和脊髓 损伤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灸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 可提高 FIM 评分、 MBI 评分和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效果优于单纯物理疗法治疗。

  【关键词】 外伤性截瘫,针灸;物理疗法,功能独立性,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

 
  Effects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hysical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paraplegia

                                                         LI Yado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of Xinm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237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hysical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paraplegia.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64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paraplegia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uly 2021.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2 cases in each.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is basi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hysical therap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scale (FIM) ] score, the spinal cord injury neurological function [American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 (ASIA) criteria] score, and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FIM score, the MBI score and the spinal cord injury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hysical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FIM score, the MBI score and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of spinal cord injury in th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paraplegia.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physical therapy.

  【Keywords】 Traumatic paraplegia; Acupuncture; Physical therapy;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外伤性截瘫是外界暴力引起脊髓损伤造成的机 体功能障碍, 损伤程度与承受压力大小呈正相关。 患者主要表现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运动功能 丧失、感觉功能障碍及生理反射消失等 [1] 。该病治 疗周期长且预后较差,会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 和社会负担。外伤性截瘫患者一般需要进行肢体功 能康复训练,但进程缓慢,故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治 疗手段。针灸是常见的中医治疗手段,主要通过穴 位刺激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脉的作用,可用于多 种疾病的康复期 [2] 。物理疗法可缓解疼痛、消除病 因,促进患者康复。本文观察针灸联合物理疗法治 疗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 本院收治的 64 例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结合骨伤诊治》中相关的 诊断标准 [3]; 结合脊柱骨折外伤史、 X 线、 CT 和磁 共振检查确诊;存在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失禁、运动 功能障碍; 年龄 >18 岁; 神志清醒且可正常交流沟 通;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由脊髓炎、椎管内 肿瘤及脊髓血管畸形等原因导致的截瘫;存在针灸 禁忌证;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疾病;合并恶性肿 瘤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 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 批准(批准文号: 201704)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 年龄 22~67 岁, 平均(55.23±4.57) 岁; 病程 2~7 年, 平均(4.38±0.24)年;截瘫类型:颈椎骨折14 例, 腰椎骨折 10 例, 胸椎骨折 8 例; 致伤原因: 重物压伤 9 例,交通事故 16 例,高空坠落 7 例。 观察组男 20 例, 女 12 例;年龄 26~68 岁,平均 (55.12±4.97)岁;病程 1~7 年, 平均(4.33±0.22) 年;截瘫类型:颈椎骨折 12 例,腰椎骨折 11 例, 胸椎骨折 9 例; 致伤原因:重物压伤 10 例, 交通 事故 14 例,高空坠落 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 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包括关节功 能锻炼及预防肌肉萎缩的训练,并指导患者每天自 主穿衣、洗漱、吃饭等。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实施物理疗法治疗。( 1 ) 中频治疗仪(北京康美益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KF-3B ·IV ·I 型) :将电极板放于患侧上肢伸肌 与下肢屈肌进行电刺激治疗, 20 min/ 次, 1 d/ 次, 连续治疗 15 d 为 1 个疗程;(2)华伦特定电磁波 治疗仪(重庆华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CQJ-25 型): 采用红外线照射足三里穴、肩髃穴,每个穴位照射 10 min, 1 d/ 次,连续治疗 6 d 后暂停 1 d,之后继 续治疗,连续治疗 2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 1 ) 针刺:选择脊椎损伤平面及上下 2 个椎体的肾俞、 悬钟、后溪、气海、合谷和太冲穴为主穴。伴排尿 困难者增加秩边、三阴交与中极穴,伴排便障碍者 增加支沟、大横穴。其中肾俞、气海、秩边、中极、 大横穴毫针直刺 1.2 寸, 悬钟、后溪、合谷、太冲、 三阴交、支沟穴毫针直刺 1 寸,肾俞、气海与中极 穴行捻转补法,其余穴位行捻转平补平泻法。所有 穴位留针 45 min,每间隔 10 min 行增强手法一次, 1 次 /d, 15 d 为 1 个疗程。(2)温针灸:患者侧 卧保持舒适体位,充分暴露穴位皮肤,常规采用碘 酒消毒,自督脉分别向左右两侧旁开 1 寸处选取对 应椎体夹脊穴, 采用 2.0 寸的毫针, 刺入穴位得气 后,取一段长度为 2 cm 艾条套在针柄上, 艾条应 距皮肤 2~3 cm,再从艾条下端点燃施灸。艾条燃 烧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能耐受,可在穴位处 放一硬纸片,减轻火力。 1~2 壮 / 次, 1 d/ 次, 15 d 为 1 个疗程。针刺和温针灸均持续治疗 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 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功能独立 性。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 评估,分值范围 为 18~126 分, 分值越高, 功能独立性越高 [4] 。(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 [5] 。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 标准评估运动功能和感 觉功能,运动功能主要采用 6 级评分法(0~5 分) 评估身体两侧十组关键肌 [C5 屈肘肌(肱二头肌和 旋前圆肌) 、L2 屈髋肌(髂腰肌) 、C6 伸腕肌(桡 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L3 对应股四头肌、C7 伸肘 肌(肱三头肌) 、L4 踝背伸肌(胫前肌) 、C8 中 指屈指肌(指深屈肌)、L5 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T1 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S1 踝跖屈肌(腓肠 肌和比目鱼肌) ] 的肌力, 分值范围 0~100 分, 评 分越高运动功能越高。感觉功能评分检查每侧 28 个关键点的轻触觉(0~112 分) 和针刺觉( 0~112 分) ,评分越高感觉功能越好。(3)比较两组治 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MBI) 评分评价, 包括吃饭、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 控制小便、用厕、床椅转移、步行、上楼梯等 10 个维度,满分 100 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独立性比较 治疗前,两 组 FI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 FIM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 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轻触觉、针刺觉和运动功能等脊 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治疗后,两组轻触觉、针刺觉和运动 功能等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 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 两组 MBI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 M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高于对 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 P<0.05)。 见 表 3.

  3 讨论

  外伤性截瘫主要因车祸、高空坠落和外击伤引 起脊髓损伤所致,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消化系统、呼 吸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相关疾病,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暂无特效方法治疗,仍以康复训练为主,但整 体疗效不理想 [6] 。临床常采用物理疗法配合治疗, 其中中频电流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使皮肤升温,并扩张毛细血管及小动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7-8]; 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足三里穴可达到通经活络、调 理气血的效果,照射肩髃穴可温经助阳,推动阳气 运行,促进气血通畅 [9-10]。

  中医学将外伤性截瘫归属于 “痿证”范畴,认 为外伤性截瘫是由气血阻滞脉络所致,治疗时应遵 守活血化瘀、扶正祛邪、通络舒经的原则。针灸是 中医学的精髓部分,在治疗肢体功能障碍性疾病方 面经验丰富,其由针法和灸法结合而成,针法即针 刺特定的穴位,以提插、捻转等手法进行刺激;灸 法是采用燃烧的艾条熏灼特定穴位皮肤,借助艾草 燃烧时产生的药力和红外线温热刺激达到治病、防 病和保健的目的 [11-12] 。而辨证选穴可发挥温补肾 阳、益精血、通经络、补肝肾、强督脉、生肌力之 功效 [13-14] 。针灸选取的穴位中夹脊穴处于膀胱与督 脉间,针刺夹脊穴可通畅督脉经气,督脉与六阳经 相通, 可调节阳经经气, 促阴阳协调, 疏通经络, 促使机体气血顺畅;且从解剖结构来看,每一夹脊 穴位均有相应椎骨下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 动、静脉丛分布,选择夹脊穴而不直接选择督脉所 属穴针灸, 不仅可以作用于脊髓, 促感觉神经恢复, 改善血液循环,还可增强萎缩肌纤维的韧性,刺激 肌力恢复,又可避免针刺督脉导致的脊髓炎症与脊 髓损伤, 应用安全。此外, 采用温针灸刺激夹脊穴,可利用艾灸的热力作用打通经脉,调节脏腑气血, 减轻疼痛,促进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本研究 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FIM 评分和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针灸联合 物理疗法可从不同作用机制发挥协同增效作用,达 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进而促进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 恢复。

  已知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多数神经细胞轴索受损 后,其神经细胞胞体并未死亡,只是进入休眠,若 提供适宜内环境, 可促进其恢复正常功能 [15] 。本研 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MBI 评分高于 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针灸联合物理疗法可改善患病 部位微循环和组织代谢,改善受损组织水肿、脊神 经细胞功能,刺激脊髓损伤的恢复与再生,从而提 高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外伤性截瘫 患者,可提高 FIM 评分、 MBI 评分和脊髓损伤神经 功能评分,效果优于单用物理疗法。

  参考文献

  [1] 佘春梅 . 对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J].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 (23): 19-20.

  [2] Rahimi M, Torkaman G, Ghabaee M, et al. Advanced weight-bearing mat exercises combined with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wheelchair-dependent people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to transfer and attain independence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Spinal Cord, 2020. 58 ( 1 ): 78-85.

  [3] 何伟 .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566-1644.

  [4] 高邈 .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处于迟缓性瘫痪状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 38 (9): 116-117.

  [5] 鄢来军,颜浪辉,林庆宾,等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灸治疗脊髓损伤下肢功能障碍的选穴规律 [J]. 针灸临床杂志, 2020. 36 ( 1 ): 57-62.

  [6] 池红万 . 川芎嗪联合 rTMS 治疗外伤性截瘫的效果及对神经电生理和骨代谢的影响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 21 (14): 39-40.

  [7] 刘会敏,冷军,魏方月,等 .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选穴规律文献分析 [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44 (2): 139-144.

  [8] 王春英,孙忠人,杨添淞,等 . 孙忠人运用电针治疗外伤性截瘫经验 [J]. 河南中医, 2020. 40 (8): 1174-1177.

  [9] 谢卫娜,谢川,王媛 . 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探讨 [J]. 新疆中医药, 2020. 38 ( 1 ): 30- 31.

  [10] 古兰,王玲,李梦凡,等 . 电击伤截肢患者综合治疗 60 例临床观察 [J]. 陕西医学杂志, 2020. 49 (9): 1114-1116.

  [11] 郭兴富,薛艳芳,张云雪,等 . 探讨外伤性脊髓损伤致截瘫的中医康复治疗效果 [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30 (22): 341-343.

  [12] 李雪宁,符映雪,姜远燕 . 用针灸疗法配合经络拍打法预防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 [J]. 当代医药 论丛, 2019. 17 (17): 256-257.

  [13] 郭湘慧 . 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 31 (13): 2.

  [14] Tang HL, Guo Y, Zhao YD, et al.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on neur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progress and prospects[J]. Neural Plast, 2020: 8890655.

  [15] 于洪玲 .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 (8): 138-1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82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