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究甲钴胺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对微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及护理干预后的变化。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0 月至2021 年 12 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诊断及治疗的 60 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 30 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化疗方案治疗, 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干预,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甲钴胺联合护理干 预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微炎症介质水平(白细胞介素 - 8、肿瘤坏死因子- α 、C 反应蛋白) 及不良情绪 [ 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 评量表( SDS ) ] 的影响。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白细胞介素- 8、肿瘤坏死因子- α 、C 反应蛋白水平及 SDS 评分与 S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相较于治疗前, 治疗后,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升高, 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 白细胞介素- 8 、肿瘤坏死因子 - α 、C 反应蛋白水平及 SDS 、SAS 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 结论 甲钴胺 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减轻微炎症状态,改善不良情绪。
关键词:甲钴胺,结直肠癌,周围神经病变,微炎症介质,护理干预
结直肠癌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 率逐年升高 [1]。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且早期发病较为隐 匿,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仍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 方法 [2]。但化疗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包括对正常 组织的损伤、对周围神经系统的损伤、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损 伤等,其中对周围神经系统的损伤为肿瘤化疗治疗期间常见 的药物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以感觉及运动异常为主要临床 表现, 严重者甚至可能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增加患者痛苦。 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辅酶 B12 ,能够明显促进细胞内物质的 代谢。有研究发现 [3], 甲钴胺能够明显抑制长春新碱等药物 引起的神经轴突蜕变, 恢复神经突触的传递。但关于其对结 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及微炎症介质的影响尚不 明确。此外,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改变, 患者的心理情况也逐 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 [4],对于化疗患者给予一定的护 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促进患者恢复。本研 究中旨在探讨甲钴胺联合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 周围神经病变及微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广 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诊断及治疗的 60 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 照组,各 30 例。其中男性 16 例,女性 14 例,平均年龄 45.72±10.25 岁。本研究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医 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 情同意书。入组标准:①均符合关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标 准 [5] ,且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确认的Ⅱ期或Ⅲ期结直肠癌患 者;②有辅助化疗适应症,预期可以完成卡培他滨联合奥 沙利铂化疗(XELOX 方案)化疗 6 次;③美国东部肿瘤 协作组体能状况(ECOG PS) [6] 评分≤ 1 分,预计生存期 超过半年;④化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未合并其他神经 系统疾病;⑤既往无神经毒性反应的化疗药物使用史等。 排除标准:①结直肠癌患者肝或肺转移切除术后化疗; ②患者化疗期间需要行辅助或姑息放疗;③合并糖尿病并 发神经病变者;④合并精神障碍无法沟通交流者;⑤依从 性差影响最终疗效判定;⑥合并严重感染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案治疗。第 1 天予以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 号: 20190962. 规格: 100 mL ∶0.1 g ) 130 mg/m2 静脉滴 注第 1 天; 第 1~14 天予以卡培他滨(希罗达)(上海罗氏 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193024.规格: 0.5 g ∶ 12 s ) 1 000 mg/m2.2 次 /d, 口服,21 d 为 1 周期。由于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患者长期承受巨大压力, 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不易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针对患者心理状况,及时对患者进行梳理排导,改善患者 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研究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甲钴胺干预。 第 1 周期化疗起同时应用口服甲钴胺片(弥可保) [ 卫材 (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193107 ,规格: 0.5 mg ∶ 10 s ∶ 2 板 ]500 μg, 3 次 /d,第 1~14 天口服, 21 天为 1 周期。所有患者化疗期间均未使用可影响神经症 状的药物,患者严格遵守医嘱。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传导速度检测:采用肌电图 仪(上海海神医疗电子仪器有限公司,京械注准: 20162211499.型号:NDI-092)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 及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所有医护人员均经过统计培训,且具 有丰富经验,采用双盲法进行检测,患者取仰卧位,选取 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以手腕正中作为刺激部位, 同侧手 指为接收部位,检测距离与传导所需时间,计算传导速度。 ②微炎症介质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分别于干预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肘正中静脉血 3 mL, 离心,取上清液,以 3 000 r/min 的速度进行离心,时间 为 15 min)治疗前后微炎症介质水平变化,包括白细胞介 素 -8 (正常范围 260~380 ng/L)、肿瘤坏死因子 -α (正常范 围 0.74~1.54 ng/mL)、C 反应蛋白(正常范围 0~10 mg/L)。 ③不良情绪检测: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 [7] 检测患者 焦虑情况变化,共 20 项,其中 5 项为反向计分,以总分 与 1.25 相乘取整,以 50 分为界,高于 50 分认为有焦虑 情况;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 [7] 检测患者抑郁情况变 化,共 20 项,其中 10 项为反向计分,以总分与 1.25 相 乘取整,以 53 分为界,高于 53 分认为有抑郁情况。分值 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分 析。神经传导速度、炎性因子指标等计量资料经正态性分 布检验,均符合正态性分布,均以(x ±s)表示,两组间采 用 t 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 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甲钴胺联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2.
2.2 甲钴胺联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微炎症介质的影响 两组 患者治疗后微炎症介质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3 甲钴胺联合护理干预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治疗 后,两组患者 SDS、SAS 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结直肠癌属于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相关研究证实, 术前正确的放化疗方案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复发及远处 转移的可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由于结直肠癌早 期发病的隐匿性,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卡 培他滨 + 奥沙利铂的 XELOX 化疗方案为结直肠癌的常用 化疗方案,但其易造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有研究 发现 [8] ,相较于不含卡培他滨及奥沙利铂的治疗方案,含 卡培他滨及奥沙利铂治疗方案的患者手足综合征及周围神 经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寻找减轻患者化疗后周围神经病 变的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结直肠癌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是使用化疗药物后的 一种严重不良反应。有研究发现 [9] ,神经电生理的改变与 周围神经病变具有重要关系,即使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没 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也伴随着一定的神经电生理改 变。本研究结果发现, 治疗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 甲钴胺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的 周围神经病变。探究其原因可能为甲钴胺能够进入受损的 神经组织,加速细胞中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进而促进损 伤神经的修复、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白细胞介素 -8、肿瘤坏死因子 -α 、C 反应蛋白等炎症 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的微炎症状态,被认为与 多种肿瘤的预后具有重要关系。白细胞介素 -8 是趋化因子 家族成员之一,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有 研究发现 [10], 白细胞介素 -8 能够介导及生物化学活性, 在 恶性肿瘤及免疫系统细胞的稳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肿瘤 坏死因子 -α 是由细菌产物诱导产生并可诱导肿瘤细胞死 亡及出血性坏死的一种炎性因子。既往研究证实 [11] ,血清 肿瘤坏死因子 -α 较低的患者预后较佳。 C 反应蛋白是一种 全身炎症性因子,其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发病及预后等关系 密切 [12]。本研究结果发现, 治疗后患者白细胞介素 -8、肿 瘤坏死因子 -α 、C 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 可以认为甲钴 胺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机体的 微炎症状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外在更加关 注。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 可能会由于改变了排便通道而影 响其正常生理功能,出现失落、害怕或者厌恶,甚至将自 己封闭。本研究结果表明, 甲钴胺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 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究其原因, 甲钴胺为维生素 B12 的衍生 物。甲钴胺可显著降低化疗方案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明显 减轻患者疼痛感。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改变, 以人为本的理 念逐渐发展,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制订合适的干预措施, 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甲钴胺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结直肠 癌患者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减轻微 炎症状态,改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 BAIDOUN F, ELSHIWY K, ELKERAIE Y, et al. Colorectal CancerEpidemiology: Recent Trends and Impact on Outcomes[J]. Curr Drug Targets, 2021. 22(9): 998- 1009.
[2] 张桉阁 , 朴大勋 . 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治疗 [J].医学综述 , 2020. 26(24): 4873-4877.
[3] 黄睿臻 , 徐劲 , 魏绪红 . 弥可保预防长春新碱诱导的病理性疼痛的机制 [J]. 中山大学学报 ( 医学科学版 ), 2022. 43(2): 212-220.
[4] CHAMBERS P , LI W , MD FORSTER, et al. Evidence to guidethe optimal timing for pre-chemotherapy blood tests for early breast, colorectal cancer an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J]. Cancer Medicine, 2021. 10(22): 7996-8004.
[5] 高兆亚 , 李明 , 顾晋 . 中国医师对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和指南认知的抽样调查报告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2020. 23(11): 1067- 1073.
[6] 樊晓静 , 史志涛 , 孙昕 . 活血健脾中药联合顺铂化疗对直肠癌患者肿瘤相关指标、Karnofsky 评分及 ECOG 评分的影响分析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17. 35(11): 2969-2972.
[7] WANG L. Effects of S1 combined with palliative care on immune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tomach cancer[J]. Oncology Letters, 2020. 20(2): 2021-2027.
[8] KALIDINDI A, DUBASHI B, JAYANTHI M, et al . Efficacyand safety of capecitabine and oxaliplatin (CAPOX) treatment in colorectal cancer: An 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a tertiary cancer center in South India[J]. Indian Journal of Cancer, 2020. 59(1): 73-79.
[9] TL A, HCT A, MC B, et al. Neu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development and recovery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oxaliplatin and paxlitaxel treated patients[J].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2020. 131(3): e2-e3.
[10] 霍瑞雪 , 崔宇 , 吴晓静 , 等 . 炎症介质及炎症细胞因子在结直肠 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山东医药 , 2020. 60(3): 110- 113.
[11] JI W P, CHANG H J, YEO H Y, et 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ystemic cytokine profiles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olorectal cancer and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se parameters[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20. 123(4): 610-618.
[12] SROUR B, KAAKS R, JOHNSON T, et al. Ageing-related markers and risks of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prospective study in the EPIC-Heidelberg cohort[J].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22. 37(1): 49-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