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镇肝熄风汤在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9 11:29: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镇肝熄风汤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血脂及血清肾素活性( PRA ) 、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醛固酮( ALD ) 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8 年 12 月至 2022 年 4 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 90 例分为对照组 ( 45 例,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治疗)和观察组( 45 例,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 ,均治疗 4 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 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指标及血清 PRA 、Ang Ⅱ、 ALD 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较治疗前,治 疗后两组患者五心烦热、眩晕、心悸失眠、头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总胆固醇( TC )、 Ang Ⅱ、三酰甘油( TG )、 PRA、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 LDL-C )、 ALD 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 )。 结论 镇肝熄风汤可有效提高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与血管内皮功能,调节机体血脂水平。

  关键词: 高血压,阴虚阳亢型,镇肝熄风汤,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血脂,血管内皮功能

  高血压属于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患者主要以体 循环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部分患者 可伴有眩晕、心悸等症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促使患 者血管内释放内源性一氧化氮,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还可 舒张血管平滑肌,具有抗高血压的作用,但此药需患者长 期服用,无形中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单纯的西医治疗也 会引发头痛、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 [1]。 《素问 ·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中医将 高血压归为“眩晕”“头痛”范畴,认为该病主要由情志 失调、患者体虚、不良饮食起居习惯等因素所致,患者机 体因阴阳失调、五脏功能紊乱,进而出现各种中医辨证证 型,其中包含阴虚阳亢型,故应以清火平肝、滋阴补肾为 主要治疗原则 [2-3]。镇肝熄风汤是中医治疗阴虚阳亢型高 血压的常用药方,其中含有怀牛膝、代赭石、川棟子等多 种药物,具有滋肝养肾、清热解毒、补气益血等功效 [4-5]。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镇肝熄风汤对阴虚阳亢型高 血压患者血脂及血清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醛固酮(ALD)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8 年 12 月至

  2022 年 4 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90 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45 例)患者中男性 28 例,女性 17 例;病程 6 个月 ~13 年,平均(5.16±1.54) 年;年龄 38~69 岁,平均(51.06±5.88)岁;高血压分级 中Ⅰ、Ⅱ、Ⅲ级分别为 19、15、11 例。观察组(45 例)患 者中男性 29 例,女性 16 例;病程 7 个月 ~14 年,平均 ( 5.21±1.58 )年;年龄 39~70 岁, 平均( 50.88±5.91 )岁; 高血压分级中Ⅰ、Ⅱ、Ⅲ级分别为 20、15、10 例。纳入标 准:符合《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 年)》[6] 与《高血 压病中西医防治》 [7]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出现心悸、眩 晕、五心烦热等临床症状者等。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引起 的继发性高血压者;伴有多种恶性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 期妇女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院内医学伦理 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苯磺酸左氨氯地平 片(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03342.规格: 2.5 mg/ 片)治疗,2.5 mg/ 次,1 次 /d。 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予以镇肝熄风汤治疗,药方组成: 怀牛膝、代赭石各 30 g,龙骨、牡蛎各 20 g,白芍、龟 板、玄参、天冬各 15 g,川棟子 10 g,生麦芽、茵陈各8 g,甘草 6 g,将药物倒入砂锅,加水浸泡 30 min,然后 放置燃气灶上大火至水沸腾,后温火煮 30~40 min 关火,滤网过滤后保留 400 mL 药液,早晚温服,200 mL/ 次, 2 次 /d,两组患者均治疗 4 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高血压病中西医防 治》 [7] 中的标准判定,显效:治疗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 者眩晕、头痛、心悸等临床症状均消失,舒张压下降幅 度≥10 mmHg( 1 mmHg=0. 133 kPa );有效:治疗后阴虚 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眩晕、头痛、心悸等临床症状均有显 著改善,舒张压下降幅度 <10 mmHg;无效:治疗后阴 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眩晕、头痛、心悸等临床症状均未 改善,舒张压也未发生变化。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效 率。②中医证候积分。依据《高血压中医证候规范化与客 观化研究进展》[8]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进行 对比,包括五心烦热、眩晕、心悸失眠、头痛等,各项积 分以无、轻、中、重分别评为 0、2、4、6 分,分数和患者的 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③血管内皮功能。采集治疗前后 患者 4 mL 空腹静脉血,以 3 500 r/min 离心 10 min,取血 清,血清 ALD、Ang Ⅱ、PRA 水平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 测。④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DL-C)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液采集与血清制 备方法同③。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五心烦热、眩晕、心悸失眠、头痛积分及血脂指标、血管 内皮指标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行 t 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以[ 例 (%)] 表示,采 用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 有效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 证候积分(五心烦热、眩晕、心悸失眠、头痛)均降低,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血清 PRA、Ang Ⅱ、ALD 水平比较 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指标均更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指 标(TC、TG、LDL-C 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HDL-C 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4.

\

 
  3 讨论

  临床上高血压是指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 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增高, 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是引起冠心 病、心衰等继发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需及时、有效地 进行治疗 [9]。现阶段, 临床上有较多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但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均首选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进行治 疗,其属于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药,半衰期长,可持久 扩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改善肾脏缺血,降低血压,但有 研究表明,血脂代谢异常与高血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 血压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患者普遍存在血脂升高,代谢 异常现象,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在调节患者血脂方面,效果不理想,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 [10- 11]。

\

 
  中医认为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素体阴阳偏盛、偏衰, 禀赋不足, 脏腑亏损不足, 其以精神紧张、情志不遂、饮食 失节、劳逸无度、环境恶化等为诱因, 病因病机归纳为风、 火、痰、瘀、虚;病位以肝、肾为主, 涉及心、脾 [12] 。经 查中医古籍,镇肝熄风汤于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有记载,本方原为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 所致的肝阳化风型高血压疾病。但根据其药方的组成,同 时结合病机, 亦可用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13] 。 镇肝熄风汤中怀牛膝具有活血止痛、养肝补肾的功效;川 棟子具有止痛、疏肝行气的功效;茵陈具有利湿退黄、解 毒疗疮的功效;代赭石具有清火平肝的功效;牡蛎具有潜 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涩固精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柔 肝、敛阴止汗的功效;龙骨收敛固涩;龟板养心安神;玄 参滋阴解毒;生麦芽具有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的功效;天 冬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甘草可补气、清热解 毒、止咳、止痛;众药协同配伍,共达调和气血、补肝益 肾、清热解毒的功效 [14- 15] 。本研究中,相比对照组,观察 组患者总有效率上升,五心烦热、眩晕、心悸失眠、头痛 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提示应用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 亢型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 症状。

  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发病的关键机制在于肾素- 血 管紧张素- 醛固酮(RAAS)系统的过度激活, 导致血压升 高, PRA、Ang Ⅱ、ALD 作为 RASS 系统中的重要指标, 当患者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失调时,其水平异常升高,表 明患者血管内皮受损严重 [16- 17] 。而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 受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内皮功能异常等因素的影响,会 使机体内脂质代谢紊乱 [18]。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镇肝熄 风汤中的玄参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患者机体内的 Ang Ⅱ水 平,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 下调血管的动脉壁厚度, 从而促 进高血压所致的血管重塑,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甘草中甘 草酸可通过抑制胆固醇在细胞内聚集和促进胆固醇逆向转 运,调节胆固醇动态平衡,也可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从 而有效调节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机体内血脂水平 [19-20]。

  本研究中,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 PRA、Ang Ⅱ、ALD) ,血脂指标( TC、TG、 LDL-C)水平下降, 血清 HDL-C 上升, 提示应用镇肝熄风 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可调节机体血脂水平,改 善血管内皮功能。

  综上,采用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 可提升临床效果,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其各种临床症状及 血管内皮功能。但本研究观察周期相对较短,结果可能存 在一定的偏差,有待后期延长治疗、观察时间,以进一步 研究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应用镇肝熄风汤治疗的具体作 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袁夏英 , 何翅鹏 , 张仲叶 , 等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以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 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 13(2): 126- 129.

  [2] 马宁 , 侯雅竹 , 王贤良 , 等 . 基于文献的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用药规律探析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6. 36(4): 403- 410.

  [3] 张跃双 , 李明玉 , 周晓玲 . 国医大师孙光荣诊治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19. 17(13): 49-51.

  [4] 许丹微 .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肝阳化风型高血压的效果 [J]. 中国民康医学 , 2019. 31(19): 105- 107.

  [5] 董蓉蓉 , 李敏 , 荆鲁 . 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8. 24(14): 222-228.

  [6] 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学杂志社 ,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 等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2019 年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2019.18(4): 301-313.

  [7] 熊晓玲 . 高血压病中西医防治 [M]. 成都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64.

  [8] 杨坤杰 , 黄敏 , 李霞 , 等 . 高血压中医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研究进展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17. 35(1): 239-242.

  [9] 张倩倩 , 陶琳琳 , 聂玉梅 , 等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 [J]. 实用医学杂志 , 2017. 33(21): 3566-3569.

  [10] 黄磊 .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的疗效 及安全性分析 [J]. 海峡药学 , 2021. 33(9): 122- 123.

  [11] 陈立伟 , 韩凌 , 骆景光 . 苯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影响的研究 [J]. 临床和实验医学 杂志 , 2015. 14(5): 378-380.

  [12] 邵琳琳 , 丁元庆 . 从气机失常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病机 [J]. 四 川中医 , 2018. 36(1): 50-52.

  [13] 何晓兰 , 邓力 . 张锡纯临床应用代赭石经验撷菁 [J]. 四川中医 ,2020. 38(1): 20-22.

  [14] 王洲羿 , 黄虎翔 , 肖展翅 , 等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镇肝熄 风汤对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 [J]. 中国实用神 经疾病杂志 , 2017. 20(11): 21-24.

  [15] 李文国 . 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J]. 中国民间疗 法 , 2018. 26(11): 35.

  [16] 黄鑫 , 杨利 , 徐勇 , 等 . 老年高血压患者 RASS 系统相关指标表 达水平对嘌呤代谢物尿酸水平的影响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20. 19(20): 2178-2181.

  [17] 赵岳 . 中西药合用治疗肾性高血压伴蛋白尿对血PRA、Ang Ⅱ和 ALD 水平的影响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 2018. 34(7): 822-823.

  [18] 何焯根 , 戴韵峰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体质类型 与血脂指标相关性研究 [J]. 新中医 , 2015. 47(8): 35-37.

  [19] 李翎熙 , 陈迪路 , 周小江 . 玄参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分析预测 [J]. 中成药 , 2020. 42(9): 2417-2426.

  [20] 王波 , 王丽 , 刘晓峰 , 等 . 中药甘草成分和药理作用及其现代临 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医药 , 2022. 17(2): 316-3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63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