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价值。方法将84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RBSI发生率、推迟发生时间,缩短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本文引用格式:张文素,任丽,刘光义,等.预见性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279-280.0
引言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维持和建立有效的血液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留置装置后产生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透析质量,甚至成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有效预防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发生对提高透析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预见性护理是近年来在应用于临床的新兴护理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以期预防CRBSI的发生,提高患者透析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新乐市中医医院血液透析室接受血液透析患者84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42例,研究组男 25 例,女 17 例;年龄 26-74 岁,平均(59.8±9.2)岁,置管时间 2 - 64 个月,平均 (22.8±6.7)个月,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17例,高血压肾病5例,多囊肾4例,狼疮性肾炎2例。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24-75岁,平均(58.9±9.5)岁,置管时间3-66个月,平均(23.2±6.9)个月,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6例,多囊肾6例,狼疮性肾炎1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可正常与护理人员交流,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并可排除严重感染、严重营养不良、恶性肿瘤及心肝肺脑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中心导管护理、生活护理等。定期皮肤消毒,定期更换给药装置,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1.2.2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①手部卫生管理,所有护理人员均严格按照6步洗手法洗手,并定期进行手部卫生考核。②严格无菌操作,最大程度做到无菌屏障,避免交叉感染。③评估穿刺部位,注意观察导管有无牵拉、脱出现象,有效减少导管感染。④感染检测,定时测量体温,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现红肿、疼痛、出血等,及时观察血常规检测结果,定期进行局部换药和消毒,必要时应用抗生素。⑤敷料护理,定期更换敷料,采用无菌纱布覆盖插管部位,如存在血液、汗的渗出,及时更换纱布。⑥导管护理,每次治疗前均消毒导管,治疗后更换无菌敷料,留置导管下方铺垫无菌治疗巾;透析前用无菌注射器清除导管内血凝块和肝素,确保管腔通畅,治疗后消毒导管口,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内残留的血液,然后用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⑦健康宣教,给患者及其家属关于留置导管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医护人员也加强培训,提高他们对留置导管的规范管理水平。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患者需求,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使其排除抑郁等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并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况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CRBSI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的组间比较及SAS、SDS量表评分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CRBSI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CRBSI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发生CRBSI 2例,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发生CRBSI 9例,发生率为2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CRBSI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
研究组CRBSI出现晚于对照组(P<0.01),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快速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提供保障,CRBSI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不仅对透析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还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CRBSI发生原因很多,患者年龄、导管留置时间、机体营养状况、是否合并糖尿病均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3-4]。预见性护理干预是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最初起源于疾病各种并发症的防治,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估,提前预测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以协助临床提高治疗效果[5]。预见性护理最大的优点就是针对性强,预防措施好,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本研究对42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CRBSI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发生更晚,持续时间更短。这种护理模式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在置管前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导管和穿刺部位,是后期换药及导管的固定更方便;定期对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选择吸湿性和通透性良好的无菌敷料,并密切观察穿刺点,如出现出血或敷料松动、污染等情况,及时更换。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及家属知晓导管注意事项,减低了感染的发生风险。同时,对护理人员操作进行规范培训,统一操作标准,减少失误,并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降低了CRBSI的发生。经过上述预见性护理干预,CRBSI发生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且负性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利于疾病的有效控制,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孙晋洁,孙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国外预防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5,22(10):26-30.
[2]赵秀明.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2):57-59.
[3]李琴,刘凌云,汪力.长期透析患者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2018,30(7):1064-1068.
[4]孙莉红,郑海燕.血液透析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8,16(2):187-189.
[5]王轶文.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2):55-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