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肝纤维化四项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4 11:43: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四项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以期为肝病患者的诊疗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 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4 月广宁县中医院收治的 160 例肝病患者, 其中肝炎患者 128 例, 肝硬化患者 32 例; 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 32 例, 将其作为 对照组,开展前瞻性研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透明质酸( HA ) 、层黏连蛋白( LN ) 、Ⅲ型前胶原( PC Ⅲ) 、Ⅳ型胶原( C Ⅳ) 进 行检测并比较; 比较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程度患者的血清 C Ⅳ、 PC Ⅲ、 LN 、HA 水平; 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 )分析 C Ⅳ、 PC Ⅲ、 LN 、HA 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 结果 与对照组比, 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 HA 、LN 、PC Ⅲ、 C Ⅳ水平均升高, 且 肝硬化组高于肝炎组; 重度组患者的血清 HA 、LN 、PC Ⅲ、 C Ⅳ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组患者, 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 ROC 曲线分析结果 显示, HA 、LN 、PC Ⅲ、 C Ⅳ诊断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 AUC ) 分别为 0.822 、0.685 、0.765 、0.776 ,其中 HA 诊断肝纤维化的 AUC 值 最大, 其次为 C Ⅳ,且 HA 诊断肝纤维化的约登指数高于 C Ⅳ、 PC Ⅲ、 LN (均 P<0.05 )。 结论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及 发展存在密切联系,且均可以对肝纤维化进行诊断,其中 HA 的诊断价值最高,通过对肝纤维化四项进行检测,可反映肝脏肝纤维化程 度,有利于全面评估疾病,对临床诊治、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肝纤维化,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

  肝细胞发生炎症或坏死后,肝脏可持续产生修复创 伤反应,胶原纤维组织过度沉积后可破坏肝脏组织。肝纤 维化指的是在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下,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 生,造成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为 肝硬化前期病变。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非创伤 性检查在肝脏疾病的病情评估、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Ⅳ型胶原(C Ⅳ)、层黏连蛋白(LN)属于基底膜成分, 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且 LN 为非胶原性结构蛋 白,可导致门静脉压升高;Ⅲ型前胶原( PC Ⅲ)为氨基 酸多肽,肝纤维化早期合成较为活跃,晚期可减慢;血清 透明质酸(HA)在肝病活动期、严重期时均呈现为较高 水平,故其与肝纤维化程度也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1-3]。基 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纤维化四项检测对肝纤维化的临 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4 月广宁县 中医院收治的 160 例肝病患者,其中肝炎患者 128 例,列 为肝炎组,肝硬化患者 32例,列为肝硬化组;另选取同 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 32 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开展 前瞻性研究。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男性 19 例,女性 13 例; 年龄 52~76 岁, 平均(64.03±3.54)岁。肝炎组中男性 65 例,女性 63 例;年龄 49~79 岁,平均(64.02±3.54)岁。 肝硬化组中男性 18 例,女性 14 例;年龄 53~75 岁,平均 ( 64.03±3.39)岁。对比 3 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组间对比。诊断标准:肝 病患者均参照《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 年)》[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肝病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 准,且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确诊者。排 除标准:近 1 个月内服用过影响甲状腺激素表达的药物 者;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患有下丘脑、垂体肿瘤 者等。研究经广宁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 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告知所有研究对象在采血前禁食 12 h 以 上, 采集患者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 5 mL,在 4 h 内完成检 验。对采集的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半径为 10 cm,将转速设置为 3 500 r/min,时间为 10 min ,取上层血清, 采用化学发光仪(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 司,型号:MAGLUMIX8)及相关试剂测定肝纤维化四项, 包括 C Ⅳ、PC Ⅲ、LN、HA。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 3 组研究对象肝纤维化指标,包 括 C Ⅳ、PC Ⅲ、LN、HA。②对比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肝 纤维化四项指标水平,按照 Ishak 评分系统 [5] 对肝纤维化 程度进行分级,包括轻度(60 例,Ishak 评分系统 1、2 期: 部分汇管区纤维化,不存在纤维间隔或只有 1 条纤维间 隔)、中度(46 例,Ishak 评分系统 3、4 期:大部分汇管区 纤维化或伴明显汇管 - 汇管桥接纤维化,有 1 条以上纤 维间隔)、重度(54 例,Ishak 评分系统 5、6 期:汇管- 汇 管桥接纤维化明显,或汇管 - 中央桥接纤维化,形成假 小叶)。③分析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检测肝纤维化的诊断 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均符 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 (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 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通 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HA、LN、PC Ⅲ、C Ⅳ 诊断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以 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3 组研究对象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 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 HA、LN、PC Ⅲ、C Ⅳ水平均 升高,且肝硬化组高于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
 

  2.2 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重度患 者 HA、LN、PC Ⅲ、C Ⅳ水平均高于轻、中度患者,且中度 患者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 .05 ), 见表 2.

\
 

  2.3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检测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A、LN、PC Ⅲ、C Ⅳ诊断肝纤维化的曲 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22、0.685、0.765、0.776.HA 诊 断肝纤维化的 AUC 值最大,其次为 C Ⅳ,且 HA 诊断肝纤维化的约登指数高于 C Ⅳ、PC Ⅲ、LN,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均 P<0.05),见图 1、表 3.

\
\
 

  3 讨论

  肝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其发生与自身免疫 性疾病、脂肪肝、病毒感染、过度饮酒等有关。肝病早期 患者起病隐匿,当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确诊时,常发展至肝 硬化甚至肝癌。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受到炎症刺激,肝脏 对慢性损伤的病理性修复反应,导致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 生,会出现肝纤维化,早期肝纤维化是可逆的,如肝纤维 化未能及时阻断,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肝小叶结构紊乱,肝 细胞结节性再生,发展为肝硬化,此时病理改变不可逆,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6-7]。目前, 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 查仍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属于创伤性检查,具 有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且费用较高,限制了其临 床应用 [8-9]。因此在肝病早期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 的意义。

  肝纤维化是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病的病理基础, 肝纤维化四项为临床常用指标, C Ⅳ、 PC Ⅲ、 LN、HA 均 是肝细胞外基质代谢时沉积并导致肝纤维化的主要指标。 肝脏纤维化过程中,肝星状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肝星状 细胞大量增生、分解、转化,可合成较多的蛋白多糖、胶 原、糖蛋白的细胞外基质(ECM) [10- 11]。ECM 的主要成分 为 C Ⅳ、 PC Ⅲ、 LN、HA,其中 HA 是一种大分子多糖, 主要由肝内间质细胞合成并经肝窦内皮细胞降解,肝纤维 化时,其肝窦内皮细胞摄取和分解的 HA 减少,因此其血 清含量增加, 可反映肝脏纤维化活动程度与损伤程度;C Ⅳ 与 LN 均为基底膜主要成分,当发生肝纤维化时,胶原合 成异常增多,致使胶原沉积,基底膜增生,降解的胶原进 入血液循环中,导致 CⅣ水平升高;LN 为基底膜中特有 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通常以共价键与基底膜其他成分结 合,其可与 C Ⅳ结合,大量沉积于肝窦内皮细胞的间隙, 促使肝窦毛细血管化,此为纤维化肝脏微血管新生的重要 形式, 而血管新生又会加重肝纤维化;PC Ⅲ是一种氨基端 多肽,是Ⅲ型胶原的前体,肝纤维化胶原形成早期即以Ⅲ 型胶原为主,因此其可反映肝纤维化早期Ⅲ型胶原的代谢 情况 [12- 14]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血 清 HA、LN、PC Ⅲ、 C Ⅳ水平均升高, 且肝硬化组高于肝 炎组,表明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存 在密切联系。

  肝组织损伤程度以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来表示,分 期是依据纤维化程度和炎症的程度,表示病变的活动程度, 与病程有关。 Ishak 评分系统是对界面肝炎、汇管区炎症及 肝细胞损伤等不同损伤程度的评估系统,将肝纤维化评估为 0~6 期,是目前评估肝纤维化最敏感和最常用的方法, 可区分 1、2 期的短纤维间隔, 3、4 期的完全纤维间隔形成 及 5、6 期假小叶形成, 该分期还可以明确分辨汇管区- 中 央静脉桥接纤维和汇管区-汇管区桥接纤维,从而评估肝 病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 [15- 16] 。本研究中,重度患者 HA、 LN、PC Ⅲ、C Ⅳ水平均高于轻、中度患者, 且中度患者高 于轻度患者,表明通过检测肝纤维化四项,可综合评估病 情,进而反映肝脏肝纤维化程度。

\
 

  PC Ⅲ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但是其主要反映早 期肝纤维化进程,晚期其代谢减慢,因此仅作为活跃期 肝纤维化的指标;肝纤维指标中,除 LN 外,均与炎症关 系非常密切,因此 LN诊断的灵敏度较低;C Ⅳ的含量与 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在增生的胶原中,C Ⅳ是最先增 生的,且转换率快,但发生急性肝炎时,虽然有大量肝细 胞被破坏,因无明显结缔组织增生,因此其浓度与健康人 无显著差异,采用该指标检测准确度较低;肝脏是合成和 降解 HA 的主要场所,当肝脏组织发生病变时,内皮细胞 受损, HA 降解不足,以致其水平升高,且随着肝纤维化 程度进展,其升高的绝对值和阳性率也增加,诊断价值优 于其他肝纤维化指标 [17- 18] 。本研究进一步进行 ROC 曲线 分析,结果显示,HA 诊断肝纤维化的 AUC 值最大,其 次为 C Ⅳ, 且 HA 诊断肝纤维化的约登指数高于 C Ⅳ、 PC Ⅲ、 LN,表明肝纤维化四项均可以对肝纤维化进行诊 断, 其中 HA 的诊断价值最高, 与陈康荣等 [19] 的研究结果 相符。

  综上,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及发 展存在密切联系,且均可以对肝纤维化进行诊断,其中 HA 的诊断价值最高,通过对肝纤维化四项进行检测, 可反映肝脏肝纤维化程度,有利于全面评估疾病,对临 床诊治、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震 , 徐光武 , 姚濛 .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检测对肝硬化诊断及肝功能评估的价值 [J]. 医学临床研究 , 2020. 37(1): 141- 143.

  [2] 王艳华 , 袁颖华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四项与肝炎症损伤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 2019. 16(16): 2376-2380.

  [3] 余明杰 , 王萍 , 韩媛媛 , 等 . 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标志物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测定意义研究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7.27(13): 2912-2915.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 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 年)[J]. 中华肝脏病杂志 , 2019. 27(9): 657-667.

  [5] 罗晓勇 , 杜成友 , 魏续福 , 等 . 基于 Ishak 炎症评分构建的 Nomogram 肝细胞癌术后复发预测模型的研究 [J]. 中华外科杂志 , 2018. 56(2): 124- 129.

  [6] TAPPER E B, LOK A. Use of liver imaging and biopsy in clinical practice[J]. N Engl J Med, 2017. 377(23): 2296-2297.

  [7] SUN Y M, ZHOU J L, WANG L, et al . New classification of liver biopsy assessment fo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J] . Hepatology, 2017. 65(5): 1438-1450.

  [8] 何志颖 , 赵新颜 .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不明原因肝病诊治中的应用 [J]. 实用肝脏病杂志 , 2018. 21(1): 10- 13.

  [9] 张亚飞 , 叶珺 , 谢琴秀 , 等 . 不同医院无创性肝纤维化指标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效能差异分析 [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9. 22(4): 510-513.

  [10] 么丽丽 , 闫宇 , 赵东杰 , 等 . 脂肪肝患者肝功能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相关分析 [J]. 中国综合临床 , 2018. 34(5): 425- 428.

  [11] 梁晨 , 刘晖 , 白洁 , 等 . 常见临床指标及无创肝纤维化评分对中 国肝病型 Wilson 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J]. 临床肝胆病 杂志 , 2021. 37(3): 570-574.

  [12] 封莉 , 张小英 , 杨玉婷 , 等 . 肝纤四项联合其他肝功能指标检 测对肝脏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 2019. 26(8): 1349- 1353.

  [13] 陈志活 . 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诊断中的作用 [J]. 黑龙江中医药 , 2021. 50(2): 62- 63.

  [14] 贾小芳 , 陆伟 , 尹林 , 等 . 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的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 [J]. 中华肝脏病杂志 , 2012. 20(9): 659- 663.

  [15] 李正鑫 , 刘成海 . Ishak 与METAVIR 在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的 异同 [J]. 肝脏 , 2019. 24(3): 318-322.

  [16] 李野平 , 熊倩 , 张均倡 , 等 . 23 例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 Ishak 组织学评分与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 2014. 24(2): 69-71.

  [17] 林秀梅 , 朱冬林 , 陈文思 .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与天冬氨酸氨基转 移酶和血小板比率联合检测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意 义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2017. 27(8): 1136- 1138. 1142.

  [18] 高娅 , 王婷 . HA、LN、PC Ⅲ P 及Ⅳ -C 联合检测对非酒精性脂 肪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J]. 河南医学研究 , 2018. 27(10): 1770- 1772.

  [19] 陈康荣 , 陈聪 , 梁金明 .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测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 [J]. 中国基层医药 , 2013. 20(18): 2796-27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51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