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前房渗出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针对性治 疗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388 例白内障患者(共 404 眼) 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按照其术后是否发生前房渗出分为未发生前房渗出组( 364 例,共 379 眼) 与发生前房渗出组( 24 例,共 25 眼) 。统计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渗出的发生情况; 对两组患 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 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筛选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前房渗出的独 立危险因素。 结果 388 例白内障患者(共 404 眼) 经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发生前房渗出共 24 例( 25 眼) , 发生率为 6. 19% (24/388)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发生前房渗出组中葡萄膜炎、高度近视、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PCR ) 、晶状体核≥Ⅳ 级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前房渗出组;超声累积能量复合参数( AECP )及术前眼内压( IOP )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前房渗出组(均 P<0.05 )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声 AECP 高、葡萄膜炎、高度近视、术前 IOP 高、术中发生 PCR 、晶状体核≥Ⅳ级均 为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前房渗出情况的危险因素( OR= 3.658 、11.156 、5.447 、8.680 、9.440 、6.469 ,均 P<0.05 )。 结论 白内障患 者术后前房渗出的发生率较高,超声 AECP 高、葡萄膜炎、高度近视、术前 IOP 高、术中发生 PCR 、晶状体核≥Ⅳ级均为影响白内障患 者术后发生前房渗出情况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控制炎症水平、加强医师专业素质、控制 IOP 水平等针对性措施有效预防白内障患者 术后发生前房渗出。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房渗出,危险因素
白内障是致盲性眼病之一,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通过超声将晶状体核 乳糜化吸除,然后植入人工晶体,以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然而手术创伤可使虹膜和睫状体分泌的前列腺素增多,使 血 - 眼屏障被破坏,致使葡萄膜毛细血管扩张,炎症细 胞、纤维素性渗出物及血管内的蛋白质等大量渗入眼内, 从而并发前房渗出性炎症反应,前房渗出可引起患者术后 视力减退,还可促使患者眼压升高,导致继发性青光眼的 产生 [1]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前房渗出的情况及 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术后前房渗出的发生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 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388 例白内障患者(共 404 眼)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实用眼科学》 [2] 中白 内障的诊断标准者;经眼底镜、裂隙灯检查确诊者;符合 手术指征者,进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等。排除标准:有玻璃体手术史者;先天性白内障者;由 外伤所致白内障者;血压及血糖控制不达标者等。本研究 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 晶体植入术,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美国爱尔康公司, 型号:Infiniti))进行手术,手术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 对眼部进行消毒铺巾,并对眼表进行麻醉;麻醉生效后于 2:00 方向进行角膜侧切,长度 1 mm ;再于 10 :30 方向 进行透明角膜切口,长度 3 mm ;使用黏弹剂进行连续环 形撕囊及对水分离,乳化破碎抽取囊袋内的晶状体核,从 角膜切口处植入人工晶体,水密切口后完成手术 [3]。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吸除联合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前房渗出的情况,均在术后 1 d 进行常规裂隙灯检查前房渗出情况,采用高功率光束 ( 1 mm×3 mm,50°)射入前房处,并记录光束内炎症细胞, 当患者裂隙灯光束内炎症细胞 >30 个,且前房伴有凝块 状、聚合体及膜状渗出,即可判定患者为前房渗出 [2] 并 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按照其术后是否发生前房渗出分 为未发生前房渗出组(364 例,共 379 眼)与发生前房渗出组(24 例,共 25 眼)。②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 括年龄、性别、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 以角膜内皮细胞 显微镜(日本尼德克,型号:CEM-530)拍摄并观察患者 角膜内皮情况,并计算其角膜内皮细胞数目,以细胞数 (个)/ mm2 表示 ]、超声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ECP) [ 计 算白内障超声乳化仪使用时的实际超声能量与有效超声 时间的乘积 ]、有无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史、心脏 病史、糖尿病史、前列腺增生病史、类风湿性关节炎病 史、葡萄膜炎、是否高度近视、术前眼内压(IOP)[ 术前 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深圳莫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 号:MT- 160)进行测量 ]、术中是否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 裂(posterior capsule rupture,PCR)、术中瞳孔直径、晶状 体核分级情况 [4] (使用裂隙灯对患者晶状体核硬度进行分 级,Ⅰ级晶状体核:患者晶状体核在裂隙灯下为透明或淡 灰白色;Ⅱ级晶状体核:患者晶状体核呈灰白或灰黄色; Ⅲ级晶状体核:患者晶状体核呈黄色或淡棕黄色;Ⅳ级晶 状体核:患者晶状体核呈深黄色或淡琥珀色)等,对以上 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③将白内障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前房 渗出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白 内障患者术后发生前房渗出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两组间二分类资料和无序分类 资料比较均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 以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 t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前房渗出发生情况 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 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前房渗出共 24 例( 25 眼),发生率为 6. 19% ( 24/388 )。
2.2 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前房渗出情况的单因素分 析 发生前房渗出组中葡萄膜炎、高度近视、术中发生 PCR、晶状体核≥Ⅳ级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前房 渗出组,超声 AECP 及术前 IOP 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前房 渗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2.3 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前房渗出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白内障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前房渗出作为因 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 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超声 AECP 高、葡萄膜炎、高度近视、术前 IOP 高、术中发生 PCR、晶状体核≥Ⅳ级均为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前房 渗出情况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3.658、 11.156、5.447、8.680、9.440、6.469.均 P<0.05),见表 2.
3 讨论
白内障是由于眼睛老化、遗传、外伤、中毒、局部营 养障碍等原因造成晶状体代谢紊乱,致使晶状体透明度降 低或颜色改变,光线无法被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光学质量下 降的退行性改变。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 有效恢复患者视觉质量,但由于人眼硬度较小,且结构极 为精细,手术操作可能对其造成损伤,具有一定的感染风 险,发生前房渗出,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患者术后发生 前房渗出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防治措施,有利于保 证手术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388 例(共 404 眼)白 内障患者术后发生前房渗出情况的共 24 例(共 25 眼), 其发生率为 6. 19% ( 24/388) ,略低于谢梅傲等 [5] 的研究 结论,考虑可能与术者手术技巧熟练度不同、患者个体间 的差异性等有关。
本研究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内障患 者术后发生前房渗出的危险因素包括超声 AECP 高、葡 萄膜炎、高度近视、术前 IOP 高、术中发生 PCR、晶状 体核≥Ⅳ级。分析其原因在于,术中超声 AECP 所产生 的自由基会严重伤害患者眼球组织与血管内皮细胞,对 血- 眼屏障造成破坏,增大虹膜细胞间隙,导致过多的细 胞与蛋白渗出,提高前房渗出可能 [6] ;因此医师在进行 手术时应严格控制能量释放,尽可能减少超声 AECP 能 量的积累,降低血- 眼屏障破坏程度,从而降低前房渗出 风险。
葡萄膜炎多是由于感染、免疫以及损伤等多种原因所 引起,且易反复发作,再经手术刺激后炎症反应加重,更 容易导致术后发生前房渗出,影响治疗效果[7]。针对此类患 者术前可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以控制葡萄膜炎病情,确保 患者在病情静止期内进行手术,并在术后加强抗炎治疗, 避免前房渗出。
IOP 较高患者虹膜出现缺血性改变,血- 眼屏障功能受 到一定破坏,使得蛋白进入前房,更易出现无菌性炎症,增加了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前房渗出的可能性 [8] ;医护人 员可通过术前 IOP 检测筛选 IOP 水平较高者, 采用 β 受体 阻滞剂、前列腺素衍生物等药物对其 IOP 水平进行控制, 将其控制在手术要求范围内,预防前房渗出发生。
PCR 是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常见的手 术并发症,对术后视功能重建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还会使 得人工晶状体植入困难,不仅会加大手术难度,还易发生 虹膜损伤,术后前房反应剧烈,导致前房渗出可能性大大 提高 [9] 。PCR 的发生除了与白内障病因、类型、手术操作 方法、术者能力有关外,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由于视神经 和玻璃膜之间存在间隙,视神经纤维层与玻璃膜、脉络膜 距变大,前房深度增加,术中也易导致 PCR 的发生 [10]。
因此针对高风险者应让经验更为丰富的资深医师对其进行手术,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术中操作导致的 PCR 发生,术后应提前使用皮质类固醇及非激素抗炎药物进行预防,并实时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发生,降低前房渗出的发生概率。
晶状体核≥Ⅳ级患者白内障核硬度较大,会降低穿透的超声能量,因此需要较高的超声能量进行粉碎,超声能量可造成眼球血管内皮细胞与组织损伤,且其高硬度也导致劈核手法相对复杂,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虹膜损伤的风险, 提高了术后前房渗出发生的可能性 [11]。此类患者可调用院内经验更为丰富的医师进行相关手术,并在术后相应延长观察时间,加强恢复情况的监测,一旦发生问题进行实时调整,尽最大努力降低前房渗出风险。
综上,白内障患者术后前房渗出的发生率较高,超声AECP 高、葡萄膜炎、高度近视、术前 IOP 高、术中发生PCR、晶状体核≥Ⅳ级均为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前房渗出情况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控制炎症水平、加强医师专业素质、控制 IOP 水平等针对性措施有效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前房渗出。
参考文献
[1] 赵冰冰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 IOL 植入术后前房渗出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J]. 国际眼科杂志 , 2018. 18(2): 282-285.
[2] 刘家琦 , 李凤鸣 , 吴静安 , 等 . 实用眼科学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0: 216-219.
[3]刘秀丽 , 白瑞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 [J]. 贵州医药 , 2020. 44(8): 1232- 1233.
[4]李爽乐 , 陈娟 , 李桃 , 等 .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核分级的 CT 与临床相关研究 [J]. 国际眼科杂志 , 2012. 12(2): 231-234.
[5]谢梅傲 , 代敏 , 王英 , 等 .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术后前房渗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22. 22(6): 1098- 1101. 1078.
[6]汪迎 , 陈霞琳 .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前房渗出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医药导报 , 2019.16(3): 97- 100.
[7]丁蕙 , 赵世红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渗出危险因素分析及评估模型的构建 [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 34(11): 1140- 1146.
[8]姚春芽 . 影响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渗出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当代医学 , 2021.27(9): 13- 15.
[9]张春建 , 吴晋晖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2020. 41(2): 226-229.
[10]刘莉莉 , 刘维锋 . 高度近视眼不同后巩膜形态的视网膜与脉络膜及巩膜厚度变化 [J]. 中华眼底病杂志 , 2017. 33(6): 597-600.
[11]王飞 , 史强 , 董晓敏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 IOL 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变化及前房渗出影响因素 [J]. 河北医学 , 2020. 26(9):1528- 15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3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