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探讨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根 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7 月收治的 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 30 例,行射频热凝靶 点消融治疗)和研究组( 30 例,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6 个月临床疗效, 治疗前及治疗后 7 d 、1 个月腰椎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治疗后 6 个月腰痛、腿痛改善情况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 6 个月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 93.33% ) 高于对照组( 73.33% ); 治疗后 7 d 、1 个月两组患者日本矫形外科协会( JOA ) 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6 个月两组患者腰痛、腿痛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VAS )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 E2 ( PGE2 ) 、转化 生长因子 -β 1 ( TGF-β 1 )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4 ( IL-4 ) 、白细胞介素 - 10 ( IL- 10 )水平均升高,研究组高 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脊神经脉冲射频、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联合治疗,可缓解其腰痛、腿痛等临床症 状,改善腰椎功能,同时还可减轻炎症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神经脉冲射频,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腰椎功能,疼痛,炎症反应
久坐、外伤、劳损等会导致椎间盘纤维环、髓核老 化,使得髓核内部含水量和蛋白含量降低,纤维环失去弹 性,最终导致纤维环破裂,致使纤维环、髓核、终板向外 突出,压迫神经,进而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降低患者生 活质量。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治疗方法为手术治 疗,但因担心手术风险,且术后复发后再手术难度大,使 得部分患者不愿行手术治疗。射频热凝靶点消融为微创射 频技术,可通过高频交流电促使水分子共振发热,使髓核 收缩,进而降低椎间盘内压,缓解神经压迫 [1] 。但单一使 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有限,对 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作用较弱,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脊 神经脉冲射频也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具有微创、损耗 少、镇痛迅速等优势,其温度较低,可通过脉冲刺激作用 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局部神经组织,直接干扰神经传 导,避免了高温对神经的热损伤 [2]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 了 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脊 神经脉冲射频、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盐城市大丰人民 医院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7 月收治的 60 例腰椎间 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0 例)和研究组(30 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18 例,女性 12 例;年龄 32~67 岁,平均( 47.42±7.15 )岁;病程 1 个月 ~10 年,平均 ( 23.81±7.95)个月;突出部位:左侧 16 例,右侧 14 例; 突出类型:旁中央型 14 例,中央型 10 例,椎间孔型 6 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 19 例,女性 11 例;年龄 30~71 岁,平均( 47.71 ±7.08 )岁;病程 1 个月 ~10 年,平均 ( 23.76±7.91)个月;突出部位:左侧 14 例,右侧 16 例; 突出类型:旁中央型 15 例,中央型 9 例,椎间孔型 6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 指南》 [3]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有腰痛、腿痛的临床症状 者;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经保守治疗无效,拒 绝行外科手术治疗者;单节段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纤维 环完整者等。排除标准:合并椎管狭窄、腰椎不稳、腰椎 滑脱、椎间隙明显降低等复杂性腰痛者;不符合脊神经脉 冲射频、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指征者;合并结缔组织病、强 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者;合并梨状肌损伤、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等其他会引发腰痛症状的疾病者。患 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 会已批准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行胸部 X 射线片、腰椎 CT(必 要时查 MRI )、肝肾功能等检查。两组患者均行射频热凝 ·70 ·靶点消融治疗,首先进行定位穿刺,患者取俯卧位,腹 下垫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移动式 C 形 臂 X 射线机(南京普爱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型号: PLX7100A)引导下行体表定位,找到责任椎间盘和射 频靶点,并作标记,碘酒消毒,铺巾,使用 1 .0% 碳酸 利多卡因注射液(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5377.规格:以利多卡因计 10 mL ∶0.173 g)局部 麻醉,于相应的病变椎间盘棘突间隙旁开 7~8 cm 处,在 C 形臂 X 射线机监视下,使用射频热疗机(南京恒埔伟 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HY7000)的射频穿刺针,斜 向与皮肤呈 45° 进针,经安全三角穿刺进入突出靶点处, 保持针尖与椎间盘纤维外环缘 1 cm 的距离,定位之后确 定正确的针尖位置,然后进行生物阻抗检测,保持椎间 盘在 100~300 Ω 之内,以高频( 0. 1~3.0 V、100 Hz)向低 频(0. 1~3.0 V、2 Hz)电流转变进行电刺激,确定患者无运 动电生理反应出现,分别予以 60 ℃、65 ℃、70 ℃ 3 个热凝 温度治疗,温度热凝时间均为 60 s,确定可耐受最高温度 后,再持续治疗 180 s 。研究组患者定位穿刺方法同对照组,完成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后联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 疗,将射频热疗机调整为脉冲射频模式,在 C 形臂 X 射 线机观察下调整射频穿刺针,刺入至同侧椎板(朝内稍 微调整 5° 即可),将射频穿刺针沿椎板外侧缘滑过,到达 椎间孔内。检测和电刺激方法同对照组,然后设置频率 5 Hz,脉宽 20 ms ,以 42 ℃ 脉冲射频治疗 240 s。治疗结 束后,将穿刺针和电极拔出,局部按压 5 min,于穿刺点 处贴无菌辅料,治疗后患者需卧床休息 3 d。两组患者均 于治疗后随访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后 6 个月参考《腰椎 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 [4] 中的相关判定标 准评估临床疗效,其中痊愈:患者疼痛消失,腰椎活动 度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疼痛基本消失,腰椎活动度显 著改善;有效:患者疼痛有所减轻,腰椎活动度出现好 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腰椎活动度未 得到改善。总有效率 = 痊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②腰 椎功能。于治疗前、治疗后 7 d、1 个月使用日本矫形外科 协会(JOA)评分 [5] 评价患者腰椎功能,满分 29 分,JOA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恢复越好。③腰痛、腿痛 情况。于治疗前、治疗后 6 个月使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 VAS)评分 [6] 评价患者疼痛情况,满分 10 分,评分越 高,患者腰痛、腿痛症状越严重。④血清相关因子。于治 疗前、治疗后 6 个月抽取两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 4 mL, 经 3 500 r/min,离心 15 min,使血清分离,采用酶联免 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 -4 ( IL-4)、前列腺素 E2 ( PGE2 )、转化生长因子 -β 1 ( TGF-β 1 )、白细胞介素 - 10( IL- 10)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 据,JOA 评分、腰痛和腿痛 VAS 评分、以及血清 PGE2、 TGF- β 1、IL-4、IL- 10 水平均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 方差齐则以 ( x ±s) 表示,两组间相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 t 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临床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 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6 个月研究组患者 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见表 1.
2.2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 JOA 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 疗后 7 d、1 个月两组患者 JOA 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 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腰痛、腿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 6 个月两组 患者腰痛、腿痛 VAS 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 6 个月两 组血清 PGE2、TGF- β 1 水平均降低,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血清 IL-4、IL- 10 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退行性骨科疾 病,因脊椎周围神经受到压迫而引发腰部疼痛,严重影响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采用手术 治疗,但手术治疗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患者术后可 能出现神经性疼痛,影响预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使用 高频交流电在椎间盘产生电场,通过使水分子共振产热, 在髓核周围形成热效应,使突出的椎间盘部分髓核胶原纤 维气化、凝固、收缩,进而使髓核重塑,缩小了椎间盘体 积,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缩,从而减小神经根、硬膜囊、脊 髓等的压力, 进而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 [7-8] 。 但射频热凝靶点消融仅集中于对神经根的减压,其对神经 周围炎症反应和镇痛效果的干预有限。因此,需探讨一种 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效果。
椎间孔脊神经脉冲射频术可使脉冲电流作用在针尖前 的神经组织周围形成高压电场,对神经纤维信号传导起到 阻碍作用,快速激活脊髓疼痛感受抑制系统,进一步抑制疼 痛信号传输,进而达到镇痛的目的;同时,其也可激活脊 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在神经纤维传导电生理作用中起抑制 作用,对诱发的突触活动起抑制作用,从而干扰神经冲动 的传导,进而可有效缓解神经根压迫性的症状,进一步改 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腿痛,显著改善脊椎功能, 提高腰部活动力 [9- 10]。本研究上述结果中, 治疗后 7 d、1 个 月研究组患者 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 6 个月研究组 患者腰痛、腿痛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临床总有效率高于 对照组,表明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可 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缓解患者腰痛、 腿痛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神经根或神经节通常存在一定 程度的炎症反应。 PGE2 水平升高不仅会促进炎症反应, 还 会作用于外周感受器,产生痛觉,故其水平越高,腰椎间 盘突出症患者痛觉越强烈;TGF-β 1 为促进纤维化的因子, 其水平过高会加重患者腰椎退行性病变 [11]。此外, 有相关 研究报道,IL-4 为辅助型 T 细胞 2 ( Th2)分泌的可抑制 促炎因子释放的免疫调节因子, 故 IL-4 具有抗炎作用, 同 时 IL-4 还可直接调节内源性阿片系统, 发挥镇痛作用 [12]; IL-10 可激活小胶质细胞进而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 具有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两者水平降低,可 反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反应进行性加重 [13]。本研究 结果显示,治疗后 6 个月研究组患者血清 PGE2 、TGF-β 1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 IL-4、IL- 10 水平高于对照组,提 示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能延缓腰椎间盘 突出症患者腰椎退行性病变,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其原因 在于,脊神经脉冲射频可控制温度,能够通过脉冲刺激作 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局部神经组织,其产生的场效应 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椎间盘压迫,修复受损神经, 进一步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抑制腰椎退行性病变 [14- 15] ;同 时,脊神经脉冲射频操作简单,造成的创伤较小,能够减 轻患者机体损伤,进而减轻炎症反应 [16]。
综上,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能够 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疼痛症状,起到改善腰椎功 能的目的,同时也可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辉 , 李娜 , 王锁良 , 等 .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 TNF-α 、IFN-γ 和 IL- 17 水平的影响 [J]. 西安交 通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2017. 38(2): 261-265.
[2] 吴大胜 , 刘炎 , 刘娜 , 等 . 脉冲射频降低 NF-κB 磷酸化水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疼痛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2020.26(11): 871-873.
[3]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 ,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康复学组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J]. 中华骨科杂志 ,2020. 40(8): 477-487.
[4]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2020. 26(1): 2-6.
[5] 蔡业珍 , 邢晓伟 , 殷锋 , 等 . CT 影像学和 JOA 评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程度诊断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 25(7): 1042- 1045.
[6] 严广斌 . 视觉模拟评分法 [J/C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 电子版),2014. 8(2): 273.
[7] JI K, WANG S, MIAO W, et al . Application of esophagealradiography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herniation of cervical disc with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and target ablation[J]. J Neurosurg Sci, 2019. 63(5): 615-617.
[8] 樊涛 , 詹晓佳 , 黄国志 , 等 . 不同手术入路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观察 [J]. 中华物理医 学与康复杂志 , 2018. 40(7): 529-531.
[9] HETTA D F, MOHAMED S A B, MOHAMED K H, et al. Pulsedradiofrequency on thoracic dorsal root ganglion versus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for chronic postmastectomy pain, a randomized trial: 6-month results[J]. Pain Physician, 2020. 23(1): 23-35.
[10] 郭霞 , 平懋华 , 余国辉 , 等 .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联合脊神经脉冲 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20. 29(16): 1773- 1777.
[11] 魏向阳 . 针灸推拿联合腰椎牵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 清 TGF-β 1 、PGE2 、IL-6 水平的影响 [J]. 中医学报 , 2018. 33(5):907-910.
[12] 刘世伟 , 王翔奕 . 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的术后疼痛介质、炎性因子比较 [J].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17.23(3): 383-386.
[13] 欧阳冰 , 苏建成 , 曾月东 , 等 . 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 10 及 MCP- 1 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3): 381-383.
[14] 刘大伟 . 靶点射频消融与脉冲射频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 果及炎症因子改善作用分析 [J]. 黑龙江医学 , 2021. 45(23): 2482- 2483.
[15] 宋兆卿 , 李冬冬 , 刘慎阳 .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高龄腰椎间 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观察 [J]. 潍坊医学院学报 , 2022. 44(3): 209- 211.
[16] 李凌霄 , 李熳 , 方勇 . 射频热凝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的疗效及对血清抗炎因子水平的影响 [J]. 中国医刊 , 2020. 55(1): 52-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