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6 10:48: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12 月该院收治的 156 例应用氟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将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纳入发生组, 将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纳入未发生组, 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结果: 156 例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中, 31 例发生 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 19.87%; 其中以皮肤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居多, 且多为单系统不良反应。两组性别、原发病类型和合并高血压 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发生组年龄≥ 60 岁、合并糖尿病、应用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联合用药、用药间隔 <12 h 和大剂量用药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 60 岁、合并糖尿病、应用左 氧氟沙星、静脉给药、联合用药、用药间隔 <12 h、大剂量用药均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OR>1. P<0.05)。 结论: 年龄≥ 60 岁、合并糖尿病、应用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联合用药、用药间隔 <12 h、大剂量用药均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 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静脉给药,左氧氟沙星,用药间隔,大剂量用药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Fluoroquinolones

  LI Dongxue

  (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 of Shenmei General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 Health Industry Group,Shenyang 110122 Liaoning,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Fluoroquinolon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56 patients treated with Fluoroquinolones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were included in occurrence group, while those without adverse reactions were included in non-occurrence group. The clinical data of two groups were collect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Fluoroquinolones were explored. Results: Among 156 patients treated with Fluoroquinolones, 31 had adverse reactions, with an incidence of 19.87%. Among them, most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in skin system and digestive system, and most of them were single system adverse reaction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primary disease type and proportion of hyperten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proportions of the patients with age ≥ 60 years old, diabetes mellitus, application of Levofloxaci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combined medication, doing interval <12 h and high- dose medication in the occurrenc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occurrenc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 60 years old, diabetes mellitus, application of Levofloxaci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combined medication, doing interval<12 h and high-dose medication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fluoroquinolones (OR>1. P<0.05). Conclusions: Age ≥ 60 years old, diabetes mellitus, application of Levofloxaci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combined medication, doing interval<12 h and high-dose medication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fluoroquinolones.

  【Keywords】 Fluoroquinolones; Adverse reactio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Levofloxacin; Dosing interval; Large dose medication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临床常用的一类抗菌 药物,广泛应用于敏感菌引发的泌尿系感染、呼吸 道感染、肠道感染、骨关节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1-2]。 此类抗菌药物效果较好,经过多代发展用药安全性 虽有显著提升,但不良反应仍不可避免 [3] 。故分析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识别 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危人群,可指导临床合理制订用药方案,提升用药安全性。本文探讨氟喹诺酮类抗 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12 月本院 收治的 156 例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 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住院期间接受氟喹诺酮类抗 菌药物治疗;无过敏史;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对本 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 81 例, 女 75 例; 年龄 19~75 岁, 平均(43.15±5.69) 岁; 胃肠感染 51 例,呼吸道感染 35 例,骨科术后感染 27 例,妇科感染 26 例,消化系统感染 17 例。

  1.2 方法

  1.2.1 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患者用药后不 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系统和代 谢系统,以及全身性不良反应。计算各系统不良反应 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将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纳 入发生组,将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纳入未发生组。

       1.2.2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 别、年龄(<60 岁、≥ 60 岁) 、原发病类型(胃 肠感染、呼吸道感染、骨科术后感染、妇科感染、 消化系统感染) 、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 压、用药种类(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加替沙星、 环丙沙星、莫西沙星) 、给药方式(口服、静脉给 药) 、是否联合用药、用药间隔(<12 h、≥ 12 h) 和用药剂量(常规剂量、大剂量)。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物治疗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2)氟喹诺酮 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3)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 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多 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 P<0.05 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发生的不 良反应情况 156 例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 患者中, 31 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9.87%; 其中以皮肤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居多,且多为 单系统不良反应。见表 1.

\
 

  2.2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 素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原发病类型和合并高血 压占比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发 生组年龄≥ 60 岁、合并糖尿病、应用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联合用药、用药间隔 <12 h 和大剂量用 药占比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2.

\
 

  2.3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 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物治疗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作为因变量(“发 生”=1. “未发生”=0)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 3.

\
 

      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 60 岁、合并糖 尿病、应用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联合用药、用 药间隔 <12 h、大剂量用药均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物 发 生 不 良 反 应 的 危 险 因 素( OR>1. P<0.05)。 见表 4.

\
 

  3 讨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人工合成抗生素,具 有高抗菌活性,其可作用于细菌 DNA 螺旋酶,使 DNA 无法形成超螺旋,导致无法复制,从而发挥 抗菌作用 [4] 。但随着抗菌药滥用现象的增多,药物 耐药、不良反应问题日益突出 [5] 。如何保证用药安 全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成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 156 例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 药物治疗患者中, 31 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9.87%; 其中以皮肤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居多, 且多为单系统不良反应。提示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本研究结果同时显 示,发生组年龄≥ 60 岁、合并糖尿病、应用左氧 氟沙星、静脉给药、联合用药、用药间隔 <12 h 和 大剂量用药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 Logistic 回归分 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合并糖尿病、应用左 氧氟沙星、静脉给药、联合用药、用药间隔 <12 h、 大剂量用药均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的危险因素,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 [6-7] 。分析原因:

  (1)年龄≥ 60 岁。随年龄增加,机体免疫力降低、器官功能衰退,对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物的耐受能力下降,易引发不良反应。

  (2)合并 糖尿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会影响胰岛素分泌, 其主要通过与胰腺 β 细胞 KATP 结合而抑制胰岛素分泌,从而导致糖代谢紊乱,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风险 [8]。

  (3)应用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主要 以原型的方式经肾脏代谢,用药后 48 h 尿液中原 型药物排出量占给药量的 87%,易发生肾脏蓄积,增加肾脏代谢负担, 从而引发肾损伤等不良反应; 且左氧氟沙星可经紫外线刺激生成活性氧,从而 激活皮肤纤维细胞中的络氨酸激酶、蛋白激酶 C, 并增加环氧化酶分泌量,产生大量环氧化酶类产 物,引发皮肤系统不良反应;此外,若经口服用 左氧氟沙星,可刺激胃肠道,引发胃肠道反应 [9]。

\
 

  (4)静脉给药。静脉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1 h 后 可迅速达到较高血药浓度,约为 4.1 mg/L,比口服 药增加约 26 倍,进入体循环中的药物成分增加, 在提升抗菌效果的同时也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尤其易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10]。

  (5)联合用药。联合不同类型氟喹诺酮类药物用 药,会加重肝肾负担,增加机体蓄积量,从而增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期间可引 起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11]。

  (6)用药间隔 <12 h。大部分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有 较长时间的抗菌效应, 根据其半衰期和抗菌后效应, 多将用药间隔设置为 12 h 或 24 h,常用药物氧氟 沙星、左氧氟沙星建议每天用药 2 次。缩短用药间 隔、增加用药次数可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而发生肾脏 蓄积,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12] 。

  (7) 大剂 量用药。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浓度依赖性,其杀菌 速度、杀菌强度与用药剂量、血药浓度呈正相关, 故临床中为了快速、有效的达到抑菌目的,有时会 采用大剂量用药方案 [13]。而大剂量用药在增强抗菌 效果的同时,对机体刺激增强、血药浓度升高、药 物蓄积量增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加。本研 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性别、原发病类型和合并高血 压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主要原因 为不同性别、不同原发病类型、是否合并高血压患 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代谢能力较为相近有关。

  基于上述研究分析,临床应重视氟喹诺酮类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如下建议。

  (1)注意患者年龄特征,老年患者应用氟喹诺酮 类药物治疗时应特别注意遵循“最小值”用药原 则,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用药剂量, 并加强用药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处理不良反应。

  (2)糖尿病患者尽量不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 疗,可针对性选择其他抗菌药物予以替代治疗。

  (3)针对性选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种类,尽量 减少使用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的药物,首选不良 反应较少的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药物治疗,以提 升此类药物应用的安全性。

  (4)合理选择给药方式, 对于轻症患者以口服给药为主,非必要不采用静脉 给药 [14] ;对于必须以静脉给药治疗患者,密切监测输液速度、输液反应等,合理调整给药速度,积 极预防不良反应,并通过监测早期发现不良反应。

  (5)尽量不采用联合用药方式,对于有必要联合 用药者应注意分析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选择不良 反应均较小、不会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并加强联合用药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15]。

  (6)控制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避免短时间、大剂 量用药, 以免增加患者的肝肾代谢负担。

  综上所述,年龄≥ 60 岁、合并糖尿病、应用 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联合用药、用药间隔 <12 h、 大剂量用药均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马改大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合理应用探析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8):1347-1348.

  [2] 吴俊珍,刘笑芬 . 欧洲药品管理局建议限制喹诺酮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 [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6):589.

  [3] 段自皞, 李晶, 蒋俊杰, 等 . 2014—2017 年六安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9. 34(2):534-540.

  [4] 贾王平,郭代红,杨鸿溢,等 . 11962 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肝损害风险信号挖掘 [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17(7):34-38.

  [5] 周鹏,吴彦锋 . 106 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3):362-364.

  [6] 武金标 .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探讨 [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4):135-137.

  [7] 柯义英,明德松 . 滴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0. 21(6) :684-687.

  [8] 赵鹏,张竞美 . 血糖水平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6):130-132.

  [9] 吴志兵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8):145-146.

  [10] 张艺鰆,何晓静,李晓冰,等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 的分 析 [J]. 中 国 临 床药 理 学 杂 志,2019.35(19):2418-2420.

  [11] 彭庆海 . 93 例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用药致患者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J]. 抗感染药学,2019.16(5):821-823.

  [12] 常馨予,郭桂明 . 喹诺酮类药物致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J]. 中国药物警戒,2020.17(4):227-230.

  [13] 管玉瑶,刘雪梅,杨静,等 . 某院氟喹诺酮类注射液高风险因素人群用药安全性分析 [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0. 29 (10):666-669.

  [14] 徐媛媛,王伟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4):168-169.

  [15] 蒋永红 .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0):229-2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15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