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该院 收治的 92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 [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 ] 评分、日常生活 能力量表(ADL) 评分, 发育商(Gesell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 评分及血清学指标 [ 谷氨酸(GLU) 、γ- 氨基丁酸(GABA) 、白细 胞介素 -4(IL-4)、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 水平。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83%,高于对照组的 82.61%,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 GMFM-88、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适应行为、大运动行 为、精细动作行为、个人 - 社交行为等发育商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 GLU、TNF- α 水平均低 于对照组, GABA、IL-4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应用于痉挛型脑 瘫患儿康复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提高发育商和自理能力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 治疗。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康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运动功能
Application effects of 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 therapy i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XU Wanju, YANG Leilei
(Department of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 of Zhumadian Central Hospital, Zhumadian 463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 therapy i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92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ho were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motor function scores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88)],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score, the developmental quotient (Gesell pediatric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scale) score, and the serological indicator levels [glutamate (GLU), 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 interleukin-4 (IL-4), tumor cell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83%, which was higher than 82.61%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GMFM-88 score and the ADL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adaptive behavior, gross motor behavior, fine motor behavior and individual-social behavio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GLU and TNF-α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levels of GABA and IL-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 therapy combin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the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can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improve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and the serological indicator levels,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al quotient and the self-care ability scor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Keywords】 Spasticity;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 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 therapy; Motor function
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肌肉痉挛、精 神行为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长的生命质量,需给予积极康复治疗 [1] 。常规康复治疗主要 通过悬吊训练、引导式教育等方式增强患儿协调性 运动能力,促进其恢复认知能力 [2] 。肌电生物反馈 疗法可通过刺激肌肉规律性运动,改善患儿肌肉痉 挛症状,重建四肢生物力线,提高运动功能 [3] 。本文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 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 本院收治的 92 例脑瘫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 标准: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 件》中痉挛型脑瘫的诊断标准 [4]; 无严重感觉障碍, 可配合简单指令完成研究;无脑部手术史。排除标 准:入组前 6 个月接受肉毒素治疗;入组前接受抗 痉挛药物治疗;合并恶性肿瘤。患儿家长对本研究 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 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 190164) 。按照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6 例。对照组:男 26 例, 女 20 例; 年龄 3~6 岁, 平均(4.23±0.41) 岁。观察组: 男 28 例, 女 18 例; 年龄 3~7 岁, 平 均(4.27±0.37)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1)关节 训练:将患儿双踝以悬吊带固定后,保持髋关节 30°屈曲, 膝关节自由伸展后, 下肢缓慢左右摆动。 (2)骨盆和脊柱纠正训练:将患儿双膝以悬吊带 固定后,依据患儿实际脊柱侧弯、骨盆倾斜情况调 节悬吊高度, 以纠正关节形态。(3)核心肌群训练: 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后,双臂自然抱于胸前,悬吊带 固定双膝进行伸膝、抬臀等动作训练。(4)步态 训练:患儿床下站立,确保环境安全后,家长搀扶 指导患儿进行前方、后方、旋转等重心转移训练。 上述训练环节 40 min/ 次,1 次 /d。(5) 日常生活 训练:鼓励患儿生活自理,包括洗脸、穿衣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治疗。评估患儿病情,对功能异常的肌肉进行刺激 治疗。采用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广州市三甲 医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粤械注准 20162260062, WOND2000F2)进行治疗, 依次于斜方肌、竖脊肌、 股四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长伸肌、胫骨前肌等 主要运动障碍肌群上用胶布固定电极,根据患儿敏 感度及进度调节强度,以肌肉兴奋性反馈及协调运 动功能训练为主,20 min/ 次,1 次 /d;1 周后, 指 导患儿作指定动作并在运动时关注显示屏肌电信号 变化;鼓励患儿增加运动努力程度以最大程度增加 信号变化幅度, 并以此为基点, 鼓励患儿再次运动, 当肌电信号强度超过基点时,系统释放电刺激协助 患儿完成动作;每个动作训练间隔 20 s;治疗时间20~30 min/ 次,1 次 /d,6 次 / 周。两组均持续治疗 12 周。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 关节伸展及肢体摆动度显著缩小,肌力显著增加为 显效;关节伸展及肢体摆动度有所缩小,肌力较治 疗前有所增加为有效;未能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 分。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评估 患儿运动功能,包括坐位、卧位、翻身、爬与跪、 站立、行走与跑跳,总分 0~264 分,分数越高表示 运动功能越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 估患儿生活能力,总分 0~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日 常生活能力越好。(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发育商 评分。采用 Gesell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估,取 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个人 - 社 交行为。发育商 = 发育年龄 / 实际年龄 ×100%。 (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氨酸(GLU) 、γ- 氨基丁酸 (GABA) 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 介素 -4(IL-4)、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83%(45/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61%(38/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 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 GMFM-88、ADL 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 GMFM-88、ADL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发育商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个人 - 社 交行为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 为、个人 - 社交行为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 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 表 3。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GLU、GABA、IL-4、TNF- α 水平比较, 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 GLU、 TNF- 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两组 GABA、IL-4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 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4。
3 讨论
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智力发 育缓慢,临床多通过康复治疗以改善患儿肢体肌肉 痉挛症状 [5] 。已知悬吊训练可通过不同位点的悬吊 运动,激活肢体神经肌肉组织,帮助处于异常兴奋 或休眠状态下的肌肉重新获得运动稳定性,刺激大 脑、脊髓、肌肉内运动感受器发出及接受信息,重 建神经控制模式,帮助患儿逐渐适应自身肌肉控制 行为状态 [6-7] 。同时增加日常生活训练可逐渐提高 患儿生活能力,但其治疗过程中存在情绪和训练配 合度等较多主观影响因素,使训练效果存在一定局 限性 [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GMFM-88、ADL、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 动作行为、个人 - 社交行为评分及 GABA、IL-4 水 平均高于对照组, GLU、TNF- α 水平均低于对照 组。分析原因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将患儿肌电运动 状态以数字信号方式显示后,通过实时监测肌电变 化,帮助患儿掌握肌肉主动运动,可提升其对肌肉 收缩、舒张的控制能力 [9]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 悬吊运动可通过反复强化训练不断增强患儿肌肉运 动记忆,提升患儿自主肢体运动能力,使其准确掌 握站立、翻身、行走等运动技巧,从而帮助肌肉组 织及脑神经组织重新建立联系,促进肢体功能康 复 [10-12] 。此外,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通过肌电信号差异自动设动动态阈值帮助患儿设立康复目标,提 升康复训练客观性,刺激患儿重新建立运动神经网 络,提升神经整体性调控能力,提升患儿大运动能 力、精细运动能力,加速其脑神经网络重建,并促 进其血脑屏障自我修复,达到改善其血清学指标的 效果 [13-15]。
综上所述,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 练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 可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提高发育 商和自理能力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黄晚元,郑铭,魏选东,等 . 117 例脑瘫患儿非故意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5):95-99.
[2] 金国圣,丁洁,侯梅,等 . 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核心稳定性的影响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3):123-125.
[3] 陈才,周远京,唐羚健,等 . 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性瘫痪患儿智力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22(11):112-116.
[4] 陈秀洁,李树春 . 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 [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5] 胡淑珍,尹宏伟,阮雯聪,等 . 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 志,2020,42(11):1011-1013.
[6] 赵晓红,朱微,于海燕 . 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妇幼保健, 2021, 36(22):5200-5203.
[7] 岳玲,王静,白冰,等 . 脑瘫患儿血清 NSE 水平与 MDI,PDI, Gesell 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 病杂志,2020,18(20):3462-3466.
[8] 朱洁 . 推拿联合悬吊运动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观察 [J]. 光明中医,2019,34(8):751-753.
[9] 白艳,王秀霞,陈海英,等 . 经颅磁刺激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2):177-182.
[10] 李瑞豪,贠国俊,谭朱江,等 . 低频 rTMS 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偏瘫型脑瘫的疗效及对患儿神经,运动功能的影 响 [J]. 海南医学,2020,31(23):39-42.
[11] 何璐娜,高晶,王丽娜,等 . MOTOmed 虚拟情景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 [J]. 中国医 药导报,2020,17(15):118-121.
[12] 谢碧灵,邹沁,田玉,等 .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J]. 川北医学 院学报,2020,35(2):186-189.
[13] 李瑞豪,贠国俊,谭朱江,等 . 低频 rTMS 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偏瘫型脑瘫的疗效及对患儿神经,运动功能的影 响 [J]. 海南医学,2020,31(23):3025-3028.
[14] 陈晓霞,杨李,唐久来 . 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脑功能及其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安徽医学, 2022,43(1):19-23.
[15] 泮会松, 季一姝, 王喜, 等 . 脑瘫患儿血清 GLU,GABA 及细胞因子与患儿DQ, GMFM-88评分的关系[J]. 中国妇幼保健, 2019,34(21):4927-49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