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推拿联合针灸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 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40 例,施以针灸治疗)和试验组( 40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 上联合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 4 个疗程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 NDI )评 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VAS )评分、颈椎间盘高度、颈椎活动度(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及颈椎功能恢复时间。 结 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 NDI 、VAS 评分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物( LPO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 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椎间盘高度均较治疗前减小,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 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的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试验 组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推拿联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确切,能有效减轻疼痛和机体 氧化应激状态,改善颈椎活动度,促使患者颈椎功能尽快恢复。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 针灸; 颈椎功能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massag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HEN Longan, MA Chunjie, LI Xiulan, MAO Rundi, CHEN Yiying
(Massage Clinic, Dongg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Dongguan, Guangdong 5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massag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ervical spine mobility.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admitted to Dongg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40 cases,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received 4 consecutive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cacy after treatment , and 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 scor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height, and cervical spine range of motion (forward flexion, backward extension, left flexion, right flexion, left rotation, right rotation) and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recovery tim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DI, VAS scores and serum lipid hydroperoxide (LPO) level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height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in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mall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levels in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ervical spine flexion, extension, left flexion, right flexion, left rotation, and right rot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ll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arg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overy time of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0.05). Conclusion Massag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ain and oxidative stress state of the body, improve the mobility of the cervical spine,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Massage; Acupuncture;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由单侧、双侧脊神经受刺激、压迫所致,临床表现与脊神经根分布区存在一致性,以持续性 的颈部疼痛、僵硬为主,导致患者出现反射性障碍、运动 障碍、感受障碍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属于“颈肩痛”“痹症”范畴,因风寒湿邪侵袭、外伤等 所致,病变在筋骨,与气血亏虚、经筋失养有关 [1] 。目前 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以保守治疗手段为主,其中 针灸治疗与推拿手法治疗是临床常用方法,针灸可舒筋通 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但单纯针灸治疗对调节颈椎力 学平衡,减轻软组织和神经根粘连的程度有限 [2] 。推拿手 法治疗可疏通患者局部经络,使气血通畅、腠理致密、濡 养筋骨,利用揉法、拿法类手法对颈部的肌肉、肌腱、韧 带等进行放松,有效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可改善临 床症状 [3] 。本研究旨在探讨推拿联合针灸疗法在神经根型 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现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东莞市中医院收 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组(40 例,施以针灸治疗)和试验组(40 例,在对照组 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22、18 例;年龄 25~68 岁,平均(42.63±2.13 )岁;病程 1 个月~ 18 年,平均( 9.63±1.53 )年。试验组中男、女 患者均为 20 例;年龄 24~69 岁,平均(42.55±2.11)岁; 病程 3 个月~ 18.5 年,平均(9.44±1.66)年。对比两组 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 纳入标准:与《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 识(2018)》[4] 和《中医病证诊疗常规》 [5] 中的相关诊断标 准符合者;精神正常,具备一定读写能力者;臂丛牵拉试 验、压颈试验为阳性者等。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导致的肢 体麻木、肢体疼痛等症状者;脊髓型或其他类型颈椎病 者;合并严重高血压者;有恶性肿瘤或心血管疾病者等。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 准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施以对照组患者单纯针灸治疗,具体操 作:选择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少阳胆 经、足太阳膀胱经等,穴位选择风池、颈夹脊、合谷、后 溪、大椎、外关等穴位。具体根据患者的椎体平面神经根 受累情况来进行针刺治疗,如果为颈 5、6 神经根受累,则 选择患者的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等穴位,例如手三里、云门、尺泽等;如果是颈 6、7 神经根受累,选择手 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等穴位,包括合谷、内关、曲 池等;如果是颈 7 神经根受累,选择手太阳小肠经、手少 阳三焦经等穴位,包括小海、天宗、外关、养老等。上述 穴位进行交替治疗,每次选择 3~4 穴,进行针刺,针刺 手法主要是提插法,力道要缓慢柔和,以补法为主,留针 10~20 min/ 次,1 次 /d。试验组患者于上述基础上联合推 拿治疗。推拿治疗具体操作:选取患者曲池、神门、手三 里、风池、肩中俞、肩井、缺盆、天鼎、合谷、内关、小 海、肩外俞等穴位,治疗医师站在患者的背后,采取滚法 将患者颈肩部进行放松,同时放松患者的上肢肌肉、上背 部肌肉,连续放松 5~10min;之后采用拿法,对患者颈项 部进行拿揉操作,同推患者的桥弓与肩臂部,摇动患者的 颈椎,同时给予患者颈椎前屈、左侧屈伸、右侧屈伸、后 伸、旋转位等被动功能活动;再通过斜扳法将患者颈椎分 别向左侧、右侧各进行 1 次扳动;对患者小海、极泉等穴 位进行弹拨;最后,对患者两侧的肩井进行提拿,对患者 的患肩至前臂进行反复的搓揉。两组患者均每隔 1 天治 疗 1 次,连续治疗 6 次为 1 个疗程,连续进行 4 个疗程 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以《中医病证诊疗常规》 [5] 为依据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痊愈:患者疼痛、麻木等症 状完全消失,压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结果均呈阴性,对 患者日常生活无影响;显效: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得到 大幅改善,压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均呈阴性,对患者日 常生活影响轻微;有效: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有一定幅 度的改善,而压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均呈阴性,对患者 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无效: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均未 改善,压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均呈阴性,严重影响患者 日常生活。总有效率 = 痊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②颈 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 [6] 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 VAS ) [7] 评分、颈椎间盘高度及颈椎功能恢复时间。分 别于治疗前后采用 NDI、VAS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颈椎功能 障碍程度和疼痛程度。NDI 评分总分 50 分,共分为 10 项, 每项 5 分,0 分表示没有残疾,5 分表示完全残疾,分值与 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呈正比。VAS 评分分值范围为 0~10 分, 其中 0 分代表无疼痛,10 分代表最强烈的疼痛,评分降至 3 分以下的时间为疼痛缓解时间,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 分别于治疗前后通过腰椎侧位 X 线片检测颈椎体间的椎 间隙,测量两组患者颈椎间盘高度。记录两组患者颈椎 功能恢复时间并进行比较。③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于空腹状态下采集所有 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 5 mL),离心(转速: 3 000 r/min) 10 min 后取血清, 检测血清 LPO(硫代巴比妥酸法)、SOD (放射免疫沉淀法)水平。④颈椎活动度。记录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的颈椎活动度(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 旋、右旋)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经 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NDI 评分、 VAS 评分、颈椎间盘高度、颈椎功能恢复时间、血清 LPO 水平、血清 SOD 水平、颈椎活动度)以 (x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 NDI 评分、VAS 评分、颈椎间盘高度及颈 椎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 NDI、VAS 评分均 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颈椎间盘 高度均较治疗前减小,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 颈椎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血清 LPO、SOD 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 者血清 LP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血清 SOD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活 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与椎间关节退行性改 变所造成的椎间盘变形、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导 致相应节段的颈神经根出现根性压迫、刺激等症状。中医 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为本虚标实之症,多由虚实兼杂合 而为病,应遵循活血通络、解除痉挛的治疗原则 [8] 。针灸 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保守疗法,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与身体 情况进行辨证治疗,通过刺激不同穴位以活血祛瘀、解除 痉挛 [9]。
推拿治疗通过一定力度作用在机体体表特定部位,调 节患者机体生理、病理状况,有效调整椎间盘间隙,改善 小关节错乱情况,促进机体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压迫力度 与颈部残疾指数 [10] ;通过推、滚、揉、拨等手法进行放 松、舒筋、通督调整, 反复揉按曲池、风池等穴位, 弹拨小 海、极泉等穴位,纠正颈椎关节结构,改善相邻椎体间小 关节位置,扩大椎间盘间隙,使机体神经筋膜压力减轻, 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血运,舒缓肌肉痉挛,消除局部 瘀阻,从而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 [11] 。针刺曲池、大椎、 外关、合谷、风池等穴位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消炎止痛等功效,同时还能够帮助机体改善代谢功能,纠 正小关节絮乱症状,舒筋利节,松解粘连,解除局部组织 痉挛症状,能够消除长期压迫与炎症物质对机体产生的刺 激 [12];针刺天宗穴能够缓解手指麻木等多种症状;针剌俞 穴能够缓解肌肉僵硬、舒缓肩部肌肉作用,通过缓解肌肉 紧张痉挛减轻疼痛 [13]。本研究中, 与对照组比, 治疗后试 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NDI、VAS 评分更低;颈 椎间盘高度更小;颈椎功能恢复时间更短,提示推拿联合 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 颈肩肌群紧张与痉挛,促使患者的颈椎功能尽快恢复。
多种退行性病变的病理过程均有氧自由基的参与,因 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会对患者神经根产生压力和刺激,导 致代谢紊乱, 从而对机体组织造成损伤 [14],LPO 是机体自 由基的主要产物, 其水平与机体自由基含量呈正相关 [15] ; 血清 SOD 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剂, 其水平与机体自由基清 除能力呈正相关,因颈椎病变时患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 故机体的 SOD 含量相对缺乏 [16] 。针刺可促进神经传导兴 奋,同时消除组织水肿,改善无菌性炎症,减轻炎症反应 与神经张力,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恢复力学平衡,缓解 神经根受压状态 [17]。推拿手法治疗通过对相关穴位进行刺 激,达到活血、通经等作用,可解除颈肩部条索、硬结, 促进气血调和,利于颈椎正常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可以调 节力学的平衡,增强颈椎稳定性,能起到松懈软组织和神 经根粘连效果 [18]。推拿与针灸联合治疗能够拓宽颈椎椎间 孔和椎间盘,放松颈肩部肌肉,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同时通过按摩穴位,改善椎动脉处血液循环,促进颈部气血 恢复正常运行,使患者颈椎发生伸屈、旋转等改变,大幅 度改善神经压迫情况,恢复颈椎活动 [19-20] 。本研究中,与 对照组比,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 LPO 水平较低, 血清 SOD 水平较高, 颈椎活动度较大, 提示推拿联合针灸疗法 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可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坏,改善 机体自由基代谢紊乱问题, 提高机体 SOD 的活性, 降低血 清 LPO 含量,改善颈椎活动度。
综上,推拿与针灸疗法相辅相成,产生协同作用,可 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部肌群紧张、痉挛, 改善颈椎活动度,纠正氧自由基代谢紊乱,促使患者颈椎 功能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 胡科 , 张保朝 , 樊书领 , 等 .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J]. 新中医 , 2021, 53(22): 5-9.
[2] 李会超 , 庄卫生 . 常规针灸基础上联合腹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J]. 颈腰痛杂志 , 2019, 40(3): 412-413.
[3] 张云霞 .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研究 [J]. 陕西中医 , 2017, 38(8): 1126- 1127.
[4]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 . 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 (2018)[J]. 中华外科杂志 , 2018, 56(6): 401-402.
[5] 陈园桃 . 中医病证诊疗常规 [M]. 南京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08:406-407.
[6] 孙兵, 车晓明.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2012, 28(6): 626.
[7] 严广斌 . 视觉模拟评分法 [J/C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 电子版 ),2014, 8(2): 273.
[8] 陈涛 , 黄森 , 张成 , 等 . 后路全脊柱内镜下 Key-hole 侧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J]. 中华解剖 与临床杂志 , 2020, 25(5): 484-490.
[9] 王大力 , 荣兵 . 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观察 [J]. 辽宁中医杂志 , 2016, 43(12): 2627-2630.
[10] 李雪峰 , 孙迎春 , 尚俊英 . 针刀联合推拿与牵引联合推拿治疗神 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J]. 广西医学 , 2017, 39(8): 1189- 1191, 1194.
[11] 刘陆伟 , 王春生 . 温针灸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 临床效果、颈椎活动度及对 VAS 评分的影响 [J]. 解放军医药杂 志 , 2021, 33(2): 97- 100.
[12] 李佳诺 , 孙忠人 , 曾祥新 . 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近 况 [J]. 针灸临床杂志 , 2016, 32(4): 91-94.
[13] 杨可 . 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 椎活动度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9, 28(16): 1788- 1791.
[14] 陈是煌, 郭志宏, 陈伟 . 颈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 2017, 35(1): 69-71.
[15] 王少松 , 王庆甫 . 114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及其 与血浆内皮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相关性 [J]. 中医杂志 ,2017, 58(10): 854-858.
[16] 张鹏 , 张慧英 , 关珊珊 .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和运动功能的 影响 [J]. 四川中医 , 2018, 36(12): 183- 187.
[17] 耿昊 , 时素华 , 杨清华 , 等 .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方剂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近期预后及生存质量应用效果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 报 , 2018, 20(6): 101- 103.
[18] 刘建涛 , 孙永康 , 郑树然 .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 病的临床效果与价值 [J]. 中国处方药 , 2017, 15(4): 108- 109.
[19] 程浩文 , 师彬 , 王涛 , 等 . 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 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J]. 现代生 物医学进展 , 2018, 18(11): 2127-2131.
[20] 李华岳 , 马彦旭 . 针灸配合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 察 [J]. 四川中医 , 2016, 34(5): 193- 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