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开腹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08-24 11:44: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行我院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患者病例资料,分析该类患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组49例,对照组40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49例共报告病原菌株72例。其中大肠埃希菌23株,占比最高为30.56%,肠球菌为13例。

其余菌种如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均有被检测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P<0.05,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手术时间、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是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分析显示这手术时间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该因素为开腹阑尾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是腹腔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手术时间长短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是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腹腔感染;阑尾切除术;危险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刘凯.开腹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89+185.

0引言

阑尾切除术是治疗阑尾炎的手术方式[1]。腹腔感染是其术后的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收集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为阑尾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治疗提供文献资料[2-4]。

1资料与方法

1.1病历资料。收集本院2013年6月至2018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病例资料,合计89例,其中男41,女48例,年龄18-81岁,平均(40.3±9.3)岁。

1.2统计学分析。SPSS软件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腹腔感染病原学检查结果。本研究中49例共报告病原菌株72例。其中大肠埃希菌23株,占比最高为30.56%,肠球菌为13例,占比19.44%。其余菌种如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均有被检测到。

2.2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P<0.05,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手术时间、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是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1。

\
 
2.3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分析显示这手术时间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该因素为开腹阑尾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3讨论

开腹阑尾切除术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的常见手术。目前作为对于不具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的次选术式。手术通常在右下腹做一个麦氏切口,然后逐层解剖进腹,分离脂肪层、肌层,找到阑尾发炎病灶,对病变阑尾进行切除。这种既往常规的开腹手术与现在主流的腹腔镜手术有着创伤大,切口不美观,术后患者恢复通气慢等缺点。

开腹阑尾切除术后有部分病例,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最终确诊为腹腔感染。如何预防腹腔感染是外科的一个研究热点。现阶段,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临床的首选治疗方案,腔镜手术有着十分明显的优点,术后病人恢复通气时间短,对病人创伤小,但是由于腔镜仪器设备的昂贵,因此手术成本费用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手术高。

现学者认为,腹腔镜手术效果在一定条件下治疗急性阑尾炎手术效果优于开腹手术,但是腔镜手术的应用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传统的开腹手术仍然在临床上十分重要,但是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患者腹部创伤大,术后有潜在发生腹腔感染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49例腹腔感染患者病原学检查结果,共报告病原菌株72例。其中大肠埃希菌23株,占比最高为30.56%,肠球菌为13例。其余菌种如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均有被检测到。因此我们考虑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是开腹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腹腔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

此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P<0.05,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手术时间、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是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说明手术时间、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是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

再次经多因素分析,手术时间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该因素为开腹阑尾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综上所述,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是腹腔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手术时间长短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是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5-11]。

参考文献

[1]张艳艳.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策[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2):159-160.
[2] 吾买尔江·买买提,木业色·艾尔肯江,段绍斌,等.腹腔感染患者引流液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15,25(8):1744-1746. 
[3] 邱奇,孙兰菊,吴翠萍,等.腹腔感染细菌学的调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0,6(3):147-149.
[4] 程运扬,高宁,黄河,等.腹腔感染病例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30):2876-2877.
[5] 黄丽葵,徐静,陈荣.腹部手术后患者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4,10(2):145.
[6] 蔚巧宁.普通外科术后感染与护理措施调查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7):1100-1102.
​ [7] 潘海燕,贾英斌,李月婵.肠瘘患者腹腔感染的病原学调查与危险 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3929-3931.
[8] 石喜华,冀满丰,刘京海.预防性护理在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1):129.
[9] 俞学军,徐家法,储修峰,等.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080-2081、2115.
[10] 曾玲彬,朱云龙,潘宗森,等.肝胆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2-13.
[11] 童文霞.加强护理管理预防肝胆术后医院感染[J].临床护理,2014,12(7):2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9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