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炎症因子及凝血酶原时间( PT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 ) 、凝血因子 X Ⅲ( FX Ⅲ)水平的影响。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河北燕达医院收治的 200 例 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 [100 例,在常规治疗(降颅内压、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吸氧及控制脑水肿等)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 ]和 观察组( 100 例,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 , 两组患者均治疗 14 d。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炎症因子、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凝血功能指标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 MMSE ) 各项评分均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花生四烯酸( AA ) 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ARAA ) 、二磷酸腺苷( ADP )诱导 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ARADP )、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因子 - 1 ( sICAM- 1 )、白细胞介素 -6 ( IL-6 )、肿瘤坏死因子 -α ( TNF-α ) 及 FX Ⅲ水平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T、APTT 均延长, 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机体凝血机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 氯吡格雷 ; 阿司匹林 ; 凝血功能 ; 炎症因子 ; 认知功能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是由于血液 供应障碍、脑部血管阻塞等原因导致脑组织处于缺血、缺 氧状态,进而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一种病变。临床 中多以抗血小板药物来改善脑血管堵塞、脑组织缺血等 现象,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阿司匹林作为血小板聚集抑制 剂,主要通过对血小板黏附、活化、聚集情况等进行抑 制,从而达到阻止血栓形成的目的;阿司匹林口服给药后 易吸收,使药效广泛分布全身,但无法对已经活化的血 小板进行抑制,单一应用难以有效控制病情,治疗效果 欠佳 [1]。氯吡格雷是一类作用于血小板 P2Y12 的拮抗剂, 对二磷酸腺苷(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具有抑制作 用,可促进动脉循环,在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引起 的循环障碍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 [2] 。本研究旨在分析阿司 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 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于 河北燕达医院就医的 20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组 10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52 例,女性 48 例;年龄 53~73 岁,平均(68.42±3.95 )岁;发病时间 0.5~2 d,平 均( 1.15±0.49 ) d。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56 例,女性 44 例;年龄 55~72 岁,平均( 68.32±3.81 )岁;发病时间 0.5~2 d,平均( 1.12±0.52 ) d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 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3] 中的相关诊 断,且经临床检查确诊者;首次发病者;生命体征稳定 者;无颅脑损伤者等。排除标准:半年内曾经有过颅内出 血、消化道出血或其他出血倾向者;合并心、肺等重要脏 器功能衰竭者;存在抗凝禁忌证者;合并恶性肿瘤且近期 接受放化疗治疗者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 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该研究实施。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降颅内压、维持水与电解 质平衡、吸氧及控制脑水肿等)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300 mg(首次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南京恒生制药有限 公司,国药准字 H32026261,规格: 50 mg/ 片),后续剂 量为 100 mg/ 次,1 次 /d。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 者加用 300 mg(首次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扬子江药 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213479,规 格:75 mg/ 片),后续剂量为 75mg/ 次,1 次 /d。两组患者 均持续治疗 14 d。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治疗效果,参照《中国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3] 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其 中临床症状(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消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 [4] 评分降低 >90%,无 生活自理障碍为痊愈;临床症状(头痛、眩晕、恶心呕 吐等)明显改善,45%<NIHSS 评分降低≤ 90%,有部分 生活自理障碍为显效;临床症状(头痛、眩晕、恶心呕 吐等)有所改善, 18% ≤ NIHSS 评分降低≤ 45%,有大 部分生活自理障碍为好转;临床症状(头痛、眩晕、恶 心呕吐等)无变化或加重,NIHSS 评分降低 <18%,有完 全生活自理障碍为无效。总有效率 = 痊愈率 + 显效率+ 好转率。②治疗前后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表(MMSE ) [5] 评估,包括计算力( 3 分)、视空间及执 行能力( 5 分)、语言( 3 分)、记忆( 5 分)、命名( 3 分)、抽象(2 分)、注意力(3 分)、定向力(6 分) 8 个 认知领域,分值越低,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③治疗前 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抽取患者静脉血 3 mL,采用全自 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滁州瑞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 号:Cardiostat-50)测定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 最大聚集率(MARAA)和 ADP 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 率( MARADP )水平。④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采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液采集方法同③,以 3 000 r/min 的转速离心 10 min 后,取血清,血清可溶性 细胞黏附分子 - 1 ( sICAM- 1 )、白细胞介素 -6 ( IL-6)、肿 瘤坏死因子 - α ( TNF- α )水平。⑤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 液采集与离心方法同④,取血浆,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 仪(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规格:RAC-2800 ) 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及凝血因子 X Ⅲ( FX Ⅲ)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治疗效果)以 [ 例 (%)] 表示,行χ2 检验;计量 资料(MMSE 评分、MARAA、MARADP、sICAM- 1、IL-6、 TNF- α、PT、APTT、FX Ⅲ水平)均经 K-S 法检验证实符合 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行 t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 者计算力、视空间及执行能力、语言、记忆、命名、抽 象、注意力、定向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 较治疗前,治疗 后两组患者 MARAA、MARADP 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 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较治疗前,治疗后两 组患者血清 sICAM- 1、IL-6、TNF-α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2.5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较治疗前,治疗后两 组患者 PT、APTT 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FX Ⅲ水 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通常是由于脑部的动脉出现血栓和粥样硬化情况,致使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中断脑部血流,导致 脑组织坏死而发病。目前临床中以改善患者脑组织缺血、 缺氧状态为治疗原则,但是缺血再灌注后会生成氧化产 物,使脑组织缺血缺氧程度加剧,神经中枢调节功能遭到 破坏,诱发肢体瘫痪、肢体肌肉痉挛等后遗症。阿司匹林 可通过抑制体内血小板环氧化酶的生成,从而缓解动脉粥 样斑块的硬化程度,但单一用药难以快速清除缺血组织氧自由基,使氧自由基持续损害脑神经,不利于患者神经功 能恢复,预后较差 [6]。
氯吡格雷主要通过抑制ADP 与血小板受体结合, 阻断 纤维蛋白原与耦联的糖蛋白结合,对血小板整个生命周期 产生影响,同时不影响 AA、ADP 的代谢,且在抑制血小 板聚集方面, 具有特异性、高选择性及不可逆性等特点 [7]。 MARAA、MARADP 水平升高可促使纤维蛋白原沉积, 启 动凝血过程及促进血栓形成,加重病情;PT、APTT 缩短 提示机体凝血功能增强,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 FX Ⅲ表达升高可增强交联纤维蛋白单体的交联反应,使纤 溶酶降解能力降低, 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 [8]。本研究中, 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各 项评分均升高,MARAA、MARADP、FX Ⅲ水平降低, PT、APTT 延长,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 阿司匹林治疗后,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机体凝血 机制,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疗效。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 板聚集,改善患者血流状态,从而调节机体凝血机制,抑 制病情发展,减轻对认知功能的损伤 [9]。
sICAM- 1 能够有效反映局部黏附分子的表达和代谢状 况, 当机体出现损伤、缺氧等现象时, 其水平可明显升高; IL-6 参与机体氧化应激和免疫调节的进程,可释放氧自由 基,加速补体生成,促进脑神经元凋亡,增加血栓生成风 险; TNF-α 水平升高可促进神经毒性物质的释放,增加氧 化损伤面积,加剧血管壁侵蚀程度与脑组织损伤程度,不 利于控制病情发展 [10]。本研究中,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 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加用 氯吡格雷结合治疗后,能够有效降低炎症损伤程度,控制 病情发展。究其原因,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和血管壁 内皮细胞上的环氧化酶活性,进而阻断其介导的前列腺素 的合成和分泌,缓解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调控炎症因子水 平;氯吡格雷通过对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化情况进 行抑制, 同时对 CD40-CD40L 信号途径及由此介导的炎症 反应进行阻断, 进而抑制炎症发生, 使病情趋向缓解 [11- 12]。
综上,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机体凝血机制, 抑制炎症发生,促进认知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国华 , 赵立伟 , 张福鼎 , 等 .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J]. 航空航天 医学杂志 , 2021, 32(3): 321-322.
[2] 李兰红 , 王晋芳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6, 14(16): 1926- 1927.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J]. 中华神经科杂 志 , 2018, 51(9): 666-682.
[4] 谈颂 , 常思远 , 宋波 , 等 . 早期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作用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45(3): 154- 157.
[5] 孙云闯 , 秦斌 . 中文版 MoCA 和 MMSE 在诊断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 2011,18(2): 91-93, 97.
[6] 陈勇 , 陈道文 , 陈飞 , 等 . 血栓弹力图评价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研究 [J]. 临床神经 病学杂志 , 2018, 31(5): 348-350.
[7] 谢静 , 叶明 , 刘东亮 , 等 .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的影响 [J]. 蚌埠医 学院学报 , 2019, 44(8): 1009- 1011.
[8] 任丽萍 . 血栓弹力图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与血小板功能的临床研究 [J]. 山西医药杂志 , 2018, 47(24): 3007-3008.
[9] 高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 2018, 36(9): 1204- 1206, 1219.
[10] 吕建萌 , 潘雅娟 , 刘建敏 , 等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白细胞介素 -6、 肿瘤坏死因子-α 影响研究[J]. 临床军医杂志, 2017, 45(10): 1022- 1024.
[11] 饶世俊 , 苏微微 , 吴宝水 , 等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 响 [J]. 临床误诊误治 , 2021, 34(6): 55-59.
[12] 常冠楠 , 苏曼侠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6, 18(1): 85-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