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血清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相关性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6 13:46: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炎症因子及 T 淋巴细胞亚群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深圳市 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收治的 100 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组, 并选取同期就诊的 100 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进行回 顾性分析。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 并筛选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两组患者在长期抗病毒治疗、长期吸烟、锻炼身体、白细胞介素( IL ) -2、IL-6、肿瘤坏死因子  ( TNF ) -α 、干扰素( IFN ) -γ 、CD3+CD4+ 、CD4+/CD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为, 长期抗病毒治疗是病 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生的保护因素, IL-2、IL-6、TNF-α 、TNF-γ 、CD3+CD4+ 、CD4+/CD8+  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生的危险因素(均 P<0.05 )。 结论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的发生会使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和 T 淋巴细胞亚群呈现异常高表达状态,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患 者的血清中细胞因子及 T 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发现异常并及时干预,延缓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发生的进程,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 炎症因子; T 淋巴细胞亚群;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

  病毒性肝炎是以多种肝炎病毒导致患者肝脏发生病变 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与戊型病 毒性肝炎已成为全球各国传播较为广泛的肠道传染病,一 般表现为急性感染症状且能自愈 [1]。据统计, 我国 2004 年 至 2018 年报告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358 122 例,  每年的平 均发病率是 1.78/10 万 [2] 。而乙型病毒性肝炎与丙型病毒 性肝炎是肠道外传染性疾病。据 WHO 公开数据 [3] 显示, 2015 年全球各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感染人数达 3.25 亿人次,有 134 万人死于因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相关 疾病,该类致死人数远超疟疾、肺结核和艾滋病等重大疾 病的致死人数,严重威胁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若不及时 治疗,病毒性肝炎可能会引起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如 肝癌、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等。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 是指因病毒性肝炎间接或直接诱发的肝硬化腹水,其发生 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感染有关。研究发现, 辅助型 T 细胞 1  ( Th1 )可分泌出肿瘤坏死因子 α ( TNF-α ) 、干扰素 γ  ( IFN-γ) 、白细胞介素 -2 ( IL-2)  ,  能参与机体内的细胞 免疫应答,杀死细胞内的病毒及细菌;而辅助型 T 细胞 2  ( Th2)能分泌出白细胞介素 -4 ( IL-4) 、白细胞介素 -6  ( IL-6)及白细胞介素 - 10 ( IL- 10)  ,可参与机体内的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4] 。研究发现,  T 细胞为细胞免疫作用 的重要效应细胞,  按 T 细胞表面抗体表达及功能分为 T 抑 制类型细胞 CD8+ 细胞和 T 辅助类型细胞 CD4+ 细胞 [5]。本 研究探究 IL-2、IL-6、TNF-α 、IFN-γ 、CD3+CD4+ 、CD4+/CD8+  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生的相关性,现报道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深圳市 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收治的 100 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 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就诊的 100 例病毒性肝炎患 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具体见表 1。本研究经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医学伦 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①被确诊为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腹水疾病;②患者年龄在 18 岁以上;③患者智力、 精神正常,意识清醒,对事物有较清晰的表达能力。排除 标准:①合并原发性肝癌者;②合并感染巨细胞病毒或 Epstein-Barr 病毒(EBV )感染者;③合并造血系统、内 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心脑血管相关疾病 者;④曾行经颈静脉肝肝内分流术者或脾切除术者;⑤合 并严重免疫缺陷疾病者。

  1.2 标本采集与检测方法 入院后次日清晨的两组患者空腹采集 4 mL 外周血,均置于抗凝试管,再经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 3 500 r/min,离心时间为 10 min,离心半径为 12 cm),并分离出上清液,置于 -20 ℃的环境中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选用美国 BD 公司提供的试剂,依照试剂盒上说明书检测 IL-2、IL-4、TNF-α、IL-6、IFN-γ、IL-10 指标水平及 CD3+、CD3+CD4+、CD4+/CD8+ 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单因素分析。收集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吸烟史、饮酒史、肝病家族史、身体锻炼情况、劳动情况、对自身疾病的理解程度、对自身疾病的治疗情况,是否长期抗病毒治疗等,并进行单因素分析。②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并筛选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行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行t 检验;使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生的因素。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长期抗病毒治疗、长期吸烟、锻炼身体、IL-2、IL-6、TNF-α、IFN-γ、CD3+CD4+、CD4+/CD8+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

  2.2 影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生的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腹水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为,长期抗病毒治疗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生的保护因素,IL-2、IL-6、TNF-α、TNF-γ、CD3+CD4+、CD4+/CD8+ 水平高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 2。

\
 

  3 讨论

  腹水为病毒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症状最突出的临床疾病,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研究发现 [6],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在失代偿期出现腹水的概率在75% 以上。腹水患者常表现为腹下垂、蛙腹、腹部膨隆、腹胀等,影像学检查可提示有腹水的存在。导致腹水的主要原因是钠水潴留,而病毒性肝硬化腹水发病可能与肝淋巴液分泌过多、抗利尿激素及继发性的醛固酮增多、门静脉压力升高、低白蛋白血症及循环血量不足等因素相关联 [7]。病情轻重程度不同的肝硬化腹水均表现出免疫力低下,极易引起感染 [8]。探讨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及 T 淋巴细胞亚群与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硬化腹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抗病毒治疗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生的保护因素,且长期抗病毒治疗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生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长期抗病毒治疗能 延缓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的发生,积极进行保肝抗病毒 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及其他并发症的发 生,此结果与既往研究 [9] 结果相一致。人体内存在两种不同 T 细胞亚群,  其中 Th1 细胞能分泌出 IFN-γ 、IL-2、TNF-α, 而 Th2 可分泌出 IL-4、L-6、IL-5、IL-10 及 IL-13 等。机体 在正常的情况下, Th1/Th2 细胞处于平衡状态, 若机体功能 出现异常时, 两种细胞的平衡被打破,  常表现为偏向一方, 即为“Th1/Th2 平衡漂移”, 若 Th1/Th2 细胞间的平衡被打 破,会导致机体细胞因子间的动态平衡打破, 从而导致疾病 的发生及发展 [10]。本研究结果显示,  IL-2、IL-6、TNF-α 、 TNF-γ 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刘镇平 等 [11] 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 表明细胞因子在肝硬化患者中 不仅能介导肝脏器官中肝细胞损伤,还会随着机体内血清 水平的增加而加重其肝脏损伤程度,加速肝硬化患者疾病 发展,  增加肝硬化腹水的发生风险,  IL-2、IL-6、TNF-α、TNF-γ 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生有较高的关系。

\

  T 淋巴细胞亚群中的 CD4+ 表示 T 辅助细胞,CD8+ 表示 T 杀伤细胞和 T 抑制细胞,在患者机体免疫反应时常表现 为 CD4+T 淋巴细胞, 而在免疫反应中的起效应细胞主要为 CD8+T 细胞 [12]。本研究结果显示, CD3+ CD4+、CD4+/CD8+ 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且 CD3+CD4+、CD4+/CD8+ 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生有较 高的相关性, 与李娜 [13] 研究的结果有相似之处, 肝硬化腹 水的发生会引起免疫反应, 作为辅助性的 CD3+CD4+T 细胞 会参与免疫反应, 从而引起其浓度的改变。王昀等 [14] 认为 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的恶化,其机体免疫系统 发生紊乱,并逐渐加重,此结论证明肝硬化腹水的发生与 机体免疫的降低有关。

  综上所述,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的发生会使患者体 内的细胞因子( IL-2、IL-6、TNF-α 、TNF-γ)和 T 淋巴细 胞亚群(CD3+CD4+ 、CD4+/CD8+ ) 呈现异常高表达状态, 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中细胞因子及 T 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发现异常并及时干预,延缓病毒性肝炎患者 疾病发生的进程,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蕊 , 马佳丽 , 张福奎 . 肝硬化腹水的预后 [J]. 肝脏 , 2012, 17(5):354-355, 361.

  [2]    丁显香 , 张丽杰 , 孙校金 , 等 . 2004-2018 年中国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和空间聚集性 [J]. 中国疫苗和免疫 , 2020, 26(2): 136- 141.

  [3]    吕少诚 , 潘冰 , 贺强 .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顽固性腹水的诊治进展 [J]. 国际外科学杂志 , 2018, 45(10): 703-707.

  [4]    李全忠 , 江新宇 , 文世林 . 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 Th1/Th2 类细胞因子的漂移及其意义 [J]. 山东医药 , 2002(36): 55-56.

  [5]    罗雅煊 , 李婷婷 , 王嘉悦 , 等 . 慢性 HBV 感染不同临床阶段患者外周血 T 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 [J].  中国免疫学杂志 , 2020,36(12): 1494- 1498.

  [6]    段誉 , 邓明明 .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治疗进展 [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2): 360-363.

  [7]    张霞霞 , 徐有青 .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预防及处置进展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 2019, 47(12): 1397- 1399.

  [8]    DEGORICIJA V , ZJACIC-ROTKVIC V , MAROUT J , et al.Clinical and neurohumoral response to posture, physical exercise, and ascites treatment in Child-Pugh C liver cirrhosis: Randomized prospective trial[J]. Croatian Medical Journal, 2003, 44(2): 178- 186.

  [9]    李颖 , 丁国伟 , 黑发欣 , 等 . 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中国艾滋病性病 , 2017, 23(5): 421-424.

  [10]  梅昭荷 , 王灵台 , 聂红明 , 等 . 从 Th1/Th2、Treg/Th17 之间的平衡研究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CD4+T 淋巴细胞的免疫失衡 状态 [J]. 肝脏 , 2017, 22(6): 513-516, 522.

  [11]  刘镇平 , 江远 .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河北医学 , 2009, 15(5): 564-566.

  [12]  李晓东 , 王旖潇 , 朱成楚 , 等 . 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 T 淋巴 细胞亚群、 NK 细胞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J]. 医学研究杂志 , 2017, 46(6): 80-84.

  [13]  李娜 . 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 RPR 与相关因子检测及意义 [J]. 青 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9, 55(5): 544-547.

  [14]  王昀 , 郜茜 , 绽永华 .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 2015(4): 452-4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84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