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联合测定在糖尿病诊断分型中的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5 11:56: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究联合测定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 ) ,胰岛素自身抗体( IAA ) ,胰岛细胞抗体( ICA )在糖尿病诊断分型 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40 例 1 型糖尿病( T1DM )、 40 例 2 型糖尿病( T2DM )共计 80 例组成 T1DM 组和 T2DM 组,病例均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在徐州市中医院就诊糖尿病患者。另选 40 例健康者(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 GADA、IAA、ICA 检测阳性 率。对比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在 T1DM 与 T2DM 诊断分型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结果  T1DM 组 GADA 检测阳性率、 IAA 检测阳性率、 ICA 检测阳性率均比 T2DM 组与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T2DM 组 GADA 检测阳性率、 IAA 检测阳性率、 ICA 检测阳 性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GADA 、IAA 、ICA 联合检测均比单独检测高,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 ) 。诊断敏感度、诊断特异度比较, GADA 、IAA 、ICA 联合检测均比单独检测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 论  糖尿病诊断分型中联合测定 GADA 、IAA 、ICA 具有很高诊断价值,可以准确鉴别 T1DM 与 T2DM ,且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 广使用。

  关键词: 1 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胰岛素自身抗体;  胰岛细胞抗体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病,病程长,目前无法治愈,  患者确诊后需长期服用降糖药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 糖,  以此延缓病情进展, 保护器官,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
\

  糖尿病以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升高为典型特征,是一种代谢 疾病,  疾病分型包括 I 型糖尿病(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  T1DM) 与 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 。 该病的病因多、发病机制复杂,导致患者多饮、多食、 多尿、体重下降。T1DM 发病率较低,主要患者群体为幼 儿、青少年,  胰岛 β 细胞被破坏是主要发病机制。T2DM 发病率较高,常见于成年人,又称成人糖尿病 [2] 。胰岛素 分泌不足、胰岛素利用障碍是 T2DM 的主要发病原因。  糖尿病以控制血糖、控制疾病症状为根本治疗目标,需对 糖尿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分型,以此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 治疗方案,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实现血糖达标治疗 [3] 。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分型可以通过起病情况、临床特点、酮 症酸中毒、C 肽水平、抗体检测等实现。抗体检测在糖尿 病诊断分型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血清谷氨酸脱羧酶 抗体(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  GADA),胰 岛素自身抗体( insulin autoantibody,  IAA)  ,胰岛细胞抗 体( islet cell antibody,  ICA)是 T1DM 的特异度抗体,检 测结果以阳性为主。而 T2DM 检测结果通常是阴性。本研究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在徐州市中医院就诊的 40 例 T1DM 患者、 40 例 T2D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究联合测 定(GADA)、  IAA、ICA 在糖尿病诊断分型中的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21 年 1 月 2021 年 12 月在徐州 市中医院就诊的 40 例 T1DM 患者、40 例 T2DM 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分别纳入 T1DM 组和 T2DM 组。另选同期非 糖尿病志愿者 40 例纳入对照组。T1DM 组:男性 21 例、 女性 19 例;  年龄 5~35 岁,  平均年龄(21.34±1.02 )岁; T2DM 组:男性 22 例、女性 18 例;年龄 24~67 岁,平 均年龄(50.40±2.10)岁;对照组:男性 20 例、女性 20  例;年龄 24~68 岁,平均年龄(50.32±1.98)岁。三组参 与研究者均对研究内容、方法知情,自愿参加并配合;研 究通过徐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①精神状态良好;②依从性好,可配合研究与检查;  ③无检查禁忌;  ④符合 T2DM 诊断标准,  并经 临床确诊。排除标准:  ①精神疾病患者;  ②恶性肿瘤患者; ③先天性缺陷疾病患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三组参与研究者均进行 GADA、IAA、ICA 检测。检测前,向受检者详细介绍检查意义、目的、作用、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征得受检者同意。对受检者 进行情绪安抚,告知检查无副作用,操作方便、安全, 消除受检者恐惧心理,减轻焦虑、抑郁等。准备好检测 仪器、试剂盒,对仪器进行调试,确保运行正常。对三 组受检者进行血样采集,抽取晨起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进行 3 000 r/min 离心操作 10 min 将血清分离。应 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粤械注准 20152401275,型号 iFlash 3000 型)、化 学发光法行 GADA、IAA、ICA 检测试剂盒,  测量 GADA、 IAA、ICA。

  检测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完成,检测操作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保证检测结果一致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 T1D M 组、T2DM 组、对照组 GADA 、IAA 、ICA 检测结果阳性率。同时比较 GADA 、 IAA、ICA 检测在 T1DM、T2DM 诊断分型中的阳性预测 值、阴性预测值。比较 GADA、IAA、ICA 检测在 T1DM、 T2DM 诊断分型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指标判定标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 1 ) GADA、 IAA、ICA 检 测 结果:① GADA,正 常值 0~10 IU/mL;② IAA,正常值 0~1 col;③ ICA,正常值 0~1 col。超出 GADA、IAA、ICA 临界值为阳性结果。(2) T1DM、 T2DM 诊断分型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为 T1DM 记为阳性,  T2DM 记为阴性;阳性预测值 = 真阳性 例数 / 阳性检出例数×100%。阴性预测值 = 真阴性例数 / 阴性检出例数 ×100%。( 3 ) T1DM、T2DM 诊断分型中诊 断敏感度与特异度。诊断敏感度 = 真阳性/ (真阳性 + 假 阴性) ×100%。诊断特异度 = 真阴性 /(真阴性 + 假阳性)  ×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取数据应用 SPSS 25.0 软件进行 统计分析,( x ±s) 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进行 t 检 验;[ 例 (%)] 表示计数资料,进行 χ2  检验,P<0.05 表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 T1DM 组、T2DM 组、对照组 GADA、IAA、ICA 检测结果阳性率  T1DM 组 GADA 检测阳性率、IAA 检测 阳性率、ICA 检测阳性率均比 T2DM 组与对照组高,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DM 组 GADA 检测阳性率、 IAA 检测阳性率、ICA 检测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T1DM、T2DM 诊断分型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 值  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GADA 、IAA 、ICA 联合检测 T1DM、T2DM 诊断分型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 于单独 GADA 检测、IAA 检测、ICA 检测,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 2。

  2.3    T1DM、T2DM 诊断分型敏感度与特异度  GADA、 IAA、ICA 联合检测 T1DM、T2DM 诊断分型敏感度与特异 度,均高于单独 GADA 检测、IAA 检测、ICA 检测,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
 

  3    讨论

  糖尿病临床发病率很高,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 病,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均造 成严重影响。糖尿病包括 T1DM、T2DM 两种类别,临床 症状表现相近,不容易区分,但是病因存在差异,在治疗方案上也需要进行区分 [4] 。因此,对 T1DM、T2DM 进行 准确的诊断分型十分重要,可以为医生制订个体化治疗方 案提供可靠依据,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预防 糖尿病并发症 [5] 。有研究指出 [6],  GADA、IAA、ICA 在 T1DM、T2DM 诊断分型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T1DM 患 者 GADA、IAA、ICA 阳性率高。
\

  GADA 是 T1DM 标志性抗体,在 T1DM 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中应用具有很好价值。因为 GADA 是一种神经递质 合成酶,部分由胰岛 β 细胞合成,对于自身免疫反应起到 特异度抑制作用,  诱导免疫耐受 [7] 。GADA 阳性结果提示 机体胰岛 β 细胞损害, 且 GADA 水平与胰岛 β 细胞损害程 度呈正相关性。IAA 在糖尿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 的应用意义 [8] 。胰岛 β 细胞破坏可产生 IAA,是细胞损伤 的标志。IAA 水平含量高,阳性表达,提示机体血液中存 在大量 IAA,是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 [9] 。ICA 的靶 抗原是胰岛细胞的细胞质与微粒体,正常人群阳性率仅为 0.5% 。T1DM 阳性率可达 60 ~ 90% 。ICA 的产生可以结合 胰岛细胞的表面抗原,诱发免疫反应,对补体系统形成激 活后,  对胰岛细胞产生细胞毒效应,  进而引起糖尿病 [10] 。 T1DM 发病机制是胰岛 β 细胞被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 乏或显著减少 [11] 。而 T2DM 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胰 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 [12] 。GADA、IAA、ICA 是反映胰岛 β 细胞损害程度的指标,因此可以用于诊断鉴别 T1DM、 T2DM。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不同,病情严重 程度不同,对患者进行单独 GADA、IAA、ICA 检测时, 可能无法准确进行 T1DM、T2DM 诊断分型。原因包括: ①患者发病初期胰岛功能损伤轻微,  GADA、IAA、ICA 分泌量少,难以准确检测,出现 GADA、IAA、ICA 假阴 性 [13]。②患者检查时间晚,  ICA 浓度随着糖尿病的病程进 展而下降,如果患者发病初期未进行检查,可能无法获得 ICA 阳性结果。

  本研究中,  T1DM、T2DM 以及健康志愿者进行 GADA、IAA、ICA 检测。结果表明,  T1DM 患者 GADA、 IAA、ICA 阳性率明显高于 T2DM 患者及对照组。 GADA、 IAA、ICA 联合检测 T1DM、T2DM 诊断分型阳性预测 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 GADA、IAA、ICA 单独检测。

  GADA、IAA、ICA 联合检测 T1DM、T2DM 诊断分型敏感 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单独 GADA、IAA、ICA。

  综上所述,联合 GADA、IAA、ICA 检测对 T1DM、 T2DM 诊断分型价值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钟鹏博 . 胰岛 β 细胞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分型的诊断价值 [J]. 医学信息 , 2021, 34(24): 175- 177.

  [2]    徐静 . 血清 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J]. 中国社区医师 , 2021, 37(31): 119- 120.

  [3]    王雅琪 , 汤晓涵 , 何斌斌 , 等 . 成人 1 型糖尿病诊断分型的要点与难点 [J]. 中华糖尿病杂志 , 2021, 13(10): 1004- 1007.

  [4]    陈玉琳 , 王明月 . 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各个分型的病理特征与尿蛋白的关系研究 [J]. 糖尿病新世界 , 2021, 24(20): 38-41.

  [5]    吕磊 , 何亚琼 , 王玲玲 , 等 . 三种抗体联合 C 肽检测诊断糖尿病分型与评估病情的应用价值 [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 2021,13(9): 1457- 1460, 1464.

  [6]   林忠梅 . 2 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 TIR 和胰岛 β 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D]. 福州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2021.

  [7]    刘新 . 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分型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21, 19(2): 124- 125.

  [8]    周岩 , 曹宏伟 , 姬秋和 . 3C 型糖尿病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分型 [J]. 中华内科杂志 , 2021, 60(1): 9- 12.

  [9]    李新 , 徐鹏 . 联合测定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对糖尿病的诊断分析 [J]. 糖尿病新世界 , 2020,23(15): 66-67, 70.

  [10]  黄华清 , 赖大行 , 甄淑贤 , 等 . 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成人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型诊断 [J]. 江西医药 ,2020, 55(7): 870-871.

  [11]  司马明珠 , 李全忠 , 王延年 . Fisher 判别分析在 1 型及 2 型糖尿病分类中的应用 [J]. 山东医药 , 2020, 60(13): 17-20.

  [12]  罗镜才 . IAA、GAD65、C- 肽用于糖尿病诊断及分型的临床价值探讨 [J]. 中国处方药 , 2020, 18(4): 180- 181.

  [13]  吴天敏 , 陈金水 , 严孙杰 , 等 . 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 分型与 TCF7L2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 [J]. 中华中医药 杂志 , 2020, 35(2): 937-9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83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