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射治疗后发生脑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3 月至 2021 年 5 月该院收治的 282 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患儿放射治疗后脑损伤发生率,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射治疗后发生脑损伤的 影响因素。结果: 282 例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射治疗后发生脑损伤 22 例,发生率为 7.80%(22/282)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子分型、手 术范围、M 分期均为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射治疗后发生脑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 ,年龄、性别、部位和病理分型对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射 治疗后是否发生脑损伤无影响(P>0.05) ;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M 分期为 M+ 是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射治疗后发生脑损伤的独立危险 因素(P<0.05)。 结论: M 分期为 M+ 是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射治疗后发生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脑损伤;放射治疗;危险因素;Chang 氏分期;M 分期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ain injury after radio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medulloblastoma
GAO Pe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Liaoyang, Liaoyang 111000 Liaoning,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ain injury after radio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medulloblast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82 children with medulloblastoma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y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ncidence of brain injury after radiotherapy in these children was observe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ain injury in the children with medulloblastoma after radiotherapy. Results: Brain injury occurred in 22 of 282 children with medulloblastoma after radiotherapy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7.80% (22/282).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molecular typing, surgical range and M stage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ain injury in the children with medulloblastoma after radiotherapy (P<0.05), age, gender, location and pathological type had no effects on the occurrence of brain injury in the children with medulloblastoma after radiotherapy (P>0.05).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 stage of M+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brain injury in the children with medulloblastoma after radiotherapy (P<0.05). Conclusions: M stage of M+ i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brain injury in the children with medulloblastoma after radiotherapy.
【Keywords】 Medulloblastoma; Brain injury; Radiotherapy; Risk factors; Chang’ stage; M stage
髓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神 经上皮性肿瘤之一,占儿童颅内肿瘤的 15%~20%, 仅次于胶质瘤 [1]。髓母细胞瘤可发生在脑组织的任 何部位,绝大多数生长于小脑蚓部,同时向第四脑 室侵袭,压迫或堵塞第四脑室,导致梗阻性脑积 水 [2-3]。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术后辅以放、 化疗 [4] 。放、化疗会导致患儿机体呈现不同程度的 损伤和不良反应,其中脑损伤是较为严重的不良反 应之一 [5]。本文分析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射治疗后发 生脑损伤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3 月至 2021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 282 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 料。纳入标准:符合髓母细胞瘤诊断标准 [6] ;临床
资料完整; 术前进行颅脑 CT 或头部 MRT 检查明确 颅内病变位置;术后进行放射治疗。排除标准:出 院后失访;严重潜在心、肺、肾脏功能障碍;未按 医嘱进行系统性放化疗。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内容了 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统计患儿放射治疗后脑损伤发生率、 性 别(男 / 女)、 年 龄(≤ 6 岁 />6 岁)、 部 位 (中 央 / 周 围)、 分 子 分 型(WHT/SHH/Croup3/ Croup4) 、手术范围(全切 / 近全切) 、病理类型 (促纤维增生结节型 / 经典型 / 广泛结节型 / 间变 型)、Chang 氏分期 M 分期(M0/M+) 等资料, 分 析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射治疗后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 素。Chang 氏分期 M 分期:M0 为无任何转移, 脑 脊液细胞学检查无肿瘤细胞; M1 为脑脊液细胞学 检查有肿瘤细胞; M2 为脑蛛网膜下腔、第三脑室 或侧脑室转移灶; M3 为脊髓蛛网膜下腔有转移灶; M4 为神经系统以外有转移。M1、M2、M3 和 M4 计为 M+。
1.3 观察指标 观察脑损伤发生情况,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射治疗后发生 脑损伤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影响因素 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髓母 细 胞瘤 患 儿 放 射 治疗 后 脑 损 伤 发 生情 况 282 例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射治疗后发生脑损 伤 22 例, 发 生 率 为 7.80%(22/282), 其 中 男 15 例, 女 7 例; 年龄 3~12 岁, 平均(7.32±1.34) 岁; M0 5 例,M+ 17 例;病理分型:促纤维增生结节型 2 例,经典型 18 例,广泛结节型 2 例。
2.2 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分子分型、手术范围、M 分期是髓母细胞瘤患儿放 射治疗后发生脑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 年龄、 性别、部位和病理分型对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射治疗 后是否发生脑损伤无影响(P>0.05)。见表 1。
2.3 Logistic 回 归 分 析 Logistic 回 归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M 分期为 M+ 是影响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射治疗 后发生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 2、 表 3。
3 讨论
髓母细胞瘤是颅内恶性最高的胶质瘤,生长迅 速,肿瘤细胞有沿脑脊液播散性种植的倾向,可通 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治疗 [7-8] ,髓母细胞瘤 幸存者的生命质量通常较低 [9-10] 。已知髓母细胞瘤 患儿放射治疗后可出现脑血管损伤,引发脑血管狭 窄或闭塞性病变,发病机制为射线对颈部滋养血管 的不可逆直接损伤导致血管壁连续缺血刺激,从而 引发内皮细胞损伤、增殖和纤维化,导致颈动脉内 膜中层厚度增加, 促进斑块形成、管腔狭窄 [11-13]。 而头颈部肿瘤经放射治疗后采用双侧斑块评分系统 以评价颈动脉狭窄,结果显示动脉斑块评分明显升 高, 且放射治疗后近 1/3 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出现颈动 脉严重狭窄,而未采用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未 出现新发颈动脉狭窄 [14] 。放射治疗后脑损伤会严重 影响患者预后 [15-16] ,部分脑损伤不可逆 [17-18]。
目前髓母细胞瘤肿瘤分期使用 Chang 氏分期系 统 [19] ,其 M 分期可有效评估髓母细胞瘤患儿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 282 例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射治疗 后发生脑损伤 22 例, 发生率为 7.80%;Logistic 回 归分析结果显示, M 分期为 M+ 是影响髓母细胞瘤 患儿放射治疗后发生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原因,已有肿瘤播散的患儿治疗强度大,会导致脑 损伤风险升高。提示应加强对 M+ 分期髓母细胞瘤 患儿放射治疗后的随访,若出现脑损伤,应及时给 予治疗。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 年龄、性别、部位、病 理分型、分子分型和手术范围对髓母细胞瘤患儿放 射治疗后是否发生脑损伤无影响。任思其等 [20] 研 究指出,髓母细胞瘤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患儿与无脑 损伤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和分子分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结果吻合。
综上所述, M 分期为 M+ 是髓母细胞瘤患儿放 射治疗后发生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蔡文栋,赵春燕 . 53 例成人髓母细胞瘤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 [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21(7):843-845.
[2] 赵赋,张晶,李春德 . 髓母细胞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12):1287-1290.
[3] 杨涛,张弩,钟兴明 . SHH 型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抑制剂研究进展 [J]. 浙江医学,2017,39(6):484-487.
[4] 李安,方拥军 .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20,25(3):178-181.
[5] 赵麟,郑佳骏,常川,等 . 86 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的随访和临床分析 [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8,26(4):395-403.
[6]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编写组 .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 [J]. 中华医学杂 志,2013,93(31):2418-2449.
[7] Zong-Wen S, Shuang-Yan Y,Feng-Lei D.Radiotherapy for Adult Medulloblastoma: Evaluation of Helical Tomotherapy, Volumetric Intensity Modulated Arc Therapy, and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and the Results of Helical Tomotherapy Therapy[J]. Biomed Res Int, 2018(21) : 9153496.
[8] 马云涛,陈秀艳,田贵森,等 . 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 MR 特征分析及鉴别诊断 [J]. 当代医学, 2017, 23(22):128-129.
[9] 潘露萍,石武杰,沈志鹏 . 依托泊苷联合卡铂用于复发性髓母细胞瘤患儿的疗效与安全性 [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0,25(2):189-195.
[10] 陈珊,李荣清 . 全脑全脊髓放疗骨髓保护的初步研究 [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8,27(5):445-448.
[11] Tsang DS, Sarhan N, Ramaswamy V.Re-irradiation for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medulloblastoma in Toronto, Canada: a 20-year experience[J]. J Neurooncol,2019,145(1):107-114.
[12] 李俊晨, 李国华, 胡春洪 . 静息态 BOLD-fMRI 评价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的应用价值 [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7, 33(9) :1352-1356.
[13] 钟琼 . 依达拉奉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疗效对血清 IL-6、TNF- α 的影响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231-232.
[14] 黎捷, 卢奎, 朱玉亮, 等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患者HCY 和 hs-CRP 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J]. 中国医学装备, 2016,13(10):58-60.
[15] 钟鸣谷,伍益,李智斌,等 . 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的外科治疗(附 15 例报道)[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 22(4):244-245.
[16] 高峰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鉴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后脑损伤及肿瘤复发中的价值研究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13):100-101.
[17] 李安,方拥军,叶子君,等 . 31 例儿童髓母细胞瘤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19, 2(1):31-37.
[18] Sherif RS, Elshemey WM, Attalla EM.The risk of secondary cancer in pediatric medulloblastoma patients due to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an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J]. Indian J Cancer,2018,55(4):372-376.
[19] Zhao M, Wang X, Fu X .Bevacizumab and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chieved complete response for pediatric recurrent medulloblastoma[J].J Cancer Res Ther,2018(14):789-792.
[20] 任思其,杜淑旭,张金,等 . 髓母细胞瘤患儿放化疗后并发脑损伤的治疗、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J]. 山东医药, 2019, 59(9):5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