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个体化有氧训练在高龄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该院收治的 124 例 高龄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62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个体化有氧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改良 Ashworth 分级、简化 Fugl-Meyer 量表评分、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表(NIHSS) 评分。 结果: 训练后,研究组改良 Ashworth 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后, 两组简化 Fugl-Meyer 量表和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后, 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训练 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有氧训练可改善高龄脑梗死患者改良 Ashworth 分级,提高简化 Fugl-Meyer 量表和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分,降低 NIHSS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关键词】 高龄;脑梗死;个体化有氧训练;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
Application effects of individualized aerobic train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Xuhong, HUANG Wenqian, GUO Meimei, NIU Danmei, SHAO Wan, YANG Changqing*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ohe Medical College, Luohe 462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individualized aerobic train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24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for the prospectiv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by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6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ized aerobic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dified Ashworth grading, the simplified Fugl-Meyer scale score,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score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Results: After the training, the modified Ashworth grading of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aining, the scores of Fugl-Meyer scale and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in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aining, thos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after the training, the NIHSS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individualized aerobic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modified Ashworth grading, improve the Fugl-Meyer scale and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scores, and reduce the NIHSS scores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Keywords】 Elderly; Cerebral infarction; Individualized aerobic training; Neurological deficit; Motor function
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起病急,病死 率高,致残率高,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运动功能障碍患者 多需长期卧床,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影响患者身心 健康和生命质量 [1]。急性脑梗死患者坏死灶周围仍 有存活的神经元,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和重建性, 可恢复丧失功能。因此,早期、合理、科学的康复训练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最大程度地恢 复受损的运动功能,降低残疾程度。临床针对脑梗 死患者的康复训练以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和提高日常 生活活动能力为主 [2-3] 。本文观察个体化有氧训练 在高龄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 本院收治的 124 例高龄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 究。纳入标准:经头颅 CT、磁共振成像检查确 诊,符合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 [4] ;年龄≥ 80 岁,病程 <6 个月;首次发病,单发梗死灶;改良 Ashworth 分级≤ 3 级,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生命体征平稳,依从性良好,无意识障碍、语 言交流障碍。排除标准:并发脑出血、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老年性痴呆、精神性疾病;血糖、血 压、血脂控制不佳;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肺部 疾病、传染性疾病等;合并其他血液系统、自身免 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近期使用影响心脏自主神 经功能的药物、抗痉挛药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 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 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 2017 年 5 号)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62 例。 对 照 组: 男 36 例, 女 26 例; 年 龄 81~90 岁, 平均(84.45±2.04) 岁; 病程 1~5 个月, 平均 (2.50±0.85) 个月。研究组: 男 39 例, 女 23 例; 年龄 81~90 岁, 平均(84.52±2.07) 岁; 病程 1~5 个月, 平均(2.52±0.8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站立 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共持续训练 2 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个体化有氧训练。 训练前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确定患者可以进行运 动,并在第 1 周进行适应性训练,在家属协助下缓 慢步行,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运动方案;第 2 周 开始进行个体化有氧训练,运动时间选择在晚餐后 1 h,控制运动强度为中等,患者在整个运动过程 中佩戴心率表, 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220- 年龄) 的 50%~70%, 训练前先进行 5~10 min 的热身运动, 以低强度的慢走、体操为主,后进行 30 min 快走、 慢跑等运动,再进行 5~10 min 的慢走、徒手操等 恢复性运动,40~60 min/ 次,5 次 / 周。成立监督 小组, 每周电话随访询问患者有氧运动执行情况, 要求每位患者提供每周运动日记,以便随时调整患 者运动方案,共持续训练 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 2 个 月后改良 Ashworth 分级。改良 Ashworth 分级分为 0~4 级, 0 级:无肌张力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 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1 级:肌张力略微增加,表现 为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末出现突 然的卡住,然后呈现最小的阻力或释放; 1+ 级: 肌 张力轻度增加,表现为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后 50% 范围内出现突然的卡住, 然后呈现最小的阻力 或释放; 2 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 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 部分仍较容易移动; 3 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 级:肌张力高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 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5] 。(2) 比较两 组训练前、训练 2 个月后简化 Fugl-Meyer 量表评分。 该量表评分 0~100 分(上肢总分 66 分,下肢总分 34 分) ,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6]。(3)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 2 个月后美国国立卫 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和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分。NIHSS 共11 项内容, 15 个条目,总分为 0~42 分,得分越高 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7]; 改良 Barthel 指数包括进食、穿衣、洗漱、二便控制、转移等项 目,总分 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 能力越好 [8]。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或秩和检验,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 Ashworth 分级比较 训练 前, 两组改良 Ashworth 分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 训练后, 研究组改良 Ashworth 分 级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1。
2.2 两 组 训 练 前 后 简 化 Fugl-Meyer 量 表 评 分 比 较 训练前, 两组简化 Fugl-Meyer 量表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后, 两组简化 Fugl-Meyer 量表评分均高于训练前, 且研究组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训练前后 NIHSS 和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分 比较 训练前, 两组 NIHSS 和改良 Barthel 指数评 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后, 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训练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 组,两组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 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及时溶栓 并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可疏通血管,恢复缺血半暗带 血液供应, 减轻脑水肿, 改善患者预后 [9-10]。目前 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运动锻炼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 具有一定作用,而传统康复训练缺乏规范性及针对 性 [11]。个体化有氧训练可加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 神经功能恢复,预防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12]。
因脑梗死多为病情危急、心血管功能较差者, 以往的早期康复训练多为关节和肘肩部的屈伸、被 动训练和抗阻训练,较少进行有氧训练。本研究结 果显示, 训练后, 研究组改良 Ashworth 分级优于对 照组, 简化 Fugl-Meyer 量表和改良 Barthel 指数评 分均高于对照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个 体化有氧训练可促进高龄脑梗死患者肌张力恢复, 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肢体运动功能。分析 原因为个体化有氧运动在训练前评估患者心肺功能 后,依据患者个体情况针对性调整运动方案,第 1 周先进行适应性的步行训练,循序渐进,可提高患 者后续有氧运动接受强度,提高运动耐力 [13-15] 。同 时第 2 周开始进行有氧运动,可加快血液循环,增 加大脑血供,促进脑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和神经突触 建立,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 能力。
综上所述,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个体化 有氧训练可改善高龄脑梗死患者改良 Ashworth 分级, 提高 Fugl-Meyer 量表和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分, 降低 NIHSS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谷守维, 李立花, 梁静, 等 . 多模式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19(2):133-136.
[2] 李莉霞,黄燕,陈梅,等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不同亚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37(5):415-419.
[3] 鲍晓,刘惠宇,罗津宁,等 . 间歇性低氧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J]. 中华航海医学 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9,26(3):232-234.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2010 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J]. 中国实用乡村医 生杂志,2013,20(8):10-16.
[5] 赵秋云,林强,杨婷,等 . 减重步行训练及肌张力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40(11):821-825.
[6] 肖长林,潘翠环,陈艳,等 . 不同频率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5):557-563.
[7] 李楠,杨光辉, 石斌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与颅内自发性脑出血影像不匹配患者神经内镜锁孔手术治疗的 疗效评估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1859-1861.
[8] 王赛华,施加加,孙莹,等 . 简体版改良 Barthel 指数在脑卒中恢复期中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J]. 中国康复, 2020, 35(4) :179-182.
[9] 庄卫生,钱宝延,张杰文,等 . 基于大脑半球间相互抑制理论的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J]. 中国中西医结 合杂志,2018,38(7):805-808.
[10] 赵晓红,严会荣,任钰,等 . 电针联合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分析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1,36(7):779-786.
[11] 姜迎萍,王波,周益凡,等 .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研究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 32(3):288-292.
[12] 黄雪丽,李太勇,马容莉,等 .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血清 IMA 和 NSE 水平的影响 [J]. 脑 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25(2):82-85.
[13] 郑立敏,赵琳,王亚杰,等 .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有氧训练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35(5):679-682.
[14] 李萍,孔海霞,李洪娟,等 . 有氧运动对脑卒中后慢性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血趋化素及代谢危险因素的影响 [J]. 中 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25(4):393-397.
[15] 周述娜,王蕾,仇莹莹,等 . 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9, 22(6):759-7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6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