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4 月该院收治 的 10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学科 协作的卒中单元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 评分、负性情绪 [ 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 评分和生命质量 [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 ] 评分。结果: 护理后, 两组 NIHSS、SAS、SDS 评分均 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等 GQOLI-74 评 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多学科协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降低 NIHSS 评分和负性情绪评分,提高生命质量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卒中单元护理;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负性情绪;生命质量
Application effects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stroke unit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LI Pan
(Zhengzhou Daxue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Zhengzhou Jiaotong Hospital,Zhengzhou 450052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stroke unit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April 2020 to April 2021 were selected for the prospective study,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stroke unit nursing.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the negative emotion score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GQOLI-74)]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the NIHSS,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GQOLI-74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material life statu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stroke unit nursing for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reduce the NIHSS score and negative emotion scor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the routine nursing.
【Key words】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Stroke unit nurs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ological deficit; Negative emotion; Quality of life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因大脑血流供应中断所致,可导致供血区域脑组织发生 缺血性坏死,从而引起相应脑功能缺损 [1]。该病具 有起病急、危害大的特点,临床症状依据患者发病部位的不同而不同 [2-3]。目前,临床多采用保护脑组织、改善脑循环与抗脑水肿等措施治疗,但患者易遗留多种后遗症,因此,在治疗期间需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以改善预后。多学科协作的卒中单 元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多学科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诊疗、营养支持、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等综合性服务 [4-5]。本文观察多学科协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6] ;伴有明显的头 晕头痛、恶心呕吐、失语等症状;神志清晰,能自 主配合;首次发病;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合 并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肝功能异常或严重心 血管疾病;过敏体质。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 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 委员会审批通过。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 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观察组:男 25 例,女 25 例; 年龄 63~80 岁, 平均(71.5±0.5)岁;病程 2~13 h, 平均(7.5±0.5)h。对照组: 男 26 例, 女 24 例; 年龄 62~81 岁, 平均(71.3±0.7)岁;病程 2~14 h, 平均(7.5±0.5) 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 给予常规营养支持,并指导其服用阿司匹林或他汀 类药物,向患者强调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鼓励 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全力配合治疗。
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的卒中单元护理。(1) 成立卒中单元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神经内科医护人 员、康复师、心理师与营养师等,定期对小组成员 进行强化培训,同时将患者的护理工作划分为一 个个单元。(2)分阶段康复护理单元:将患者的 康复周期划分为卧床阶段、坐位阶段与离床阶段。 ①卧床阶段。患肢良肢位摆放,每间隔 2 h 协助患 者更换 1 次体位;协助患者进行肌肉与关节的被动 活动,包括肌肉按摩与关节弯曲、伸展等。②坐位 阶段。协助患者由被动坐位逐渐过渡到主动坐位; 指导患者通过高举双手和前后摆动双臂锻炼上肢关 节活动度与肌肉肌力;指导患者通过抓取筷子、勺 子等物件锻炼双手抓握能力与手指活动度;指导患 者自行穿衣、进食锻炼生活自理能力;指导患者从 简单的发音、口型开始锻炼吐字能力,并逐渐过渡 到单字、词组与句子的表达。③离床阶段。协助患 者在床边站立,待患者能够站稳后,让其借助椅 子、拐杖等进行缓慢行走,并逐渐过渡到自主行 走。锻炼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次训练时间 与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3)心理护理单元:由 心理师帮助患者疏导各种不良情绪,针对疾病认知 度低而出现恐惧心理的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以语 言讲解配合视频播放的方式来向其讲述疾病的发病 机制、发展危害、治疗措施、预后和相关注意事项 等;针对担忧疾病预后而出现焦虑情绪的患者,向其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以增强其治疗信心,叮嘱患 者家属多鼓励患者;针对受疾病疼痛影响而出现抑 郁情绪的患者,通过播放轻音乐、与患者聊其感兴 趣的话题来转移其注意力。(4) 饮食及吞咽障碍 护理单元:由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患者 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食物为主,并逐步过渡 到半流质与正常食物;指导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原 则进食,用餐时间固定,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 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 指导其行口唇闭合训练,指导其将嘴巴完全闭起, 使唇红不漏出,闭合 3 s 后张开嘴巴,并在张开时 用力,可听到“叭”的一声;指导患者进行下颌训 练,用手拍打患者下颌及下颌关节附近皮肤,刺激 口唇闭合,同时将一手放在患者头部上方,一手放 在患者下颌处,用力辅助其下颌上抬。15 min/ 次, 2 次 /d。(5)出院指导护理单元:由神经内科医 护人员叮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嘱其保持规律的生 活作息、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锻炼习惯,定期回 院复诊等;留取患者的电话和家庭住址,以便定期 随访。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于护理前、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 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 况, 共 15 个条目, 总分 0~42 分,0~1 分为正常或 近乎正常, 1~4分为轻度卒中, 5~15分为中度卒中, 15~20 分为中 - 重度卒中,21~42 分为重度卒中, 得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7] 。(2) 比较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于护理前、出院时采 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估两组负性情绪,均为 20 个项目,采用 1~4 级 评分法,SAS 分界值为 50 分,50~59 分为轻度焦 虑, 60~69 分为中度焦虑, 69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8]; SDS 分界值为 53 分,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3 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 [9] 。(3)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于护理前、出院 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 患者生命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 能、物质生活状态 4 个维度, 每个维度均为 100 分, 得分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好 [1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护 理前,两组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护理后, 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护 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护理后, 两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 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 状态等 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护理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等 GQOLI-74 评分均高于 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 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 [11]。多学科协作的卒中单元护 理联合护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将急性 脑梗死患者作为整个护理工作的中心,可为其提供 针对性、科学化、系统性的护理服务 [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NIHSS 评 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多学科协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可 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分析原因为 多学科协作的卒中单元护理高度重视多学科的功能 协作,保证功能训练的有效性与专业性,其中在康 复训练单元中,由康复师针对不同恢复阶段的患者 实施不同的护理,从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 等方面,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14]。本研究 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SAS、SDS 评分均 低于对照组。提示多学科协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可显 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原因为多 学科协作的卒中单元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单元由心理 师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及原因为其提供针对性 的疏导,通过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度来消除其 对疾病不了解而形成的恐惧,通过聊天、播放轻音 乐等多种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来消除其因为疾病疼痛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多种措施可有效消除 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提 高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后,观察 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 等 GQOLI-74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多学科协作 的卒中单元护理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命 质量。分析原因为多学科协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将心 理护理、康复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多个单 元的护理内容进行了专业化升级和综合化协同,可 全面改善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状态,从而提升其生命 质量 [15]。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应用于 急性脑梗死患者可降低 NIHSS 评分和负性情绪评 分,提高生命质量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廖薇薇,陈日玉,张和妹,等 . 整合医学诊疗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J]. 重庆医学, 2018,47(26):3478-3481.
[2] 孙晓琳 . 眼针联合中医护理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2):352-354.
[3] 樊静,王玉霞 .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贵州医药, 2019, 43(12): 2001-2002.
[4] 范彩英,邹秀梅,刘腾飞,等 . 多学科协作下路径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护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J]. 中华现代护理 杂志,2021,27(16):2214-2219.
[5] 安学芳,林白浪,刘翠霞,等 . 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分析 [J]. 贵州医药,2018,42(2):245-246.
[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J]. 中华神经科 杂志,2015,48(4):246-257.
[7] 李皓楠 . 研究肠内营养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对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4):66-67.
[8] 刘欣,朱明泉,王清玲,等 .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 查 [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6):438-439.
[9] 王秀梅,邹玉敏,朱劲松 . 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及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 分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136-137.
[10] 毛勤玲 . 基于 GQOL-74 量表的肝癌规范化癌痛护理效果评价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4):164-166.
[11] 慕莉,霍艳虹 .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探讨 [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48(24):3136-3137.
[12] 高令敏 . 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单元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 44(2):100-101.
[13] 王淋 . 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康复效果的影响 [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558-559.
[14] 王素梅 . 团队协作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 38(22):3776-3778.
[15] 高晶晶,祝学莹,杨小春 . 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J]. 内科, 2020,15(1):106-1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