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药物注射在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06 11:15: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药物注射对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 5- 羟色胺( 5-HT ) 、前列腺素 E2 ( PGE2 ) 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肩关节囊 炎患者 118 例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 A 组( 57 例) 与 B 组( 61 例) 。予以 A 组患者常规功能锻炼联合触发点针刺治 疗, B 组患者在 A 组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药物注射治疗,均连续治疗 3 周,并于治疗后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 5-HT 、PGE2 水平,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VAS ) 、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 FIM )及 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 ( CMS ) 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B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A 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5-HT 、PGE2 水平与治疗后 3 个月 VAS 评分均降低, 且 B 组低于 A 组;治疗后 3 个月两组患者 FIM 评分与 CMS 中的关节活动范围、肌力、日常活动功能、疼痛评分 均升高, 且 B 组高于 A 组(均P<0.05 )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药物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并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超声; 肩袖间隙; 针刺; 功能锻炼; 疼痛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患 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盂肱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范围受限,进 而导致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针对该疾病进行有 效的治疗尤为重要。以往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采用功能锻 炼与针灸推拿等方式,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治疗周期 较长,未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因此,寻求一种 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近些年来,临床多采用超声引导下药物靶点注射治疗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在超声直视下,可动态观察间隙内软 组织结构,辨识针尖位置,避开相应的血管、神经组织, 提高了治疗安全性;另外,注射药物由复方倍他米松与利 多卡因组成,其注射后可通过阻止组胺的释放而减少组织 粘连,并稀释了患者关节内的代谢物质,能够较好地改善 机体肩部疼痛状况 [2] 。本研究主要分析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药物注射在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血 清 5- 羟色胺(5-HT)、前列腺素 E2 ( PGE2 )水平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 118 例的 临床资料,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 A 组(57 例)与 B 组( 61 例)。A 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24、33 例;年龄 44~80 岁, 平均(54.01±9.32)岁; 病程 1~18 个月,平均 ( 4.22±1.01 )个月。B 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24、37 例; 年龄 43~78 岁,平均(55.19±9.22 )岁;病程 2~19 个月, 平均(4.55±1.2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符合《关节疾患影像诊断学》 [3] 中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诊 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者;肩部发生弥漫性疼痛,且 肩周有弥漫性压痛点者;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周肌肉痉挛 者等。排除标准:肩部有手术或外伤史,肩部骨折、肩袖 撕裂者;关节局部或全身性感染者;肩关节变形或畸形 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等。本研究 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 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A 组患者采取常规功能锻炼联合触发点 针刺治疗。功能锻炼包括:①梳头法,嘱患者用患肢做 梳头动作,患肢手指尽可能接触对侧耳朵;②肩部旋转 法,以肩关节作为旋转轴心,做肩部旋转运动,分别向 前、后旋转 50 次;③后背拉伸法,患肢在下,双手在后 背分别拉住一条毛巾的两端,使用健肢缓缓提起毛巾再 放下,如此反复 20 次;④单手爬墙,面向墙壁站立,使 用患肢手指接触墙面,并向上爬行,至最高处再返回,3 min/ 次。30 min/ 次,2 次 /d。触发点针刺:常规穿刺处消 毒,取一次性针灸针分别进行肩关节周围肌肉针刺,分别 为斜方肌、冈下肌、肱三头肌、大小圆肌、三角肌、胸 大肌、胸小肌、肩胛下肌,直至引出相应肌肉抽搐后拔 针,1 次 / 周。B 组患者在 A 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肩袖 间隙注射,治疗方式如下:患者取卧位,对肩部进行彩 色超声诊断系统 [ 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型号: Affiniti 50] 超声检查,采用高频探头( 5~12 MHz)先健 侧,再患侧,确定病变部位后局部消毒铺巾,探头外裹 无菌贴膜,斜冠状位置于喙突和肱骨大结节连线上方, 于探头外侧 1 cm 处以平面内引导穿刺进针至靶点肩袖 间隙处,使用 5 mL 注射器回抽无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注射药物: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5377 ,规格:10 mL ∶0.173 g )5 mL+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93412.规格: 1 mL ∶二丙酸倍他米松(以 倍他米松计) 5 mg 与倍他米松磷酸钠(以倍他米松计) 2 mg]1 mL+0.9% 氯化钠溶液共 20 mL,注射至阻力较大无 法继续注药为止, 1 次 / 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3 周,并 于治疗后随访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依据《骨科疾病临床诊疗技术》 [4] 中 的相关评定标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量表(ADL ) [5] 评分为 95~100 分,肩关节活动自 如;显效: 90 分≤ADL 评分 <95 分,持重物时肩关节有 轻微疼痛感;有效: 85 分≤ADL 评分 <90 分,肩部疼 痛感减轻,有轻微压痛感;无效: ADL 评分 <85 分,疼 痛不可忍受。总有效率 = 治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②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 3 mL,离 心(转速为 3 000 r/min,时间为 10 min)后取血清,采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 5 -HT、PGE2 水平。③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 3 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 VAS ) [6] 与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 [7] 对患者疼痛与 自理能力情况进行评估,VAS 总分为 10 分,分数越高表 示患者疼痛情况越严重;FIM 总分为 42 分,分数越高表示 患者自理能力越强。④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 3 个月,采 用 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CMS ) [8] 比较两组患者的 肩关节功能,该评分包括肩关节活动范围 40 分,肌力 25分,日常功能活动 20 分,疼痛 15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 肩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经 K-S 法检验证实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B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清 5-HT、PGE2 水平均降低,且 B 组低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疼痛与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 3 个月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降低,且 B 组低于 A 组;FIM 评分均升高,且 B 组高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3 个月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肌力、日常活动功能及疼 痛评分均升高,且 B 组高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4.

\
\
\
 

  3 讨论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病理改变主要以血管增生、滑膜 肥大、滑膜下层与血管外周瘢痕等为主, 该疾病病程较长, 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了明显影响。针刺与关节功能 锻炼是目前临床针对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有效治疗方式, 其中关节功能锻炼可通过旋转、牵拉等多种方式促进局部 关节液流动,减轻关节疼痛;另外,针刺可有效疏通肩周 脉络,使肩周气血通畅,进而达到治疗效果,但该项治疗 方式作用缓慢,仅可在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故 而临床亟需联合有针对性的疗法共同治疗该疾病,以提高 患者康复效果 [9- 10]。

\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技术与肌 骨超声诊断技术应用广泛,于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定位准 确,即在结节间沟、肩锋下滑囊及剑鞘病变位置注入皮质类固醇激素,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改善肩关节活 动范, 发挥了可视化与精准的诊疗作用 [11]。复方倍他米松 属皮质类固醇激素,该药物可通过减少胶原的合成而增加 胶原降解,减轻局部炎症与水肿现象;而利多卡因的使用 快速缓解了局部疼痛,使肌肉松弛,更有利于皮质类固醇 激素发挥治疗作用,两者联合治疗对改善患者肩部活动功 能有着重要的治疗意义 [12]。当机体受到损伤或发生炎症反 应时,受损组织会向细胞外释放大量疼痛因子,包括血清 5-HT 与 PGE2 等,其中 5-HT 是广泛存在机体大脑皮层、神 经突触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当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细 胞组织感受到疼痛刺激后, 颗粒细胞可释放出大量的 5-HT 进入血液系统;而 PGE2 是花生四希酸代谢产物,在炎症 介质的刺激下由磷脂酶产生,两者均作用于伤害性神经末 梢, 传递疼痛信号, 产生痛觉 [13]。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 后,B 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 A 组,血清 5-HT、PGE2 水平及VAS 评分低于A 组,提示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药物 注射可有效提升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降低疼痛感,促进疾病恢复。分析其原因为,超声引导 下药物注射提高了注射部位的准确性,有效缓解疼痛,避 免了非损伤部位的不恰当药物注射;而皮质类固醇激素可 有效减轻肩袖部损伤组织的充血与炎症反应,且药物作用 时间较长,故而止痛效果显著 [14]。

  肩袖是保持盂肱关节稳定性和活动性的重要组织,同 时也是患者肩部主动活动受限的主要位置。本研究结果显 示,治疗后 B 组患者 FIM 评分与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 于 A 组, 提示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药物注射能够有效改善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与肩关节功能。超 声引导下注射类固醇激素能够使药物精确达到肩袖间隙, 其在直视状态下观察病灶间隙内软组织结构,辨识针尖位 置,有助于避开患者神经与血管,避免将药物注入肌腱组 织,从而发挥有效的止痛作用,同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而有效的镇痛后,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开展运动锻炼,改善 受限的肩关节,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15]。

  综上,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药物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 节囊炎,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提升患 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改善肩关节功能,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洪 , 刘丽平 , 兰才生 , 等 . 玻璃酸钠注射辅助综合康复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2016.31(12): 1377- 1379.

  [2] 俞晓杰 , 郝丹丹 , 高强 , 等 . 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类固醇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 疗学 , 2020. 17(9): 538-542.

  [3] 谢元忠 , 盛蕾 , 马得廷 . 关节疾患影像诊断学 [M]. 赤峰 :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9: 176.

  [4] 霍存举 , 吴国华 , 江海波 . 骨科疾病临床诊疗技术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6: 166- 168.

  [5] 刘冬梅 , 吕志坤 , 刘海萍 , 等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在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2015. 21(8):979-981.

  [6] 严广斌 . 视觉模拟评分法 [J/C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 电子版),2014. 8(2): 273.

  [7] 黄晓春 , 李泽兵 , 姜立本 . 功能独立性评定和生活质量评定在康复临床中的结合应用 ( 英文)[J]. 中国临床康复 , 2005. 9(37): 122-123.

  [8] 贾雪峰, 毕擎, 方基石, 等. 先单纯肩关节前脱位复位后评定疗效4 种评分量表的比较研究 [J]. 浙江医学 , 2014. 36(16): 1379- 1381.

  [9] 尹晶 , 余玲玲 , 陈珂 , 等 . 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短期疗效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2020. 26(7): 540-544.

  [10] 周敬杰 , 张明 , 张秀芳 , 等 . 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对粘连性肩关节 囊炎关节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康复 , 2015. 30(5): 372- 373.

  [11] 张学广 , 刘尧 , 王米 , 等 . 超声引导下臭氧水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2021.42(9): 907-911.

  [12] 王俊丽 , 冯艳广 , 魏琴 . 复方倍他米松肌注联合小剂量秋水仙碱口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云南 医药 , 2020. 41(6): 565-567.

  [13] 王利锋 , 黄姝变 , 赵鹏 . 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疗效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21.30(22): 2477-2481.

  [14] 余志辉 , 王介珠 , 谭翠莲 , 等 . 高频超声引导病变部位注射得宝 松对肩周炎患者血清 5-HT 和 PGE2 含量的影响 [J]. 国际医药卫 生导报 , 2018. 24(4): 523-526.

  [15] 杨森林 , 万权 . 超声引导下多次肩袖间隙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 疼痛期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短期疗效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2022. 28(5): 379-3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27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