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 )内固定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PF-LCP )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IFF ) 患者血清超肌红蛋白(Myo)、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 、肌酸磷酸激酶( CK ) 水平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收治的 67 例老年 IFF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 PF-LCP 组( 32 例,接受 PF-LCP 治疗)、 PFNA 组( 35 例,接受 PFNA 内固定治疗) ,两组均于术后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髋关节功能,围手术期指标,术前与 术后 24 h 血清 Myo 、hs-CRP 、CK 水平变化, 术前与术后 6 个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 评分, 以及术 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NA 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总优良率高于 PF-LCP 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 PF-LCP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 PF-LCP 组;与术前比,术后 24 h 两组患者血清 Myo 、hs-CRP 、CK 水平均升高,但 PFNA 组低于 PF-LCP 组; 与 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心理、社会、躯体、环境评分均升高,且 PFNA 组高于 PF-LCP 组; PFNA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PF-LCP 组(均P<0.05 )。 结论 相比于 PF-LCP,PFNA 内固定治疗老年 IFF 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骨骼肌损伤 与炎症反应,提高髋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利于骨折愈合,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髋关节功能; 炎症反应
股骨粗隆间骨折(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 IFF)作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其多因暴力因素导致,好 发于老年群体。目前,对于无手术禁忌的老年 IFF 患者, 临床多主张早期行手术治疗,以促进骨折端愈合,促使 髋关节功能恢复,但不同手术方式其临床疗效存在一定 差异。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内固定是目前 常用来治疗老年 IFF 患者的手术,术中钢板无需紧贴骨折面,避免压迫骨折而影响血供,利于骨折愈合,但因患者 多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行 PF-LCP 时易出现内固 定松动,导致愈合不良 [1] 。近年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 PFNA)内固定得到临床广泛应用,相关研究表明,其作 为内固定代表术式之一,固定强度、稳定性更佳,可避免 因内侧支撑缺失导致骨吸收进而引发股骨颈缩短畸形、内 翻畸形等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2]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比较 PFNA 与 PF-LCP 治疗老年 IFF 患者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收治的 67 例老年 IFF 患者的临床资 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 PF-LCP 组(32 例)、PFNA 组( 35 例)。PF-LCP 组患者中男性 12 例,女性 20 例; 年龄 62~86 岁,平均(73.41±2.24 )岁;骨折 Evans 分 型 [3] :Ⅲ型 21 例,Ⅳ型 8 例,Ⅴ型 3 例;受伤原因:跌 伤 29 例,其他 3 例。PFNA 组患者中男性 14 例,女性 21 例;年龄 62~85 岁,平均(73.45±2.26 )岁;骨折 Evans 分型:Ⅲ型 20 例,Ⅳ型 11 例,Ⅴ型 4例;受伤原因:跌 伤 31 例,其他 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 《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4] 中关于 IFF 的诊断标准者; 经 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 IFF 者;年龄≥ 60 岁 者;首次、新鲜骨折者;单侧骨折者;骨折 Evans 分型为 Ⅲ ~ Ⅴ型者等。排除标准:既往有股骨骨折手术史者;合 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急慢性感 染性疾病者;伴有恶性肿瘤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 委员会审核并批准,且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PF-LCP 组患者接受 PF-LCP 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垫高患侧,硬膜外麻醉,行常规消毒、铺巾, 于股骨大粗隆顶点远端位置作一约 10 cm 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股外肌纵向切开,并向两侧分离,使 大粗隆及周围筋膜、肌肉充分暴露,牵引患肢,使骨折端复位,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于骨膜外通过骨膜剥离器 朝下分离,形成隧道,沿股骨纵轴于骨膜外放置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用 1 枚螺钉将钢板中部固定牢固,在 C 臂机直视下确认复位是否良好和钢板位置,然后将导针顺着锁定导向器打至股骨头下 5~10 mm 处,于股骨颈中 心、股骨炬、小粗隆 3 个方向置入 3 枚锁定螺钉,用空心钻钻孔,最后拧入远端锁钉,冲洗,关闭切口,常规置管引流。
PFNA 组患者接受 PFNA 内固定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硬膜外麻醉,行常规消毒,铺巾,在牵引床上于透视观察 下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 并在 C 臂机下确认复位 是否良好,确认后在股骨大粗隆顶点处近端 2~6 cm 的位 置作一 3~4 cm 的纵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筋膜,剥离肌 肉组织,充分暴露大粗隆部位,待可见大转子顶点,于正 位片上将大粗隆顶点稍偏内处作为进针点,置入导针,并 在 C 臂机下透视下确认位置,之后选择大小合适的 PFNA 主钉插入髓腔,于瞄准壁辅助下打入导针,适当调整导针 位置和深度, 沿着导针打入 1 枚 PFNA 螺旋刀片, 锁定刀头,静态锁定髓内钉远端锁钉,冲洗切口,无活动性出血 后, 逐层缝合。术后 48h 内给予两组患者抗生素、抗感染 治疗, 术后 2d 行患肢训练, 术后 3d 即可进行患肢不负重 锻炼,术后 6~8 周可适当进行负重行走锻炼,两组患者均 于术后随访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髋关节功能: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 髋关节功能依据髋关节 Harris 评分 [5] 评估,包括肢体畸 形、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 4 项,总分 100 分,得分 越高提示髋关节功能越高; ≥ 90 分为优,80~89 分为良, 70~79 分为可,<70 分为差,总优良 =(优 + 良)例数 / 总 例数 ×100%。②围手术期指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 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③血 清超肌红蛋白(Myo)、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肌 酸磷酸激酶(CK)水平:采集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 24 h 空腹肘静脉血 4 mL,3 000 r/min 离心 10 min ,分离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 Myo、hs-CRP、CK 水 平。④生活质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6 个月均使用世界 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 [6] 评 估生活质量,包括心理、社会、躯体、环境 4 项内容,各 内容总得分均为 100 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⑤ 并发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内翻、股骨颈缩短畸 形、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 据,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首先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若检验符合正态分布 且方差齐则以 (x ±s) 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行配对 t检 验,组间比较行独立 t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 PFNA 组患者术后髋 关节功能总优良率高于 PF-LC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 [ 例(%)]
组别 |
例数 |
优 |
良 |
可 |
差 |
总优良 |
PF-LCP 组
PFNA 组
χ2 值
P 值 |
32
35 |
9(28. 12) 20(57. 14) |
12(37.50) 11(31.43) |
7(21.87) 3(8.57) |
4(12.50) 1(2.86) |
21(65.62)
31(88.57)
5.066
<0.05 |
注: PF-LCP: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 内钉。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PFNA 组患者手术时 间、总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 PF-LCP 组,术 中出血量少于 PF - LC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x ±s)
组别 |
例
数 |
手术时间 (min) |
术中出血量
(mL) |
总住院时间
(d) |
骨折愈合时间
( 周 ) |
PF-LCP 组 |
32 |
92.58±13.08 334.25±24.54 |
18.57±1.79 |
15.33±2.64 |
PFNA 组 |
35 |
61.24±12.25 205.53±23.62 |
15.14±1.25 |
12.67±2.41 |
t值 |
|
10.127 21.871 |
9.157 |
4.312 |
P 值 |
|
<0.05 |
<0.05 |
<0.05 |
<0.05 |
2.3 两组患者软组织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 与术前比, 术后 24 h 两组患者血清 Myo、hs-CRP、CK 水平均升高, 但 PFNA 组低于 PF-LC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患者软组织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 (x ±s)
组别 |
例数 |
Myo(ng/mL) |
hs-CRP(mg/L) |
CK(U/L) |
术前 术后 24 h 术前 术后 24 h |
术前 |
术后 24 h |
PF-LCP 组 32 |
106.39±6.71 272.18±9.17* 6.04±2.58 8.67±1.25* |
248.66±17.79 |
410.66±19.41* |
PFNA 组 35 |
105.45±6.62 171.26±9.26* 6.06±2.62 7.44±1.67* |
243.52±16.62 |
313.25±18.94* |
t值 |
0.577 44.766 0.031 3.387 |
1.223 |
20.780 |
P 值 |
>0.05 <0.05 >0.05 <0.05 |
>0.05 |
<0.05 |
2.4 两组患者 WHOQOL-BREF 评分比较 与术前比,术 后 6 个月两组患者心理、社会、躯体、环境 WHOQOL-BREF 评分均升高,且 PFNA 组高于 PF-LCP 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
Myo:超肌红蛋白; hs-CRP:超敏-C 反应蛋白; CK :肌酸磷酸激酶。 表 4 两组患者 WHOQOL-BREF 评分比较 ( x ±s , 分 ) |
|
|
组别 |
例数 |
心理 |
社会关系 |
生理 |
个月 |
术前 |
环境 |
术前 术后 6 个月 术前 术后 6 个月 术前 术后 6 |
术后 6 个月 |
PF-LCP 组 |
32 |
62.11±3.70 |
76.88±4.26* |
60.07±4.22 |
72.55±5.06* |
53.02±3.17 |
71.22±4.11* |
63.97±3.99 |
74.27±4.32* |
PFNA 组 |
35 |
63.58±3.62 |
84.65±4.51* |
59.58±4.28 |
79.84±5.18* |
53.19±3.16 |
76.49±4.65* |
64.85±3.72 |
82.49±4.79* |
t值 |
|
1.643 |
7.232 |
0.471 |
5.818 |
0.220 |
4.896 |
0.934 |
7.351 |
P 值 |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注:与术前比, *
P<0.05 。WHOQOL-BREF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PF-LCP 组患者术后发 生 3 例髋内翻,2 例股骨颈缩短畸形, 1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 例内固定松动,总发生率为 21.87% ( 7/32 );PFNA 组患 者术后发生 1 例髋内翻,总发生率为 2.86% ( 1/35 ),PFNA 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 PF-LC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χ =2 4.084,P<0.05 )。
3 讨论
IFF 作为老年患者常见骨折类型, 其骨折部位容易出现 髋内翻情况,影响髋关节功能,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PF-LCP 作为 IFF 治疗常用手术方式,其在股骨近端置入的 3 枚锁定钉可与股骨头、股骨颈形成良好的交叉, 稳定固定 骨折端, 也可预防螺钉在股骨内切割。但 PF-LCP 属于髓外 固定系统, 固定部位为股骨外侧皮质, 一旦内侧小粗隆合并 骨折移位将会导致压力集中于内侧小粗隆,可引起髋内翻畸形, 导致固定失败;另外, 其缺乏股骨距支撑, 若锁定钉承 受压力过大可能会增加切割股骨风险,造成导钉断裂。
随着髓内固定的发展,PFNA 内固定逐渐被用于 IFF 治疗, PFNA 内固定治疗可直接置入内固定物,无需暴露骨折端,且手术切口较小,从而可减少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同时 PFNA 内固定治疗生物力学较好, 螺旋刀片可抗旋转,利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且 PFNA 内固定是一种中心型固定方 式, 固定稳定性佳, 可抗旋转, PFNA 内固定远端锁钉离主钉较远, 可避免应力集中, 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7-8] 。 本研究结果显示,PFNA 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总优良率高于 PF-LCP 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均短于 PF-LCP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 PF-LCP 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 PF-LCP 组,说明采用PFNA 内固定治疗 老年 IFF 患者可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骨折愈合,且可提高髋关节功能,安全性较高。
当骨折发生时会造成患者骨骼肌受损,而在行骨折 手术过程中进行的复位、牵引均会对患者机体内环境产生 一定刺激,引起内环境多种细胞因子异常分泌,其中血清 Myo、CK 存在于心肌组织中,在心肌损伤时呈高水平表 达, 其含量与骨骼肌受损程度呈正相关;hs-CRP 作为炎症 细胞因子,受手术切口、术中牵拉等应激反应的影响,会 大量释放, 使炎症反应加重 [9]。PFNA 内固定采用的螺旋刀 片能有效压缩松质骨,保留了患区的骨量,可降低术中对 患者骨骼肌的损伤;同时 PFNA 内固定的主钉主要设计成 空心,仅需作一小切口,减轻对股骨颈与骨髓腔内血运的 破坏, 手术刺激较小, 也减少了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 [10] 。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术后 24h 血清Myo、hs-CRP、 CK 水平均高于术前,但 PFNA 组低于 PF-LCP 组,说明采用 PFNA 内固定治疗老年 IFF 患者有助于减轻软组织损 伤,降低炎症应激反应。此外,本研究中,PFNA 组患者 术后 6 个月各项WHOQOL-BREF 评分均高于PF-LCP 组, 说明 PFNA 内固定治疗老年 IFF 患者可更好地改善其生活 质量。究其原因在于, PFNA 内固定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而随着患者骨折早期愈合,患者可早期进行相关活动,且 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从而 可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相比于 PF-LCP 治疗, PFNA 内固定治疗老年 IFF 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骨骼肌 损伤,降低炎症应激反应,利于骨折愈合,提高髋关节功 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伟彦 , 彭杰威 , 万明 , 等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动力髋螺钉、 Gamma 钉 4 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 间骨折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9, 23(12): 1846- 1852.
[2] 张子琦 , 杨佩 , 王春生 , 等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 27(8): 569-573.
[3] 马炬钰 . 股骨粗隆间骨折 Evans 分型临床分析及改良建议 [J]. 中国临床研究 , 2011, 24(10): 928-929.
[4] 中华医学会 . 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9: 70.
[5] 闫丹舟 . PFNA 与 PFN 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指标、血液相关指标及髋关节Harris 评分的对比观察 [J]. 临床和实 验医学杂志 , 2016, 15(21): 2105-2107.
[6] 王明航 , 李建生 , 李素云 , 等 .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用于老年肺炎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 [J]. 中医杂志 , 2010,51(11): 984-986.
[7] 容向宾 , 章晓云 , 朱继翀 , 等 . DHS 与 PFNA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8, 27(28): 3120- 3123.
[8] 张凤海 , 陈磊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J]. 河南医学研究 ,2019, 28(23): 4288-4289.
[9] 丁志勇 , 史法见 . PFNA、PFN 和 DHS 内固定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J]. 河北医药 ,2020, 42(1): 19-23.
[10] 程向红 , 周萍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观察 及对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J].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14, 20(12): 1672- 1674, 16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2654.html